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缘由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社会背景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和优势,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切实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地论证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具体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
2、116 -03 应该说,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一般多是一些教师个人零散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尚未形成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缘由很多,笔者从必要性和可行性着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兼具六个方面的任务:理论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能力教育、心理教育。1它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它与其他课程的不同。它不仅有实现课程目标的任务,还有实现学校德
3、育的目标。因此,它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最好的平台。 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早就被纳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目标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有其既定的目标定位,它是我国公民素质教育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律素质以及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具体化。党和国家依据我国社会发展对公民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指导方针,对学校的公民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作了概括性的规定,即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应具有“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两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两精神”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
4、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里,重点指出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2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成为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目标。 (二)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其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人的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心理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特别是人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大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的突变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是他们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从心理方面来看,大学生心理发展从幼稚走向成熟,独立性逐步取代依赖性。他们已不满足单纯接受学校、家庭的影响,现实中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增强,与之相关的人生观、世界观、个性、倾向性等心
5、理特征趋向社会化。但同时又表现出动荡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独立、矛盾、可塑性大等特点。这些心理特征都表明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时期,一旦大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踏上社会以后,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做出卓越的成就。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最富有活力、最具有社会价值的一部分。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人的一生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必须以人们不断有所创造、有所发展作为基础条件和根本动因。因此作为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外部决定力量的学校教育,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自我创造,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大学阶段的创新教育应侧
6、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当学生想创新、有创新的意识和需要,他才会努力去尝试和实现这种需要,也就是敢去创新,敢于向传统挑战,这些构成了大学创新教育的基础。我们应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样宽松自由的氛围里,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培养,个人的才智方能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充分和谐发展。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发明、应用和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因此,真正的知识体现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断的创新,是每一个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各国也都认识到:“创新”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竞技场的“入场券” ,谁能抢占
7、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主角。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各方面人才。但创新意识是要靠激发的,创新能力是要靠培养的,从根本上讲,要从娃娃抓起。一个国家有没有足够的科学储备,有没有持久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高等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等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任何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和高等教育分不开的。江泽民总书记说:“综观世界科学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和发现,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一条普遍性的规律。 ”“人的思维活动的最好年龄,一般是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 ”3而大学生,年龄在二十岁左右,正是江总书记所说的“最好年龄”的
8、前奏,在这个前奏期加强创新教育,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大学生的“第二天性” ,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整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持续所产生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可行性 (一)课程标准中包含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容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本身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包含创造性思维能力)任务,这可以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的规定中找出依据。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
9、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里“分析问题”属于思维能力要求,同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等上述理论知识也离不开思维能力。因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本身就是一个处处体现创新意识的马克思主义的活教材,学好这样的知识内容自然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中蕴含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也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可能性条件。综观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无论哪一门
10、课程、哪一章,甚至哪一节,在叙述知识时都运用了比较典型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概括抽象、具体化等等。这无疑为学生认识各种思维方法提供了典型的范例。如果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讲授一些思维知识,就会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是因为根据创新意识的含义,它是人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力图打破思维定势的一种想法,它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各种思维方法、思维类型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复杂活动,只有学生了解了各种思维方法和思维类型,其自觉运用的能力才会增强。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为教材配备大量的漫画插图和创新思考题,这也可以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大量训练素材。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
11、是德育的主渠道,它对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提供源动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的独特价值 (一)激发纯正的创新动机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独特价值之一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纯正的创新动机。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新动机可以来自于学生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于学生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外在动机有更加直接的激励作用。创新动机还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
12、关。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勇于创新,即使遇到挫折和失败也不会气馁,加倍努力,直至成功。 海伦凯勒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有了高飞的冲动,就决不甘于在地上爬。 ”有了想要成功的思想,就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自觉地去创新,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比尔盖茨就是因为有了要“在每个家庭和办公桌都要放上一台电脑”的梦想,才促使他去创造、去完成伟大事业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大学德育的主渠道,其特殊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它的特殊作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最大不
13、同就在于:它不仅仅局限于育智,即培育学生的公民社会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学生把握人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自我、参与社会、建设社会的智慧和能力4,它更注重育德,即对学生个体的公民思想品德诸内容诸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形成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实现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化和个体化5。它将帮助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放在重要位置,激发学生纯正的学习动机、创新动机等可以归于它的使命。而这些纯正的创新动机一旦形成之后,会在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中体现出来。 (二)引导积极的创新目的 创新目的可以分为很多种,它往往有以下几种表现:有的学生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思考或提问只是为了标新立异从
14、而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有的学生就是因为不想与别人一样而想通过创新以此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彰显个人风格;有的学生是自发生成了渴望创新的意识,希望能够运用所学所想形成一些创造性的成果由此可见,创新目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创新目的。 之所以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创新目的,是由它特殊的学科功能决定的。思想政治课具有导向性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便能够结合学科知识随时随地进行积极创新目的的引导。 (三)指导科学的创新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极其特殊的学科,它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学生提供
15、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因此,相对于其他任何学科来说它在指导学生创新方法上具有独特的、难以替代的价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不仅能掌握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更能在无形中掌握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法论。经过教师的演示和指导,学生便能够掌握正确的创新方法,为他们今后进行创新性活动打下基础。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杨福家曾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优秀的基础教育必须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使“火把”在良好的环境中燎原!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
16、能力层次高下,都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要鼓励和称赞学生富于创意、别出新裁的念头和思想;要学会以“正信息”激励学生,使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而这些平等、民主、自由观念恰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与课程理念相吻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想培养的正是这种具有民主、平等、自由、创新等观念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也最重视学生这些观念的保护和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所在。笔者作为高职院
17、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的一员,深感当今时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此呼吁广大同行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帮助学生成长、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2. 2谢树平.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3李如密.现代教学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4朱永新.创新教育论(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5. 5叶瑞祥等.创新学习能力论(第 1 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0. 6卡尔富兰克林.创新为什么会失败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7王小棉.论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更新J.教育研究,2003, (08). 8张德江.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 (05). 9李文华.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J.西藏教育,2010, (03). 作者简介: 刘莉,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