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历史竞赛法教学妙用有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谁要领导好教学和教育过程,谁就要精通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 ”这些都可以看作对教学工作指导性的思想,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我们更能发现历史知识的记忆不是简单地把知识堆砌,垒集起来,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需要一定技巧和艺术,需要老师用一种尽可能活泼多样地方式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历史课堂上采用竞赛的方式,可使学生怀有极大兴趣积极参与,也可使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一、课堂竞赛是新时期的必然要求 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特定阶段的心理需要。初中学生尤其是高
2、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地增长,抽象思维开始逐步形成,喜欢阅读,喜欢思考,表现在爱问爱说。且因为其思维活跃,他们非常喜欢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且又常常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或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真正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作为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充满生趣和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众所周知:新世纪,教师也要多学习知识,探索适合现代化教学的方法,培养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那么,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无法胜任的。长期以来,旧有的历史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看现成的教材,听教师讲课,靠教师复习,照试卷答题,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
3、,使教师习惯于离开学生备课、授课,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被动、消极的学习心理,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采取全方位、多功能的多维教学方法,来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组织等集合能力,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作为教师,不能仅陷于课本的基础知识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眼光放远,让学生尽快掌握独立思考和自学这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业或事业奠定丰厚的基础。做到眼前有树木,心中有森林,每个学生都有内在潜能和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把学生的现在看作起点而非终点。 二、初中历史课堂竞赛教学法实施策略 课堂竞赛可以以一节课的内容作为竞赛的问题,也可以把一章(单元)
4、的内容作为竞赛的内容,再把学生分组;用口试答题来检测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的形式。 具体操作可以这样:教师可把竞赛内容编成若干个问题,然后把班级中的同学或分组或分男女进行竞赛,教师每问出一道题,两组的同学可举手抢答,答对加 1 分,答错不得分,有同学提示则倒扣一分。教师在提问时,也可将题目进行引伸、扩展。竞赛后,教师根据双方所得分数,宣布胜负。 这种方法看似游戏,但决不是游戏,只是在游戏般轻松,激烈的氛围中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具活泼性。竞赛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维,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与答辩,既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同时,这种竞赛方式,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
5、素质与口头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因而,它能多方面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初中历史课堂竞赛教学法组织方式 历史课堂竞赛一般可分组竞赛,也可采取男女竞赛的形式。男女竞赛就是把班级学生按照男女分成两组,由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然后参与竞赛,男女竞赛一般气氛活跃,你争我夺,男女各方都各抒己见,针锋相对。这可以打破传统教法上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竞赛,但是由于女生性格上比较内向害羞,一般胆怯不敢发言,使竞赛中参与答辩者就集中在几位同学,使一些同学胆量、口才、组织概括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高。 分组竞赛就是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两组或四组,再由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然后参与竞赛,小组竞赛
6、气氛热烈,因小组人数较少,再加上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素质-思维活跃,争强好胜,所以,每组学生都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答题。由于以小组方式竞赛,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坦诚交流,互助互学,互相激励,形成民主、活跃的班组氛围。当然,一枝独秀不是春,小组有的是“强强联合”小组,使优秀人才形成片,有的是“以强助弱”小组,以优秀学生带动暂时后进生,从而由片形成面。这样点、片、面一体,使同学们根据不同潜质显示均衡发展状态,又能和谐统一,形成多元化地统一。这既开发了个人潜力,又使班级以群体方式互动前进。 在竞赛时,一般由教师组织,有时也可邀请别的历史老师或班级中较突出的同学来协助老师,目的在于通过竞赛这种方式,使学生能认真做好复习、思考,接受挑战。竞赛完毕,教师除了要公布竞赛结果外,还要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再次明确知识的要点难点,让学生心中有数,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以便能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要根据竞赛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调整,使教学更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