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413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摘要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其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改革滞后,包袱较重,整体技术水平在低位徘徊,并面临下行压力,同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分工体系不合理、科研人员流失严重、人才结构失衡的瓶颈也制约着其发展,提出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062.9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122-03 作者简介孙力男(1987-) ,男,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一、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势 1.工业基础雄厚,发展起点较高 装备制造业是黑龙江省的支柱产业,已形成了一个基础比较稳固的制造体系。黑龙江省云集着一重集团、哈电集团、哈航集团、齐重数控、北车集团等优秀的制造业企业。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在重型装备设计、制造领域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安全的重型技术装备产品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累计为全国提供了 1/3 的电站成套设备

3、,1/2 的铁路货车;为北京奥运、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神舟飞船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大量的重型装备和国防设备。目前,黑龙江省在发电设备、矿山设备、重型设备、核电装备等领域的生产和市场份额在国内有比较明显优势,在一些大型骨干企业的带动下,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国内外竞争优势日益提升。 2.在一些重要领域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 黑龙江省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机械工业研究所等一大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才储备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十五”期间,全省装备制造业获得 9 项国家级科学技术奖,189 项省级科学技术奖,是国家装备制造业重要

4、的研发基地。经过不断努力,目前黑龙江省的一些设备产品和工艺技术已经部分替代了进口,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在发电设备方面,已经可以独立设计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 600mw 火电机组和 700mw 的水电机组;在重型器械方面自主研发出五轴联动重型数控机床以及重型压力机械设备;一些技术如焊接技术、切割产品和数控切割机的技术,发电设备等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都表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在一些重要领域已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 3.政策利好装备制造业 为了进一步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国家和黑龙江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相关规划。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到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

5、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再到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家对装备制造的扶植力度一环扣一环,并且把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6 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了黑龙江省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积极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制造,加强设备进口管理,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资金支持力度。2009 年发布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着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 (二)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劣势 1.企业改革滞后,包袱较重 东北既是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最早的入围者与受益者,也是在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

6、程中最迟退出者,因而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其改革开放的步伐落后于其他地区,囿于传统体制的束缚和沉重的历史包袱,难以适应市场变化,造成了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低,产业结构绩效低、经济外向度比例过小,域外资金与技术吸引和持续发展能力差,体制机制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目前,全省装备制造业国有资本比重较大,一些企业经营机制僵化,多数企业仍未摆脱历史包袱,社会负担大,国有资产流通不畅、质量较差,因而缺乏经济发展的活力。 2.整体技术水平在低位徘徊 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行业整体竞争力高低的首要因素。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具体表现在:(1)黑龙江

7、省装备制造产品设备陈旧且升级换代速度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变化,导致企业丧失了原有的技术优势。如第一重型机械的万吨水压机是 20 世纪 50 年代产品,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率仅为 0.47,逾龄设备占 74.77%。 (2)产品研发方面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很多还要依靠对国外技术的引进和模仿,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产品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虽然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对重型技术装备进行过较大程度的改造,但由于受当时体制、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仍落后于国内外同行。总的来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内发达省区相比发展缓慢、技术差距呈继续扩大之势。 3.面临下行压力

8、2012 年黑龙江省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 639 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430.4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完成 1363.3 亿,分别同比增长8.9%、6.9%;利税总额 122.17 亿,实现利润 69.3 亿,下降 10%和26.7%。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低于全国 2.09 个百分点,利润增幅低于全国30.53 个百分点。哈尔滨市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为 720.4 亿元,是 15 个副省级城市唯一没达到千亿的城市,增加值仅为 143.3 亿元,在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中规模最小。 二、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 黑龙江省部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装备制造企业由于技术进步速度

9、慢,优势正在减弱,同时新兴装备产业化的进程较慢,造成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长期投入不足。发达国家的产品研发费用一般会占到总经费的 60%以上,而黑龙江省这一比率不足 30%,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企业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设备新度系数降低,大量产品升级换代速度缓慢。同时信息技术的扩散、渗透作用不明显,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二)产业分工体系不合理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多是以“一五”时期军工企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有大型企业,社会化分工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较低,企业组织结构大多“大而全” ,配套和支持产业发展的分工体系滞后,专业化协作程

10、度低,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普遍存在大量生产企业无法在本地配套,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分离的现象,原有的地方零部件配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其他省份的中小企业所取代。同时,通过引进技术、合作设计等多途径形成的装备制造业虽已能生产大批高水准和质量的单机产品,但是缺乏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承包能力的大企业,大部分国家大型建设项目总承包落入了外商手中,造成高附加值利润外流,产业的总体规模、经济效益也难以快速提高。 (三)科研人员流失严重,人才结构失衡 人力资源成为现代企业获取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装备制造业作为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性产业,更离不开大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

11、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支撑。然而,由于黑龙江装备制造业多为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又因为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导致企业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不活,难以给技术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又加之前些年装备制造企业经济效益不佳,致使员工待遇偏低,人力资源投入不足,最终造成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骨干纷纷出走,新毕业知名院校的学生又大多不愿意来或留黑龙江工作,致使技术型员工队伍萎缩,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比重逐年下降,人才结构失衡严重。人力资源匮乏对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新产品的开发与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都会带来严重的隐患。 三、加快发展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要进

12、一步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装备制造企业改制和重组步伐,实现产权多元化,推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以多种方式参与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对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起关键作用骨干企业,要在保证国家控制能力和主导权的前提下,支持其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之间、关联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通过多种形式培育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围绕发电设备、石化和冶金成套装备,协调推进东北重点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建立总装企业、配套企业和服务型企业有机结合的新的专

13、业化分工协作体系,重点建设发电设备、汽车零部件和飞机制造及机床零部件等一批产业优势突出、各具特色、服务配套功能完善的装备制造业功能园区。重点发展电站成套设备、重型机械、飞机、汽车和机床等产业集群。加快重点产业配套协作生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非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形成由多种所有制中小企业组成的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加工企业群,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企业。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外资来黑龙江省办厂,形成一批技术先进、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装备制造加工企业。 (三)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的新机制。加

14、强技术中心建设,加大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实现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在巩固已批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争取新设立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国际合作、并购、参股国外先进的研发、制造等方式掌握核心技术。同时,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以提高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系统规划、整合资源,创新培养、引进、使用与激励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扩大人才数量,提高整体素质,构建综合实力雄厚、比较优势明显的装备制造业人才高地。 参考文献 1刘丽霞.公共政策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綦良群,翟羽.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政策机理分析 J.商业研究,2010(4). 3丛哲琳,李思雯,邵宁.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行业优势分析J.北方经贸,2011(3). 4曹群.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创新策略 J.学术交流,2012(7). 5姚迪.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研究 J.对外经贸,2013(2). (责任编辑:张彤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