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4)02-000-02 摘 要 本文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背景做了介绍,从其显现出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进行了相关阐述,重点揭示了目前我国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过度,盲目扩张可能加重地方债务负担,引发财政风险,并针对该现状提出防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 投融资平台 债务管理 财政风险 1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 政府投融资平台指的是政府通过划拨土地等形式组建一些可以达到融资条件的公司,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并辅以一定的财政支持,将筹集到的资金重点用于城市建设或者公共事
2、业的支出。 在我国,最早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大约于上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陆续出现。随着国家大力的发展城镇化,且伴随着越发成熟的投融资环境,地方组建投融资平台的需求也相应变得更强烈起来。2008 年的金融危机成为这种趋势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在财政总收入为 2.77 万亿元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要承担四万亿刺激政策里面的大约 2.82 万亿左右。显然,在这样的财政背景下,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收入或是上下级转移支付是无法完成四万亿的刺激政策的。 依据 2009 年的中央精神,城镇化的发展被视作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2重要指向标,对经济的发展和变革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城镇化的发展了,必将直接刺激我国城市建设和
3、公共事业发展的需求,如果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的可以带动农村消费的全面上涨,因此,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更好的利用我国的人口分布结构,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必经之路。据研究显示,人口城镇化超过 30%之后,城镇化的进程则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 2012 年城镇化率已远超出这个比例,显然已经具备了高速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从城镇化建设需要的住宅资金以及城市建设资金来看,我国政府的财力还远远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设成为支持城镇化发展的一个现实的选择。 1994 年的分税制体制改革使中央和地方的财力分配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之相矛盾的确实没有做相应匹配调整的事权责任的分配。地方政府在收支有限的情况下
4、,需要面对更大的支出压力。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事业支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缺口也逐渐变大。我国有关法律明文规定了地方政府不具备发行债券的权利,也规定其不得通过向银行借款方式弥补赤字。因此,在上诉两项融资方案被否定之后,建立融资平台,通过市场资金进行融资成为一个必备的选择。2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蕴藏的潜在风险 由上文可见,组建投融资平台,相比其他方式能更好的获取资金和绕过一些法律上的限制。而这些平台多以企业的方式运作,如果有资金和收益的保障,且能形成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监督机制,将为市政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资金支持。但是,这些平台在推进当地城市3化发展的同时,
5、也积累了大量的债务。金融危机后,政府投融资平台数量大量增长,且平台的财务杠杆化都非常高,目前的负债率普遍超过正常范围。外加平台的资金使用,财务管理,偿还的期限结构均缺乏合理的安排,具有非常高的财务风险。从资产方面来说,我国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产形式主要是非流动性资产,变现能力差,相对的则是大规模的短期流动性负债;主营业务的净利润通常呈现负值,盈利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和资产处置;筹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平台企业整体的运营效果不佳。在企业盈利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资产处置,银行贷款这三种形式的情形下,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金供给不牢固的,没有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一旦资金链断裂,政府作为平
6、台的出资者和担保人,必将承担巨大的财政风险。 目前我国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的关系来看,容易导致金融机构风险约束失效。政府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从表面上看是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但是由于融资平台有地方政府做背景,在资金的获取方面,地方政府相较于金融机构明显处于强势地位。在融资中,地方政府更容易获得资金,往往可以通过不止一家的贷款机构取得融资,且由于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重点建设的领域,具有吸引金融机构的天然优势。对于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申请,很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有进行完备的资格审查及后续的跟进监督,甚至很多情况下,贷款机构还主动要求为平台融资,极
7、大的突破了融资平台的授信权限,由此带来的多头举债,统借统还,资格审查不严等等问题。一旦投融资平台出现收益出现断裂,4无法覆盖成本,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将增加,而政府作为平台的担保人,也就增加了财政的隐形负债。而当地方财政无力承担时,这些负债也就变成了商业银行或央行的负担。 二是地方政府完全主导了投融资平台的运营和决策,酝酿了道德风险。尽管投融资平台从定义上看是独立的法人,但是投融资平台的决策,人事任免,资金的投向等方面很容易被政府所控制,变成寻租的交易地,使政府与利益集团合作,背离融资平台服务于城市经济建设的宗旨,变成为个人牟利的一个操作平台,造成了公司与政府的边界不清,投融资平台丧失了独立经营
8、的能力。并且,投融资平台的资金偿还模式比较单一,往往依靠出让土地金获取,这就变相的成为地方政府拉高房价的动力,也相继使得房地产泡沫愈演愈烈。 三是形成了对信贷政策的倒逼机制,增加了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一般情况下来看,地方政府更愿意投资中长期的投资,因此向银行大规模借债,由于这些投资时间较长,前期开工的项目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银行为了能够收回相应的投资,也必须对于后期的投资提供持续的资金供给,在房地产升温的大背景之下,即使中央不再新增投资项目,贷款的需求也不会在短期内减弱。这些项目的投资资金大,期限长,导致了银行的贷款较为集中,挤占了对很多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扩张具有明显的
9、垄断特征,不利于市场效应的发挥。 3 防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思路 第一,促进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管理改革,使平台向法制化,规范化,市场化发展。为了解决投融资平台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缺陷,应该鼓励5和提倡平台进行资本市场的融资,规范资本市场的管理,从局限于银行贷款走向融资多元化,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引导投融资平台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使投融资平台置于债券市场的监督体制之下,有效的避免了从金融机构贷款而引发的信息不对称等弊端。 第二,进行财税改革,扩充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的背景下产生的,为了使平台能够良性的发展,光靠“
10、堵”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改革体制,从体制上入手,降低政府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允许和鼓励条件和环境成熟的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有效的弥补城市建设资金的不足。 第三,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监管体制和预警机制。防止政府盲目,过度的投资,加强对政府投融资的审核,制定投融资平台风险评估的控制标准,科学的运用债务负担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等等指标监控风险操作,制定硬性的风险控制指标,完善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并实行投融资平台责任制,将风险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风险与个人考评挂钩的制度。 第四,商业银行加大自身的风险内控建设。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所呈现的问题,也集中反映了商业银行信贷缺乏有效的监督,自身存在风险漏洞
11、。目前,有商业银行已经关注到政府投融资平台出现的风险问题,更加谨慎的对待融资的审核。以此同时,央行与银监会也适时的加大对商业银行的监督,引导商业银行分散贷款范围,向具有条件和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加大融资力度,保障国内经济平衡的发展。 6第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地方经济能够需找到新的增长点,地方政府能够开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渠道,那么也能消减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获取资金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西南金融.2009(9). 2曹红辉.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成因与治理.财政研究.2010(10). 3潘文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风险及其化解.经济研究参考.20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