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心理学总评成绩100%=平时10%(考勤+课堂表现)+作业20%+期末70%,绪 论,科学心理学:学科继承性 ;,理解误区:把科学心理等同于算命、看相、占星、解梦等民俗心理。,哲学心理学之父生理学心理学之母生物学心理学的媒人,独特的研究范式和理论主张;,科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特点。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P11心理学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人冯特(18321920):心理学之父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心理学独立宣言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诞生标志,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研究物性。,心理学
2、界三大争议:研究对象:心理/行为研究方法:实验/非实验决定心理发展:遗传/环境,知识点: 百年来心理学研究中的七大流派 P11-14,人物:冯特(1879,莱比锡);铁钦纳观点: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人物:詹姆斯观点: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行为主义心理学,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人物:弗洛伊德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
3、的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心理学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P1-2,心理学,psyche,logos,心灵、灵魂,讲述、解说,对心灵或灵魂的解说,Psychology,(古希腊文字),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一、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关系:心理和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心理活动通过行为得以表现;外显行为会受内隐心理活动的影响和支配。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过程:
4、是动态的,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特征:是稳态的,指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心理状态:指特殊情境中形成的暂时性的心理持续状态。,二、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P1-2,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下一页,注意、激情、灵感等,能力、气质、性格,选择、组织、解释,认知、情感、意志简称为知、情、意。知、情、意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P1-21、认识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2、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识活动。3、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返回,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是密切联系的。 1.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
5、和心理状态的基础。 2.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和制约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1)心理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2)心理特征影响心理状态的性质。,返回,三、意识与无意识 P28-31,从能否被当事人觉知到的角度看,可以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意识现象和无意识现象。心理学上谈到意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意识即心理。二是现代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的高级层次看待,认为意识为人类所独有。,(一)意识、无意识,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
6、的现象。,(二)意识的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三)生物节律,节律是一种周期性的变化。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1.年节律2.月节律3.日节律4. 90分钟节律,(四)睡眠和梦,人睡觉的时候,一夜之中有两种睡眠状态交替出现,即快速眼动睡眠与非眼动睡眠相互转换。,梦境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梦有一定预见性是有原因的。,睡眠障碍:梦魇,昏昏欲睡浅睡沉睡睡眠障碍:梦呓、 梦游(睡行症)、夜惊。,心理的实质 P3-7科学的心理观,对心理实质的理解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唯心主义心理观 唯物主义心理观,一、唯心主义心理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是第一性的,
7、物质第二性。 古代人们认为精神活动是寄居在人体内的一种类似空气的特殊物质灵魂的作用。,二、唯物主义心理观,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机械唯物主义: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心脏,是血管的作用。辨证唯物主义: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是社会化的结果(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经系统及构造,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 轴突:一根,把信号传离细胞体树突:多而短,接受信号,把信号传向细胞体 神经元: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负责接收和传送信息。,神经元结构图 P15,神经系统分为
8、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P18-20,神经系统,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P23,“人有一个头,但有两个脑袋” 左脑:意识功能、通过语言和逻辑表达内心世界右脑:潜意识功能、通过情感和形象表达内心世界左右脑的关系裂脑人,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无条件反射:遗传的、生来就有的 ,保证机体适应固定的 环境。,条件反射:有机体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产生的。,反射,(1)经典性条件反射 P214-215 :, 条件作用之前 铃声 定向反应 食物 唾液分泌, 条件作用之后 铃声 唾液分泌, 条件作用期间 铃声(无关刺激) 食物(无条
9、件刺激) 唾液分泌,原创研究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1948,(2)操作性条件反射: P216,关于条件反射的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具体信号刺激(光线、铃声)而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系统。(动物和人共有)第二信号系统:由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系统。(人类独有),1、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脑的反映形式 P4,(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主观能动的反映,反映形式的演化 P4:,(1)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的最简单心理现象感觉。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等。 遗传的本能行为。(2)知觉阶段:低级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出现脊椎和脑,有了高一级的反映形式知觉。 利用个
10、体经验和后天学习打破遗传的本能行为。(3) 具体思维阶段:哺乳动物有了思维的萌芽,能将现有事物与将来情境联系起来。,案例:狼孩 P5狼孩的案例说明:脑的发展遵循“用进废退”,需要社会性刺激,生命的早期尤为重要。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印刻现象)人的心理对社会环境具有依存性。,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下一页,脑的发展(脑重量),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 能动性,4、人的意识,意识分为客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I)对自身(me)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与体验。,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是个体社会化发
11、展的结果。,(1)自我意识的结构P205 :,(2)自我意识的内容P205:,对自己身体和生理状况的认识与评价生理自我 如 身高、体重、体型、健康状况等对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和评价社会自我 如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等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认识和评价心理自我 如 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约经过20年时间,大约经历三个阶段,即: 生理自我(8个月-3岁) 社会自我(3岁12岁) 心理自我(12、13岁青年),(3)自我意识的观念存在方式: 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目前的实际状况的认识。投射自我是个人
12、想象中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又称镜像自我。理想自我也称为“理想我”,即个体想要的完善的形象。,心理学的分支 P8-9,(一)基础心理领域: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二)应用心理领域: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注 意 P31-43一切心理活动的门户,一、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外部表现,一、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 P31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 指向性:心理活动在哪个方
13、向上进行活动。2. 集中性:有两种情况(1)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一定的刺激。(2)同一种心理活动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对象,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一、注意概述(二)注意的功能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并不反映事物及其属性。 P32 1. 选择功能2. 维持功能3. 调节功能,一、注意概述(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P331. 感官的趋向运动 2. 无关运动的停止 3. 呼吸运动的变化 有时注意的外部表现和注意的真实情况不符合。,(一)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二)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三)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
14、努力的注意。,二、注意的种类 P34-36,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特点:1.自觉性较差; 2.保持时间较短; 3.人的精力消耗较少,不容易疲劳。,二、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的规律(引起原因):,刺激的强度(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刺激间的对比差异,刺激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期待心理,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36-39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挂钩,新颖丰富。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于变化。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教学语言准确生动,抑扬顿挫 3.现代化教学手段 4.规范化的板书:清晰醒目,规范整齐
15、,重点突出。 第三,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第四,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1.注意避免教室内外环境对课堂的干扰。2.教师的服饰、发型端庄大方。,二、注意的种类(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特点:1.自觉性较好; 2.保持时间较长; 3. 人的精力消耗较多 ,容易因疲劳导致注意分散。,有意注意的规律(引起条件) 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P36-391.明确目的任务。2.组织有关的活动。(1)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2)创设问题情境(疑难情境)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 (3)提问。3.激发、培养间接兴趣。4.用意志排除各种干扰。,引起无意注意的
16、主观因素之一是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制约有意注意的是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感兴趣,活动本身并不直接吸引人。,二、注意的种类(三)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规律(形成条件):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二、注意的种类,(一)注意的广度(范围)(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三、注意的品质(特征)P39-42,三、注意的品质(特征)P39-42(一)注意的广度(范围)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客观因素:刺激物特点及刺激物排列的特点等。主观因素:如活动任务、个体经验、情绪等。,影响注意
17、广度的因素:,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三、注意的品质(二) 注意的稳定性,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是不随意的。,注意的起伏(动摇):,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2.活动的组织安排。3.人自身的状态。,参考资料:,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不同年龄儿童注意稳定时间年龄 5-7岁 7-10岁 10-12岁 12岁以后集中注意的时间 1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30分钟,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三、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
18、分配,注意分配的条件: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只能有一种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形成动作系统。,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较低,难以同时兼顾两件事情。初中低年级学生在注意分配时也会出现顾此失彼现象,注意了抄写就忽略了听讲。初三以上的学生由于各种技能技巧的稳定性有了提高,才使注意分配能力逐渐向较高水平发展。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和任务,较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如高中生既能听讲又能抄写,既能注意教师讲解的主要问题,又能注意问题的前后联系。这种有机结合,说明高中生注意分配能力已日趋成熟。,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
19、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三、注意的品质(四)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2、新事物的特点。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4、已有的习惯。,思考:,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1) 无意注意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2)有意注意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感知觉 P44-65,失去感觉会怎样?感觉剥夺实验 P45,2. 知觉 P53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一、感知觉概述(一)概念1. 感觉 P44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剥夺实验,感觉的意义:1.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开始;2.一切复杂心理
20、活动的基础;3.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1954年赫布、贝克斯顿(Boxton)在美国麦吉利大学所做的感觉剥夺研究,募集了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实验。 志愿者每天躺在床上睡觉,并有每天20美元的酬劳。他们可以自己决定何时退出实验。,(二)感觉与知觉的比较 P53,(三)感受性 P50-51,1.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2.通过实践和训练可提高人的感受性。感觉缺陷者的感觉补偿专门事某种特殊职业者感受性训练,二、感觉的分类 P46-50,(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触觉、温度觉、痛觉)。(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觉。,视觉 P46,视网膜上有两种视神经细胞:视锥细胞
21、(感受亮光和有色光)和视杆细胞(感受弱光,进行“夜视觉”),它所接受的信息量约占全部信息量的80以上。,听觉(耳朵构造图) P48,内耳耳蜗是听觉器官。它接受10以上的信息。,味觉(舌头味觉分布图),内部感觉 P50,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叫内部感觉。运动觉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感受器位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各关节中。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运动或减速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所引起的。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分。 内脏觉又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内脏觉的特点是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差。,三、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22、,(一)感觉适应(二)后像(三)感觉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等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等,(一)感觉适应 P51-52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二)后像 P52,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短暂的时间。,(三)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 P52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 同时对比2. 先后对比(继时对比),(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联觉 P52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色彩的作用,四、知觉的种类 P53-56,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可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一
23、)物体知觉1. 视知觉、听知觉和触摸觉 P53-542.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P54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知觉。深度知觉和双眼视差有关。时间知觉:时间长短、先后、周期性。运动知觉:物体空间位置移动。,(二)社会知觉 P54-56,社会知觉偏差: P55-56第一印象(首因效应),4. 近因效应,2.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3. 刻板印象(定型效应),五、 知觉的基本特性 P56-59,1. 整体性原则(格式塔原则) P57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部分或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关系。,(1)接近律: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2)相似律 :
24、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3)连续律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4)封闭律: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2. 选择性原则 P56,人们能迅速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3. 理解性原则 P57,在知觉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经验赋予事物一定的意义。,4. 恒常性原则 P58,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 “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 颜色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声音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六、错觉 P60-61,1. 视错觉 2. 其他错觉:(1)形重错觉 (2)
25、运动错觉 (3)时间错觉 (4)方位错觉,思考:,1.感觉与知觉有何区别与联系?2.感觉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分别结合日常生活运用感觉基本规律的事例说明。3.举例说明知觉的基本规律(基本特性)。4.社会知觉偏差与人际交往(教书育人)。,记 忆 P66,记忆,一、记忆概念二、记忆的信息加工三、记忆的过程及记忆规律的运用,一、记忆概念 P66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三个基本过程。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基本环节):1.识记信息的输入与编码 2.保持信息的存储3.再现(重现)信息的提取,二、记忆的信息加工,记忆的信息加工流程图,(一)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P7
26、0,特点:1. 时间极短 保持感觉刺激(光、声、气味和触压等)的瞬间映像,保持时间非常短暂。 2.容量较大,3.形象鲜明、信息原始,(二)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P71,特点1. 时间很短保持时间1分钟以内。白鼠跳台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存在。2. 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可以用组块作为单位测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组块的大小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要增大有限的短时记忆的容量,必须丰富知识经验,增大每个组块的容量。3. 意识清晰,操作性强。,(三)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P71,特点:1. 容量无限2. 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直至伴随人的终生。,三、记忆的过程及记忆规律的运用 P79-84,(一)识记
27、(二)保持(三)再现,(一)识记 P79-80 1.识记的分类 P79,(1)根据有无目的性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划分,无意识记:无目的和要求;无意志努力; 无记忆方法; 自发性和片面性。,有意识记: 有目的和要求; 有意志努力; 有记忆方法; 自控性和创造性。,青少年记忆发展的特点之一:P87从识记的目的性来看,记忆的自觉性增强,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2)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划分,机械识记: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即“死记硬背”。意义识记: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青少年记忆发展的特点之二:P87从
28、识记的方法来看,记忆的理解性增强,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3)根据识记内容的不同划分 P76,(1)形象记忆试比较12:04和6:35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夹角哪个大。(2)动作记忆(3)情绪记忆(4)逻辑记忆,青少年记忆发展的特点之三:P87从识记的内容来看,语词识记迅速发展,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3.识记效果(遗忘进程、遗忘大小、保持效果)的影响因素 P79-80 P82,(1)识记目的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2)识记的任务识记效果与记忆任务的长久性有关。(3)情绪状态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识记效果好;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则识记效率低。(4)识记材料的特点:材料的数量、性质、顺序特点影响识记的效果(
29、5)识记方法,材料性质影响识记的效果:言语材料中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识记效果好 。,材料性质影响识记的效果: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识记效果好 。,材料性质影响识记的效果:诗歌等押韵的材料比其他材料识记效果好。,材料的顺序特点影响识记的效果:记忆的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总结: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识记环节:如何科学地识记),1. 明确识记目的 P84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2. 充分理解识记材料 P84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3. 合理选用识记方法综合识记,将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结合。4. 实际应用识记材料 P84,合理选用识记方法:综合识记,即将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结合。,识记方法:部分识记、整
30、体识记和综合识记。,综合识记,部分识记,整体识记,(二)保持 P80-83,保持:识记获得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1.保持经验的变化:,更简略、更概括更详细、更具体更突出、夸张或歪曲,保持,2.遗忘概念,遗忘:识记过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错误的回忆和再认。根据遗忘的程度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3. 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2)干扰说(3)提取失败说(4)压抑说(动机性遗忘),其他刺激的干扰: P84,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4.遗忘的进程(
31、遗忘的规律)P80-81,德国艾宾浩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学习策略:及时复习,“趁热打铁”。,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于1878-1884年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研究,他以自己为被试,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把识记材料学到恰能背诵的程度,过了一定时间间隔后再重新学习,以重学时节省的背诵时间或次数作为计算保持量的指标。实验结果见右表,用表内数字制成的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三)再现(重现)P83-84,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情况下恢复经验的过程。回忆测验的难度高于再认测验。,1. 及时复习 P822.合理安排和分配复习时间 P
32、82分散(段)复习,先密后疏。3.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回忆与再认结合) P824.适当地超额学习(过度学习) P81-825. 多样化复习,总结: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保持环节:如何科学地复习),合理安排和分配复习时间: 分散复习,先密后疏,复习时间的安排: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分散复习:,集中复习:,休息,休息,适当地超额学习(过度学习),学习程度分为三级:低度学习、中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当过度学习程度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150%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思考题:,1.试述记忆的信息加工流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2.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3. 如何根据青少年学生记
33、忆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复习?4.运用所学有关记忆的知识,结合实际谈谈怎样科学的复习。,思 维 P89,一、思维概述(一)概念 P8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基本特性:P89-90 概括性和间接性。,1、按个体思维发展水平分 P91,(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二)思维的种类,2、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 P105,(1)聚合思维(求同思维),(2)发散思维(求异思维),3、根据创造性程度分 P91,(1)再造性思维也叫常规思维,运用已获得的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2)创造性思维个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解
34、决新问题的思维。 P105 流畅性:多 灵活性(变通性):活 独创性:新,二、问题解决P100与创造性思维P101-107,(一) 问题解决的基本成分 P100问题: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问题的基本成分:1、初始状态2、目标状态3、操作,(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 P103-105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问题情境的影响2、动机的影响3、思维定势的影响 :要打破思维定势必须进行逆向思维。4、功能固着的影响 :要打破功能固着必须进行功能变通。5、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 P100-101 P1046、知识经验的影响7、人格的影响,问题情境的影响,(1)事物的空间排列(2)刺激模式与个人的
35、知识结构(3)无关刺激的干扰,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成倒“U”型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问题解决效率最高。,问题解决的效率,高,低,弱,强,动机强度,中等强度,算法:依照正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启发法:凭借个体已有经验,凭直觉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常用的启发法:(1)试误法 (2)手段-目的分析(3)反推法 (4)爬山法,(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运用发展创造性思维策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3、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5、
36、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思考题:,1.什么是问题解决?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2.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想象 P97-100,(一)概念 P97想象: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二)想象的过程1. 综合(粘合)把客观事物中不相关联的属性、元素或特征,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2. 拟人化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3. 夸张 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突出某些特点而略 去一些特征,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4.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三)分类 P98-100
37、,1.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2. 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3)幻想:包含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4)妄想:思维内容障碍。,情绪和情感P118,情绪和情感 P118,一、情绪情感概述二、情绪情感类型三、心理挫折及挫折应对,一、情绪情感概述,(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P118(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 P119(三)情绪情感的功能P119-120,(一)情绪情感概念,1.情绪情感的定义 P118情绪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间关系的体验过程。2.情绪情感和认知 P1183.情绪情感的成分:生理唤醒、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和情感与
38、认知的关系,(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P119,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包括:1.面部表情2.体态表情3.言语表情,(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P119-120,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组织功能:积极情绪的促进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4.信号功能,二、情绪情感的类型 P125-126,(一)情绪的类型 P125-126(二)情感的类型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P118,(一)情绪的类型,1.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P1252.情绪表现形式:P126 P127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1.基本情绪,快乐,愤
39、怒,恐惧,悲哀,(1)心境,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例:“人逢喜事精神爽”、“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引起心境的原因 心境对人的影响,(2)激情,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激情由强烈的欲望和明显的刺激引起。激情的积极作用:挖掘潜力。激情的消极作用:认识范围缩小、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等。 (鲁莽行为)管理情绪:情绪调节心境和激情的联系。,情绪调节 P130-132,1. 转移注意力找喜欢的事情做来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的焦点。2. 情境调节3. 认知调节:改变不合理的认知(1)建立更多支撑快乐的支点(2)凡事光明与阴暗共存,换个角度多看光明面助人或设法取得一个
40、小小的成功等4. 行为调节:通过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来调适不良情绪。5. 合理宣泄哭-适当的哭一场。喊-痛快地喊一回。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动-进行剧烈的运动。,(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积极的应激和消极的应激,消极应激产生的原因:已有的经验不足以使人应对当前的境遇。,调控应激: 增加经验,培养个性; 锻炼自身的适应性和承受能力。,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也以外在形式,但多以内在体验形式存在,比较含蓄、内隐。,面部、身体动作、言语方面。,外部表现,稳定的、深刻的、持久的心理体验。,短暂的、冲动的、不稳定的心理体验。,时间长短,情感发展在后。,情绪发展在先。,个体发展,需要满
41、足,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人所特有。,情感,1.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2.情绪的变化受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制约。,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人和动物共有。,情绪,联系,区别,项目类别,三、心理挫折 P127-128,(一)挫折的涵义,心理挫折,需要受挫,应 激,压 力,心理冲突,丧 失,广义挫折,心理冲突分类:P140,从形式分,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双(多重)趋避冲突,心理冲突,压抑,坚持,攻击,反向,退行,逃避,补偿,文饰,幽默,升华,轻生,(二)心理防御机制 P128,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坚持:加倍努力,持之以恒,达到目标。(2)升华:将本
42、能欲望以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形式表现出来。 “化悲痛为力量”,(3)补偿,病态的补偿,健康的补偿,(4)文饰(合理化),甜柠檬心理,酸葡萄效应,(5)反向:以与真实欲望相反的方式行事。(6)逃避:受到挫折后,不敢面对现实,而逃避到比较安全的环境中去。逃到另一现实中;逃向幻想世界;逃向疾病。,(7)压抑,攻击,直接攻击,转向(寻找替罪羊、迁怒他人、迁怒自身),(8)退行:受挫时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幼稚行为。,(9)攻击:受挫以后为发泄愤怒情绪导致过激行为。,(10)轻生,(三)提高挫折承受力,1.大学生常见的挫折(1)与适应不良有关的挫折(2)与人际交往及个人发展有关的挫折(3)学习挫折 (4)恋
43、爱心理挫折 (5)与情感、与自我意识有关的挫折(6)与家庭有关的挫折(7)与就业有关的挫折,2.大学生对挫折的不良认知,(1)不该发生(2)以偏概全(3)夸大后果,(1)正确认识挫折,建立正确的挫折观。挫折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和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挫折有消极和积极的双重作用。(2)辩证看待挫折两面性,变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促使挫折向积极方面转化。,3.改变不合理的观念,思考题:,1.怎样理解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调适不良情绪?2. 什么是挫折?结合关于挫折的知识谈谈你自己遇到挫折时准备如何应对?,人 格 P146,(一)人格的定义 P146,人格(心理
44、学):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一、人格概述,人格结构 P146:,人格,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气质、性格、能力,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1、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2、人格的独特性和共同性,(二)人格的特征 P147,二、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P151,人格结构 P151人格是一个整体,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生物我)无意识层面,遵循快乐原则;自我(现实我)意识层面,遵循现实原则;超我(理想我)包含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原则。,(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
45、论 P152,(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观察学习)理论P153,“榜样作用”的两个实验:实验一:个体看到他人行为获得成功或赞扬(失败或惩罚),会增加(或减少)产生同类行为的倾向。替代惩罚仅仅阻碍新反应的操作,而没有阻碍他们对这一行为的习得。实验二:榜样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实际行动比口头劝说更有力,即身教重于言传。,三、人格测量 P167-170,(一)自陈法(二)投射法,(一)自陈法,纸笔测验,用于被试自己作答。三种形式:是非式、二择一式、等级式。常用的自陈测验: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2、卡特尔人格特质量表 (16PF)3、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二)投射法,投射测验:1、联想法。如文字联想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2、构造法。如主题统觉测验。3、完成法。如语句完成测验。4、选排法。用图画、照片作为测验材料。5、表露法。如画人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