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在课堂研究中,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隶属不同的研究层面,分别拥有各自的研究范围和内容。但传统上人们比较关注教材这一具体的课程材料,误以为教材内容就是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师理念上的混乱导致实践上的盲目,这是教师“教教材”这一现象的根源所在。 一、问题透视 1.以本为本,错把教材内容替代课程内容 在实践中,教材又代替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 ,行驶着权威角色,主宰教师的教学生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简称研究几乎是大包大揽,集多种角色于一体,因而不堪重负。 案例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新课伊始,教师介绍了有
2、关边(对边、邻边)和角(对角、邻角)以及对角线的概念后,问:平行四边形除了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外,他的边、角、对角线还有那些特殊的性质呢?接下来就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案例 1 的课堂看似开放,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然而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知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有那些收获?从中也可以看出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课标关于“利用图形变换研究图形性质”的基本理念,没有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本质。若认真研读教材不难发现,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放在“平移与旋转”之后,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通过研究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来研究其性质。而平行四边形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特殊四边形,若
3、学生不能从中悟出研究特殊四边形性质的一般方法,那么对他们后续的学习会带来不少麻烦,也不利于其学习能力的提高。 2. 照本宣科,仅把教材内容当成教学内容 美国著名数学家 G波利亚明确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给学生奉献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有些教师坚持“教师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 “教材内容即为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总是“复印式”地复习知识, “格式化”地推理论证,以及“粘贴式”地归纳小结.从定理到定理,用公式推公式,数学知识自然而生动的背景、情境及发生过程则被掩盖得严严实实.表面上看,学生的“探究”热热闹闹,而实质上并没有
4、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归根结底还是由教师点燃了这把“探究之火” ,根本谈不上学生的自然体验. 3.以分为本,无视课标要求增设教学内容 案例 2 在华东师大版教材“一元二次方程”一章的教学中,作为“实践与探究”的内容根与系数的关系,是以学生探究内容的形式出现的,只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得出“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其两根之和 ,以及两根之积 与系数的关系”.显然,在新课程理念下,对这一探究过程的要求应重于探究,淡化于结果的记忆及应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少教师看似引导,实质上一言堂地一笔带过的研究过程,直接得出结论,接下来
5、就“深挖洞、广积粮”地大讲特讲“根与系数的关系”在代数、几何中广泛应用 对于“根与系数的关系” 课标明确指出:“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 ”.而教材中安排的“实践与探究索”,恰是让学生“了解”这一内容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与途径.假如教师随意地变“探究”为“告知” ,那么学生的主动性如何体现?假如教师随意地要求学生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 ,那么课标中提到的“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如何解释?假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探究,结果得不到正确的结论,那么课标要求的“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如何落实? 二、策略导引 1.研读课标 ,依据课程内容
6、处理教材内容 对于任何学习领域, 课标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而“如何教”的问题则留待教材层面教学层面了.“如何教”不仅包含“用什么素材教” ,也包含“用什么方法教”.尽管课标十分重要,但它不能直接作用于教师和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课程内容只有“教材化” ,即通过具体的事实、现象、素材表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内容才是现实而生动的.从内容到材料的过程是物化的过程,因此,教材是课标的物化形态 课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没有限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因而它不直接规范教学材料,而是通过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间接影响教学材料的编写教材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途径和手段这样,体现同一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可以是
7、多种多样的,而同一材料也可服从于不同的课程内容目的 2.研究教材,开发教材内容形成教学设计 课标指出: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材”的过程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出教材大师叶圣陶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材的全部,教师应摒弃“唯教材是本”的观念,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并吸收生活中的鲜活题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案例 案例 3 “多边形的外角和” 清晨,酷爱健身的小黄沿一个五边形广场周围的小路,按逆时针方向跑步思考下列问题:
8、()小黄从一条小路转到下一条小路时,身体转过的角是哪个角? (2)她每跑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 师生共同参与转圈活动后分组合作,进而得出结论. 三、 研究学生、尊重课标 、追求以人为本 教育是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既有外部实践,也有内在指向非对象性的实践.学生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确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受教育者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师首先不是按自己的教学经验备课,也不是根据书本安排的知识展开顺序进行教学设计,而应当在尊重课标的前提下,从学生学习实践出发设计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教师要摆脱对教材的崇拜和依托,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基于对课标中课程内容的领会和把握,超越对教材内容的机械传递,创造性、个性化地运用教材,以生成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这实际上是将课程、教材、教学等不同的层面贯通起来,从而将专家制定的“理想的课程”转化为教师实践中运作的“实际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