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研究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5700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研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研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研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研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研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研究分析【摘要】当前,幸福感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社会中各个阶层,各个职业的人员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但是幸福感的定义又是什么?处于社会底层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幸福感又在那里?幸福感较高的城市,对本地区的社会健康发展,经济的促进具有极大意义,增加文化认同,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幸福感 薪酬收入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由,幸福是什么?这个貌似没人解释的清楚。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来至中国内部边远的山村,他们不属于城市,但是却在默默地为城市服务,他们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奠基人,他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真正的促进者,但是他们往往“被遗忘” 、 “被沉

2、默” 。在这样差异的环境中,他们内心也在自我定义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一、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 (一)幸福感的定义 很难给幸福下个定义,因为个体的不同导致个人感受的不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财富,住房,社会福利,下一代的教育程度,人际关系,目标,健康,婚姻家庭,人格等。针对于我国现状,引用中国农民工“生存感受”2012 年度报告 ,报告报告对农民工的“幸福感” 、 “情绪倦怠感” 、 “社会距离” 、 “社会支持”四项指数进行了分析。对农民工幸福感进行解析,当前农民工主要来源于个人生存层次的需求满足,对未来2发展所带来的幸福感最低。 不一样的幸福结构,可以清楚地看出报告中群体的一些诉求与失望。对于

3、幸福感仅仅依赖于社会安全和个人的身体健康,还有薪酬指数等“生存”层次,而其他“人际关系” “发展”层次的幸福感不高。从中可以看出。相当大的一部分务工人员的幸福感结构单一,对发展和自身社会地位改变的失望。但是“下一代的发展”却是这个群体的只要目标之一,也是他们去诉求的自身改变的希望,但往往是除去“生产”层次幸福感之外,相对有幸福感比率,当在下一代,在城市得到良好的教育,然后一步一步在城市扎根,这是一件非常幸福乃至骄傲的事情,但是往往这个所占比率不过。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眼里,财富(收入)92.8%,健康问题 100%,文化程度 94.5%,下一代的发展 88.6%,是衡量幸福感

4、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其在这个社会中的生存感的价值之一。而政治方面的参与 43.5%,社会公平 49%的因素往往得不到重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影响幸福感提升过程中其最关心的因素有:身体健康问题,收入问题和整体生活水平问题,住房问题,下一代的发展问题。 (二)调查分析 由上表可以知道,变异系数随着年份不断的上升,这也就证实着,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正在逐年变大,且平均工资的增大不明显(为 4.57-4.67 之间) ,在两者的落差之下,很容易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失衡,影响其幸福感。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需要层级,往往影响着这个特殊的群3体。生理层析与安全层次是这个群体渴望满足的层次,至于社会层次,尊重层

5、次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状态。 由此可见,幸福感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直接对应,在很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特别高,社会经济竞争并不剧烈的城市,农民工的幸福感会比较高。 (四)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下一代的“重生” 由于自己身处于城市,依赖着城市,却缺乏城市归属感,所以通常他们把这份情感的转移到对下一代的希望,通过对下一代的教育,希望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后有着良好的发展,基本上是每一个有孩子的外来务工人员,奋斗的动力。当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得到城市里同学与老师的认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不可取代的幸福,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孩子的受教育情况,发展状况受到阻碍,这也是外来务工人

6、员中最揪心的一件事。 新生代务工人员的尴尬,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已经不属于“被照顾”的阶层,远离了学校,受教育程度有限,家长又是外来务工人员,没有给他们留下过多的条件,所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收入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他们在城市中的“迷茫”感是影响他们幸福的一大因素,忙碌的生活,微薄的收入,攀比下的压力,空虚的思想,迷茫的未来,那里才是扎根处,到底自己追寻的城市梦是什么样子?幸福?至于需要有点稳定,开心,还有尊重。 二、关注外来工人员的“回避化”趋势 回避式的选择: 4这是一种矛盾的问题,主要的形成是因为新生代务工人员,与当前社会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经常出现的劳工群体性事件就是最突

7、出的表现,快速的工作流动也体现了在这个矛盾中得不到调和的时候,他们只能选择用回避主动辞职来改变现有的情况。但是这种回避的方式往往给企业而后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企业找不到人员,而因为回避,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失去了工作,需要再找工作,浪费时间成本、机会成本。 改变乃至解决农民工回避的问题,从根源上来说:还是因为务工人员,对工作的不满意,得不到自己幸福感的满足,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回避,选择下一个工作,但是也造成了短工化等现象,我们该做的是:一是体制上,构建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赋予他们充分的公民权,改革用工体制,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权利,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发展的空间。同时,通过劳资自主博弈改善外来务

8、工人员生存条件劳动条件,同时强化福利功能,逐渐剥离户籍制度上的社会福利,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二是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价值,不单单把外来务工人员当作一种劳动力,而是一种财富,应该给以照顾,福利和保障,改善工作环境。三是主体外来务工人员:接受更多的教育,提高自身能力,并学习法律法规,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结语 外来务工人员是我国最大的人力资源群体,也是政治上沉默的一个群体,经济上的奠基人,社会财富的缔造者,在这个社会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是不可缺乏的一部分,他们的生存状况,幸福指数,影响着转型期的我国,值得这个社会去重视,去关注他么们。至少社会应该去尊重5他们,从一个称谓开始,请不要再叫他们“农民工”一个带有歧视的词语。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2011 年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R.北京:国家统计局,2012. 2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中国农民工“生存感受”2012 年度报告R.北京:工众网,2012. 3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外来务工人员“短工化”就业趋势研究报告R.北京:工众网,2013. 4李广贤.外来务工人员对区域文化的认同问题研究C.泉州师范学院,2011. 作者简介:陈松彬(1991-) ,男,汉族,福建泉州人,武汉东湖学院(原武汉大学东湖分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