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必要性研究摘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节能减排是现阶段我国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课题,而其中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是重点。要实现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必须发挥市场作用,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湖北省作为七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省市之一,开展市场运作的实践中可能遇到困难及阻力,本文从湖北省的国民经济、技术基础、能耗等方面对开展碳排放交易的必要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湖北省在现阶段必须重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推动节能减排的实施,抢占低碳经济领域的制高点。 关键词:节能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2、-828X(2013)09-0-02 一、湖北省实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历史背景 自 1750 年以来,人类逐步进入了工业社会,随着工业活动的开展,大量化石能源被使用,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显著上升,并由此引发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这其中 CO2 对全球升温的贡献所占比例最大,急需世界各国一起来控制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它提出的排放交易、联合履约机制、清洁发展机制为解决以 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它把 CO2 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碳交易市场,为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
3、支持和制度保障。 2009 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签署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 ,该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排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等焦点问题达成了共识。 除了国际组织为节能减排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动作以外,国外区域性的国家组织或者各个国家也正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政策措施,并建立了若干区域性的碳排放权交易所。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市场。为建立起一个全球性的排放权交易体系,欧盟还允许 EUETS 系统内的成员使用 CDM
4、 和 JI 项目的减排量指标来抵消其减排量。此外,欧盟排放体系还积极与其他排放交易制度,扩大交易范围,帮助企业进一步降低减排成本。其较为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可以给我国建立相应机制带来启示和借鉴。 2012 年 1 月国务院在“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要求大幅度降低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国家发展委会也发布通知,同意包括湖北在内的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减低企业减排的成本,促使资源流向节能减排空间最大、机会成本最低的地区和企业,一方面可以分担发达地区的减排责任,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减排优势,推动各种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有
5、利于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还可以调动起地区和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积极性,鼓励企业进行相关的技术创新和投资,形成相应的低碳产业,使得节能减排成为各地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湖北省经济发展、能源利用现状 1.湖北省经济发展现状 2011 年湖北 GDP 总量为 19594.1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在全国的排名由 2010 年的第 11 位上升至第 10 位。从 GDP 增速看,受国际国内经济减速以及省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的叠加影响,2011 年湖北 13.8%的增速较之于上年下降了 1 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9.2%)高出 4.6 个
6、百分点。增速排名居全国各省市区第 7 位、中部六省第 1 位。由此表明湖北整体经济仍然处在相对高位且比较健康的平稳较快增长区间,且经济总量及人均 GDP 排名均处于国内中等水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具有代表性和发展潜力。 2.湖北省产业结构现状 2010 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 15806.0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4.8%,连续 7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47 亿元,增长 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7764.65 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5894.44 亿元,增长 10.1%。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9 年的 13.846.639.6
7、 调整为 13.448.737.9。由湖北省人均 GDP 以及产业结构,结合钱纳里产业阶段标准可以判断湖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从湖北省的产业结构特征分析,湖北省结构现状具有以下弊端: 1.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总值偏向第二产业。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可以看出,湖北省的产业构成正在逐渐优化,但第二产业比重过大,挤占了第一产业的份额,同时也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2.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湖北省正处在由重工业发展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发展演进阶段,表现为轻重工业比例不合理,工业内部比例失衡,以传统工业和重工业为主,加工组装制造业比重偏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8、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调整。 3.湖北省能源结构现状 湖北省能源资源的特点是“缺煤、乏气、少油、多水” ,能源一直保持供不应求的状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自给率较低。82%的煤炭,92%的石油以及 76%的天然气需要从外省输入。一旦能源供应紧张,湖北能源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自 2000 年以后能源消费总量在逐年增长,但与此同时能源生产总量自 2008 年以后保持稳定,能源自给率逐步下降,并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三、湖北省实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经济向低碳节能方向发展具有很多困难。首先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目前对能源的需求非常大,并且在不断增加,碳排放量也在增加。其
9、次,在国际产业分工上,中国是国际制造中心,且是比较低端的制造业,国际分工也决定了中国的排放居高不下。再次,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能源效率低下,很多地方是粗放式发展。 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具有典型的我国经济特征,同样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传统发展道路行不通,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低碳经济道路,但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很多困难,而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1.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 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谁率先在低碳经济领域布局,谁就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抢占“制高点” 。因此是各个国家、地区之间
10、相互竞争与合作的焦点。低碳经济是中国应该抓住的机遇。同时,我国碳资源丰富,碳市场前景可期。但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国际碳市场及碳价值链的低端,没有定价权,不得不接受外国碳交易机构设定的较低的碳价格,沦为全球低价的“卖炭翁” ,要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极大限度发挥我国丰富的碳资源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迫在眉睫。 2.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湖北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有力手段。 限制碳排放的手段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碳税、碳排放权交易以及行政手段。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属于经济手段,与传统的行政手段相比,运用经济手段控制碳排放可以降低社会总成本,同时经济手段能使公司在决定如何满足碳排放目
11、标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并实现成本最小化。湖北省地处中部,经济并不发达,如果采取征收碳税的方式,首先政府无法准确的确定碳税的税率和征收起点,要随时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次政府无法预测各行业减排成本的大小,进而无法为经济发展及节能减排提供资金和政策帮助。最后,征收碳税无法确保达到既定的减排目标。而碳排放权交易使企业能够以较小的成本满足排放量约束,并且碳排放权交易可以在碳排放源头进行约束,降低了管理费用,节约执行成本。在世界范围来看,欧盟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多采取碳排放权交易。因此从可操作性、成本效益、减排目标等角度来看,碳排放权交易是目前较好的减排手段。 3.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落实科学发
12、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1)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现阶段湖北经济发展的要求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湖北已建成门类齐全、种类众多的工业体系。2011 年湖北 GDP 总量达到 19594.19 亿元,在国内位居第 10 位。增速排名居全国各省市区第 7 位,居中部六省第 1 位。由此表明湖北整体经济仍然处在相对高位且比较健康的平稳较快增长区间,经济总量及人均 GDP 排名均处于国内中等水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具有代表性和发展潜力,是湖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2)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调整湖北省产业结构的要求 湖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第二产业占全省GDP
13、 的 48.7%,轻重工业比例不合理,工业内部比例失衡,以传统工业和重工业为主。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而要真正实现低碳经济,最根本的还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湖北省要从重工业经济转向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期间如果没有外部推力,实现结构转型旷日持久。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纳入碳市场,可以促进湖北省经济结构的转型。 (3)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调整湖北能源结构的要求 湖北省能源资源的特点是“缺煤、乏气、少油、多水” ,能源一直保持供不应求的状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自给率较低。一旦能源供应紧张,湖北能源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湖北省必须在保持整
14、体经济稳定的条件下,发展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抑制高耗能行业发展,鼓励发展新能源。 (4)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湖北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要求 中国没有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节能减排仍然由中央政府主导,依靠行政命令和减排指标约束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让企业在减排的过程中得到收益,引导企业自主、自愿、自动去减排,在碳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中,建立各方利益最大化的长效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目前最有效的市场化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奕均.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7):29-30. 2汤小明.发达国家碳金融发展现状J.企业导报,2009(11):173-174. 3张艳林,孙永广,刘德顺.碳减排量定价理论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4洪涓,陈静.我国碳交易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11):65. 注:本课题为湖北经济学院校级青年课题“基于 CGE 模型的湖北省低碳经济政策分析” (XJ201111)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 CGE 模型的低碳经济政策影响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2012G096)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