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的西北角》写作特点.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687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的西北角》写作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中国的西北角》写作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中国的西北角》写作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中国的西北角》写作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中国的西北角》写作特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中国的西北角写作特点摘要: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作为彪炳史册的旅行游记体报告文学,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凭借高超的思想性、可读性、趣味性,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经典著作。细究起来,这和作者摇曳多姿的修辞手法的应用、广博深厚的人文素养息息相关。 关键词:中国的西北角写作特点修辞手法 一、比喻、拟人、反讽等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 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常见比喻、拟人、反讽等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评价、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也常常融会贯通,互相交融。范长江在开篇描述自己得到这次来之不易的西北之行的机会时,将机会比喻成一个头发披在前面的美丽的姑娘,如果不趁着她对面来时抓住

2、,等到她过去,事后苦苦思念,也无济于事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机会就如同美人一样,一旦没有抓住,就只有事后后悔莫及,扼腕长叹。庆幸作者抓住了机会这个美人,并加以好好珍惜,于是广大读者有机会跟随着范长江的脚步,一同踏上西北之行。 作者在成都平原上坐车,路面上一条条小沟交错的公路,让黄包车开在途中犹“如酸秀才哼古文观止一样,左右摆头,只要小心谨慎的坐着,头碰车篷的次数总可以少些。 ”将汽车在途中的左右颠簸,比作古代酸腐文人摇头晃脑地背书,这个比喻真是形象生动、入木三分,让读者忍俊不禁的同时,仿佛也体会到了作者在车内那种摇晃、颠簸。 描述成都平原上所见的风景时,范长江将这里无边的青翠中唯有农

3、家村落的土墙能见到稀零的黄土和北方乡村一片黄土偶尔点缀着一丛丛柳树的绿色做了对比。接着描写了平原上背着米谷蔬菜去城里贩卖的农民,他们劳苦和兴奋的表情,仿佛是期待着卖出产品后可以偿还债务、付清捐税,过清闲的日子。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在后文的议论、分析中,犀利地指出了在现在的中国经济情势下, “他们的生活,只有一天一天的低落下去,绝无改善之可能!”作者在文中除了对都市工业剥夺农村这一一般情况分析之外,还特地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民经济殖民地经济的基本性质,日本丝织业对成都丝绸工业的破坏、中国农民生活对工业制成品的高度依赖、工业品远高于农产品的价格增长,综合看来在中国日益加重的政治剥削和经济剥削下,

4、中国农民生活的恶化,绝无幸免。作者从常识角度出发,又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如此剥茧抽丝、条分缕析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文中给出的结论也显得具有科学性、可信性、说服性。 在成都江油间中作者讽刺四川军阀田颂尧:“在一段最难走的路上,我们已经走得发汗,汽车还在后面烂泥路上摇头摆尾,似乎还在希望我们去扶持它。这里道旁却立着几块大石碑,歌颂田公颂尧军长的德政,说他如何让发展交通,如何便利民行,称颂他的是所谓民众 。立碑的目的,是要流芳千古!记者看看脚上的烂泥,摸摸头上的热汗,回头看那可怜的汽车,再瞻仰那巍峨的德政牌,总觉田公实在是功德无量!”道路的难行,导致本来毫无生命可言的汽车都恰似需要帮忙推一把

5、的可怜的人,道路的行走艰难和石碑上的被歌颂的田公的德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拟人、反语、讽刺等手法的运用,更是将反动军阀的虚伪可笑揭露得淋漓尽致。这种幽默、轻松又不失讽刺时事的写作手法,是典型的范长江风格。 二、古诗词引用 范长江新闻通讯的一大亮点便是对中国古诗词的大量引用,古文造诣深厚的范长江不仅自己写起文章来简洁干练、不见赘文,颇有古文之风,其在中国的西北角中,对古诗词的引用也是信手拈来,用得恰到好处。无论是描写旅途中历史、风景、建筑,还是当地民俗民生、风土人情,作者总是能找到与之相适宜的古文描写,为文章平添色彩。 作者在描写成都新都桂湖,社会上层人物如军人带姨太太来此避暑消夏,引用了唐代

6、诗人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文句,这首古诗描写的是诗人李白在春夜和兄弟们饮酒赋诗的情景,诗文开头还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人生感慨。而范长江笔下,女人的嬉笑声、老爷的呵斥声、夫役的脚步声、小孩子的哭声和劳动者的怨语声一起交织在桂湖的夜晚,社会上层人士的欢乐在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的陪衬下,仿佛也多了几许飘渺的不真实感。 在长安剪影中,范长江引用了诗圣杜甫丽人行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和曲江三章,章五句中“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的诗句。昔日繁华的大唐都城长安,现今在一般城市经济没落的情况中,呈现出急剧繁荣。作者却用长足发展的眼光,揭露长安的经济繁荣

7、,只是一种暂时的泡沫式的虚假繁荣。作者分析到,长安的繁荣得益于陇海线的通车和“剿匪”军事中心的迁移。但从曾经同因“剿匪”而盛极一时的南昌随着红军离去,经济也由盛而衰的经验看来,长安的经济发展,脱离社会福利为中心的正轨,必然不会持久下去。杜少府作丽人行讥讽唐明皇时期达官贵人的骄奢淫逸,范长江也在一片虚假繁荣中,担忧着长安的经济。 在渭水上游中,作者描写渭水南岸的秦岭,引用了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评价其非常适合用来描写冬季从关东经过秦岭回到南方的旅客的心情。在回忆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的历史时,对杜甫的秦州杂诗做了众多引用:“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

8、千帐,居人有万家” 、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 “羌女轻烽燧,胡儿掣骆驼” 、 “羌妇语还笑,胡儿行且歌,将军别换马,夜出拥雕戈。 ”这些诗句,描写了唐朝时期藏族势力强大,对汉族武力充满威胁的情形,诗中也表露了杜甫对藏族武力威胁汉族势力的担心。作者随后描写到距杜甫诗句千年之后的渭水流域,已经不见藏人的踪影,古人民族自大的思想,也被今日民族平等思想所代替。作者行至甘谷,继续引用了杜子美“万里流沙道,西行过此门,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的诗句,由古时渭水大道上宾役的频繁,追忆起天水一带众多名将,如李广、姜维,溯忆当年诸葛武侯和司马懿在此武战和眼下百业萧条的经济、凋敝的民生。作者正是用诗句

9、,将西北的过去和现在连接,在被引用的古诗句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地方昨天的历史,而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又感受到了当时的西北是怎样的一副境况。 三、充满人文关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向来是中国古代文人志士的真实写照,中国的士大夫们一向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通常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出生在书香门第的范长江,自然也拥有这样的特性。 易经有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人文主义,强调的则是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 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处处体现着作者的人文关怀。

10、金矿饿莩与藏人社会中,范长江记录了此地区藏人不用纸币,在贸易交往中只接受现银的现象,作者的汉人朋友们多认为这是藏人不开化的表现,范长江却不这样认为。作者分析到,这是因为本地区经济尚在由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移的初期,商业经济不发达,藏人仍在货物交易时代。藏人生活基本品可以自给自足,只有少量用品需向汉商购买,对外贸易显示出超。而他们同汉人的交易,也多为物物交换,对外使用货币的机会甚少。所以藏人收到的货币,多用以储藏、财富象征,作为交易的机会实为不多。相较之下,具有确实性、耐久性、稀少性、不变性、美丽性的金银,更符合藏人的使用习惯。面对藏人不同的经济活动习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归结为藏人不开通、落后的

11、原因,而是从当地藏人的角度出发,了解了他们经济生活的特点,比较出了金银货币在当地的优越性,从中体现了作者尊重藏人风俗习惯、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不因自己是汉族而自高自大的民族平等思想。 西北地区一大危害即为鸦片,摧残民众的身体又麻痹民众的思想,严重影响了西北地区的经济、人民健康水平。据统计,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范长江列举鸦片对人民的危害不少于 30 处。 野猪关和茶岗岭中,范长江描写到深受鸦片毒害的民众“男子被鸦片烟抽得皮包着骨头,开口一笑,就好象僵尸复活一样狰狞可怕。 ”整个村庄也一片没落萧条,人口日益减少,房屋日渐破败,生活愈发艰辛。作者发自内心地担忧:中国再如此过十年,这些地方的人口恐将

12、至绝种了! 洮河上游和渭水上游篇中,范长江描绘了洮河两岸肥沃的冲积平原,可惜却被鸦片的种植占了主要面积,农民穷困得惊人,几乎连鸡蛋都买不出;甘谷的优美自然风光、渭水两岸平坦富饶的川地,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两岸农民竟被逼种植鸦片,一片萧条破败之象,路上往来皆是成群的鸦片贩子。作者激愤地质问统治军阀种植鸦片的始作俑者是不是中国人还嫌同胞死得不够快,还来生产毒品,加紧摧残大家的身体?!为什么这样发昏,纵令大家去自杀!大夏河回藏两要地中,范长江宿墁坪,看到此地全为汉人住地,汉人嗜鸦片者过半,精神萎靡,中毒深重,作者担忧这将带给中国前途重大的创伤。 “负责传播者,是否曾计算自己应负罪咎之重大。 ”在三圣宫

13、天主堂中,作者为中国的前途着想,呼吁“宁可是财政破产,鸦片绝对不可再行蔓延” 在大夏河回藏两要地中作者写到“此间妇女缠足,小不及三寸,走路必沿壁行。可怜,又可恼。 ”寥寥二十余字,却传递了诸多信息。此间妇女缠足的状态、走路的姿态,作者的评价,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表现了范长江对妇女平等、妇女解放事业的支持,鼓励将妇女从封建旧习俗的摧残中解脱出来的意愿。 可以说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处处闪耀着作者人性的光辉,作者对“人”的关注体现在他对西北黎民百姓水深火热悲惨境遇的同情,对这一切惨象的肇事者反动军阀、国民党腐败统治的憎恨,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的危机的警醒以及作者的民族平等思想、解放妇女的思想。范长江自身是一个大写的“人” ,所以他的著作,也是一本饱含人文关怀的西北读本。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解: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1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2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5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35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56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217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