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特种设备风险管理针对近期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广受社会关注等情况,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宋继红接受本刊专访,介绍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部署。 特种设备事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电梯等公共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更是倍受关注。 为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现状,以及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思路与部署,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宋继红。 记 者(以下简称“记” ):宋局长您好!近期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而电梯等公共场所特种设备的安全更是倍受关注,回顾 2012 年,特种设备安全基本情况怎样?特种设备安
2、全监察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宋继红(以下简称“宋” ):截至 2012 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821 万 6700 台,比 2011 年上升 12.7%;全国共有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气体充装)单位 5 万 6464 家,持有特种设备许可证 5 万 8368 张;现有持证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706 万 900 人,比2011 年上升 7.4%;质检系统共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 3189 个,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共 1 万 1936 人;全国共有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530 个,另外还有型式试验机构 32 个,无损检测机构 304 个,气瓶检验机构 1
3、 818 个,各类检验机构共有人员 6 万 7185 人。 2012 年,全国未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总体上处于较为平稳的态势。全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 228 起、死亡 292 人,万台设备死亡率 0.517、比上一年下降 13.11%,实现了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事故死亡率低于 0.56 的工作目标。 在发生的事故中,承压类设备事故的主要特征是爆炸或泄漏着火,机电类设备事故的主要特征是倒塌、坠落、撞击和剪切等。分析事故原因,违规、违章作业和操作不当,以及设备缺陷与安全附件失效,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012 年,国家质检总局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按照“创新
4、发展、真抓实干、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坚持“两防” (防止重特大事故、防止重大社会影响事件)工作重点,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推进了以下各项工作。 通过制定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督查各地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实现了“十八大”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特种设备零事故的目标。 开展“打非治违”和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工作部署,全系统开展了“打非治违”和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打击了翻新改造报废气瓶、在液化石油气瓶中掺混二甲醚、违规拼装电梯和无证制造大型游乐设施等非法活动。2012年,全系统共出动特种设备执法监督检查 115 万 3000 人次,检查生产、
5、使用等单位 52 万 6000 家,出具安全监察指令书 14 万 2000 份,吊销许可证 221 张,暂停许可证 942 张,在定期检验中发现并督促企业处理质量安全问题 126 万 7000 个,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 逐步构建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相关企业的责任进一步清晰。国务院安委会继续向地方分解下达了特种设备事故相对控制指标;监察部将质量安全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要点;部分省份已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到地市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国家质检总局联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 ;各地不断加强与安监、公安、住建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制定特种设备监管制
6、度,联合开展执法检查、隐患排查、应急救援。全系统注重发挥行业组织的管理作用,行业自律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地通过开展 “质量月” “电梯安全周”等活动,畅通信访、12365、公众留言等投诉举报渠道,社会监督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探索推进和实施风险管理。全系统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开展风险分析,形成风险分析报告;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完善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另外,全系统还开展了工作风险和队伍风险警示教育活动,查找风险项目,确定防范措施,落实防范制度。 不断提升监管措施针对性。全系统稳步推进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全国 20 个省、600 多家企业开展了特种
7、设备使用环节分类监管和使用安全标准化试点,18 个省制定了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范及地方标准;继续开展按设备、按区域分类监管试点,完成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前期示范试点和试验验证工作;在公共交通领域推行电梯维保制度改革和安全责任保险,推动地方政府建立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机制,探索将故障远程监测、电子标签、条码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电梯、气瓶安全监管。 持续夯实安全监察工作基础。完善了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六个工作体系建设;加快了立法进程,目前, 特种设备安全法已颁布在即;2012 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8、等 9个安全技术规范,各地也不断推进地方法规规章及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全系统注重队伍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人员业务培训。记:2012 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确实取得了扎实的工作成效,那么请您介绍一下 2013 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 宋:2013 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和重大负面影响事件、万台设备死亡率控制在 0.47 以下为目标,从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工作机制 4 个方面,完善中国特色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 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正确理解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深刻内涵,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安全需求,与相对
9、落后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认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下的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理论体系,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要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设,开展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后评估,做好立、改、废的工作,推进制度创新,改革完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等基本制度,突出分类监管,优化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涉及材料、力学、化学、机械、电气等多个学科,是一门真正的“技术活” 。一直以来,我们注重技术的研究,注重技术的应用,注重发挥技术机构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要以中国特检院为龙头,以全国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为纽带,不断扩大科研队伍,开展
10、科研攻关,发挥科技引领作用;要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能效测试机构的高技术人才、设备的投入,提升技术机构的能力,充分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要加强新技术在监管、检验中的应用,特别是物联网、信息化等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特种设备安全不能依靠运动式的检查来实现,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才是正确的选择。近年来,我们形成了分类监管、动态监管、 “打非治违” 、 “专项整治”等机制,但这些机制还不够完善。我们要以提升监管效果为目标,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机制,特别是质量安全责任机制、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培训教育机制等等,提升监管的科学性。 记:您刚才多次强调了风险管理的概念,那么结合 201
11、3 年前 5 个月特种设备安全形势,请您谈谈如何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宋:截至 2013 年 5 月 31 日,今年 1-5 月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 79 起,死亡 77 人,受伤 69 人。与 2012 年同期相比,事故总起数减少 6 起,下降 7.06%;死亡人数同比减少 5 人,下降 6.10%;受伤人数同比减少 32 人,下降 31.68%。 从事故总体情况分析,设备数量大和风险系数高的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的事故数据居于前列,较为突出的特征有三点:一是电梯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明显上升,特别是 5 月份电梯事故相对比较集中,发生事故 8 起,死亡 7
12、人;二是锅炉、压力容器事故中,死亡、受伤人数均出现上升;三是起重机械事故起数、死亡和受伤人数同比均明显下降。 目前,根据事故原因分析,由于违规操作、违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仍然突出,说明“打非治违”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仍需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做好相关工作。 谈到特种设备定义及风险管理理念,我们有这样的认识,事故风险是特种设备的固有属性,根据事故风险理论,风险是事故发生后果与事故发生概率的乘积。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或者说灾害程度与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相关,如:锅炉的蒸发量、电梯的运行高度与速度等;但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概率,可以通过相关单位各种有效
13、工作加以控制,从而最终实现控制风险。 针对这一理论特征,我们期望通过树立风险管理理念,通过降低事故概率控制风险,坚守特种设备的安全底线。 一方面,我们从机制与体制、法规标准上,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现行的特种设备安全法规中,充分体现了鼓励运用特种设备新技术的相关政策,为推动特种设备技术进步、提升安全保障技术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我们组织开展了国内外法规标准对比研究,组织召开各种安全技术国际论坛,及时了解、分析、研究、消化国际上各种技术发展潮流,及时建议相关标委会提升标准中的安全要求,为推动特种设备技术进步、提升安全保障技术水平提供了理论保障。我们组织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
14、员会相关设备分委员会,或相关设备标委会,开展特种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现有法规标准安全等效性的评估,加快特种设备技术层面新生事物进入市场的效率,为推动特种设备技术进步、提升安全保障技术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这方面的努力,旨在实现推动特种设备理论层面发生概率的有效降低。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及时监测风险,尽力将风险消除在萌芽中。我们引导、鼓励、推动各地,特别是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合理运用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手段,提升监测特种设备实时风险的及时性,消除出现风险的概率,避免和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我们将根据日常检验、监察工作数据,分析在用特种设备实际风险情况,及时向相关单位警示或纠正。我们还会定期组织国家
15、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召开研究论证会议,分析各类特种设备系统性行业风险,通过完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和具体措施,实现预防和控制特种设备安全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第三方面,我们通过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及时组织特种设备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有效控制风险。在“十二五”时期,期望逐步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特种设备安全应急处置机构,探索建立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培训基地。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生产或使用单位等各级别的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指挥预案和组织预案) ,以及各类专项预案(技术预案) ,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应对工作提供保障。我们还将完善特种设备安全专家库、设备数据信息库
16、和应急装备资源库,组织研究各类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工作指南。面对特种设备安全突发事件,我们将按照实际需要及应急预案,组织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避免发生次生灾害,避免出现恶意炒作,控制事态发展,力争避免风险扩大。 强化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不仅需要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监察等相关单位的努力,像电梯等公众直接使用的设备,还需要使公众掌握一些基本安全使用和正确应对意外常识,因此,我们还要面向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安全宣传与教育。2013 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国家质检总局联合教育部启动了“百城万校儿童安全乘梯流动宣传活动” 。2013 年 9 月,还将继续组织开展“电梯安全宣传周”活动。 编辑 韩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