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市十六中 04-05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北京时间 05 年 1 月 18 日 3 时 16 分,中国南极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中国首登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意义深远,不仅缔造了中国科技文明史上的又一次辉煌,而且是全人类探索自然的又一壮举。据此回答 12 题。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 A人有语言 B人有自然性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有阶级性2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A人能够创造条件或改变条件,扩大或限制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B人能够认识和认识规律C人不仅能够反映外表,而且能够把握事物
2、的本质和规律 D人能够把客观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3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或活动 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或活动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人们创造了许许多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事物A B C D到过农村的人常见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有经验的农民说,碾压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好,当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加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据此回答。4上述材料的做法与“揠苗助长”相反,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生产实践必须发挥人的能动作用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 D促进事物的发展
3、必须尊重规律5农村中这一常见的现象,表明 A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B发挥主观能动性应积累正确地主观因素C主观能动性影响客观规律的作用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收到积极成效6与材料反映相同哲理的是 A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B用之妙,存乎一心C奢糜之始,危亡之渐 D我生有涯,而知亦无涯2004 年 12 月 26 日,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 8.9 级强烈地震,这是 40 年来的最大地震。据此回答:7.专家指出,对海啸的一些预测只能将时间范围缩小到几个月,而且只是有可能发生,还没有确切的发生地点,因此,政府和公众根本无法对此做出有效的反映。这主要说明2了A.人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准确地
4、认识和把握规律 B.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C.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8.对于这次海底地震,尽管印度和美国的专家事先发出了警报,但印度洋各国还是未能幸免于难,造成的人员伤亡至今已超过 22 万。这说明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规律是客观的9牛顿用三维镜把日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着彩色光带,就产生了光的色散。把光波分解成频谱,分别研究各个成分的成长,这才明确了刚的颜色的本质。在这里,牛顿运用的是A分析的思维方法 B综合的方法 C
5、演绎的方法 D归纳的方法10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很多,贯穿其中的核心是A演绎法和归纳法 B比较法合排除法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D矛盾的分析方法11笛卡尔对几何和代数各自优点的研究和把代数运用于几何的研究,分别属于A前者是分析,后者是综合 B前者是综合,后者是分析C两者都是分析但又都是综合 D前后是两种互不相干的方法12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讲,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对此正确理解的是A想象是知识的源泉 B想象在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科学研究中发挥着着重要作用C想象比人们获得知识重要 D人们不
6、会全部认识世界13邓小平以伟大政治家的智慧和胆略,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这是A应用了创造性思维 B发挥了科学合理的想象C应用了分析的方法 D我们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救脱险。回答 1012 题。14.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是由于他们( )A.承认自然
7、界的客观世界实在性 B.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分清主流和支流 D.坚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15. 小灵、小敏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316. 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 )A.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 B.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C.善于抓住重点 D.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17.2004 年 8 月 2 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果政绩观不正确,工作中就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搞“形象工
8、程” 、 “政绩工程” ,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上述材料中的论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创造性18.2004 年 12 月 35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述要求不符合的哲理是(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D.主观因素制约着
9、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9.“故步自封” 、 “因循守旧”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B.否认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C.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否认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20.经过 30 余天的艰苦工作,中日联合藏北环境科学考察行动于 2004 年 9 月上旬圆满结束。20 多名科学家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非常珍贵的大量土壤、大气和生态等观测资料。之所以要开展科学考察行动,是因为A.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具备了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感性认识就能上升为理性认识D.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能从认识它
10、的现象开始21.2004 年 11 月 22 日新华社报道,2003 年绘制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确认,不同人之间有 99.9的 DNA 是相同的,只有 0.1存在差异。尽管人类在基因组构成上的差异只有 0.1,但科学家迄今对造成人与人之间不同的遗传因素仍然知之甚少。这说明A.客观条件阻碍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应不断深化和向前推移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条件的D.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422.“一国两制”这一构想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说明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那么( )人们的认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发挥人们的认识起决定性作
11、用人们的认识成果是惊人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不难的A. B. C. D.23、 发表文章强调: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要以市场为导向,使农业生产始终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这是因为A 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C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D 客观规律是永恒不变的24、2003 年淮河发生大水灾过后必有大疫,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由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采用各种手段防疫灭菌,逐村挨户帮助群众掌握防护常识和操作手段.这则消息突出表现了A 人认识世界的能力是无限的 B 做行动就是改造世界C 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具有
12、预见性目的性和计划性D 人的活动具有创造性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25、下列包含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条件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成语和日常用语有( )A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忙失肠 C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D 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26、下列选项中,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 )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实事求是D.学而不思则罔27 “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谦谨而内无至诚者。 ”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凡温良恭谦者为假仁假义之徒B真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事物的本质
13、的表现C真象和假象混为一谈,无法辨认5D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28.2004 年 10 月 25 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明确提出“台湾不是一个独立国家” ,并用“和平统一”来描绘两岸前景。专家指出,美国在捧喝“台独”的同时,其借台湾遏制大陆的另一面并没有消失,美国两岸关系政策的大框架也不会改变。所以,我们要关注美国怎么说,更要关注美国说了之后怎么做。最重要的是,祖国统一,始终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儿,不能不切实际地指望美国。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坚持( )A.全面的观点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C.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D.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29.理性认识
14、、科学理论和真理的共同点是( )A.都是对事物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B.都以实践为基础的,并且都属于意识范畴C.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30.人们的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 。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凡此种种,使人们认识到( )A.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应该不断深化B.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
15、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C.环境问题的内容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 ,不断向前推移D.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31.“法轮功”问题的发生、少数党员相信并参与修炼“法轮大法”的事实告诉我们:从严治党决不能放松,特别是要在党员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抵御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在当前新形势下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B.共产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主观世界C.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有正确的行动方向D.要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对唯心主义 32.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
16、本转变,是我国世纪之交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为了顺利完成这一任务,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和目标。从哲学上讲, “二次创业” ( )A.要求我们以运动的观点看待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实际B.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矛盾双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化C.是科学理论在地方领导决策和实践中的学用结合6D.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体现与展示33.1999 年 8 月 23 日,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在京召开,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牢记,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是事关我国富裕和民族振兴的大事。科技进步与创新包含的哲理是 ( )
17、A.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彼此毫无联系是没有的C.在实践基础上实现认识上的飞跃D.唯物法、辩证法、认识论三者是辩证统一的 三、简答题(共 18 分)34从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目前,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促进和平统一的法律,是一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法律;是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但是,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却不择手段地恶意歪曲反分裂国家法 ,台湾当局陈水扁等人打着所谓的
18、“民主、人权”的旗号偷运“台独”分裂货色,公然抛出所谓的反并吞法 ,误导、欺骗广大台湾同胞,煽动敌视大陆的情绪。他们还扬言要发动进一步破坏两岸关系的行动。“台独”分裂势力图谋再次把两岸关系推向危险边缘的举动,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愤慨。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人们应当怎样才能完成这一任务?(4 分)(2)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道理,分析台湾当局活动的实质及危害性。 (5 分)35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
19、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材料二:2005 年 3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开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以及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抓紧制定若干重大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的目标和措施,务求尽快取得新突破。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增强自主开发能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1)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 分)(2)青年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5 分)四辩析题(11*2
20、=22 分)736、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收到的成效也就越大,37、俗语说:眼见为实。所以,只有人们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才是真实可靠的。五、论述题 (17+18=35 分)38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中秋桐说过一句话:“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井水”真的不犯“河水”吗?其实自然界中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做循环运动,井水和河水之间也在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转化。当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面时(井水为地下水,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河流水补给潜水,河水转化为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潜水面时,潜水补给河流,地下水转化为河水。由此可见,井水可犯河水,河水亦可犯井水。只有充分理解这一点,才能在
21、水资源的利用、保护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上述材料对“井水不犯河水”的分析,你有什么哲学角度的认识?(17 分)39修改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修改宪法的建议,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依照法定程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对私有财产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增加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规定。(1)上述材料怎样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8 分)(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
22、修改宪法?(10 分)8高二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5:C BC DB 6-10A D DA D 11-15 ABABC 16-20A 23B 24C25ACD 26ABCD 27D 28 29 30 31BC 32ACD 33ABCD34(1)A、人们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 分)B、要实现这一飞跃,人们必须通过实践,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6 分)(2)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而事物的现象又是复杂的,因而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
23、质。 (4 分)在台湾问题上,陈水扁等人打着所谓的“民主、人权”的旗号,玩弄政治欺骗手段,这是现象。我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他的骗术,认识到他破坏两岸关系、进行分裂活动的实质。台湾当局的“台独”行径是违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因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它的实质及危害性。目前,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正是表达全国人民正在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实现祖国统一。 (4 分)35 (1)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4 分)(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思维特别是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积极实践,勇于探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 分)36、 (1)
24、人们要在自己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3 分)(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存在的条件,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否能收到积极的效果。所以,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4 分) (3)题中观点只是强调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对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因而是片面的。 (3 分)37、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1)人们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是事物现象,它属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现象,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
25、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 (2)从认识的发展来讲,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即使是正确的感性认识,也只是如实反映了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片段。 (3)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本质和规律是现象中共同的、内在的、稳定的东西。只有抓住了它,才是从根本上抓住了可靠的东西,所以,理性认识更真实可靠。38 (1) “井水不犯河水”的认识,是仅仅看到了“井水”和“河水”的某种区别,而9没有看到它们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这种认识是孤立、静止、片面的。 (3 分)(2) “井水不犯河水”的认识违反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的原理。万事万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根源于物质世界的客观
26、实在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井水、河水作为客观世界的具体的物质形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存在某种联系的,事实上井水与河水通过蒸发、地下径流、大气传输、降水等方式,都参与了水循环运动,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而不是“井水不犯河水” 。 (3 分)(3) “井水不犯河水”的认识,是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的感性认识。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凭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而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和根本特征,不能由感官直接感知,只能凭抽象思维去把握。因此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3 分)(4)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在充分理解和把握井水
27、和河水之间的联系及运动规律基础之上,我们要将这种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在水资源的利用、保护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分)39、 (1)中共中央提出修宪建议,通过全国人大作出决定,体现了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修宪内容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维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全国人大严格按照立法程序修改宪法,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宪法的修订,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我国的宪法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故需要修改它、完善它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宪法的修改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若学生从实践决定认识角度回答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