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探讨摘要:我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忽略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城镇化进程,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实施绿色城镇化,本文全面分析城镇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绿色城镇化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生态环境问题 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把民生科技作为重点发展的核心技术,要求城镇化提升环境质量。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在迅速推进,共有建制镇两万多个,城镇化急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农村城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大大削
2、弱城镇发展的潜力,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实施绿色城镇化意义重大。 一、绿色城镇化理论框架和重要性 农村城镇化是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参照城市经济技术社会标准,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建设中小城镇。主要体现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经济来源的变化与重组,农村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城市化,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 绿色城镇化是指:城镇发展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城镇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与其自身的资源供应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相协调,具有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人的发展文明性、城镇发展健康性等特征的城镇发展模式及路径。 绿色城镇化主要有以下特征:资源节约,资源节约主要指自然资
3、源包括以煤矿、矿产为主体的原材料、各种能源资源以及水、土地等的集约开发与节约利用。低碳减排,追求二氧化碳与污染物排放低指标是建立在能源和资源节约与低消耗基础上的,它是推进绿色城镇化的关键环节与核心任务。环境友好,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经济高效,实现绿色城镇化模式下的经济高效,必须转变粗放型城镇化模式下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的状况,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绿色城镇化的提出与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的负面生态环境效应: 城市自然要素受到破坏,并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城市生存环境的非绿色化倾向,城市生存
4、环境的恶劣化 绿色城镇化作为我国城镇化新兴发展模式,面临着观念更新、技术进步、文明构建、政治推动等多重挑战。因此需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逐步推进实施。现阶段,全面推进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思路是发展两型产业,创新城市建设模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二、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1、城镇化的质量较低,城镇化占用土地的速度远远快于吸纳人口的速度。2011 年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化率是 51.27%,也就是说城镇人口已经达到 6.9 亿,2011 年中国农村户籍人口是 9.3 亿,真正的城镇人口只有 4.2 亿,现在城镇化水平至少要减掉三分之一。在城镇化建设和推进过程当中,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减反增。农村人
5、口减少了,但是村庄用地却上升了,这说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2、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用地规模急剧扩大,将城镇化错误理解为土地非农化和城市建设,只单纯的追求土地转化和城镇景观,造成城镇化吃掉大片农田。用地结构不合理,建设布局凌乱,圈地运动和资源掠夺式开发。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堆积引起土地污染。 3、城镇人口集中,破坏生态环境系统平衡关系,引发环境污染。人口的集中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人口的集中带来的大量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人口的大量集中对空气的污染。 4、城镇化进程中大力发展企业,造成的工业污染比较严重。农村工业在城镇集中,引起了较为严重的工业污染,绝大部
6、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同时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农村工业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已动摇了局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基础。城市工业转移到,污染转嫁小城镇。 5、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其它问题。掠夺式开发造成某些资源濒临枯竭,城市污染转嫁农村,大量的城市垃圾只能往郊区农村直接堆置或简单填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合法权益、子女受教育等很多方面都无法享受与城镇人口相同的待遇。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征地补偿标准低,失地农民实获补偿少,就业困难,就业层次低,缺乏可持续收入,大量失地农民逐渐沦为新的社会弱势群体。 三、我国绿色城镇化对策探讨 1、培养全民绿色城镇化意识,以绿色生活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
7、、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的绿色城镇化建设机制。选准绿色城镇化理念培养的着力点,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目标宗旨理念,以绿色节资环保富民为主题的城镇化质量水平为重点的理念。采取宣传、教育和倡导多管齐下方式,媒体短期集中灌输与长期宣传相结合,使绿色城镇化理既能短期快速传输到每个老百姓的思想意识之中。多途径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程倡导,利用各种社团组织、单位、群众性活动等各种主体,也包括通过建立符合各组织单位特色的单位绿色文化、组织各种绿色活动、发表绿色倡议书等多种方式倡导。 2、鼓励绿色城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推进城镇化的绿色转型,要求促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建设模式创
8、新、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大力推动产业组织创新,全面推进城镇建设模式创新,优化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强化政府体制机制与管理创新。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城镇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绿色转型政策体系和绿色考核指标体系,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形成有利于城镇化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新机制、新体制。 3、以生态学观点指导绿色城镇化的发展。绿色城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为生态性,这表明以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来指导绿色城镇化具有极大的必要性。绿色城镇化应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在微观与宏观方面都加以兼顾,微观包括绿色建筑、绿色市政设施、绿色企业等,宏观则包括城镇群的
9、生态化等;绿色城镇化既要对物质资源充分利用,又应主动构建物质循环的畅通通道,通过物质循环与再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将物质输入和输出加以统一考虑,着重考虑物质输出对环境的影响。注重维护城镇与环境相互补偿与适应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城镇的发展建立在长久健康持续的基础之上。 4、构建科学发展的绿色城镇体系。统筹推进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加快建立城镇生态文明体系,为城镇化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强化生态环保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观,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形成可持续的城镇生
10、态行为文明体系。加强城镇生态环境整治,积极推进生态城镇和生态建筑建设,着力塑造城镇特色和品位,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素质,创造良好的城镇人居环境,构筑具有特色的城镇生态人居文明体系。树立绿色城镇的理念,建立高效、廉洁、绿色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规章制度,为城镇化绿色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绿色城镇化是从治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路径,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采取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健康性、生态性、和谐性等特征,科学指导城镇化建设,绿色城镇化在我国未来城镇化建设中会发挥重大作用。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家栋.农村城镇化与生态安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冯海发.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M.新华出版社,2004. 3冯华.二十一世纪的热点发展小城镇推动城市化M.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