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促进四川军民融合的产业模式探析摘要:本文评价与借鉴了国外的美国模式、国内的陕西模式和重庆模式等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模式。从效率提升、社会环境、创新与竞争力三个角度,结合有关经济学理论及四川的实际,选择了产业集群化这一四川军民融合的重要模式,并指出了该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军民融合;产业模式;产业集群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四川作为国防科技产业布局的大省,在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2013 年,四川国防科技工业总产值突破 1500亿元,增速达到 18%,大大带动了当地的就业,以及相关产业发展
2、。但是,当前四川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还不够,只是部分程度上实现了“军民结合” ,距离“军民融合”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新时期促进四川军民融合,要以产业层面的融合为途径,这有赖于适宜性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及机制构建。 一、国内外军民融合的产业模式评价与借鉴 1.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加工业区域转移、政府主导下的产业整合与调整、工业基础的创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化学、电子、宇航工业等军工产业开始由2美国东北部向西南部转移,美国加工业中心的这次“西移” ,不仅增强了美国的国防力量,而且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整体增长。美国军工产业的发展和加工业的转移成果说明,对我国“三
3、线建设”的关键省份四川增加国防投资,可以进一步发挥四川原有高技术产业群的比较优势,同时带动军民两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开辟新的民用产业领域,兼顾军工产业和地方经济。 在政府的主导下,20 世纪末美国军事工业实行了前所未有的横向或纵向的兼并重组。大型军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在微观层次上增强了美国军品与民品生产、平时与战时生产相互转换的灵活性1,也缓解了美国大型军工企业开工不足、经济低效的问题。美国军工各层次的供应商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产业界限,多数企业同时面向军品和民品市场,军工产业的产业集中度高、主承包商在国内近于垄断且以私营企业为主体。21 世纪,美国国防工业基础转型路线图打破了按产品属性划分军工产
4、业的传统做法,将工业基础按作战需求分成了作战空间感知、指挥与控制、兵力运用、兵力和本土保护、聚焦后勤和网络中心战 6 个领域。它把军工直接纳入军事力量的范畴,使军工产业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军工产业基础变得更加广泛和前沿,这愈加有利于军民各方面的融合。 2.陕西模式与重庆模式 陕西省构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格局,采用了通过“四抓”来集中优势、形成突破的模式。 “四抓”指的是抓大项目、抓大企业、抓基地园3区、抓“民参军” 。100 个重点项目和 100 家重点企业的“双百”工程,军地共建三大基地七大园区,重点引导民口单位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等举措相继实施。这一模式虽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壮大军民融合产
5、业的规模,但“中央给予、政府引导、本地资源支撑”的路径依赖痕迹依然明显,市场力量作用微弱。 重庆市走的是一条“军民结合”为特色的科技创新的道路。重庆将军用技术大量向地方扩散,引领了许多以军工技术为基础的地方产业的崛起。重庆搭建的是一个集军民优秀科技人才、研发平台、研究成果于一体的“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它以军民两用技术和成果双向转移的方式促进本地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重庆在“军民结合”中探索出独特的区域科技创新模式在实践中被证明为一个比较成功的样板。 二、产业集群化是促进四川军民融合的重要产业模式选择 从效率提升的角度看,马歇尔通过劳动力市场共享、中间产品的投入和技术的外溢
6、这三个要素对产业集聚做出了解释,他认为这些要素产生的正外部性聚集在同一区域的同行业的企业得以获得人力、物流、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民口企业与军工企业正好需要实现一定程度的人才公用、产品共通和信息共享,军工企业一般地理位置偏僻,环境恶劣,也正需要一个更能接近人力、接近市场、接近信息的地方。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则指出市场从接近完全竞争转变为不完全竞争,并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时,规模经济就会超越要素禀赋的作用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主因。军民融合产业具有军工产业高政治性、高买方垄断性、高风险4性以及高保密性和技术性等特征,所以该类型的产业对应的市场通常都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从发达国家和我国各地军工企业发展的
7、实践来看,带有军工性质的产业也基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因此规模经济理应成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趋势。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新产业区理论认为,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状况主要取决于经济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等环境因素,因为它们更能挖掘人力资本的潜力,而不是取决于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资本因素。克鲁格曼认为区域内企业的相互依赖已经超越了自然禀赋,成为决定区域产业活力的关键。2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一定是一个“小核心、大协作”的组织模式,除了有大型龙头企业,还有密集的配套中小企业,企业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根植于本地又面向开放的市场,这是符合该类型产业的实际情况的。 从创新与竞争力的角度看,波特用竞争力理论来解
8、释产业集群的存在,其中关键的“钻石体系”的四大特质都是四川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所拥有的或者可得的。熊彼特关于技术创新及扩散促进相互关联的各部门企业形成集群的观点,也恰好被重庆模式所印证。 三、选择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要突出行业、地域和品牌特色 四川省已将民用航空、民用航天、核能核技术、光电信息、汽摩配套和特色化工这六个产业定为地方军民结合支柱产业。政府在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和相关的科技园区,将这些重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扶持壮大之前,一定要选取适合该行业的最佳模式。比如对于民用航空和航天、5核能技术和光电信息等产业在四川已经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已有一批颇具竞争实力的企业
9、,因此通过组建个别大型军民结合型企业集团,然后倚靠横向或者纵向的联系吸引中小企业环绕在它们周围,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是较可取的方式。而汽摩配套产业则适宜于网状的配套协作的由中小企业构成的产业集群。而达州、自贡等地的有固定工艺环节的特色化工产业则可能适合于带有“两型社会”建设理念的产业链条型的集群模式。此外,航空、航天、电子、核工业等多个军工产业在不少其他省区都拥有着良好的基础、优势资源和强大的实力,要重视由此衍生出的产业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等问题。只有结合各类产业的实际,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才能取得军民融合产业集群长久的发展。 2.产业集群发展要注重军民两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作为
10、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国防科技工业,具有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强、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将军工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仅可以加快推动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融合发展,而且能有效调动区域内各相关创新要素融入该产业链,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3目前的科技创新越来越呈现群体协同的趋势,而创新的技术中最基础性的往往都是军民两用的技术,因此通过在空间集聚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延伸产业链,已经成为各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共识。 此外,包括四川在内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受限于“军政分开”“条块分割”等体制阻碍,要素流动不畅,军工企业生产线的生产效率6很低,技术优势没能得到
11、充分发挥。民品也面临高成本、高壁垒、无序竞争等问题。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市场环境亟待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士杰,徐勇.美国科技工业军民一体化建设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12(02). 2Krugman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PE,1991(99). 3张勇,等.促进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特区经济,2013(12):86. 4姚树荣,等.军地融合视角下的四川军工企业改革研究R.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胡心舟(1991-) ,男,四川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公司发展战略。 基金项目:四川省软科学课题促进四川军民融合体制机制研究(2013ZR0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