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6195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分析摘 要 大学是教育的重地,是一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综合实力的象征。一定程度上来说,大学代表着一国的未来。因此,大学的综合实力对于国家的发展水平来说也是一种衡量的标准。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大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相对落后,本文拟根据中国大学世界排名现状,分析造成中国大学世界排名相对落后的根本原因,并寻找对策。 关键词 中国大学 排名 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13 年,在较权威的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世界大学排名榜上,前十名里没有一所是中国的大学。而进入前 100 名的大学里,也仅有 4 所是中国大学。其中香港大学位于第 35 名,北京大

2、学位于第 46名,清华大学位于第 52 名,香港科技大学位于第 65 名。鉴于中国香港特殊的历史情况,我们此处只考虑中国大陆的大学排名情况。这样的话,在今年的排行榜上,前 100 强里,中国大陆仅剩下两所大学,而他们的排名位次要远比国人心里的期望落后的多。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三,然而综合国力却相对要落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问:泱泱大国,几千年的渊源,十几亿的人口,为什么在大学的建设上回落后呢?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为什么不行? 影响一事物产生和成长的因素有内外两个方面, “中国大学”亦如是。2而对于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而言,因为有“排名”这样的相对主观内容,所以对

3、于“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这一问题的分析自然还包含了内外两种客观因素之外的第三种“评价标准”因素。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什么用“中国大学不行”这一命题来作为“中国大学世界排名不行”这一命题的结论,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证。 二、抛开所谓的“评价标准” 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学排名”这一话题开始在中国渐趋“如火如荼” 。但可查资料告诉我们,这个东西显然是一个“舶来品” 。所谓“大学排名”肇始于 1983 年每年公布一次的美国新闻周刊与世界报道 “美国大学排行榜” ,随后英国推出了星期日泰晤士报 “ 全英大学总排名” ,接着日本、德国等也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大学排名。可以断定的是,最早是没有所谓“世界排名”的

4、说法的,当然也是没有中国大学的身影。即使如今,从我们所能获悉的信息领域来看,所谓的“世界大学排名”也大都是基于英美社会基础的。所以从“评价标准”方面来说,一直是一种“困惑” 。 东西方历史和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这种基础上孕育的教育在许多方面当然是有很大不同的。相信目前没有哪一个国家或者机构敢声称自己已经确立了能够客观反映全球各国大学全面状况的权威排名。就现有资料而言,我们中国有理由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谓“世界大学排名”是基于英语系国家的大学院校的。而相对于非英语系国家的大学而言,则是显失公允的。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Ellen Hazelkorn在其“大学排名有问题”一文中说到:“

5、排名重视地位和声誉,强烈地3偏向历史悠久和资金充裕的机构,通常是偏向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排名固定了对某一时刻的品质的单一定义,而忽略了其他的维度,诸如教学、社区参与、第三职能和创新,以及社会和经济影响。 ” 由此我们排除了影响所谓“中国大学世界排名”的“评价标准”因素。一方面,这些评价体系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实际的,对于中国的大学而言,是不应当具有影响力的;另一方面,既然明知不可以,又何必去“瞎凑热闹” 。对于如此简单的道理,中国大学若是不明白的话,显然,原因只能归咎于自己。 三、问题在于自身,出路在于“精神” 当我们在发出“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为什么不行?”这样提问时,内心同时也在思考着另

6、一个问题“中国大学为什么不行”?是排行居前的大学真的比中国大学“牛”吗?这个角度的分析,对于中国人自己来说是痛苦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不允许我们承认,有着 5000 年文明的古老中国,在 2000 多年以前就已经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学”的中国,怎么可能要输给那些只有那么几百年历史的民族呢?然而,无论我们怎么驳斥那些“评价体系” ,事实的结果只能是:我们确实在“经济”上比不过的。我们始终不认为自己在“文化”上比不过,可是我们却实实在在地输在了“教育”上。 问题最终还是落在了我们自己这个“内因”之上。那么这个内因的结论便是“中国大学不行” 。 许多时候,我们明知道的道理,却碍于许多因素,没有直于面对

7、,而这却恰恰是影响发展的一个很大原因。西方人不懂得中国人的“面子”4文化,正像我们不懂得他们的“independent”文化。但是世界的发展最终都会归根于“人”的发展,因此在“人”的教育问题上,是存在着共通之处的。可以比照哈佛大学的“校训”和中国古代的“大学”的内容,其目的显然都是在于“育人” 。只是“育什么样的人”上有所不同而已。 只是正如陈平原先生在其“全球化时代的大学之道”一文中所述一样, “其实,从晚清开始,中国人办现代大学,就是从模仿起步的中国大学不是办在中国 ,而是长在中国 。 ” 中国原本是有自己的“大学之道”的。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儒家“四书”之一的大学 ,其中开宗明义的话:“大

8、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中所述的“大学之道” , 礼记?学记也有阐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是说“大学之道”就是教育由经文入手,培养学生的志向、德行、品质、能力,最终使学生触类旁通、坚强自立。又如“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认为邪恶的念头发生

9、之前就应当加以教育,防患于未然。应当懂得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征,具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一个具体环节,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收到最佳效果。东汉学者郑玄说:“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 ”宋代的朱熹则是从道德修养到教学方法和原则方面,阐述了“立5志、主敬、存养、古察” ,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宋代的陈淳也说:“小学是学其事,大学是穷其理。 ”用今天的话说,大学之道,乃是为了培养崇高的德性和人格。 事实上,中国周代的大学已经有具体的学制、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和学校官员职掌,有一系列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还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教育主张和理论。从本质上讲,中国上古的大学与中世纪的大

10、学在功能上并无二致。 然而,近代以来,我们对于自己固有传统文化与教育理念的怀疑甚至全盘否定,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兼之对于西方“科学”的囫囵吞枣,以至于中国大学丢失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原本就已经建构起来的大学精神,而舶来的“科学”又仅限于形式,而这仅限于形式的科学却也没能在中国的体质之下开花结果。因此,我们的大学应在这方面加强自己的精神教育,以促使大学本身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宣城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江村,石剑峰.中国大学教育的困境:缺少“大学之道”.文汇报,2010 年 4 月 15 日. 2王东成,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社会科学论坛,2013(6). 3刘尧,中国大学排名的回顾与展望.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1). 4刘尧,中国大学排名的历史、依据与市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62005(6). 5陈平原,全球化时代的“大学之道”.中国网,2009 年 3 月 17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