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立正确理念增强农村信贷服务的有效性树立与农业经济地位及农业农村生产经营规律、规模、性质和特点等相适应的信贷理念,农村信贷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三性”原则才能落到实处。农村信贷服务也才能不断改善、提升、加大及可持续推进。 和谐社会须扶弱济困,共同发展,一切信贷活动都必须遵循社会价值和自身经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农村信贷更应如此。在我国,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村经济其重要支撑仍以农户为主,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农户的贷款需求,中央惠农政策始终把农户和涉农信贷需求摆在突出位置。一方面除了直接信贷服务的收益,财政还对惠农信贷服务有专门的补贴,另一方面从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投向相对弱势涉农贷款主体(
2、包括农户)贷款价值最大,加大农业信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然使金融的社会价值和自身经济价值实现有机统一,树立金融良好行业形象。经济学家尤努斯,因把穷人的银行从孟加拉国办到世界许多国家,成效卓著而获诺贝尔和平奖,这启示我们:弱势信贷或农村信贷不但助推致富、也助推文明进步,满足此方面的信贷需求的意义不局限于经济角度,要高度重视、积极对待。 财政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种不同的手段,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要树立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紧密结合的工作理念,形成支农发展叠加效应。农村信贷服务所取的输血造血功能作用是财政补贴不可替代、自力更生无法弥补的。尽管国家惠农补贴不断加大,因天灾人祸、农业生产基础脆弱等的客
3、观存在,农户简单再生产的小额信贷需求仍有存在的价值,惠农补贴客观上形成了农村贫困户贷款的重要保障,要减化手续,降低门槛,放心放贷,发挥好信贷救急作用,同时农户追求勤劳致富,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也要创新服务、适应需要。 贷款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发放,农村贷款的发放要坚持与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相适应的原则,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和信贷方式,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客观需要。当前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村信贷怎样服务好?经营层、管理层、监管层都研究不够,办法不多。对农户参与专业生产合作社的信贷支持,既可从一般农户贷款的角度给予恰当的信用贷款,也可在专业合作社内部采取一定方式组建联保小组办法给予联保贷款,也可
4、尝试在从专业生产合作社与农户开展包括信用合作在内的广泛有效合作的基础上,对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额度的信用授信或者担保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涉及的农户贷款,可探索规范龙头担保的方式发放农户贷款,对此类公司的贷款也要探索有别于一般工商企业的信贷产品和管理方式,如按产业链封闭贷款、仓单质押等;对家庭农场或种养大户,可探索将农户各类财产、生产要素、业主素质等量化评分,开展综合信贷授信的方式给予信贷支持。 从拓展发展空间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高度,树立将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农业特色优势经济资源相统一的理念,选择好贷款对象、贷款用途、信贷管理方式,着力支持农村先
5、进生产力发展。对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大户及龙头带动一般农户的信贷服务,要转变观念,创新信贷管理和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实践;对特色经济、特色产业以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多种经营要重点关注、倾斜信贷支持;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项目信贷需要,彰显着农村广阔的经济天地,商业性金融眼光对此不应短视;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要与农科部门紧密配合,建立与信贷+技术的支农合作新模式,使贷款的有效性和技术的适用性有机统一,促进涉农贷款主体稳健经营;农村外出打工人群是城镇化的推动力,他们家乡住房改造的信贷需求或是返乡居住县城的住房贷款需求已初见端倪,要高度关注,及时满足;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6、进程推进,孕育着许多新的信贷领域,要密切关注,及时跟进,不断拓展深化农村金融信贷服务空间。 针对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多样、与自然生态紧密相衔的特点,灵活确定信贷服务管理方式。对不同用途的信贷主体在贷款的期限、金额、贷款方式、还款方式、利率以及管理考核工作评价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实施差别化管理,切忌一刀切。要针对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及农村交通环境条件等因素,尽量简化对农户的贷款手续程序。传统种养业要依规模确定扶持的对策,对自给自足生产的信贷需求要优先满足,对面向市场为主的信贷需求,要按照农户综合经济实力及市场前景引导信贷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恰当的信贷关心。农村天地广阔,信贷需求多样性、各地需求差
7、异大,对涉农信贷要给基层更多的授权,特别是保持县市农村信用社独立法人地位的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坚决贯彻落实好。 针对农村信贷服务对象多、贷款用途杂、管理半径大、管好贷款难的特点,要把保持农村金融信贷服务人员的稳定性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素质紧密结合,确保农村金融信贷服务持续推进。农村信贷由于服务面广和对象众多,信用高低一定意义上是建立在熟人关系基础之上,农村信贷人员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人脉、经验和信息积累对做好农村信贷工作尤为重要,农村信贷人员更换频繁,给信贷服务的连续性、稳定性及信贷安全带来不少问题,也制约了服务素质的提高,要稳定农村信贷队伍和基层机构负责人,以确保信贷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安全性。(作者系人民银行文山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