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年级作文教学的生活化一、 积累内容的生活化 中年级学生的作文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口语化过重。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头脑里想起什么,笔下写什么。他们没有写通顺、完整的意识,因为平时他们就是这样说的。即使修改,他们也找不出有什么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头脑中没有任何积累。写文章,首先头脑里要有一定的积累,无论是词语还是句子,或较长的片段。如何增加积累?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的是进行听写的训练。听写的量不能过多,刚开始学写时只是几句话,有时是几个词。更重要的是听写的内容,要真实,写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身边看得见的人,听得到的事。不要选择学生们的作文书。我有时选择高年级学生曾经写的文章,让学生们看看他
2、们如何写的。好的句子记下来,写得不好让大家哄堂大笑,让他自己说说笑的原因,并可请学生当堂修改后再记下来。有时我会选择作文报中的一些同年级的优秀文章听写,有时我还会从扬子晚报中选取一些学生的文章范读,但千万不能选写得很出色的、和学生的生活没有任何联系的。 二、 课外教学的生活化 作文的学习并不仅在课堂上,更准确地说,课堂作文只是学生平时作文学习的一次展现。真正的作文学习应该是在平时。作文教学也应该是在平时。而平时最好的形式则是以日记来进行。日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没有明确的限制,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对谁说就对谁说,嬉笑怒骂皆可。同时它能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做主,体验到创作的惊喜与乐
3、趣。但是对中年级尤其是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样写下去,即使写得再多,提高的空间还是有限,甚至没有任何进步。 1. 写自己一天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事。以自己一天生活为写作材料,进行记录。刚开始,我只要大家写几句话。只要对印象最深的事说说自己的心情如何,并说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即将发生的这件事简单的写清楚。 )在能说清的情况下,逐渐插入事情发生过程中自己说话时的神情,动作,或是做些动作时的心里的想法。 逐渐的,学生的日记变得越来越长,事情也写的越来越清楚。语句也逐渐完整。 2. 写教室发生的事。对学生而言,在学校呆的时间还是较长的,甚至可以说学生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在教室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交往以及情
4、感的逐渐成熟都是在学校的教室里进行的。在能写清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基础说上,将目光转到同学或老师身上,用笔记录自己与他们或他们之间的故事。曾经一位同学在写班上一位很调皮的学生时,上面写发生的事情时写的很一般,但结尾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原句是这样的:他可真是个让人爱恨交加的人,有时懂事的让我们喜爱到骨子里,有时调皮的令人恨的牙痒痒的,真要揍他一顿才过瘾。事后,我做了调查,这句子的处出比较多:一部分是我在课堂上说的,一部分是学生的爸爸教育他常用的,而这爱恨交加是他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上次听写时记的一个词。可见,引导学生写自己教室发生的事还是很有好处的,至少能用上我说的一句话。 3. 写自己生活中发生的
5、事。今年元宵节时正好是周末,于是我布置回家写一篇关于元宵节的日记,正月十三的放灯也紧紧相连,于是在布置时我多加了一个:请家长陪同,十三晚上到街上游玩,并写一篇日记。(二选一)日记交上来后,我发现大多数都写的是正月十三的赏灯。写元宵节的很少。赏灯中学生们对灯的描写非常具体,而且生动。特别是放孔明灯部分,有些学生甚至写了四次放灯的过程,最后写道:看着缓缓上升的孔明灯,我激动万分,因为它带着我的愿望在天空飞翔。还有学生写到:费尽千辛万苦,孔明灯终于慢慢爬上去了,我正要欢呼庆祝时,谁知它竟然爬到电线上去了,气的我直跳。还有学生写到:抬头看去,天上的孔明灯密密麻麻的,像一眨一眨的小星星。刚开始读到着,我
6、觉得太不真实,谁知后来到网上看到有人拍的照片,还真是这种情形。有些学生写出了兴趣,后来不用布置,直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诉之于日记。诚然如叶圣陶所说的:“生活就让源泉,文章犹如溪水。 ”要让中年级的学生写好作文,只有将写作的笔真正走进生活才能做的。 三、 二次作文的生活化 学生写完作文后,通常都是让学生自己先修改,这称为二次作文,然后再小组互相改。后来发现很多学生写完后,自己从来不改,因为他认为文章写完了,任务完成了,就没事了。有的不知道怎么改。反复找原因,原来很多学生写完作文没有读的习惯。于是我稍微改动了一下:先同桌像读书似的互相读两遍。其实在读时,很多人就会发现许多常见的毛病。这时自然会动笔修改。在互相读的过程中,他们也会主动提意见。以读促改,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后来我又增加了一项任务:晚上将作文读给家长听,读两遍。这样将改作文的方法只是变成了读作文,但是却能集众人之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