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说明文教学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深深地感悟到,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并不容易,而要上好说明文就更难了。究其原因有三点,首先是初中学生年龄还较小,认识和思维还处在感性和形象阶段,因此,对于内容相对枯燥的说明文来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一来,课堂就失去了活力。其次是说明文这一种文体的本身,相对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载,显得较为单调与枯燥,语言较为平直,缺少更多的生动性。第三是传统的教学意识与学习方法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对语文知识的传承,其目标非常狭窄,相对于今天亲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相去甚远。而传统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也比较简单,只是读书、听课、作笔记、然后练
2、习。这样狭窄的目标与单一的教学活动,注定了说明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然而怎样来解决这个难题呢?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与思考,在此,谈谈本人一点初浅的认识。 一、通过探究式活动,让说明文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要求过去的授受习得的学习传统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改变消极被动的接受学习状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与说明文教学的特征,把学生学习变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和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说明文教学课堂必须实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探究的目的是要促进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
3、题的能力。而探究精神不能总是体现在课堂外的学习中,而在每一节普普通通的课堂中也极为重要。同时在组织每一次探究活动时,都必须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去完成,这既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提高了探究的效率。在探究的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探究方式和探究结果。所以,每一项要探究的问题,都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教师起引导、总结、启发进一步思考的作用。而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真正自主获得的,真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果,从而达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动转变。 这样,学生在主动的探究活动中也就不觉得说明文课堂枯燥乏味了。 二、说明文教学活动必须具有创新性与多样性,激发学生的
4、学习兴趣 说明文教学活动必须具有创新性与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不仅学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然而怎样对说明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创新性与多样性设计呢?可以根据不同的说明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素质进行不同的设计。如在教学桥之美一文时,设计本文的教学方案,可以通过美术手法,彰显学生的美术能力,可以通过学生以桥为主题作画,在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进行,等学生作画完毕,选出优秀的画作进行点拔。在点拔中一步步揭示本文的主要内容,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小结。这样进行教学,同样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说明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们
5、在立足创新的同时,也要强调多样性。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根据说明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多样的设想,比方说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以做实验的形式展开,或许以简报的形式展开,我想,这些都是活跃说明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方法,不仅强调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特长,其次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轻松的教学活动中,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三、定位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说明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准确定位也尤为重要,这是学生学习说明文的一个情感动机,因此在教学说明文时必须抓住说明文的每一个情感基点。例如:教学中国的石拱桥一文时,要让学生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而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则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情感的出发点,在教学活动中也就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四、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增添教学趣味 新的语文教学,提出语文学习应该紧密联系生活,说明文教学也就不能例外了。只有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才能把说明文教“活” 。而我们学习说明文的目的,就要能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进行说明文教学时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也是上好说明文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