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0年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及其走向.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07807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78-2010年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及其走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1978-2010年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及其走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1978-2010年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及其走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1978-2010年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及其走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1978-2010年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及其走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978-2010 年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及其走向关键词: 传媒经济 回顾展望 创新发展 传媒二重性 传媒与经济一体化摘要:本文通过对 1978-2010 年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总结,概括性地提出了中国传媒经济在理论、政策、实践三个领域内分别实现的三个关键性的大突破,在此基础上对于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目的是为了科学推进国民经济支柱性文化产业群中的传媒产业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传媒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传媒经济的实践活动状况取决于三个条件:其一,国家的传媒经济政策;其二,传媒人对传播媒介性质和功能的认知度;其三,

2、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传媒经济政策、传媒人对传播媒介性质和功能的认知度、我国及其各地区的经济状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其相适应,在这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传媒经济实践活动也不断有所创新,不断有所发展。但是,现在我国传媒经济领域内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我国传媒人长期努力的结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实施我国正确的传媒经济政策的结果。我国传媒经济的实践过程基本上就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实施过程,所以在研究我国的传媒经济实践创新必须同研究我国的传媒经济政策结合起来。一、传媒经济创新发展概述我国传媒经济元素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存在着,但是,

3、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开始起步的。经过中国传媒人三十多年的努力,到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后,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经济体系的雏形才逐步形成和缓慢的发展起来。其标志是:(一)传媒经济发展政策日趋完善1978 年国家财政部批准了人民日报等八家在京新闻单位可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办报模式,为解决当时我国传媒系统内部的经济短缺问题起了重要作用。1983 年中央 37 号文件确定的我国传播媒介应“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就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传媒经济运营的航标。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

4、一方面是传媒理论界根据传媒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相继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理念,比如报业经济、广播电视经济以及非新闻性节目的有偿服务、电视剧可率先实行公司化经营、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广播电视节目成本等传媒经济元素概念。传媒经济新元素的形成推动了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传媒实业界除积极开展广告经营外,还积极探索传媒的多种经营和传媒产业化渠道,比如1986 年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以及后来许多地方的经济类报纸的组建、经济广播电台和经济电视台的相继开播,充分证明了我国的传媒经济运营已走出了“实验室” ,进入实际操作阶段。1992 年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市场经济以后,我国

5、的传媒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是我国都市报(包括晚报)得到了长足发展,新创建了许多行业性报纸、专业性报纸以及其他类型的报纸。最为突出的是报业开始了以广告经营为主的报业产业经营活动,报社开始有了自己的经营收入。另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电台、经济电视台、经济频道相继开播。由于传媒产业经营活动的开展,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传媒实体之间的关系,市场机制对传媒产业的调节作用不断加强。1996 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时曾经明确指出:“人民日报社的同志要在搞好宣传的同时搞好经营。 ”后来被人们概括为:一要宣传,二要经营。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是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论述传媒二重性理论,也是传媒二重性理论转化为党和政府

6、政策的一个过渡性的重要标志,对于传媒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02 年,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战略。这种“文化二重性”的思想同“传媒二重性”理论是完全一致的,前者分析了宏观文化,后者分析了微观的传媒文化。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战略,既顺应了时代对传媒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又推动了传媒文化的发展。同时,也确定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我国传媒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2009 年 7 月 22 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

7、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2010 年 1 月 13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动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互联互通,2012 年前推广广电和电信双向进入试点,2015 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2010 年 10 月 1518 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产业

8、,它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于文化产业体系的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二)传媒经济实践已有序展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传媒体制的改革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是在总体上还是发展的,并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其标志是:1.广告产业振兴1978 年 12 月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闭幕不久, 天津日报就于 1979 年 1 月 4 日率先刊登了“文革”以后的首则报纸广告;1 月 28 日,上海电视台率先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继天津日报 、上海电视台之后,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开始经营广告,恢复了曾对我国传媒经济振兴发挥过作用广告业务。我国广告产业在我国传播媒介面临

9、困难的时候再次复出,清楚地告诉世人这样一个重要信号:中国传媒的单一事业性观念将会被打破;中国传媒行业从此将不会单纯地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过日子了,广告经营既能弥补国家财政对传媒拨款的不足,又能向国家财政提供一定的传媒广告收入;中国传媒将会由单一的宣传任务逐步走向以执行宣传任务和执行经营任务并重的道路。现在,广告产业已成为我国传媒产业的的主体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我国传媒产业的多种经营打好了基础,积累了经验。2.传媒集团组建1996 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事业型) ,1999 年江苏无锡广播电视集团(事业型)和黑龙江牡丹江广播电视集团(产业型,后改为“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继广州日报报业

10、集团正式成立到2005 年(以后未成立过报业集团) ,全国成立的报业集团有 90 多家,其中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 49 家,获地方政府批准成立的 40 多家。继无锡广播电视集团(事业型)成立到 2004 年底(以后再没有组建过事业型广电集团) ,全国已成立的广播电视集团共 25 家,其中“国家级”的 1 家,现在已经解体;“省市级”的 15 家,其中 1 家尚未得到广电总局的批准,是由地方政府批准组建的;计划单列的 3 家;“地市级”的 6 家,其中 1 家尚未得到广电总局的批准,是由地方政府批准组建的。1996 年广州报业集团成立和 1999 年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成立拉开了我国成立“事

11、业性”传媒集团的“序幕” 。传媒集团的成立,说明我国传媒人已承认了我国传播媒介必须走集团化道路,但是并没有认识到传媒集团的本质是产业性集团,也没有弄清楚组建集团的目的是整合传媒资源,人为地以“事业性”机关的模式去组建传媒集团,以行政手段去指导已组建的传媒集团的全部工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集团只能是产业性集团,根本不存在“事业性”集团。为了纠正这一失误,2005 年 1 月,国家广电总局规定:从现在起,今后不再审批事业性广电集团,同年 7 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明确指出:以后不再组建“事业性”报业集团,并对已经组建的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进行产业化改造。3.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化、集团化是我国传

12、媒产业发展的总趋势,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产业发展的一条规律,是不能改变的;事业部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其机构不需要组建集团,也不能组建集团。传媒产业是一种信息产业,如果组建集团也必须组建传媒产业集团,不应该组建事业性集团。可是,我国组建的传媒集团基本上都是事业型的集团,这就是说,用管理事业机构的办法去管理传媒产业,这样的事业型传媒集团,一方面影响了传媒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决定了事业型传媒集团生命周期的短暂性。经过实践的检验,提高了我国传媒人对传媒产业的认识,坚信了产业化是我国传媒发展必由之路。为促进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根据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传媒产业部门都制定了自己的产业发展规划。传媒产业

13、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产业。2006 年,我国曾把文化创意产业区分为九类,即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等,并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产业。4.传媒产业制度确立根据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传媒产业的特点,未来的传媒产业制度模式是:以改革国有传媒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民营传媒产业体系,面向受众、面向市场进行机制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来说,这种制度模式雏形应该是:(1)报业传媒应实施“三分开”制度,即产事分开、产政分开、管办分开。通过“

14、三分开”制度的实施,一是改变报业的高度垄断状况,二是纠正“千报一面”的现象。根据“三分开”制度的要求,报业必须尽快实行转制,这是更充分地调动报人办报积极性、更好地利用报业资源、改变过去“千报一面”现象的最佳途径。 (2)广电传媒应实施“制播分离”制度。 (3)根据我国传媒产业制度的特点,要解决当前我国传媒产业机构中存在的问题,最好办法就是在经营好国营传媒产业的同时,支持和扶植民营传媒产业公司的发展,以便更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促进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5.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我国传媒人对于市场机制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除新闻以外的其他传媒产品逐步走上了市场,市场

15、机制开始对传媒产业发挥作用。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打破了我国传媒只宣传市场不利用市场局面,另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我国传媒产业的运营效益。(三)传媒经济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中国传媒经济理论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起步的,到 21 世纪初才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它包括传媒经济基础理论、传媒经营与管理理论、传媒市场营销理论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实操技巧等。1978-2002 年的 20 多年间是传媒经济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拨乱反正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主要解决了科学认知传媒性质和功能问题,其核心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传媒的两重性和两种功能理论,即传媒“二重性”和两种功能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解决了以下重要问

16、题:第一,传媒具有政治属性,行使宣传功能,可以进行事业化运营;第二,传媒具有经济属性,行使产业功能,可以进行产业化运营;第三,为传媒经济运营寻找到了理论支点;第四,为广播电视传媒实施制播分离制度、纸传媒实施三分开制度、网络传媒实施产业化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五,为市场机制进入传媒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撑;第六,为传媒产业的资本运营寻找到了理论途径;第七,为传媒产业资源的科学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八,为科学界定传媒经营和管理寻找到了理论标准;第九,为建立科学的传媒机构(产业机构)寻找到了可遵循的规律;第十,为建立科学的传媒行政(事业行政和产业行政)管理、财务(事业财务和产业财务)管理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17、;第十一,为传媒整合、寻找传媒发展的持久性的基础推动力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十二,为传媒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寻找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对象等。这些重要问题的解决,为传媒经济的发展消除了思想障碍。2002 年以后,由于发展传媒经济的基本政策已经明确,所以拨乱反正的重点是如何认知传媒经济问题。现在,我国理论界对传媒的看法可集中在四点上:其一,传媒是一个纯政治问题,不存在经济问题;其二,传媒是一个纯经济问题,不存在政治问题;其三,传媒是一个多元性质的信息传播工具,只讲政治或只讲经济,很难说清楚传媒的本质。纯政治化、纯经济化已被传媒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也不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所谓传媒多元性质的理论,对于传媒经济的

18、发展以及传媒整体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甚至是可怕的;其四,传媒的本质只具有两种属性,即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其他属性都是由传媒的两重性派生出来的,这是由传播媒介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在传媒经济学特质元素中,传媒经济论、传媒产业论、传媒生产力论等理论是构成传媒经济学要素中的核心性经济元素,其他内容都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和传播业务等学科细胞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性的新学科元素,即传媒经济学基础元素。传媒二重性理论是传媒经济学的灵魂或基础。根据传媒二重性理论的要求和传媒经济学要素构成现状,传媒经济学是应用传播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经济、政治、文化、区域等诸多方面信息的运营活动规律和技巧的科

19、学。传媒经济的运营活动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交融在一起进行的,企图把它们的运营活动分开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分开了,也就失去了研究传媒经济学的意义。总之,传媒经济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一门尚未成熟的新学科,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但是,它的基本架构是不会改变的。二、传媒经济理论创新成果传媒经济理论创新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涵盖的范围比较宽泛,但是主要包括传媒经济基础理论创新成果和传媒经济应用理论(传媒经营与管理理论、传媒市场营销理论)创新成果等。我国传媒经济理论元素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存在着,但是,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我国传媒经济理论的发展和体系是在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三十多年间才逐

20、步得到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1978 年以来,在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经济理论体系,又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经济运营模式体系。这一完整的传媒经济理论体系和运营模式体系的建立,一方面促进了我国传媒经济沿着科学的发展方向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为我国传媒经济走向世界作好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准备。在传媒经济理论体系方面,经过我国传媒理论界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一个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经济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其主要内容是:一个核心理论(即传媒两重性和两种功能理论) 、三大传媒经济基础理论体系(即理论传媒经济学、传媒经营与管理学、传媒市场营销学) 、十二个传媒经济理论分支体系,即 1.传媒经济“三论说”传媒经济论、传媒产业论、传媒生产力论;2.传媒经济“政治说” ;3.传媒经济社会学;4.传媒生态学;5.传媒经营与管理学传媒经营学、传媒管理学、传媒财务管理学、传媒产业行政学、传媒经济会计学;6.传媒经济策划学;7.传媒经济制度学;8.传媒经济组织学;9.传媒经济投资学;10.传媒广告学报刊广告学、广播广告学、电视广告学、网络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