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规避“黄埔军校”的尴尬.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598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如何规避“黄埔军校”的尴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如何规避“黄埔军校”的尴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如何规避“黄埔军校”的尴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如何规避“黄埔军校”的尴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如何规避“黄埔军校”的尴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企业如何规避“黄埔军校”的尴尬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建校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也就是说,黄埔军校培养的不是士兵而是军官,但也不是对所有军官的普遍培养,而是针对那些具备高潜质人才的选拔性培养。能进黄埔军校的,都是优秀军官;走出黄埔军校的,都具备卓越军事素养。 公开资料显示,在抗日战争期间,有近四万名黄埔生参加了抗战。在这四万名黄埔毕业生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战功赫赫,但投敌叛国的少之又少,据统计,不足三十人。在抗日战争形势不明、日军频繁抛出橄榄枝进行诱降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黄埔军校的教育体系,值得我们深思。 光环下的尴尬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商场处处如战场。为行业培养

2、出杰出人才的行业巨头,也都被称为“黄埔军校” 。宝洁是日化行业的黄埔军校、谷歌是IT 行业的黄埔军校等等,甚至一些行业中游公司也提出了打造行业黄埔军校的战略。 被业界誉为黄埔军校,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行业认可,意味着该企业是一家有实力、有地位的公司。这样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具备较为完善的、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求职者的理想工作环境。 被业界誉为黄埔军校,也包含着一种无奈。因为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将帅们,都走向了战场,很少留在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代表人才输出,培养的大批业务精英为自己所用的同时,也是行业竞争对手猎取的目标。这样的公司,骨干的离职率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骨干的挽

3、留成本较高。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军官具备较高的忠诚度,然而,在商业战场上,“黄埔军校”却意味着骨干流失。在被誉为日化“黄埔军校”的宝洁公司里,属于高级科学家的 T4、T5 级研发人员频繁流失,已经给宝洁公司的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带来了压力;大中华区销售总裁因“个人原因”和服务了 21 年的宝洁公司分道扬镳,也在公司内部带来了不小的人事地震,甚至导致中层离职率上升、研发负责人离开。 “黄埔军校”培养的杰出人才,却频繁“投敌” ,不得不说是一种尴尬。这一方面会泄漏公司的竞争情报,增加对手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本公司的运营成本,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离职率”的高低原因 当年,并没有人允诺从

4、黄埔军校走出的将士一定会功成名就、高官厚禄,然而,他们的离职率仅仅为万分之一;而现在的“黄埔军校” ,大多为精英们提供丰厚的报酬、舒适的工作环境,但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下,离职率却那么高呢?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走进黄埔军校的军官,大多具有明确的事业目标救国济民。事实上,那些想着升官发财、过多关注自我眼前得失的军官,大多一世默默无闻,几无战功。投敌的诸如刘明夏、黄子琪等,骨子里实为商贩走卒。 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军事精英们“离职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昂的“离职”成本。战争年代,一旦“离职” ,就会背上汉奸的骂名,载入史册,遗臭万年。同时,会遭到国民党、共产党的通缉,会受到国民党特务机关、共产党

5、地下组织策划的针对性暗杀。 另外,在黄埔军校受训过程中,除规定的军事技能课程外,还有必要的政治科目,引导、强化学员的济民救国意识,提高其思想觉悟。周恩来、郭沫若都曾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任过职。 各行业的“黄埔军校”培养出的骨干精英的事业目标又是什么呢?如今,企业中,我们已经很少听到,某个精英认为自己的目标是“救国济民”了,我们也很少听到某个精英说自己的目标是为了公司的基业长青。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精英把奋斗目标设为有一个好的职业发展,获取更高的报酬、更大的权利。面对较多的机会选择,他们淡化了主人翁意识,不再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绑在一起,而是认为企业是谋生的载体。这种打工者心态支配的精英,面对诱惑时选择

6、离职,也在意料之中了。 留人“三式” 很多企业致力于成为行业的“黄埔军校” ,是因为他们想通过打造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大自己,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然而,如何保留人才体系培养出来的精英,他们并没有完备的计划。基于此,笔者建议从内部创业、情感、防控体系三个角度共同构建人才的保留体系。 首先,建立公司内部的创业体系,用事业留人。了解精英内心的关注点,是成功保留他们的基础。在物质回报只有量的变化而无质的变化的情况下,仅靠丰厚的物质回报留住核心人才,变得非常困难。马斯洛需求理论、双因素理论都告诉我们,对精英人才来说,较多的物质只能确保他们没有不满,而不能带给他们内心的自我激励,只有受到公司、市场、

7、社会的认可,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工作激情。 获取市场、社会认可的主要途径就是他们的事业。如果他们走上了公司提供的事业平台,他们就会具备较高的忠诚度。马云、柳传志不会离职,不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更大的平台、更好的工作条件,而是因为马云有阿里巴巴、柳传志有联想,他们有自己的事业;李开复、唐骏会离职,因为他们是职业人,面对市场机会,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他们效忠的是自我,而不是公司。他们都是精英,但因为事业不同,道路也不同。商业中的“黄埔军校”们,在完善人才培养系统的同时,需要把内部创业体系建设起来,用骨干创造事业,用事业挽留骨干。通过创业体系,为精英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业,把骨干和市场、社会联系起来,让骨干

8、在获得社会、市场认可的同时,获得内心深处的自我激励。也只有这样,黄埔军校的骨干,才能不以自身的职业发展为目标,才能在面对诱惑时,坚定留下。 其次,打造公司内部积极健康的主人翁文化,用情感留人。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或者若干个条件相仿的选项时,左右最终结果的往往是人的情感。如果精英对公司、对所从事的事业具有较深的情感,他们就不会轻易离开。 积极的主人翁文化,是情感留人的核心。主人翁精神代表忠诚,能促使员工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努力工作。在信息发达、崇尚自由的今天,很难要求精英对公司忠诚,不离不弃,但这并不是说不能建立主人翁文化。对业务精英来说,对事业的忠诚要远比对公司忠诚容易。柳传志不会去微软,不是因

9、为微软的平台不够大,也不是因为微软提供不了丰厚的报酬,而是因为联想包含了柳传志太多的感情,在他心中,联想就是自己的孩子,父亲怎么会抛弃自己的孩子呢? 最后,构建综合的防控体系,提高离职成本。无论针对精英的挽留体系多么完备,都不可能把精英的离职率降低为零。当其他公司提供的“满足感”大于本公司时,业务精英就会具有离职冲动。构建综合的防控体系,就是在精英倾向于选择离职时,使其不得不仔细权衡利弊得失,降低离职可能性。 综合的防控体系包括增加远期薪酬的比例、签署竟业限制协议、公司特殊资源共享等等,无论其表现形式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为精英提供和别的公司具有差异化的资源,并培养他们的资源消费习惯,从而增加其对公司的粘度。唯如此,防控体系才能有效。 由此可见, “黄埔军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建设完善的人才保留体系。有很多因素决定人才的去留,事业、情感才是保留精英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能在完善的内部创业体系、主人翁的情感体系基础上,建立完备的离职防控体系,那么,精英的离职率必将大大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