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56012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摘要】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自身职责时对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由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争论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是应该保持目标独立还是工具独立,或者是二者都进行独立。中央银行独立性有其客观必然性和深远的建设意义,由于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等原因,建立独立的央行体系已成为必然。本文通过研究从中找到对我国央行独立性建设的政策建议,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央行独立性 货币政策 时间不一致 通货膨胀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提出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自身职责时对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由程度。中央银行

2、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该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中央银行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建立独立的发行制度,以维持货币稳定;独立的制定或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独立的管理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这是一种相对的独立性。它有两条原则:第一,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操作必须以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为基础的出发点。要考虑自身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不能自行其是,更不能独立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之外,甚至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对立。第二,2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操作都必须符合于金融活动自身的规律。中央

3、银行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也不能对政府百依百顺,成为政府纯粹的附庸。鉴于此,有一个问题需要达成一致:中央银行是应该保持目标独立还是工具独立,或者是二者都进行独立。 中央银行目标独立系指央行独立确立货币政策执行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例如央行可以独立确立目标为稳定物价或者是保持充分就业等。而工具独立是指央行没有确立货币政策执行最终目标的权力,而是由国家政府确立,央行只能在达到这一目标的工具上进行独立裁量,如政府确立稳定物价为最终目标,那么央行所有的货币政策工具都将服务于这一总目标。 在这里,笔者认为央行独立性应该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过渡的过程。在已经实行工具独立性有很久历史的国家应该把目标独立的权力交

4、给央行,因为对于这些国家的央行,发展历史悠久,具备独立行使货币政策和确立最终目标的能力。而对于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的央行应该先以工具独立为主,而对于目标独立性可以向政府提出宝贵的建议。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央行发展历史尚不久,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选择工具独立,而不是完全独立出来。 二、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及其结论 (一)央行独立的必要性 按照丁伯根(1952 年)的说法,央行实行整套货币政策大致需要三个步骤:一、政策制定者应该首先确立货币政策的总体目标;二、在政策制定者努力使之最大化的社会福利函数确定后,选择达到这些目标的3政策工具;三、政策制定者必须利用一

5、个经济模型以使各工具变量处于它们的最优值上。 然而,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却认为“最优控制理论是无法用于经济计划的,如果预期是理性的话” ,因为在社会系统内,存在着理性私人当事人与政策制定者的动态博弈。 (二)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货币当局与理性私人部门(假设私人部门都是情理人)进行动态博弈的时候,博弈的结果会长期处于次优均衡点上,而不是最优。而现实中情况可能更糟糕,私人当事人在与政府部门博弈中,私人当事人拥有不完全信息,而以上的分析就会存在一个问题,私人当事人并不知道政府的行为方式。假如存在对政府意图的不确定性,私人当事人将会仔细分析以政策行动和声明的形式出现的各种信号。在这样一种拥有

6、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私人当事人其实就难以把握政府的真实意图。假设存在这种不确定性,那么一个严格认真的政府如果实施反通货膨胀政策,与工资谈判者参与一个“无经验人”的博弈,那它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高的牺牲率。由此可以分析,由于货币政策实施由政府完全控制,所以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将成为必然。如果赋予央行一定的独立裁量权,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灵活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这一问题。完全的政府控制下的央行体系将不利于货币政策执行,其效果与预期相比将大打折扣,从而很难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总体调控。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4(一)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成反比关系 阿莱西纳和萨默斯在 1993 年研究

7、表明: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和物价稳定几乎成完全的反比例关系,而对真实经济周期却没有多大影响。研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经济影响首先在于构建一个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阿莱西纳和萨默斯(1993 年)在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指数时,把下述几个方面的因素作为主要指标:中央银行在不受政府影响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的政策目标的能力,中央银行行长的遴选程序,在不面临弥补财政赤字的要求的和限制的情况下使用金融工具的能力。阿莱西纳和萨默斯利用帕金和巴德(1982 年)以及格里利等(1991 年)构建的一个复合指数,考察了独立性指数与一些主要的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如表一是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运行的相关指数。通过表一中的独立性指

8、数与通货膨胀指数绘制出图二,由图二直观上可知,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几乎成完全反比关系。例如以被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奉为典范的德国中央银行为例,德国央行独立性指数为 4,通货膨胀指数为 3.0,其通货膨胀率也一直稳定在很低的水平并且波动较小。德国总体经济运行 1955 到1988 年德国的平均失业率指数是 3.6,1955 到 1987 年平均真实 GDP 增长指数是 3.4,这是一种很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班牙,央行独立性指数为 1.5,通货膨胀指数为 8.5,很明显其通货膨胀指数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再者,经研究表明,由于我国中央银行直接听命于政府,事实上我国中央银行所做出的决策基本上是政府属意的。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有两次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经历(分别是 1978 年和 1994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 ,正是由于在经济发展和保持币值稳定两者之间难5以做出取舍,才导致了 1994 年通货膨胀率达 21.7%,出现新一轮通胀高潮。但是在 1994 年以后,政府能及时改变思路,顶住压力,授意中央银行始终坚持适度从紧,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目标,并将之作为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心目标来实行。之后,1996 年通胀压力比前两年大为减轻,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状况有所改善,同时也表明宏观经济调控在操作水平上有了显著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