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德伦理学中“责任”范畴研究国内述评摘要:自康德的伦理学著作问世以来,其深邃的思想便把人们吸引,令无数读者和学者竞折腰。本文拟对康德伦理学中责任范畴的国内研究现状,获得的成果以及可能或应该的趋势做一述评。 关键词:康德;“责任”范畴;伦理学;述评 道德责任是伦理学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范畴。在西方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人,虽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一些道德范畴,但他们都是把道德范畴从属于哲学范畴体系的。直到近代,康德才第一次从伦理学意义上对道德范畴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和选择,他除了使用善恶、幸福和德性等传统范畴外,还特别强调“责任”范畴,并以“责任”范畴为线索,把理性主义原
2、则、善良意志、道德规律、定言命令、意志自律、意志自由等有机联系和统一起来,构建了康德道德范畴体系。它不仅成为后来资产阶级伦理学所公认的道德范畴体系,而且影响着中国和前苏联伦理学界对道德范畴体系的建立和阐释。因此康德“责任”范畴的研究既是打开康德伦理学思想的钥匙,也是理解近现代伦理学思想的关键。 国内康德伦理学的学术史,包括原著翻译、配套研究资料与学术论著三大类。翻译应该准确、可靠,让人充分信得过;配套研究资料除了对原著章节阐释之权威论著之外,最有实用价值者是“逐字逐句”的注释串解,这是康德自己的要求,亦是康德研究者之共识。学术论著则是学者们对康德伦理学的解读,有质疑有辩护。 首先就原著翻译而言
3、, 蓝公武、苗力田、关文运、等人可说是先驱。近些年来,邓晓芒、李秋零把对康德著作的翻译推向新的阶段。苗力田先生译作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对责任的必要性、约束性及其相关的责任原理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邓晓芒、杨祖陶译的实践理性批判以及李秋零主译的康德全集均直接译自德文,台湾的著名学者牟宗三先生的三大批判译自英文。这些译著各具优势、互相补充,是研究康德道德范畴的重要文献资料。 其次康德伦理学的配套研究资料也是始于翻译:有韦卓民译的康德哲学原著选读 、 康德哲学讲解 ,李秋零译注实践理性批判(注释本) 等。随着国内学者对康德伦理学研究的日渐深入,也出版了一些配套论著。例如邓晓芒康德的句读 (上、下) (2
4、012 年出版) ,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对康德原著进行通读,对一些康德伦理学中基础性、前提性的范畴做了详细的解释和阐述,可称康德“责任”范畴研究的关键入门资料。 再看学术论著方面,包括出版的著作与学术期刊论文两部分。 第一部分:对康德伦理学的研究,李蜀人出版了道德王国的重建 ,张志伟写了康德的道德世界观 ,邓晓芒写了康德哲学诸问题 、 康德哲学讲演录等等,这些著作均以康德伦理学的整体性为研究点,康德责任范畴的论述就只能是散见其中,难成体系。 第二部分:关于康德责任范畴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见于期刊论文,整体上呈现的特点是在责任论的体系背景下展开对“责任”与道德善关系的质疑与辩护。 “只有出于责任的行为
5、才具有道德价值。 ”康德提出的道德第一个命题,被定义为唯动机论者。有两种不同程度的质疑:一种是极端的观点,完全排斥康德的“责任” 。例如王海明先生就以功利主义的现实性来对抗责任论的抽象性,代表文章有功利主义与义务论辩难 ,认为“义务论的道德标准,是给予每个人的害与利的比值最大的道德。而功利主义是给予每个人害与利比值最小的道德。 ”在论道德终极标准中直接提出道德评判的终极标准是“功利”而非“责任” 。王先生用心良苦,将“功利”改造成了既能满足个人自由又能促进社会全体利益的道德范畴。针对此类质疑,辩护声音要提的是张传友关于康德义务论伦理学的几点思考认为康德的义务并不拒斥目的,康德义务是以义务自身为
6、目的。任丑目的论还是义务论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深刻解读了康德义务层次以及义务和自由的关系,得出“貌似对立的目的论和义务论都是通向自由的必要环节,它们内在的逻辑联系彰显了伦理学的内在逻辑进程:善正当自由,这就确证了伦理学是自由之学。 ”此类辩护毋宁说是以自由为桥梁,试图调和康德责任的价值目标和功利目的。 还有一种质疑源于对康德出于责任行为是形而上的担忧。有学者以康的阶级立场为靶, “将其责任论的唯心性归结于阶级软弱性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任丑康德的义务论辨正兼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自由本质 、 略谈康德伦理学的几个问题兼与宁新昌、许平二位先生商榷两文中就明确指出对康德责任的形式性质疑是源于对康德
7、伦理学的曲解,康德“责任”范畴内含的规律是意志自由,责任论的本质是自由,这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致,无谓阶级之争。 另有文章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一一责任概念 、 康德的责任概念及其责任伦理观等,则认为因康德的责任范畴是纯粹的,完全排除了经验的干扰,故质疑其出于纯粹责任的道德行为不具有入世的现实意义,而且现实中德福不一致正说明了康德该理论的抽象性。同时,辩护的文章道德学的净化从康德学说论道德学的义务论本质 、 康德道德律对人性的拷问等,依次从伦理学的本质以及人性的角度提出康德责任的形而上是有必要的。陈思坤出于责任的行为具有道德价值康德责任伦理观的逻辑基点一文中更是直接论述了出于责任行为的可能性和公
8、民责任行为的实践价值。这些文章显然可作为研究康德“责任”实践性的参考。 当然还有一些相对平和的解读性研究:论康德道德哲学的理性善良意志与义务 、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职责(Pflicht)概念 、 义务自律与至善康德伦理思想中的几个重要范畴分析 、 康德关于责任的普遍命令 、 康德伦理学中的责任概念 、 康德道德哲学范畴比较等,这些文章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解读康德伦理学体系,提出了善良意志、责任、绝对命令、普遍规律、自律、目的国王、自由等核心范畴。尤其是邓晓芒先生的对康德第 I 章中三条原理的分析对责任范畴的三个命题之间的正、反、合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获益匪浅。 近年来,学界出版了一些专门研究康德
9、伦理学的学位论文,包括康德的道德世界观 、 道德王国的重建 、 道德的信仰一康德的自由、自然和上帝理念批判 、 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意志概念 、 对康德哲学道德准则和法则的解读 、 康德伦理学的确立及责任、自由范畴探析 、康德责任论探析 、 康德道德哲学中“义务”思想等,这些学位论文都涉及到康德伦理学诸范畴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国内研究康德“责任”范畴的主要成果。但学位论文毕竟只是作者求学期间的阶段性成果,或有偏颇。 总之,国内学者研究现状表明,对于康德“责任”范畴的研究虽有不少成果,但都只是散见各处,缺乏系统梳理。而且学者们多以责任论为切入点来研究责任范畴,思路难免局限。个人认为,若先将康德伦理学的责任论特点进行悬设,以考察责任范畴,或许会有不同发现。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 苗力田 译.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 2王海明.功利主义与义务论辩证.社会科学.2003 第 12 期 3任丑. 目的论还是义务论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 Vol.61. No.4 4宁新昌.许平. 张载康德伦理思想的相异与相通.道德与文明.2006 年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