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发蓝色国土刻不容缓“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六百年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强国,也是世界经济大国。六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式向世界宣称中国将成为海洋强国,外界认为这是中国正式吹响“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 1405 年,郑和率领船队开辟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程最长的远洋航线,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强国。此后陆权大国思想引发的是非之争,使中国开始了 300 多年的海禁,郑和所留下的遗产,在短短几百年时间里便消失殆尽。 21 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海洋经济也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盛宴。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及各种自然
2、资源匮乏的国家,海洋之于中国的意义,相比其他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已是成为现代化强国及“中华民族复兴”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海洋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首先,中国对资源需求依赖性日益增强,而海洋蕴含的资源超乎想象。 中国拥有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三百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 ,海洋国土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尚未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对中国发展意义重大。 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会议间隙,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王宜林透露了对南中国海资源的估计结果,称该区域可能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达到 170 亿吨和 498 万亿立方英尺。排除掉可能无法开发的一部分资源,南
3、中国海的资源仍将使中国目前的油气探明储量增加一倍。另一个国际领土争议频频的海域东海,根据相关勘探数据显示,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足以满足中国需求至少 80 年。联合国属下的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在 1969 年提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钓鱼岛海域的石油储量之大堪称“第二个中东” 。 除了石油,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曾说,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 320 年的锰、1300 年的钴、100 年的镍、100 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和渔业资源。毫无疑问,中国在近海域资源的充分开发将可能令中国从一个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转变为资源大国。 其次,国际海洋航行贸易是中国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4、的中国,其对外贸易 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海关统计数据表明,自 2006 年起,中国对外依存度就一直超过半数。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四国的外贸依存度在 30%左右,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四国低于 50%。中国远洋船队和海员队伍的规模为世界最大,每年航行于中国沿海的船舶达 400 多万艘次。相对于世界许多贸易大国来说,中国依赖海上贸易的程度更高。 最后,海洋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 2011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1 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4.56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达 9.7%。海洋经济无疑已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国务院印发全国
5、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表示, “十二五”时期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海洋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提升,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2015 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0%,海洋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增涉海就业人员 260 万人。 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挑战、结构调整阶段的时候,潜力无限却仍未充分开发的海洋经济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海洋经济”这个词汇成了中国的一个热词,在中国各个地区,海洋经济也成为了未来发展一个重要名词。 保护海洋权益是当务之急 不过,维持海洋领土主权已日益成为中国兴起的挑战。随着全球资源供应日渐紧张,资源消耗日益加大,资源丰富的中国临近海
6、域也成为了国际领土争端最为激烈的地区。除渤海外,黄海、东海和南海都需要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进行划分。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是从该国大陆架延伸 200 海里范围内,或两国之间正中线的范围内。中国大约有 12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在东海海域,钓鱼岛便是中国与日本如今的争论中心。 一种观点是东海大陆架是中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 77 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中国管辖的为 54 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提出的观点是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中日之间最宽间隔为 360海里。按日本的观点,日本与中国有 16 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很明显,中日两国对
7、专属经济区的概念采用不同标准。在黄海,中国与韩国和朝鲜也存在着 18 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在南海,中国也与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邻国有着关于南沙群岛的领土纠纷。 远洋贸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活动都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海上保护力量。而中国海洋军事力量的兴起必然带来前所未有的地区性及全球性地缘政治的转变,同时也对中华民族提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全球挑战。 种种因素都表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这也是美国著名海军史学家和战略思想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的海权思想的一种现代的延续,马汉的海上力量的观点着眼于确保贸易、政治和军事进入至关重要
8、的区域。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建立以一个贸易创造财富,财富收入为海军提供经费以及海军保护贸易发展的良性循环。 高调宣示“海洋强国”面临诸多挑战 西方军事专家认为中国宣示成为海洋强国是深受马汉思想的影响,美国海洋战事主任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教授罗伯特鲁贝尔(Robert C.Rubel)近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现时境遇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兴起时境遇如出一辙。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接受马汉学说,放弃坚守美洲“孤立主义”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宣布建设海洋强国,也是摒弃实行了多年的“韬光养晦”外交政策。 从海洋大国变成海洋强国,不仅是对历史缅怀或是认同,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经济实力、科技
9、水平,或是国家、民族的决心上,中国具备了许多条件。不过我们必须看到中国面临的许多挑战。 建设海洋强国的措辞无疑加剧了中国邻国以及美国对于中国将如何处理多起领土纠纷的担忧。军备的扩充也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十八大政治报告正式向世界宣示中国将要发展成为海洋强国的誓言已经引起国际社会、政商学界的广泛争议,成为近日国际政治论坛的又一争论议题。 中国的海洋宣言发生在中国钓鱼岛领土争端不断升级、白热化的阶段,军事上的对峙有擦枪走火、战争一触即发的态势。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二任任期开始,高调强化他“重返亚太”以及发出 21 世纪是美国“太平洋世纪”的宣示。 中国南海领土纷争问题也存在随时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所
10、以,中国的发展战略已经牵动亚太地缘政治,甚至全球地缘政治变局。 必须加强的海上力量 中国要成为海洋强国,其核心问题是建立一支能够保护领海及远洋护航的海空军力量。中国军事现代化在近十年已有本质上的突破。特别是与远洋作战相关的远洋海军舰队,已经拥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空中预警机、空中加油机。中国海军也远航各大洋,出访各国,护航远洋运输,打击海盗。 世界各国有欢迎中国参与维护海洋安全的声音,也有对中国远洋力量发展的担忧,也有加强应对中国兴起,遏制中国发展的行动。 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克里布朗指出中国旨在成为一个海上力量是非常重要的,鉴于中国对于能源的极度需求,其战略旨在尽量少地与美国及其他国家
11、产生冲突。鉴于现在中国在全球权力利益,期待中国不这样做将是不现实的。但避免冲突的情况是很重要的。 澳大利亚前国防部官员、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休怀特指出,中日之间的冲突将有可能导致 2013 年美日联合对华作战。怀特在悉尼先驱晨报上撰文指出,世人正在见证历史上导致战争的一些条件尽管这种冲突对任何一方都不利。他表示,这场战争的实质就是中国使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受到挑战。 奥巴马所提出的“重返亚太”战略就是对中国日渐发展的国力的反映。怀特表示,中国宣示钓鱼岛主权也是一种试探西方态度的方法。而这种针锋相对的方式必然会引起一方开火。 悉尼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教授约翰李在文章中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 “与几
12、乎所有的亚洲大国的人共享了海上边界的中国,任何显著增加其海军的能力都会从根本上影响所有其他国家的利益。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一直作为一个陆地大国,从陆地大国到海洋大国的转变在本质上令所有亚洲国家感到不安,特别是这种转变增强了中国对待领土纠纷问题上的自信” 。 美国的海权战略以强大的、执行攻势战略的海空力量为基础,同时拥有着遍及世界各海洋战略要地的海空军基地,稳固地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海洋霸权。西太平洋是美国海洋霸权的重心之地。自冷战之初,美国即已开始经营这一地区。 多年来,美国通过它在关岛、冲绳等地的驻军,与日本结成的军事同盟关系,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开展的军事交流与合作项目,与印度和
13、澳大利亚达成的相关海洋战略合作意向,建立起了一个足以掌控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战略架构。 当前对中国而言,成为海洋强国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好与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及世界性海洋霸权美国的政治外交及军事关系。奥巴马总统的“重返亚洲”战略不言是否针对中国,但五角大楼在这一战略之下的一个很具体的战略部署就是在 2020 年之前把美国在全球的海军力量及军舰的百分之六十都部署在中国的出海口西太平洋。约翰李称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事实上是旨在抵消美国海军力量,这将意味着尽管有着经济相互依赖性的两国战略竞争将不可避免。 以海洋经济强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无疑是民族复兴蓝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14、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能力与决心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如何在这个博弈愈演愈烈的国际社会上找到一条最为适合的海洋强国发展之路。2009 年 3 月,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海洋开发的描述是,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安在政协小组会上的大声疾呼“保护中国海洋权益、维护蓝色国土安全已经刻不容缓”获得了众多委员的一致赞同。在向大会提交的关注保护我国南疆海域国土主权及在传统渔区作业渔民安全的建议中,李国安提出了 4 项建议:一是加大力度,使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保护中国南海主权,保护在传统渔区作业的中国渔民;二是加大对在南沙传统渔区作业渔民的扶持和补助,对已被抓扣的渔民生活保障制定特殊补助政策;三是加强海上民兵、海事督察、海上武装巡逻队伍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支持,使之与国家安全需要进一步适应。 海洋开发已是军方热议话题。2008 年 2 月 21 日,国家海洋局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随即在 3 月举行的两会期间,军方代表曾提到在规划基础上确立新的战略。2009 年提出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赵国钧中将曾在全国政协军队特邀组上发言:“维护海洋权益,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已经历史地、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 ”引起参加两会的军队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