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管理,宜宾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二大队大队长 邹远东,Company Logo,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1、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法律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修订)献血法(1997年),Company Logo,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2、传染病防治方面行政法规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2003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5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年)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血吸虫病防治条例(2006年),Company Logo,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3、传染病防治方面的部门规章和规范
2、性文件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Company Logo,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4、传染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试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血站管理办法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Company Logo,一、传染病疫情报告
3、,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是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首要环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按照国务院或者卫生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传染病疫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要根据国家赋予其疾病预防控制的特殊职责,对其主动收集,及时分析、调查和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Company Logo,一、传染病疫情报告,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是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首要环节。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是否按照国务院或者卫生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监督检查。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要根据国家赋予其疾病预防控制的特殊职责,对其主动收集。及时分析、调查和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工作进行监督检查。,Comp
4、any Logo,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一)管理组织与制度1管理组织及职责 专门的部门或人员统一填报、收发和核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和报表。2. 管理制度a.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工作制度);b.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组成与分工、专门部门或者人员工作职责、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工作流程和要求、人员培训计划和教材、奖惩文件或记录等。,Company Logo,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1报告病种要求(1)法定传染病;(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
5、病;(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Company Logo,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2报告程序与方式要求(1)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2)报告法定传染病及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均需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填写;(3)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时限按要求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ompany Logo,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4)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
6、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5)军队医疗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Company Logo,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3.报告时限要求A.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病(含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城市6小时内,乡村12小时内(实施办法第35条1款)。,Company Logo,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3.报告时限要求A.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
7、疑似传染病病人,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实施办法第35条2款)。,Company Logo,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3.报告时限要求A.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实施办法第35条3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Company Logo,一、传染病疫情报告,3.报告时限要求D.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卫办疾控发200692号 2006-5-19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8、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Company Logo,一、传染病疫情报告,3.报告时限要求D.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卫办疾控发200692号 2006-5-19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Company Logo,一、传染病疫
9、情报告,5、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注意:瞒报传染病疫情:是指明知传染病疫情的真实情况,故意不按照规定报告。谎报传染病疫情:是明知传染病疫情的真实情况,故意编造虚假的情况报告,或者不真实地报告传染病的有关情况。缓报传染病疫情:是指明知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故意不按照规定的时限报告。,Company Logo,一、传染病疫情报告,5、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注意:疫情报告人:分为责任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卫生行政人员、专业防疫人员、医疗保健机构、个体医师,军队、铁路系统内的防疫、医疗保健人员等。义务报告人:除以上外的其他机关和公民。主要有饭店、餐饮业、娱乐场所、机关团体及车站、码头、机场工
10、作人员等。,Company Logo,一、传染病疫情报告,5、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卫生部关于对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批复(2004年4月12日 卫政法发2004112号)1.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所规定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是指向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村卫生室(所、站)、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属于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个体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应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管理。,Company Logo,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第十条 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一
1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Company Logo,第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上情形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Company Logo,第十三条 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12、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发生上述情形时,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Company Logo,第十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上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院感染暴发信息,内容
13、包括: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疑似或者确认病原体、感染源、感染途径及事件原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检测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事件结果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等。,Company Logo,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一)管理组织与制度1管理组织职责(1)设置专门部门承担辖区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电话,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组织书面文件、人员构成,有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联系方式和具体工作职责;(2)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疫情信息,有传染病疫情值班制度书面文件或材料,有疫情值班工作要求的具体规定。,Compa
14、ny Logo,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一)管理组织与制度2管理制度(1)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流程、工作要求、疫情收报、自查核对等规定;(2)传染病监测制度。有传染病监测计划、传染病监测制度书面材料,规定传染病疫情监测病种、不同病种监测方案及对高危人群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危险因素监测要求;(3)传染病疫情定期分析报告制度。有传染病疫情定期分析报告制度书面文件,常规监测疫情分析报告要求每月不少于三次,紧急情况下要求每日进行专题分析报告。,Company Logo,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二)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1传染病疫情监测计划及实施情况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
15、、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和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对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或者国内新发生的传染病情况进行监测2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 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重大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内容包括流行因素分析、趋势分析以及预防控制对策等。,Company Logo,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三)传染病疫情报告与信息管理工作1,疫情报告实施情况 疫情报告核实、查重、分析、转卡、登记的及时性,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16、;对其他传染病报告信息在核对无误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有传染病报告卡、各类传染病疫情报表及传染病报告登记册等资料,有每日疫情监控记录、疫情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等。,Company Logo,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三)传染病疫情报告与信息管理工作2. 网络直报情况 有专人管理网络直报工作,疫情管理网络运行正常,承担辖区内不具备疫情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的网络直报工作。有疫情报告记录资料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与管理记录等。,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疫情报告与信息管理工作3信息安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保护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密切接触者个人隐
17、私的有关信息资料;对根据投诉举报或其他信息来源以及个人隐私泄露造成的后果,应查询该病例的发生、报告、记录、处理等基本情况,询问知晓线索者和接触疫情信息的人员;有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帐号和密码安全管理措施和防止疫情信息泄露的管理措施;对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的档案管理与数据进行备份。,Company Logo,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四)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指导工作1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的人员培训情况;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情况;有培训内容,授课人,培训人签名,考核成绩等记录。2,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和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情况;
18、有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的技术指导和考核记录材料。,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机构发现法定传染病时应采取的疫情控制措施:一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病人具体病情采取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等预防控制措施;二是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采取的疫情控制措施:一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二是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要求采取措施或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一)管理组织与制度1管理组织及职责(
19、l)预检分诊管理组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感染性疾病科是临床业务科室,由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设立,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和感染性疾病治疗,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一)管理组织与制度1管理组织及职责(2)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其他医疗机构应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C
20、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一)管理组织与制度2管理制度(l)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标识明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根据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卫办医发(2004) 166号)制定有关制度。(2)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3)消毒管理制度。(4)医疗废物管理制度。,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1感染性疾病科设置要求(1)设计和建设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2)设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3)内部结
21、构布局合理、流程合理,分区清楚,具有消毒隔离条件,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设施,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4)二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5)三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还应设置处置室和抢救室等;(6)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应建筑规范、医疗设备和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2传染病分诊点设置要求 传染病分诊点应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Com
22、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3发热门诊设置要求(1)常年开诊,设在医疗机构内独立区域,与普通门诊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2)分设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等,放射检查室可配备移动式X线机,有独立卫生间;(3)室内配备必要的手消毒设备和设施。,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4腹泻病门诊设置要求(l)设置相对独立,有明显标识;农村基层医疗单位确因人员与房屋条件不能单独设立时,也应在门诊指定专人负责或专桌诊治;(2)分设诊疗室、观察室、药房以及专用厕所,指派专(兼)职医、护、检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
23、、抢救药品、消毒药械以及采集粪便标本的棉签和放置标本的碱性蛋白胨增菌液;,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4腹泻病门诊设置要求(3)室内配备必要的手消毒设备和设施;(4)对就诊腹泻病人专册登记,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5人员培训要求 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定期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6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要求 医疗机构应实行预检、分诊制度,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
24、行趋势做好特定的预检、分诊工作。感染性病人就诊流程应符合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和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就诊规定有关要求。,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7传染病疫情控制工作要求(l)医疗机构应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料,并妥善保管;不得泄漏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个人隐私有关信息资料;(2)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隔离控制措施;(3)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在使用后按照规定予以销毁,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
25、作7传染病疫情控制工作要求(4)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5)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应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排泄物应按照规定严格消毒,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6)应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指导、考核,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Company Logo,第十五条 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
26、保障医疗安全。第十六条 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Company Logo,第十七条 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有关专家指导医院开展医院感染暴发的医疗救治及调查处置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卫生部接到报告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有关专家提供技术支持,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危害。,Company Logo,第十八条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置能力建设,加强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置水平。,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
27、预防控制,CDC对传染病疫情的控制一、相关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三)卫生部关于修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通知(四)消毒管理办法(五)消毒技术规范(六)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CDC对传染病疫情的控制二、基本要求(一)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物资储备建立专门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配备人员和采样器材、防护用品、调查表、消毒药械等物品。(二)发现或接到疫情报告后的控制措施1及时开展传染病疫情处置,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提出疫点、疫区划定建议
28、。,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CDC对传染病疫情的控制3对被污染的场所、物品提出卫生处理要求:(1)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污染场所、物品的卫生处理等依法采取强制性控制措施;(2)对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以外的乙类传染病病人污染场所、物品的卫生处理依法采取严格控制措施;(3)对丙类传染病病人污染场所、物品的卫生处理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4)对医疗机构外死亡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消毒处理。,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CDC对传染病疫情的控制4
29、按照传染病分类管理的原则,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预防性投药、应急接种等其他必要的医学干预措施。5必要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疫情控制方案,疫情控制方案包括:传染病疫情及流行趋热的流行病学分析、传染病疫情的预警分级及是否启动应急工作预案的建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具体建议等。6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情况,宣传针对保护易感人群的医学干预措施和防止扩散的卫生管理措施。,Company Logo,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CDC对传染病疫情的控制(三)接到传染病预警后的预防措施接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出的传染病预警或者有关突发事件预警后,应快速反应,照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
30、或防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防控制措施。(四)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职责1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指导。2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进行处理。,Company Logo,四、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医疗机构落实消毒隔离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建立消毒隔离管理组织和消毒隔离制度;二是规范使用与管理消毒剂、消毒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可复用医疗用品;三是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处理与保存;四是医疗器械和物品、消毒器械和消毒剂、医疗环境消毒效果监测;五是落实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Company Logo,四、传染病的消毒隔离,(一)管理组织与制度 1管理组织
31、及职责 做到有岗、有人、有制度、有职责。 2,管理制度(二)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管理工作 1,消毒剂与消毒器械的索证与验收 2,消毒剂与消毒器械的购进与领用登记,Company Logo,四、传染病的消毒隔离,(三)有关消毒技术规范; 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手术部(室)、内镜室、ICU(四)消毒效果监测1医疗机构使用消毒剂与消毒物品的监测要求:2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质量)监测要求;,Company Logo,五、 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置是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四个重要环节。1、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2、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将医
32、疗废物运送至内部的暂时贮存设施;3、暂时贮存设施符合有关要求;4、医疗废物必须交由取得经营许可的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处置。5、为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以及应急处置预案等,还要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并做好职业安全防护。,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一)管理组织与制度1管理组织及职责2管理制度(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1,医疗废物分类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分类 1)、感染性废物;2)、病理性废物;3)、损伤性废物;4)、药物性废物;5)、化学性废物。,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二)医疗废
33、物分类收集工作3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医疗废物应在产生科室进行分类收集,放置于专用包装物和利器盒中。(1)未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物,只要求采用符合规定的分类袋进行分类收集,不要求消毒;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物,如传染病病房、发热门诊等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2)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3医疗废物分类收集(3)体积较大的特殊病理废物应单独分类收集,如截肢、外科手术截下的基本成型的
34、脏器,单独分类收集后应系并中文标签注明“病理性废物”;(4)医疗废物禁止混合收集,医疗废物中禁止混入其他废物或生活垃圾。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为: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时间、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未标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及种类的包装袋或容器不得随意移动;,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3医疗废物分类收集(5)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均属于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6)产生的科室应将分类收集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和利
35、器盒等容器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医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均为黄色,分为包装袋、利器盒、周转箱;其材料用聚乙烯(PE)材料制作,禁止使用聚氯乙烯材料(PVC);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外表均要求印制“医疗废物警示标识”,盛装感染性废物时,还应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3医疗废物分类收集(7)产生的科室应进行医疗废物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三)医疗废物内部转运1科室收集的医疗废物达到专用包装物和
36、利器盒的3/4左右体积时应封闭转移,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应进行医疗废物登记。2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部门按照确定的内部运送时间、路线,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由专人与有关科室完成医疗废物移交与接受手续后,将科室移交的医疗废物封闭转移至暂时贮存场所暂存,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三)医疗废物内部转运3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应在每批医疗废物封闭移交后对科室医疗废物收集点进行消毒。4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部门的专用运送工具每天转运医疗废物后,应在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四)医疗废物暂存管理1暂存设施基本要求,Company Logo,五、医疗废
37、物管理,(四)医疗废物暂存管理(1)暂存设施应远离医疗、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密集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的装卸、装卸人员及运送车辆的出入:(2)应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人管理,避免非工作人员进人以及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有基本清洁设施;(3)暂存设施内的地面与1m高的墙裙必须进行防渗处理,地面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洁和消毒,产生的污水应用管道直接排入医疗机构内的污水消毒、处理系统,禁止将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避免阳光直射;,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四)医疗废物暂存管理(4)暂存设施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
38、识“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2医疗废物登记 医疗废物暂存场所的管理人员应根据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与有关科室完成的医疗废物移交与接受手续,进行暂存场所医疗废物登记,登记内容为: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五)医疗废物处置1医疗机构暂存的医疗废物不得超过2天,处置时应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医疗机构处置暂存的医疗废物后对暂存场所应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2禁止医疗机构暂存
39、的医疗废物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医疗机构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五)医疗废物处置3,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医疗机构应按照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但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 伤的医疗废物应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2)能够焚烧的,应及时焚烧; (3)不能焚烧的,应消毒后集中填埋。a、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医疗机构;b、按照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Company Logo,五、医疗废
40、物管理,(六)培训与职业防护1开展医疗废物管理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医疗机构为医疗废物管理相关人员开展的专业技能培训应至少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工作流程与工作要求;二是医疗废物安全分类技术与职业防护知识;三是职业暴露(如意外刺伤等)发生后的正确处置;四是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件时的紧急处置。,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六)培训与职业防护2提供医疗废物管理相关人员必要的防护物品与措施 医疗机构为医疗废物管理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与措施,应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如防护帽、可呼吸的面罩、防护眼镜、工作服、工业围裙、工业用手(鞋
41、)套等;定期对医疗废物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七)突发事件处置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1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2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3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七)突发事件处置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
42、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进行消毒, 6工作人员应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丢弃婴儿遗体事件的通报(卫办医政发201060号 二一年四月十三日) 医疗机构必须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妥善处置。严禁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按医疗废物实施处置。
43、根据尸体出入境和尸体处理的管理规定,严禁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事患者尸体买卖和各种营利性活动。 1.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2.新生儿期 :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满28天之前(28天)为新生儿期。3.婴儿期 :自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1周岁之前(1周岁)。4.幼儿期: 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1周岁一3周岁)。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胎儿死亡事件如何认定的批复(卫医发2000455号),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湖北省卫生厅: 你厅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胎儿死亡事件如何认定的请示(鄂卫医发200048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根据我国有关法
44、律规定,胎儿不是一般的民事主体。有关胎儿死亡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被鉴定的主体是孕妇。 因医疗过失造成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可按二或三级医疗事故定级。 此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000年十二月十九日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新生儿死亡认定有关问题的批复(卫医管函200922号),Company Logo,五、医疗废物管理,山东省卫生厅:你厅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问题的请示(鲁卫医字200885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过程中,专家鉴定组应当根据胎儿离开母体时的具体临床表现综合判定其是否成活。经判定成活的,其后发生死亡,应当认定为新生儿死亡。
45、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事故等级由专家鉴定组根据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卫生部令第32号)确定。二、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胎儿死亡事件如何认定的批复(卫医发2000455号,以下简称批复)中有关医疗事故分级的规定是根据1987年国务院公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有关医疗事故分级的规定作出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公布后,办法已经废止,批复中有关医疗事故分级的规定也不再适用,但有关胎儿死亡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被鉴定主体的规定仍然适用。此复。 二九年一月十九日,Company Logo,六 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1、疫苗管理分类第一类疫苗(免费接种的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
46、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仅限于儿童)。第二类疫苗(自费并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2、一类疫苗流通管理3、国家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4、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管理5、实施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Company Logo,六 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6、加强农村地区预防接种监督管理7、对疫苗使用信息发布的监督 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建议信息,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8、预防接种单位的监督 条例规定,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条例规定指
47、定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Company Logo,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8、预防接种单位的监督(1)接种单位应具备的准入及条件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乡村医生。 预防接种专业培训 冷藏设施、设备和相关制度(2)接种疫苗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告知程序的监督,Company Logo,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9、法律责任(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以及外单位或个人违反条例规定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依照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54、58、69条规定进行处罚。(2)违反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分发一、二类疫苗的,依照的56条进行处罚。在疫苗分发、供应、接种过程中违规收费的依据第59条处罚(3)违反条例疫苗接种规范、程序、告知义务规定的,依据第57条和64条进行处罚。,Company Logo,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9、法律责任未依照规定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疫苗接收或者购进记录的;未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的;医疗卫生人员在接种前,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告知、询问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有关情况的;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未依照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的;未依照规定对接种疫苗的情况进行登记并报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