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形态论文摘要 安全保障义务在我国侵权责任法第 37 条中加以明确规定,但是,其制度尚存在不完善之处,在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形态上,尤其是在第三人介入的情况下,安全保障义务人与第三人责任形态的界分,仍然不够完善,在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首先从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出发,确定对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则原则及其构成要件,明确其规则原则的构成要件对于责任承担的大小和原因力的界定的意义;然后在此理论基础之上,讨论安全保障义务在安全保障义务人直接侵权和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的责任形态问题。通过比较各家学说,坚持在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得到充分救济,并平衡各方利益的价值标准上,提出自己关于责任形态的观
2、点。 论文关键词 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 责任构成要件 责任形态 第三人侵权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 37 条对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加以规定。侵权责任法与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关于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有所不同,其适用范围扩大,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范围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那么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是什么,规定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何在,在此基础上,又如何规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况下的责任形态,是本文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界定 大陆法系各主要国家的民法典都没有对安全保障义务作出一般性的规定,各国通过不断审理此类案件才最终确立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关内容。我国法律虽然对于“安全保障义务”在侵权责任法
3、第 37 条中作出了一般性的规定,但是并没有明确其性质,学界对于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因此作出了诸多探讨与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 1.附随义务说。该说认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安全保障义务人与受害人订有合同,其产生的合同义务包括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安全保障义务更多的体现合同的附随义务,因此它更多的是一种保护的义务。 2.法定义务说。该说认为,理论上虽然可以将部分安全保障义务解释为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但是从我国的立法实践来看,法律、行政法规大量地规定了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根据此种说法,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即被视为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3.注意义务说。英美法上的“注意义务”认为当原告与被告之间存
4、在特定关系,或者被告是责任的主使者时,被告就对原告负有注意义务。当被告违反注意义务时则承担侵权责任。 上述观点,笔者认为: 关于“附随义务说” ,一方面,对于存在合同关系的双方来说,附随义务的履行是必要的,这种附随义务的履行贯穿于合同的整个过程。因此,对于人身以及财产利益的保护也必然贯穿于合同的整个过程之中。但这种保护也仅仅是在保护财产流转关系的基础之上的一种附随的义务,对于人身和财产利益的保护力度很小。而安全保障义务在侵权法上加以规定,对人身和财产利益加以保护,力度更大。另一方面,安全保障义务的保护对象不限于存在合同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因此,此种学说观点,限定了安全保障义务保护的法益范围,
5、是不合理的。 针对“法定义务说” ,虽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 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对安全保障义务进行了规定,但是仍然有很多非制定法对安全保障义务进行了界定,制定法的范围并不能完全涵盖。因此,法定义务说对于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是不全面的。 英美法上的注意义务是对过失侵权范围的限制,而英美侵权法上的过失侵权既包括过失直接侵权,也包括过失间接侵权,而安全保障义务只对应于过失间接侵权,且法律对过失侵权已明确类型化的情况下,往往也不适用安全保障义务。 总之,上述各个观点从安全保障义务的不同角度出发,阐述了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性质,为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安全保障义务提供
6、了理论基础。但是,这些观点都未全面的概括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安全保障义务最初出现在合同中,在合同中,人们除了保障交易的财产安全外,也要维护交易方人身和财产利益的安全,亦即合同附随义务。这种最初维护人身和财产利益安全的内容便是安全保障义务。但是,随着各种利益的冲突不断增加,对于安全保障义务要求的范围扩大,此种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因此,法学家设计法律制度时由合同法转向侵权法,让服务场所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经营者承担侵权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以期最大程度的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从此种意义上来说,侵权法对于社会的作用是其他法律规范无法替代的。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安全保障义务制度应从侵权法角度入手
7、。 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构成要件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 37 条规定,安全保障义务人在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况下,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条规定与侵权责任法第 6 条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类似,因此,安全保障义务人对损害的发生承担过错责任。在考虑安全保障义务的构成要件时,适用过错责任的四要件说,即行为的违法性(侵害行为) 、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过错。具体到安全保障义务即为: (一)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直接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本应负有以一定的行为保障相对人安全的义务,但行为人不履行一定的义务从而导致相对人受到损害,如商场地面湿滑导
8、致行人摔伤、餐馆吃饭吊灯坠下伤人等,在这些情况下,场所义务,其未尽义务而导致相对人遭受损害,要承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二)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对人受到损害 损害是指权益受到侵害时所生的不利后果,损害后果乃是所有的侵权赔偿责任都应具备的构成要件。 (三)损害事实与违反安全保障义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行为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损害结果发生时,违反安全义务的侵权行为与被侵权人权利的损害之间存在两个层次的因果关系,即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和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 (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人具有推定的过错 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构成要件符合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其中因果关系的界定以及过错的大小,对安
9、全保障责任的承担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第三人介入的情况下。同时探讨安全保障责任的构成要件对于安全保障义务人自己承担责任的认定提供了法理基础。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形态 一般认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因是否有第三人行为的介入而分为两种不同的责任类型,一是义务人因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直接导致他人遭受损害的责任;二是义务人因未尽安全保障义务而使被保护人遭受第三人侵害的责任。 (一)安全保障义务人不履行保障义务导致他人损害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 37 条第 1 款的规定,此种违反安全义务的行为是指在没有第三人介入的情况下的一般侵权行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责任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10、。 (二)第三人介入时,安全保障义务人与第三人的责任承担问题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 37 条第 2 款的规定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相比较,删除了安全保障义务人追偿的权利,并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人在没有主观过错的情况下只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 学界关于第三人介入侵权时,安全保障义务人责任的观点: 1.补充责任 该说认为,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的是一种补充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仅在其责任范围内或者第三人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情况下承担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第 37 条第 2 款规定的则是相应的补充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只承担其过错范围内的责任,对于其他责任则不予承担。 2.连带责任 此种学说观点认为,安全保障义务人没有尽
11、到自己安全保障的义务,而受害人受到第三人的侵害,应该与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权对于其承担的超出其过错范围之外的责任,向加害人追偿。 3.按份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人与加害的第三人之间根据事件发生的原因力和两者之间的过错的大小,来划分责任的分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综合分析上述观点,可以看出,上述各个观点均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每一种观点,都只侧重保护一方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侵权人和受害人之间利益的平衡,是不足的。笔者认为,在考虑采用何种责任形态时,应该具备一定的价值判断,首先要保证受害人的权益得到充分的救济,侵权责任法的立法目的便是为了保障被侵害的法益,如果一个法律制度在规定之后,不
12、能使之得到充分的救济,那么其法律效果便会降低。其次也应考虑平衡侵权人与受害人、侵权人内部之间的利益。因此,在衡平各种利益的前提下,保障受害人的权益,笔者认为所应采用的较为合理的责任形态为不真正的连带责任。 (三)笔者关于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观点不真正连带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中,虽然安全保障义务人与第三人的原因叠加,导致了受害人利益的受损,但是其不存在共同的过错,符合适用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前提。不真正连带责任是平衡侵权人内部利益和侵权人与受害人之间利益的最佳选择。因此,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第三人介入侵权时,安全保障义务人与第三人应承担不真正的连带责任。 四、结语 安全保障义务责任是侵权法中重要的责任
13、之一,它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对于经营者、服务者安全保障的监管力度进一步的加强,也意味着法律对于人权的尊重以及对其保护力度的增强。如何在保障受害人利益的前提下,平衡侵权者内部利益以及侵权者与受害人之间的利益是安全保障义务责任形态界定的价值标准。笔者在分析责任形态的过程中,坚持这一价值标准,认为在安全保障义务人单独侵权的情况下,承担过错责任,在第三人介入侵权的情况下根据过错的程度和原因力的大小,认为安全保障义务人和第三人应承担不真正的连带责任。相较于现行侵权责任法第 37 条的规定来说,此种责任形态更能平衡各方利益,实现侵权责任法的价值。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应加以完善,以期不断推动安全保障义务责任体系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