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化学实验 提高教学趣味性21 世纪教育创新行动纲领指出:目前我国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国民素质的需要。传统教育模式在内容上比较注重基本的具体知识,在教学原则上强调系统性、巩固性和量力性,在教育方法上强调教师讲授、复习、练习和重复记忆,在组织形式上注重课堂教育为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往的传统教育已完全适应不了急速变化着的时代潮流,以应试为目标的传统教育以及相配套的传统实验教学越来越暴露出了它的种种弊端性。 一、化学实验创新的必要性 今天由于知识和信息量的爆炸,再也不能片面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再也不能简单的靠知识记忆、储存
2、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的一切问题。如果只知道知识的积累和重复记忆,而忽视了知识的合理结构、实践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知识即使再多,在遇到实际问题面前也会变得毫无用处。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由知识型、智能型向创造型方向转变,教育也由传统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向转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已成为必然。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只告诉学生怎样记,更要使其知道怎样去想、怎样去做,通过创新实验活动去激励思维、培养能力,要让受教育者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受教育者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主动吸取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二、化学实验创新的特点 化学实验创新应具备以下特点
3、:新颖性、启发性、探究性、绿色性、趣味性,教学手段多样化及现代化。实验是介绍化学的媒介物,化学实验现象是认识化学真知的向导。因此,实验的设计与安排要新颖,富有启发性,能强烈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引起思维的积极活动和注意力的迅速集中。 环保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作为与环境及污染都有密切联系的化学而言,在实验教学中引进“绿色化学”的理念已是必然趋势。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具有环保观念,还需要在行动上成为一名环保卫士。因此,教师不仅对所加化学试剂量要控制好,废水无害化,还要尽量使药品能循环利用,仪器浪费达到最低。例如,可以用活性炭吸附四氯化碳中的碘及溴,从而回收四氯化碳;实验室制氨气可以用硫酸铵
4、取代氯化铵,从而减少试管的破损率等。 三、化学实验创新的研究思路 化学实验创新应包括实验本身的创新及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思路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可以从网络及文献资料中提取实验选题;从实验异常现象中产生创新点;改进“缺陷实验”寻求创新点等。下面举例说明通过实验异常现象及“失败实验”获得创新。 例如,在做银镜实验时,向试管中加入 1 mL AgNO3 溶液后,然后加入氨水溶解,再加几滴新制乙醛溶液水浴加热,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境。实验失败,由学生寻找可能的原因。 原因:试管没有洗净,可能有油脂或其他杂质附着在试管壁上。解决的方法:清洗过的试管再用稀 NaOH 溶液刷洗一下。在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加入量不
5、合适,教材的描述“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因此,为避免氨水加入过量,应将氨水加到沉淀溶解且仍有少量浑浊时为止。由学生自己操作,实验成功了。在此过程中,学生没有盲目跟从教材,而是自己探索得到了最佳结果。 四、改进演示实验,整合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通过实验创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励,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但能力的提高必须要在高考中体现出来。因此,很有必要将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整合起来,在创新的同时不要忽视考点。 例如,我在讲完“钠与氧气反应”内容后,让学生思考:钠与氧气加热可以燃烧,那么钠燃烧时能用水来灭火吗?钠在有水时还能不能燃烧呢?然后,我让学生在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
6、酞试液后,放一张滤纸浮在水面上,又在滤纸上放一小块钠,盖上表面皿后观察。学生能观察到“钠与水接触后融成小球,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滤纸表面窜动,溶液变红”等现象。此时再让学生分析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然后根据分析猜测,如果不要滤纸,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又是什么样呢?再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很容易记住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五、将趣味实验引进课堂,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我校是将趣味实验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来开展的,事实上,趣味实验引进课堂教学中也会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高一化学的“绪言”这一内容时,端了一杯色彩鲜艳的“鸡尾酒” (利用萃取原理制成的混合液)进入教室;当盖在小黑板
7、上的白纸在带火星的木条“指挥”下出现了“火龙”:“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几个字时,学生一下子兴奋了起来;当利用白色沉淀将“鸡尾酒”成功变成了“奶昔”时,学生的兴奋度达到了最高点;我再当场制备出胶体酒精,用蒸发皿和香肠给他们做了一个小火锅,学生不仅明白了化学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化学的兴趣也随着香气四溢而高涨。 综上所说,创新实验侧重于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操作,这一过程激励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 e$ U/ G+ J/ l/ T!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比较有效地克服了那种应试能力强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差的反常现象,使得理论内容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的、开放性系统。在创造性思维和方法引导下,学生学会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洞察和分析问题,并在实际操作中会变成敏捷思考,正确无误地判断和丰富的想象力,它往往会在常人认为做不到的情况下受到触发而产生灵感、顿悟,进而迸发出智慧火花,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