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与突厥关系初探.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6045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与突厥关系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与突厥关系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与突厥关系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唐与突厥关系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唐与突厥关系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唐与突厥关系初探作者简介:黄艳(1987 )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史。指导老师:马国君。摘要:突厥汗国在历史上曾是我国北方颇能左右大局的政治力量,隋末北方诸雄几乎都和突厥有勾连,连李渊也不例外,甚至向之称臣。理清唐朝与突厥关系的发展对于研究唐朝对西北边疆治理的经验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就唐与突厥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唐;突厥;民族关系 突厥,古代游牧民族。公元六世纪初,突厥部落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 ,归附于柔然,为其“铁奴” 。由于柔然长期与高车的战争而势力削弱,以及西魏、北齐的分裂为突厥的兴起创造了外部条件。同时,突厥部落

2、作为柔然的“铁奴” ,掌握着纯熟的炼铁技术。在冷兵器时代,生产力高于其他游牧部落,是突厥崛起的内部原因。546 年,突厥断绝与柔然的关系,550 年,首领阿史那土门击败铁勒,552 年破柔然,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 从 552 年土门可汗正式建立突厥汗国到 558 年前室点密可汗攻灭?哒,在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突厥人就建立了东至东海,西至里海,北至贝加尔湖,南抵沙漠,西南跨越阿姆河的庞大游牧帝国。对于一个建立在分散、流动的游牧经济基础上的政权而言,要保持对如此辽阔的疆域2的统治,就只能采取松散的,甚至是只维持名义的统治方式。突厥汗国的最高首领是可汗,在可汗之下还有一些由可汗的子弟或者宗族

3、担任的小可汗,为区别这些小可汗,土门系可汗称为大可汗。但这个分散的游牧经济和建立在它上面的政治结构,从一开始注定了突厥汗国日后分裂的命运。 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突厥汗国内部形成了以土门系为主体的东突厥和以攻占西域的室点密系为主体的西突厥两大系统。东突厥辖地主要在阿尔泰山以东的漠北草原地区,西突厥则大体上占有阿尔泰山以西的广大西域地区。土门系可汗一直保持着大可汗的位置,西突厥作为一个分支,奉东突厥的可汗为共主。突厥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安定、统一时期。到 581 年土门系沙?略可汗继位,以争夺大可汗位为导火索,突厥汗国内外矛盾趋于激化,并最终导致汗国分裂。 东突厥的启民可汗在隋朝的扶持下,登上突厥大

4、可汗的汗位,但无力保护大可汗的地位。隋文帝接受启民可汗给予的“莫缘可汗”的称号,这是统一的中原王朝第一次接受游牧民族政权的可汗称号。 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启民可汗去世,其子始毕可汗继位。始毕可汗一改其父的作风,与逐渐走向末路的隋王朝敌对,成为东亚霸主。始毕可汗继位之初,隋炀帝远征高丽,征发苛重,全国各地相继爆发起义反对隋朝统治。位于隋朝北方边境,受隋管辖的大批游牧和半游牧民族这时纷纷起兵反抗,东突厥的始毕可汗是他们的有力后援。 突厥南下与北方各起义共同作用的结果,使隋朝原有的北方防御体系很快崩溃。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北巡,始毕可汗率精骑十万突袭,3将隋炀帝包围在雁门 32 天。最后因

5、援兵及时赶到,再加上突厥可贺敦(即与突厥和亲的隋文帝女义成公主)从中相救,突厥始解围而去。雁门战役后,隋与突厥关系彻底变化。 突厥逐渐成为北方边境地区的太上皇,直到唐朝初年,北方起兵的各种势力大都奉突厥为主。各大势力大都接受了突厥赐予的官号和作为突厥属部象征的狼头纛。甚至李渊父子,也在这时卑辞厚礼,改旗易帜,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并藉助其力量反叛隋朝。刘文静请求突厥出兵条件就是李唐入局长安后“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 。向突厥称臣纳贡是唐朝的义务。 武德元年(618)在突击队妥协下,唐军取得浅水原战役的胜利,西秦政权宣告灭亡。这次战役后,不仅使唐朝得以在关中立足,而且解除了唐朝势力东进、

6、南下的后顾之忧。突厥此举则是?了保持北方个割据势力的平衡。但?了换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唐朝“割让”五原、榆林二郡,使突厥今后能轻易跨国黄河屏障,入局河南,加剧了来自长安以北的压力。 唐朝建立之初,突厥骑兵时常侵扰关中。武德七年(624)三月,突厥军队进攻原州,同年秋,再次循南北两道入侵关内道(即今河套平原以南,陕西北部地区) 。距长安只有四百余里的路程。有人向李渊建议迁都,认为长安的富庶吸引了突厥的侵犯,如将长安付之一炬,胡患自将停止。高祖认为有理,派人选址建新都。由于李世民坚决反对,并带兵逼退突厥,迁都一事作罢。 武德九年(626)唐太宗登基之初,颉利可汗趁唐朝地位更迭,率十4余万大军进犯关中

7、。京师长安为之戒严。八月八日,颉利大军进至便桥之北,遣人入京要挟并观察形势。唐太宗当即囚禁此人,并率高士廉、房玄龄等来渭水便桥之南,与颉利对话,责备其违约南侵,又布置京师守卫部队结阵于后。最终两军各自收兵。并签订盟约,颉利可汗退兵。此时,突厥内部的矛盾不断升级,在与唐的战争中也逐渐处于劣势。 突厥汗国内乱爆发后,唐朝对待东突厥汗国的态度分为两个阶段。一、贞观元年(627)苑君璋降唐,至贞观三年八月唐太宗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筹备征讨突厥事宜。这一阶段,唐朝主要招降纳叛,并将北方实际控制区扩大到隋朝的边界。二、正式对突厥用兵,从贞观三年(629)十一月任命李靖等分道出击,贞观三年 630 年

8、,薛延陀可汗夷南遣使与唐建立联系,太宗册封其为真珠毗伽可汗,名义上承认了薛延陀对漠北部落的统治权。薛延陀与唐对东突南北夹击。四月颉利可汗被俘至长安,东突厥汗国彻底灭亡。 此后,在如何安置突厥的问题上,主要提出三种意见:一、迁往内地,散居州县,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弃牧为农,使“百万强胡,转化为汉” ;二、将突厥迁回河北,任其自生自灭;三、依东汉旧例,置突厥于河套之地。一二种意见都是夷夏之防的观念,最终,唐太宗接受了第三种温彦博的意见,对突厥降部做了一下安置:1、以河套地区作为安置突厥部众的中心地区;2、保持突厥诸部的相对独立状体,不立可汗;3、以独立的突厥部落设置都督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

9、;4、突厥诸部仍旧保留游牧生活方式,所设都督府州寄置于本地各州县之下;5、设置都督府监管突厥各部;6、征突厥诸部主要首领入京宿卫,充当5人质。这些内容只是沿用了温彦博提出的框架,具体内容并不相同。 东突厥灭亡半个多世纪内,各部基本上很稳定。但由于唐廷经常征调他们出征,逐渐引起突厥部众不满,特别是一些民族上层人物滋生了复国思想。骨笃禄,东突厥颉利可汗的疏族后裔。680 年,单于都护府管内突厥人阿史那伏念反叛。次年,伏念为唐所擒。682 年,骨咄禄纠合七百人,占领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 ,招集亡散入总材山,聚众五千,占领漠北的乌德鞯山(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 ,设牙帐,重建突厥政权,即

10、东突厥后汗国。此后连年攻袭唐之北边,势力逐渐强大,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突厥部人归之者约数万,并得谋臣阿史德元珍,任为阿波达干,掌管兵马。此后东征契丹,北征九姓铁勒,并入攻中原,扩地甚广。691 年骨咄禄卒。骨咄禄乘武则天擅政,政局动荡,唐军分军作战,无力实行大规模有效反击的时机,多次把握有利战机,充分发挥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频频攻掠北方各地,并则在战争进程中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给武则天政权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到唐朝天宝年间,唐朝发展到鼎盛时期,但帝国内部矛盾日益激烈。其中河北北部幽州地区常年个民族杂居,民族矛盾深厚。同时由于唐朝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士兵与将领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紧密关系。此时唐朝不断扩大边军数量,地方军阀势力不断扩大,安禄山、史思明利用此机会发动安史之乱。这次叛乱前后长达八年,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