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结构变化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分析摘 要 本文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未来财政支出规模进行了预测分析,并针对未来财政支出政策的优化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多元回归,财政支出,人口结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2. 028 中图分类号 F8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2- 0047- 02 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预计在 2030 年将由 2010 年的13%上升到 25%左右,接近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
2、水平。仅依据此人口变化的趋势,我国养老保险的财政支出将翻一番,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也将随之大幅增加。因此,从改善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满足社会基本公共需求的客观要求来看,有必要对我国未来财政支出规模加以预测,对于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数据及变量选择 本文主要是利用 1982-2011 年期间的数据,从影响未来我国社会基本公共需求的两大因素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为切入点,对公共需求规模加以预测分析。所选取的变量指标如表 1 所示。人口因素选取老龄人口比例(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和青少年人口比例(014 岁人口比例)2 项指标,城市化因素选取城镇人口比例(城市化率)
3、 。此外,考虑2到我国正处在向中高收入国家转型阶段,经济高增长的时期已跨越,再加上全球经济形势尚处在低增长调整时期,因此模型中又加入了有关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总规模等变量。 2 数据分析及结果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可求得如下结果: (1)R2 为 0.991,拟合优度很高,方程的 F 检验统计值为416.187,显著性概率为 0.000.01,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进一步展开回归结果分析(如表 2 所示) 。 (2)该模型中,5 项解释变量都具有较好的显著性,其中人均GDP、老龄人口比例和城镇人口比例等 3 项变量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1,人口总量、青少年人口比例 2 项变量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
4、0.05,而且上述 5 个变量的共线性检验都比较好(如表 2 所示) 。具体分析如下:人均 GDP 与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呈正相关性。该指标估计系数为72.387,表示人均 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每年公共财政支出将增加72.387 万;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结构的升级将会显著扩大社会公共需求的规模。 人口总量与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呈微弱的负相关性。该指标估计系数为负值(-2.508) ,并且系数值较小。即人口规模每变动 1 个单位,公共财政开支的变动只有 2.5 元,影响程度非常小,尤其是同老龄人口比例变量的估计系数相比,可忽略不计。这表明公共财政开支与人口总量
5、的增长并非同步成比例,在相当范围内,每增加单位人口,公共服务边3际成本为零或者更小。 老龄人口比例与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该指标的估计系数为 399 433.278,表示老龄人口的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公共财政开支将增加 3.94 万亿元。表明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公共财政开支的影响要远大于人口总量对公共财政开支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对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公共需求显著增加。 青少年人口比例与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呈负相关性。该指标的估计系数为-3 105.536,说明青少年人口比例每增加单位百分比,公共财政支出将降低 3 105.5 万。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的消费支出结构与老龄人口显著不同,
6、更多地是依靠家庭支出的投入,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要小于老龄人口。另一方面也表明青少年作为储备劳动力能够有效缓和公共财政支出压力。 城镇人口比例与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呈负相关性。该指标的估计系数为-4 621.339。这与理论预期存在偏差,主要是与我国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政策密切相关。我国新增城市人口规模很大,但受到现行政策体制的限制,难以享受到与本地区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产品供给。因此,尽管城镇人口比例增加较快,但尚未对城市的公共财政开支造成过大的压力。此外,该分析结果也包含了城市集聚效应的内在因素,即城市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降低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这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选择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3 结论及
7、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以及区域结构的变化,对财政支4出规模和结构,应加快推进相关政策改革,以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适应社会公共需求变化,及时优化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等社会需求将日益扩大。因此,应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积极适应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加快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以保证整体社会的福利水平稳步提高,这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严格控制以行政性支出为主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分阶段逐步降低经济领域的直接支出规模,将有限的财政资源适度集中于
8、一些需要政府托底的重大民生领域,为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奠定所需的基础条件。 (2)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城市公共产供给机制的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越位与缺位并存时造成我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一些关系重大社会民生的公共产品供给上,如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未能真正有效地承担生产和提供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责,无法有效满足社会需要, 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才有利于制定实施与社会公共需求相适宜的公共政策支持市场机制的运作,推进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这是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有效性不高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