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8619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药物组成:黄芪(30 克) 半夏(15 克) 人参(15 克) 炙甘草(15 克) 独活(9克) 防风( 9克) 白芍药( 9克) 羌活(9 克) 橘皮(6 克) 茯苓(5 克) 柴胡( 5克) 泽泻(5 克) 白术(5 克) 黄连(1.5 克) 。 主 治:一、脾胃虚弱、怠惰嗜卧。二、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 1 肠易激综合症 张某,男,38 岁,2009 年 2月 12日初诊。泄泻反复发作 2年,加重半月。2 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腹痛、腹泻

2、,经治缓解,但腹泻仍反复发作。本次因喝冷饮而症状加重,腹泻每日 35 次,腹胀肠鸣,时有完谷不化,身重神倦,食减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肠内窥镜检查正常。证属脾胃虚弱,湿盛作泄。治宜益气升阳,健脾化湿。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柴胡、泽泻、甘草各 10 g,黄芪 30 g,焦白术、茯苓各 20 g,党参、白芍、半夏、陈皮、羌活、独活、葛根、防风各 15 g,每日 1剂,水煎服。3 剂后泄泻次数即为每日 12 次,腹胀肠鸣减轻,饮食知味。仍以上方加减服用 1周,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类十分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疾病,令人惊异的是其发病率极高,仅次于感冒。根据其主

3、要症状分为腹泻型(D-IBS) 、便秘型(C-IBS)和交替型(A-IBS,即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三种类型。该病的症状表现是突然出现肠鸣亢进、腹痛、稀便,有的人还可能会伴有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哮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待精神紧张状况得到缓解之后,各种症状又很快消失。肠易激综合症属中医久泻范畴,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肠,脾虚湿盛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久泻者脾必虚,脾气虚弱,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肠胃正常的水液成为湿浊,湿从下泄而出现诸症。遵东垣:“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 ,又“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之理论而拟升阳益胃汤治之。另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多数驱风药具有抗炎、抗菌及兴奋迷走神经作用,可

4、调节肠管的蠕动与分泌。因此,治疗久泻脾虚湿盛之证,健脾益气与祛风升阳药相配,效果甚优。 2反复呼吸道感染 患者,男,6 岁 。2008 年 2月 6日初诊,2 年来经常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喉肿痛等症状。医生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服西药,输液虽能取效一时,但反复发作,家长甚是苦恼,随求诊于吾,患儿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间歇咳嗽、咳痰,舌淡苔白腻。 证属肺脾两虚,治宜健脾益气固表,拟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炙黄芪、党参、炒白术、防风、茯苓各 10g,法半夏 6g,陈皮、炙甘草各 6g,柴胡、桂枝、羌活、独活各 6g,百部 10g,赤芍、泽泻各 5g,黄连 3g,炒莱菔 10g。每天

5、 1剂,水煎服。服药 15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按: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达 20左右,以 26 岁最常见。患有 RRI 的小儿简称复感儿,在 1 年内有 710 次以上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多为先天性因素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或喂养方式不当,以及遗传、护理、居住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若治疗不当会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等病,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为目前儿科领域内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虚证” 范畴。由于小儿禀赋不足,肺脾两虚,肺气虚弱则卫表不固,脾胃虚弱则化源不足,五脏皆虚,故易受外邪侵袭。升阳益胃汤,李东垣谓之

6、“肺之脾胃虚方” 。方中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化痰,玉屏风益卫固表,增强肌体抵抗力,祛风药驱邪外出,补泻升降,健脾益肺,合而成方,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3脑供血不足 患者,女,48 岁,2009 年 12月 10日初诊。经常性头痛头昏已2年,加重 1月。曾在某医院做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示脑血管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见眩晕头痛,两颞部时有搏动性疼痛,记忆减退,怠惰嗜卧,四肢沉重,口苦舌干,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腻,脉细缓。证属脾胃气虚,湿浊中阻,清阳不升,脑脉失养。治宜益气升阳,祛风除湿,拟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黄芪 30 g,蔓荆子 20g, 党参、白术、羌活、赤芍、防风、葛根、天麻、茯苓各 15

7、 g,柴胡、半夏、陈皮、甘草各 10 g,每日 1剂,水煎服。服 5剂后头昏头痛明显减轻,四肢轻快。继以上方加地龙、川芎等调治 1周余而愈。 按:慢性脑供血不足最早是在 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 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脑供血不足,可归属于眩晕、健忘等病证中。分为肝肾精亏、痰瘀互阻、肝火上亢、气阴不足等证型。 内经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苦眩” ,结合李东垣所述:“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以风药升发脾胃清阳之气的理论,立法组方治疗脑供血不足。祛风升阳药如羌活、防风、葛根、柴胡、蔓荆子等,在迅速改善头痛头昏局部症状及全身沉重困痛症状方面疗效显著。现代药理实验证实葛根能使脑血流增加,脑血管阻力下降;柴胡有明显的降低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羌活有抗血凝之效,对改善和消除脑动脉硬化所致的头痛有不可忽视的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