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工作进展报告结合国家交通领域优先发展的“高速轨道交通” 、“城市 轨道交通” 两个主题和学校长期服务于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形成的厚重积累,北京交通大学的“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定位于 轨道交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传统行业背景的高水平大学对行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探索出一条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之路,着力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轨道交通发展需要的未来的领军人物和卓越工程师,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北京交通大学选择交通运输、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 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开展
2、试点工作,起步阶段在轨道交通特色专业进行试点,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培养规模与范围。一、计划落实的总体情况2009 年 9 月,在原“轨道交通”实验区试点班以及原北京地铁“3+1” 培养班的基础上,已 经从 2006 级学生中选拔,共 2 个班,开展“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2010 年 9 月,在 2007 级的交通运输(铁道运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 电气工程与自动 化(轨道牵引电气化)、土木工程(铁道工程)、自 动化(铁路信号)、机械工程及自 动化(铁路机车车辆)6 个特色专业 10 个班试点。计划 2008-2009 级参加试点的学生规模扩大到 15 个班。从 2
3、010 级学生开始,直接通过高考招生录取的方式,选拔学生参加“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参加试点工作的特色专业除上述 6 个外,再增加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智能运 输工程)2 个特色专业,招生规模达到 18 个班, 540人。北京交通大学参加“ 卓越工程 师培养计划” 的一年来,按照“观念创新是先导、培养方案是核心、课程建设 是基础、 实践环节是重点、队伍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的基本思路,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各 项内容建设。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1完善组织机构,细化工作职责2为保证“卓越工程 师培养计 划” 的有效实施,学校建立了由总体组、工作组、专业建设组三级管理的组织
4、机构。总体组: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负责总体协调,全面组织和领导“卓越工程师 培养计划” 工作,指导、决策和协调运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工作组:由教务处、研究生院牵头,相关学院教学副院长和企业相关部门参加,负责 全面执行卓越工程 师培养计划的执行, 协调 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以及各职能部处、各相关学院之 间的工作配合。专业建设组:由各相关学院教学副院长、专业建设负责人及专业聘请的企业专家组成, 负责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具体落实和学生管理。2推进模式改革,制订实施计划培养模式: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轨道交通领域人才需求,以培养具有大工科背景、掌握轨道交通系 统理论和轨道交通工程领域
5、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推进本科与硕士两段式的两年厚基础教育、两年轨道交通专业教育和两年专业硕士教育的“2+2+2”本 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计划:在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按照轨道交通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目标,设计 了参与“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8 个特色专业的实施计划,核心是轨道交通领域工程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主干课程体系、科学训练体系的落实。实 施计划重点突出了 轨道交通领域的工程素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研究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内容。3优化课程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立课程内容体系:确定了满足轨道交通复合性拔尖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各课程的教学内
6、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标准。重点建设了轨道交通系统工程专题、工程应用等系列课程,以及综 合实践类课程。建设系列课程教材: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组织编著出版高水平的围绕轨道交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系列化教材。将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保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土建工程 ”、“轨道交通 规划设计” 、“轨道交通控制工程” 、“轨道交通设施设备”、 “轨 道交通 组织管理” 、“轨道交通站场枢纽” 、“轨道交通电气工程”等。3实施系列教学方法:按照解决工程问题为先导的教学指导思想,采取课
7、堂教学、小组项 目、独立项目、 实验、 设计、制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动手实践等独立解决 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的培养。建设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的要求,着力培养一批一专多能、掌握现代轨道交通系统理论、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中青年师资,建立稳定的高水平来自于企业校外导师团队,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4推动校企合作,建设示范基地根据参与“卓越工程 师培养 计划” 的各专业特点,在与学校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建立了以北京铁路局、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郑州铁路局、中铁快运有限公司等 4 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
8、培养基地为代表的校外实践基地。这些基地 为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 计划”的学生提供了实践场地、条件、师资 ,为 保证工程素质训练和培养创造了条件。为保证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有效运行,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案,内容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实习场所、基地教师队伍、组织机构与运行管理机制、科学研究与员工培 训合作、工作流程、活 动形式等。为促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学校制定了校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开展校外实践基地的评价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内容体系、实习实践指导团队、管理与机制、运行状 态与基地特色五个方面。5强化工程背景,建设师资队伍校内师资队伍建设:确定教师选聘
9、办法,保证校内教师队伍具备工程实践背景。明确“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教师应具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不少于一年的工程 实践经验。受聘 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授课教师,每年应有 3 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企业进行现场考察、交流互访、挂职锻炼,鼓励教 师到企业进 行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提高学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强化工程背景。目前参与“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校内教师有 150 多人。企业师资队伍建设: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建设企业实习教师、企业授课教师、企 业导师三个层次的企 业教师队伍。企 业实习 教师主要以生产一线的工程4师为主,主要指导学
10、生实习工作;企业授课教师需拥有较为深厚的工程实践背景,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主要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为学生授课;企业导师是对工程实践具有全面、系统性掌控能力的高级工程师,主要指 导学生开展企业工程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或相关研究。三个层次的企业教师人数达到 90 多人。二、学校制订的培养政策为推动“卓越工程 师培养计 划” 的落实,学校制订了相关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面向教师的政策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教学业绩考评办法规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工作量同等计算:所有理论教学教师的岗位聘任合同中均将参与实践教学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制定明确的参与 实践教学建设任期目标和考核标准,促进理论教师的工程
11、能力提升,也保证了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鼓励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暂行办法及各学院补充办法规定,教师下现场的经历与岗位晋职晋升挂钩: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 划” 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每年应有 3 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现场实习或指导现场实习、参与铁路相关项目开发、在铁路行业挂职 等)经历。 对现场挂职实习 的教师予以经济补贴。 学校和学院对到现场实习的教师除享受在校一致的工资待遇外,还按月给予一定的津贴,作 为现场生活补助。鼓励骨干教师出国(境)研修实施办法及各学院补充办法规定,结合师资队伍规划,鼓励教师出国进 修。 如去国外高校学术交流,国外研究单位和企业进行技术考查
12、,将教师走出去 进修作为教师岗位技术评聘的前提条件,为出国进修的教师提供补贴。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运行指导性意见规定,选派优秀教师承担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具有丰富科研经验、掌握最前沿轨道交通领域专业知识、科研功底深厚的优 秀教师组成导师组,担任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 实施对学生的导师 制管理和培养北京交通大学关于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干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规定,倡 导研究性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专项训练与自主性学习。 进入实验区的学生实行导师制管理,在学生 选课、学 习方法以及今后 发展方向予以具体指导,学5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与导师的课题,学以致用,培养
13、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2. 面向学生的政策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实验室开放的指导性意见规定优质实验平台面向学生开放。科研 实验室、重要实验室、创新实验计划等研究平台及 实验资源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予以优先开放。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方案、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倡导创新意识、 创 新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核心,设计了多层次、多类型科学实践训练项目、拓展性课程,鼓励学生主动进 行科研实践,系 统学习 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参加学科竞赛等增长实践才干,培育创新精神。3. 校企合作的政策北京交通大学关于校外人才培养
14、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强调:建立学校、企业联合培养联席会制度,定期研 讨并及时协调解决卓越工程师培养相关问题。制定接纳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企 业优 先选用毕业生、企 业导师后续学历教育等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企业导师选拔认定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事业高水平专业人员积极投入人才培养工作。4. 经费投入的政策校院两级经费投入,支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2010 年,学校已投入 100 多万元专项经费,在 课程建设、 导师组建设、相关平台、实 践基地建设等方面 给予重点支持,并逐年加大相应经费支持力度。参与“卓越工程 师培养计划 ”的各专业建设学院, 为推动修订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
15、课程教材、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优秀师资承担教学、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教师 承担教学、教 师的工程实 践等工作,已投入 300 多万元,每个学院平均投入 50 多万元。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提高企业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视程度,建立示范性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6教育部提出“ 卓越工程师培养 计划” 得到高校的积极响 应,促进了高校在对学生工程实践方面的投入,该 活动也得到了企业也认可。由于“卓越工程 师培养计划 ”中有累计 1 年的企业实 践,需要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积极参与。但学生到企 业实践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企业的生产活动,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企业接纳学生 实习的态度不积极。因此,
16、需要从国家 层面,促使企业提高对“ 卓越工程师培养 计划” 的重视程度,推动企业的积极参与。建议配合“卓越工程 师培养 计划” 的实施,启 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进校企联合培养实体的建立。2建立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国家级政策建议制订激励企业参与“ 卓越工程 师培养计划” 的企 业教育基金投入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职工的后 续学历教育政策等;建立教育部、人事部、 财政部、行业主管部门的联席会制度,及 时协调解决校企联合培养体在企业接纳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选用毕业生等方面的问题,以利于推 进 工作。3对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的保研政策,改革现行考研制度目前,
17、高校大四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学生考研、找工作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冲击。除已 经获得推荐免试 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外,重点高校一般有接近 60%的大四学生在准备考研;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又急于向就业单位发简历、参加面试,并按照就业单位的要求,短期 实习。 这种情况冲击了正常的本科教学活动,不 仅影响到“卓越工程 师培养计 划” 的实施,也 对整个人才培养产生负面的影响。建议对参加“ 卓越工程师培养 计划” 的各高校的各专业 ,国家在研究生保研名额上给予支持,专项保研名 额应保证在试点规模的 70%以上,并适当扩大学校研究生招生名额,保证进入的学生能够完成 6 年学制本硕一体化的全过程学习。在高校人才选拔制度上,33 年的高考制度在不断提出改革方案,而考研却少有变化。从人才培养的整体上,建议取消目前的在校生(尤其是国家重点高校、211 高校、 985 高校)统一考 试的制度,由教育部 统一分配名额,采取按照学生在校所有课程综合成绩加面试的考评办法推荐免试研究生;未获得免试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参加工作 5 年后,再参加非在校生的统一考 试, 带问题从事工程研究,更有利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