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32 例临床观察摘 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两种方法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 32 例确诊为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结果:治疗组对新生儿 PaO2、PaCO2 临床指标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都无死亡新生儿,但是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有创通气;无创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
2、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现代环境下,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病率越来越高,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已经证实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1。对于并发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其中有创机械通气使用较普遍,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容易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及脱机困难。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方法治疗 32 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取得了不同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文章随机选择 32 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观察对象,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 20 例,女 12 例;日龄 218 d,平均(
3、6.21.2)d。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6 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日龄、临床症状等一般情况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平喘、化痰、止咳、对症支持治疗,心电血压监护,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对照组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经口(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模式初始采用 SIMV,之后过渡到压力支持通气(PSV)+PEEP。烦躁、不合作的新生儿,适当应用镇静麻醉剂及肌肉松弛剂。治疗组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经口(鼻)面罩接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双水平正压(BiPAP) ,呼吸机为伟康无创呼吸机和瑞思迈无创呼吸机。呼气末正压(PEEP)一般
4、为 46 cm H20(1 cm H20=0.098 kPa) ,吸气压力 1015 cm H20,持续上机 72 h,分别于上机前后进行血气分析检查。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和治疗期间监测新生儿症状,详细了解血气分析 pH 值、PaO2、PaCO2 指标并做对比分析。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并进行比较。1.4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15.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2 检验。2 结果2.1 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治疗前,两组新生儿的 pH 值、PaO2、PaCO2 等血气方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5、新生儿的 pH 值、PaO2 均有所升高,PaCO2 有所降低。两组比较,pH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aO2、PaCO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的这几项临床指标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详见表 1。注:1 mm Hg=0.1333 kPa2.2 住院时间及死亡率:两组都无死亡新生儿,但是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2。表 2 两组新生儿撤机后主要指标的3 讨论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
6、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3。呼吸衰竭病情较轻可在门诊治疗,严重者宜住院治疗,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本组都有相对严重新生儿。除传统治疗方法外,部分新生儿尚需要机械通气治疗以帮助新生儿度过危重阶段,为综合治疗争取时间。机械通气的作用包括通过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有效地引流痰液,迅速控制支气管-肺部感染,解除通气功能不良和呼吸肌疲劳4。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经典有效方法。但是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会出现许多并发症,使肺功能进一步受损,产生病情恶化或者呼吸机依赖5。无创呼吸机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并逐渐推广的治疗呼吸衰竭及通气不足
7、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呼吸衰竭及早合理的应用无创呼吸机可以给新生儿及时呼吸支持,改善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残留和酸碱失衡,预防和减少有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和多脏器功能不全,为基础疾病的治疗,呼吸功能的改善争取了宝贵时间。本研究通过对 32 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中的 16 例采用无创通气技术,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前后 pH 值、PaO2、PaCO2 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 。对照组在治疗后 pH值、PaO2、PaCO2 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尤显治疗组疗效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 pH 值、PaO2、PaCO2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8、05),在 PaO2、PaCO2 方面差异更明显。两组都获得了抢救成功,低氧血症与二氧化碳残留均得到有效改善,呼吸困难与心率增快等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都无死亡新生儿,但是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值得临床推广。4 参考文献1 Josephine VL,Jadwiga AW,Mark WE,et al.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to treat respiratory failure resulting from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
9、tive pulmonary disease: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Med J,2003,26(9):1850.2 Irfan Ucgun,M uzaffer M etintas,Hale Moral,et al.Predictors of hospital outcome and intubation in COPD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respiratory ICU for acute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lJ.Respiratory Medicine,2008,10(2):66.3 石树中,虞人杰,黄醒华,等.新生儿窒息复苏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7.4 戚彩云,陈 超.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对照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7):429.5 陈大业.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吸氧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5,33(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