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购:机遇背后的博弈.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5924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收购:机遇背后的博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企业收购:机遇背后的博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企业收购:机遇背后的博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企业收购:机遇背后的博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企业收购:机遇背后的博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企业收购:机遇背后的博弈摘要: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若能将企业收购战略运用得当,无疑是一个强大且便捷的利器。纵观近些年曾在业界轰动一时的名企收购案在为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同时,也为整个金融界留下了众多的思考议题。 本文主要通过经济案例的分析,解读企业的成因败因,更深入地探讨企业收购过程中的玄机所在。同时也希望能从收购案例中获取经验与教训,期待着一个更繁荣稳定的金融业体系逐步形成。 关键词:名企收购 优势互补 决断 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企业并购。而并购也称为 M&A,是兼并与收购两层含义的统称。企业并购的原因通常很复杂,包含多种层面的经营战略和市场需求导

2、向,总的来说以下列三种原因为主。一是形成规模经济,成为市场的领导者。二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强强联合。三是实现多元化经营,保持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内部和外部的成长是互补的。在发展达到一定规模或某个适当的节点时,企业就需要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以达成研发新产品及进入新市场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收购战略若能运用得当,无疑是一个强大且便捷的利器。 纵观近些年的市场情形,大手笔的名企收购案例屡见不鲜。联想收2购 IBM,吉利收购沃尔沃,康师傅收购百事中国,微软收购诺基亚,还有最新的百度对 91 无线的收购,这些曾在业界轰动一时的收购案在为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同时,也为整个金融界

3、留下了众多的思考议题。 2013 年 10 月,百度公司宣布正式完成对 91 无线的收购,91 无线将成为百度的全资附属公司。而在 8 月 14 日两家公司正式签署收购协议后,18.5 亿美元的收购价使得这一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案引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惊诧与议论。要想衡量其中的奥妙所在,首先得明白百度为什么要选择如此高价下血本收购以及当前的竞争背景。百度以搜索引擎起家,在十数年的时间里逐步将业务拓展延伸至互联网全行业,作为业界巨头却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布局乏力。不可否认,百度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业务发展迅速,覆盖领域也是越来越多,但其中的重量级代表作并不多见。面对腾讯,金山,360,阿里巴巴等公司

4、的强势竞争,百度在强需求应用研发的脚步过于迟缓,没把握住最初的黄金推广期后,市场份额被大幅度抢占。这样一算起来,留给百度的时间和空间真的不多了,若再不能推广或是接洽到有足够份量的应用冲击移动互联网入口,曾经的优势地位只会进一步被蚕食。 为此百度果断出手,3.06 亿美元收购去哪儿 60%股份,再相继收购爱奇艺、PPS 的视频业务,继早年收购 hao123,天空软件,千千静听后,业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为应对当前局势,据部分媒体称,百度也曾接触过 UC 和豌豆荚,在谈判结果未达成一致后立即转向已取得优异成绩的 91 无线。91 无线的渠道价值是各个互联网大佬所异常渴望的,IOS 平台和 Andr

5、oid 平台上过亿的用户数量和可与 360 平台匹敌的总下载量摆3明了一切。腾讯,360,阿里在后虎视眈眈,都想抢夺这块优质资源,这种哄抢形势无疑给了百度更大的心里压力。就目前的分析而言,18.5 亿美元的价值乍看之下确实有些夸张,但拖不起的百度对 91 无线需求的迫切性使其不得不接受这份带有一定溢价的估值。 在 PC 端取得了巨大成功的百度自收购 91 无线后,立即在移动端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从应用市场数据来看,截止 9 月底,百度手机助手与91 形成强大合力,日分发总量从两个月前的 6900 万增长至 8000 万,市场份额超过 40%。百度的巨大流量资源与 91 无线的应用分发能力产生了优

6、势互补,双方的协同开始初步显现倍增效应。与此同时,百度股价传来利好消息,近日突破的 150 美元已达到一年以来的最高值,多家投资机构纷纷上调百度股票评级。 市场的反应初步证实了该收购案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百度在移动互联网与应用分发版块的地位。从上述分析的背景和解释的原因来看,这一手显示了百度团队准确的预测,大额资金赌未来的战略在精准定位决策重心后不失为夺取更大优势的杀手锏。 有人欢喜就一定还会有人愁,毕竟大宗资金的流出在市场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收购无异于一场赌博,赢了能赚个盆丰钵满,输了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甚至有可能拖垮原企业。国企中粮在 2009 年 2 月以 1.09亿收购五谷道场 100

7、%股权,正式入主。打着“非油炸”概念红极一时的五谷道场怎么会落到如此田地,曾经一年五亿销售额而如今面临破产,一亿出头便被收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管再怎样落魄,作为曾经方便面行业的巨头,仍拥有着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外加一批忠心的消费群4体,不少人惊呼中粮捡了个大便宜。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接盘后的中粮信心满满地期待着这块金字招牌能重新焕发光芒,费心挖来方便面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宋国良掌舵新的五谷道场。口味的创新,继续推崇的“非油炸”健康理念貌似并未成功挽救这个品牌,因未完成 2010 年既定的销售任务,2011 年 1 月,中粮集团通过财务借款的方式追加提供五谷道场 2 亿资金支持并再次更换高管。该

8、做的努力都做了,可市场反应依旧差强人意,销售市场不断萎缩,如今逐渐边缘化几乎已退出终端市场。 综合众多报道与专家研究员的观点来看,我们不难得出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整体方便面行业的增长乏力,一个是五谷道场自身的作茧自缚。事实上在中粮集团接管五谷道场之前,行业市场就有萎靡趋势。数据显示,2008 年以来,国内方便面行业结束了连续 18 年、年均 20%的增长态势,近三年产量分别以 10%、3.9%以及 3.5%的速度在下滑。中粮作为国企,本身不差钱,但也需要外部的资金支持,只不过法院在五谷道场破产案的维持,让其头脑一热:暂时的乏力说不定只是表象,为了更美好的将来,干了。另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五谷

9、道场品牌的理念“非油炸” ,在起家时期, “拒绝油炸,留住健康”的争议口号便在品牌林立的方便面市场立马横戈,开出一条大路。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的同时,更是得罪了整个行业成为公敌。之后食品行业专家及国家相关部门都纷纷出面做出澄清,表示非油炸并不比油炸健康多少,五谷道场的招牌概念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和公信力,遭遇沉重的打击。非油炸成本高也意味着售价高,老百姓谁是指望健康和营养来吃方便面的,还不是为了图个5简单省事。既然没健康多少,售价还高,在口味上更是无力和另几家巨头抗衡,失去市场也就变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2013 年 4 月,中粮集团董事长依旧表示会继续更换团队来做尝试,不能表明这个行业做不下去。可是

10、通过宣传“非油炸”概念动了大家奶酪的五谷道场真能焕发生机吗?有专家就直言不讳的表示,先不谈收购价,仅在之后追加的 2亿元投资就足够重塑一个新品牌了。可如果放弃了非油炸转向油炸方便面市场,中粮又有多大把握挤入已饱和的方便面市场?这样看起来摆在纸面上的路多数都被堵死,对于中粮充满信心的表示我们也只有继续期待,看能否另辟蹊径找到解决的良策。这里引用明基收购西门子失败后李?耀的反思, “走过了千山万水,却又回到了老地方。那绝对是一种人生的荒谬。再耗下去,明基将有陷于万劫不复的危险,只能断尾求生。 ” 这是机遇,却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未充分分析行情的情况下盲目的下手,很容易把自己拖入困局,一旦深陷其

11、中,投入的很可能就不仅仅只是收购价了。一场未完的战役,我们不便妄加评价,只不过历史上收购失败悔不当初的案例实在太多太多,这种教训还是少发生一点的好。 再来看看另一种收购案例,同样是失败,却不是收购结果失败而是收购过程失败。2008 年 9 月 3 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以 179 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半年后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禁止其收购。2010 年 5 月,华为打算以 200 万美元收购服务器技术公司 3Leaf,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要求华为剥离收购 3Leaf 所获得的科技资产,称这笔交易将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原本已达成收购意愿的交易被国家6相关部门喊停。前者一旦达成收购

12、,可口可乐在碳酸饮料市场的 60%市场控制力将传导至果汁市场达成一定程度的垄断地位,其它众品牌受到的挤压力可想而知,对新品牌进入市场更显不利。后者的“国家安全”理由在近些年频频出现,不论对安全因素的影响多大,影响更大的恐怕是威胁到所在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与企业利益。面对这种贸易保护再联想到此前强征的反倾销税,不由得赞叹竖起“国家安全”这块挡箭牌实在是妙。这也反映出一件收购案除了利益双方外,还涉及着国家对宏观市场的充分考量。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重中之重,品牌文化也越来越被看重和推崇,企业能释放的能量多少往往就取决于这点。在收购决策阶段做好全面的评估分析与对应市场的正确预测必不可少,与此同时了

13、解企业发展始末与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和底线也正成为新世纪企业收购中的必修课。君不见阿里集团为了不打基金市场擦边球,正式投资天弘基金成为其最大股东只为给旗下的余额宝求个名正言顺的名分。虽然仍待审批,可忌惮基金业的声讨与国家政策的法律法规,这一步是不得不走。相比此类投资与部分收购,全资收购更需要考验企业的胆识与决断。 博弈是一种智慧的较量,需要双方紧密合作,充分合理配置资源完善规模经济,以求达到双赢局面。我们也希望从收购案例中发掘到经验与教训,期待着一个更繁荣稳定的金融业体系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干春晖.并购经济学D.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惠金礼.并购中财务整合的内容及风险分析J.会计之友,20067年第 8 期 3胡海岩.TCL、联想、京东方海外并购中的财技比较J.中国企业家,2005 年第 12 期 4蔡文.解读联想和 TCL 并购整合绩效J.中国外资,2006 年第 10期。 5凤凰网.“百”里挑“1”百度 18.5 亿美元收购 91 无线J.科技频道,2013 年 7 月 6李冰.中粮五谷道场进退两难,年销售额从 20 亿元跌到 2 亿元J.中国经营报,2012 年 12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