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审计现场管理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管理 (一)制定审计目标。根据不同审计类型和审计项目确定审计目标,一般应包括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确定审计目标时,应当参考下列因素: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及相关政策,政府、审计机关、有关部门对审计项目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审计组人员的业务能力、审计经验,审计的时间。 (二)明确审计范围。审计范围包括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需要延伸审计的单位,有关审计事项。 (三)确定审计内容及重点。审计内容包括实现审计目标所需实施的具体审计事项以及要达到的具
2、体审计目标,审计事项一般按照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业务活动或者会计报表项目确定。确定审计重点的依据包括上级机关的部署和领导的要求,本行业存在的典型性、代表性、普遍性问题,审计组对审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异常变动,分析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 (四)采取审计应对措施。评估对内部控制的依赖程度,确定是否及如何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估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确定是否及如何检查相关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确定主要审计步骤和方法,确定审计时间,确定执行的审计人员。 二、审计实施阶段管理 (一)审计进度管
3、理。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审计进度控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保证审计项目及各个审计事项按计划完成,审计组组长应当严格控制审计进度,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1.现场审计事项的持续时间符合项目的整体安排。审计组应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时间要求和核定工作量,保证质量,按期完成。 2.保证审计项目目标的实现。审计组组长在保证整体项目进度符合时间安排外,还必须保证审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审计事项在规定时间内都能得到实施,审计目标得以实现。 3.各审计事项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在审计项目现场实施过程中,人力、物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仅要保证各审计事项都能按进度完成,更须保证各审计事项的完成质量,从而保证整个
4、审计项目的质量。 (二)审计组现场会议管理。执行审计组现场会议制度,对审计人员的现场指导和检查,可以提高审计现场工作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审计风险。审计组组长应当根据现场审计开展情况,召开下列会议,并作好会议记录: 1.审计进点会。一般在现场审计进点时召开,向被审计单位介绍审计任务、宣读审计纪律,听取被审计单位情况介绍及提出工作要求等。 2.审计现场例会。审计组现场例会每周至少召开一次,研究讨论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阶段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把握工作进度。 3.审计组现场总结会。一般在现场审计结束前召开,跟踪审计项目在年终进
5、行,对审计实施过程和审计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评。审计组围绕审计目标,进一步检查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包括审计质量、审计成果、计算机应用、审计纪律和改进措施;全体成员集体讨论审计工作底稿,对其事实和证据、结论和定性、处理处罚建议、引用法律法规等进行讨论与初步认定。 4.审计交换意见会。一般在现场审计结束时召开。向被审计单位通报审计情况,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 (三)审计取证管理。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包括审计人员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和对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所获取的证据。 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基础。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审计成果,都是通
6、过审计证据加工而成。审计证据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审计项目的质量。 审计证据包括实物证据、文件证据、询证证据和分析性证据。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证据应当具有合法性、适当性和充分性,既能支持审计结论,又要避免冗余。同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审计取证方法,填写审计取证单。 1.审计取证管理的内容:(1)审计取证的合法性。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真实、可信。 (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充分性是对
7、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审计人员在评估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和审计证据质量的基础上,决定应当获取审计证据的数量。 2.审计取证管理的方法:(1)规范审计取证的程序。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取得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提供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书面承诺。审计人员取得证明被审计单位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其他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材料,应当由提供证据的有关人员、单位签名或者盖章。 (2)采取科学的审计取证方法。取得审计证据的方法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分析等。审计取证时,除了要保证围绕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事项有针对性的开展取证外,还应注意从被审计单位外部获取的审计
8、证据比从内部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情况下形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缺失或者无效情况下形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从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资料中直接采集的审计证据比经被审计单位加工处理后提交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原件形式的审计证据比复制件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加强对审计证据的三级复核。审计组组长应对审计组成员取得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进行审核,根据情况可以责成采取进一步审计措施,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对审计组报送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进行复核。审理机构对审计机关业务部门报送的审计项目材料审理后,可以根据情况要求审计组
9、补充重要审计证据。 (四)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管理。审计工作底稿 ,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审计人员应从审计工作底稿内容、依据、复核、程序、人员等方面严格要求、认真对待,才能有效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 1.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管理内容。 (1)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的完整性、格式的规范性。审计工作底稿承载了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过程,应该保证审计记录内容完整,格式规范。 (2)审计工作底稿相关结论的正确性。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审计过程和结论等,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审计工作底稿中相关结论正确,才
10、能保证审计报告的准确性。 2.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管理方法。 (1)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的全面性。既要对发现问题的审计事项编制底稿,更要对形成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编制底稿。 (2)审计工作底稿依据的充分性。要加强处理依据方面的引用。既要有对查出问题的定性依据,也要有适用处理处罚的依据。 (3)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必要性。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对审计工作底稿要加强复核,做到及时审查,早发现问题早纠正,将复核制度落到实处。 (4)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程序规范性。底稿应当由完成审计事项的审计人员编制,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审计组成员将审计证据等资料向审计组长一交,底稿的编写一概由审计组长代写。这种做法在大大降低了审计底稿权威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对相关责任进行确认和追究,审计组长对自己编制的底稿进行复核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作者单位:陕西省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