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要素价格改革人手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摘 要 生产要素的价格扭曲,使我国产业结构畸形发展,不利于节能降耗和自主创新。以廉价生产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先理顺要素价格,正确处理好市场、企业和政府的主体功能作用、价格改革和抑制通胀、以及与财税制度改革的关系,及时推进要素价格改革,使我国经济由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新型发展模式转变。推进过程中要统筹考虑价格改革的社会影响,采取循序渐进方式,做到成本低、震动小、效果好。关键词 资源;要素价格;转变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
2、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变得刻不容缓。一、要素价格改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探究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引入了市场机制,二是依靠对于国民经济各类廉价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这种投入在某种程度上是靠压低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实现的。我国要素价格未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和稀缺程度,包括土地价格、自然资源(水、海洋、矿产资源)价格、电力、劳动力价格、资金使用成本和
3、环境成本等,都没有真正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去定价,出现“要素价格扭曲” ,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失衡,过分依赖物质消耗,依赖投资和出口,这种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一)土地价格扭曲造成多重社会矛盾积聚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人地关系紧张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土地价格扭曲、征地成本过于低廉、土地资源成本严重低估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在 GDP 指标的压力下,各地政府竞争性地招商引资,土地征用价格被地方政府压低,甚至打出“零地价”招牌,而土地出让价格又是以“招、拍、挂”的市场方式形成,与土地征用/出让当中巨大的价格差相比,国家给予农民的征地补偿,远不能让农民满意。加上政府征用土地后
4、并没有对这些劳动力进行妥善安置和再就业培训,习惯了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由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导致“就业难”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引发了“未来发展空间缩小” 、 “干群关系紧张” 、 “政府公信力下降”等多重社会矛盾,甚至发生集体非理性行为,如拒绝搬迁、围攻干部、围堵政府部门等,极端的时候还会导致流血冲突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二)资源价格扭曲造成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1.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压力增大。由于资源税的缺失,加上行政上的物耗、排放的规则不到位,资源价格中没有包含“环境损害成本”和对负的外部性治理的费用,使得我国事实上的资源价格偏
5、低,没有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资源价格偏低不利于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需求,容易造成对资源的粗放使用和较多的污染物排放,出现以“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这种增长方式与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生态脆弱的国情尖锐对立。同时,由于资源税的缺失,制约了国家财政能力的增长,从而影响了国家对于环境生态保护的投入。2.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畸形发展。资源及要素价格低既使我国落后产能有生存的空间,又使产品成本计算不完全,导致我国企业和产品竞争力虚高,使企业在不进行技术升级的前提下也能盈利,滞缓了我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比较优势的转换和竞争优势的提升,不但使得我国经济增长依赖出口和
6、投资拉动,而且还招致国际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对我们征收惩罚性关税。3.不利于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性产品价格过低,一方面造成粗放式的生产,另一方面也带来不节约的消费。如过度消耗水资源、购买和使用大排气量的私人轿车等,既浪费了资源,又对环境生态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节约型社会建设不能仅靠呼吁道德自觉,可以通过理顺要素价格,用价格之手鼓励节约限制浪费。4.资源税费偏低,拉大了区域发展的差距。资源税费偏低,意味着资源富集和原料粗加工地区受污染的群众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不但直接减少了部分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收入水平的增长,而且相当于受污染地区向使用这些资源及其产品的地区提供了一种隐性补贴,从而增加了后者的实际收
7、入和福利水平,进一步拉大了东西部区域发展的差距。5.要素价格扭曲会导致短缺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价格机制不理顺,会导致短缺,进而导致需求型通货膨胀。政府越压制,这个矛盾越突出。前几年已经出现了“油荒” 、 “电荒” ,加油的都得排队,电厂因为亏损不愿意发电。(三)劳动力价格偏低使得国内消费乏力、经济结构失衡劳动力价格偏低,即劳动报酬低,表现在企业利润在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合理、不公平,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水平偏低。这些年来我国企业劳动报酬增幅远远小于利润增幅,尤其是民营企业农民工,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社会保障缺失。从 2010 年两会期间的公开数据显示,1997 年至 2007
8、 年,我国 GDP 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 20.57%,企业盈余从 21.23%升至 31.29%,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 39.74%。劳动力价格偏低,一方面使得劳动者既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接受培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也没有足够的收入让其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造成下一代竞争的起点不公平和贫困的代际传递,既不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另一方面,劳动力价格偏低使得民间财富积累少,加上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造成国内需求不足,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投资驱动、而不是消费驱动。同时,劳动力价格偏低还使
9、我国的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长期锁定在以低附加值产业为主的状态下,从而使中国在全球利益的分配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四)资源及要素价格扭曲阻碍了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偏低,使得企业即使采用落后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也能获得足够的利润空间。这既抑制了企业对于先进技术的需求,也减弱了对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激励,影响了新技术的供给。要素价格扭曲,不利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新能源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成本较高。通过理顺资源价格,降低传统能源的“低价优势” ,无疑将推动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上述这一系列要素价格被压低之后,国内资源所有者、资本所有者及劳动力所有者的所得
10、偏少,实际上是通过虚高的竞争力,将一部分本来应该由国内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利益,通过出口补贴给了外国消费者,影响了国内需求的扩大。我们还要承受国外的指责与反倾销制裁,这实际上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在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增大、工人生活质量的代价增大的今天已经难以持续。形势逼迫我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价格改革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切入点和抓手。通过调整生产要素价格,可逐步降低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通过调整生产要素价格,可以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调整生产要素价格,可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新能源替代;通过调整生产要素价格,
11、也可以视作实现人民币实质汇率升值的一个方法,减少贸易摩擦。通过调整生产要素价格,可以增加居民收入占 GDP 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理顺要素价格对未来民众福利的增长,企业效率的改进,宏观经济的平稳均衡,都有长远的好处。二、要素价格扭曲的原因生产要素是人类社会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经济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基础和条件。从企业生产投入的角度,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电、石油等各种自然资源。我国要素价格扭曲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双重失灵现象。在自然资源配置中“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而政府的价格改革不到位,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 “政府失灵”更加重了要素价格扭曲
12、的程度。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市场是形成价格的基础,要素价格由要素市场的供求决定,在市场形成的资源价格中应包括资源生产成本、资源补偿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政府担任资源管理职能,同时通过向企业收取税收和利润来体现资源所有者的权益。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价格机制能够灵活确定和反映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和动态变化。当要素市场处在非竞争状态,也就是扭曲状态时,要素价格结构就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企业也不能根据比较优势选择自己的产业和技术,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寻租行为泛滥,宏观经济不稳定和整个经济效率低下(林毅夫,2004),要素价格的严重扭曲还会对就业、技术创新等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13、要素市场扭曲通过对企业选择产生影响,进而导致资金分配和财富分配不合理,最终将导致宏观经济的动荡和失衡。(茅于轼,2008)我国价格改革不到位,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的具体表现为:产权制度不完善,产权界定不明确,有些资源甚至存在所有者缺位或虚位的问题;资源税费制度不合理,税种不完善,税费标准低,不仅难以反映资源稀缺状况,也难以补偿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下,各级政府对稀缺资源都有较大的控制力,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根据地方政绩工程的需要,以低于市场供求的价格出让资源等等。我国大多数自然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低于甚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其价格却低于国际一
14、般水平,远没有反映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比如我国民用天然气价格比美国低约 20%。我国矿产资源总体上人均储量低,相对贫乏,但长期以来却普遍存在矿产资源税费过低甚至被无偿开采的现象。我国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异常珍贵,但长期以来土地价格被低估、土地资源被粗放使用的情况却十分普遍。再比如,我国水资源不仅总量不足,而且时空分布相当不均衡,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和价格形成体制,致使水资源低价甚至零价格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经济分割,造成城乡劳动力价格的二元性。城乡间劳动力价格有着巨大差异,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落后于城镇工人工资;农民工工资的总体水平低于城镇常住人口的工资水平;与
15、城市工人相比,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长期呈现低廉的态势。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由于资本、技术、资源不具备优势,为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受产业结构影响,专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工序),劳动力价格常常人为地压低。理顺要素价格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抓手。只有理顺资源、能源的价格,才能用市场的手段降低我国单位 GDP 能源消耗、资源消耗,节能降耗,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三、如何理顺要素价格的政策建议(一)正确处理好市场、企业和政府的主体功能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6、的主体是企业,而理顺要素价格则需要政府的引导。要坚持以市场为配置要素资源的主体,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建立更有效的市场机制,竞争性的经营方式必然与完全市场价格兼容,使价格能充分通过市场博弈来决定。政府要发挥“监管”的作用,狠抓节能减排,完善新建项目的节能环保评价制度,抑制“三高一低”的产业盲目扩张,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府要加大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建立和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理顺生产要素的定价体系。打破垄断,逐步开放一些资源领域的准入许可,在严格审查资质的前提下,鼓励不同的资本所有者参与公平竞争。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力整治
17、高污染行业和高污染企业。(二)正确处理好价格改革和抑制通胀的关系我国在资源及生产要素利用问题上一直表现得很矛盾,一方面能源紧缺,不断呼吁节约资源,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断地拿出优惠政策(也是提供的资源)补贴外资,我们的能源又在被大量的消耗。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在抑制通胀和资源价格改革之间处于两难境地,放松价格管制担心引起通胀,继续压制价格又担心牺牲了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这种两难,反映了改革中长期和短期的问题,政策的矛盾会大大削弱政策的科学性。正确的做法是把归于市场的还给市场,必须让价格能反映资源的真实价值和稀缺程度,不能靠价格管制来限制价格上涨的压力,不能人为扭曲价格信号。长痛不如短痛,如果要解决
18、长期问题而进行价格改革、理顺生产要素价格,就不能担心引发通货膨胀而使价格改革半途而废。(三)正确处理好价格改革与财税制度改革的关系价格是市场调节手段,税收是政府调控方法,彼此配合才能实现有效管理。生产要素价格改革与财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应综合配套进行。政府应回归其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要素价格机制正常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四)要抓住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机遇,及时推进要素价格改革我国经济刚刚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缓和,国内CPI 连续几个月低位运行,国际资源、能源价格大幅度回落,公众在媒体的引导下,对资源价格改革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
19、,为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条件。自今年起,我国着力改善民生,通过改善收入分配增加居民财富,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这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价格改革的承受能力。我国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推进价格改革。(五)要统筹考虑价格改革的社会影响,循序渐进推进要素价格改革要素价格改革必然会引起较大范围内的价格变动,涉及不同企业、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利益调整。是否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要素价格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要让改革成本低、震动小、效果好,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供求情况、社会心理预期、企业及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循序渐进地推进。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制度设计,尽可能地避免、消化和疏导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低收入阶层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影响。比如,对生活与生产价格实行分步分类调整,实行梯度价格,对低收入群体给予一定补偿和救助等。要向老百姓真实透明地公开成本,明确清晰地说明涨价的理由和依据,从而让老百姓认识到涨价及幅度是应该和合理的,不是为垄断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和高消耗埋单。只有这样, “理顺”才不会被当成涨价的托辞,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参 考 文 献1周宇,易靖.今年将提出调整收入分配对策N.京华时报,2010-03-042林存有.自然资源价格扭曲的根源N.开放导报,200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