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囊肿的MRI和CT影像对比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12995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骶管囊肿的MRI和CT影像对比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骶管囊肿的MRI和CT影像对比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骶管囊肿的MRI和CT影像对比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骶管囊肿的MRI和CT影像对比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骶管囊肿的MRI和CT影像对比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骶管囊肿的 MRI 和 CT 影像对比研究作者:周永红 符有文 刘文慈 罗泽斌 陈武标【摘要】 目的 评价 MRI和 CT对骶管囊肿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骶管囊肿的 MRI与 CT表现, 5例仅行 MRI检查,8 例同时做 CT和 MRI。结果 骶管囊肿的 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囊肿信号表现与脑脊液一致,对病变的定性明显优于 CT。结论 MRI可作为一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骶管囊肿患者进行诊断和追踪,CT的优势在于能清楚地表现相邻骨质改变,两者相结合是诊断骶管囊肿是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 骶管囊肿 磁共振成像 断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Abstr

2、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MRI and CT diagnosis of Sacral canal cyst. Methods The CT and MRI features of surgery and pathology proved sacral canal cyst in 13 patient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Among of them, 5 cases were performed with MRI, and 8 cases with both CT and MRI. Results

3、 Sacral canal cyst have characteristics MRI appearances and could be diagnosed before operation, the cysts were being in accord with CSF signal. MRI is superior to CT in the nature diagnostic of sacral canal cyst. Conclusion MRI is suitable for routine imaging investigation in diagnosis and follow-u

4、p of sacral canal cyst, CT can clearly show bone destruction. CT and MRI were effective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sacral canal cyst.Key words Sacral canal cy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mgraphy, X-ray computed 蛛网膜囊肿指脑脊液被包裹在蛛网膜所形袋状结构而构成的囊肿,椎管内蛛网膜囊肿也称为椎管内脊膜囊肿1,较常见部位是在骶管内。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骶管蛛网膜囊肿(简称骶管囊肿

5、)比较容易发现,而临床上腰腿痛症状有相当部分是由于骶管囊肿所引起的,为了进一步探讨骶管囊肿的影像特点,本文收集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 13例骶管囊肿,进行 MRI和 CT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骶管囊肿 13例,男 5例,女 8例,年龄 2668 岁,平均 43.7岁,病史 2个月7 年。临床症状: 13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在腰骶部、单侧臀部、会阴部及下肢后外侧;其中腰骶部疼痛,单侧臀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 10例,其中 7例有会阴部烧灼感,4 例排便障碍;另 3例为单侧下肢疼痛,无马尾神经损伤的表现。体征:腰骶部叩击痛 13例, 会阴部感觉减退7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6、 6例,下肢肌力、感觉减退 5例。13例中 5例仅做 MRI检查,8 例同时做 CT和 MRI;MRI 机采用美国GE公司 0.5T或 1.5T超导型双梯度磁共振成像系统,选用表面线圈,常规选用 SE、FSE 序列行矢状、横断 T1及 T2扫描 ,两种机型所用的 TR、TE不同,矩阵为 192256或 256256,视野为 2225cm,层厚为 4mm,层间隔为 1mm,6 例患者按照 0.1mmol/kg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进行增强扫描。CT 机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 Somatom CR型全身 CT机或美国 GE全身双螺旋机,扫描层厚及层距为 5mm,重点区层厚 2mm,分别

7、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2 结果2.1 囊肿位置及形态: 13例骶管囊肿位于骶椎椎体后方骶管内,于骶 1-3水平 11例,骶 4水平 2例;囊肿不突出椎体之外时呈圆形或卵圆形 10例(图 1-4) ,3 例囊肿较大时突出于椎体之外呈不规则分叶状改变(图 5-8) 。所有囊肿均界限清晰,边缘光滑。2.2 囊肿大小:本组病例中囊肿最小直径为 1.5cm,最大的为4.0cmX5.0cmX6.0cm。2.3 MRI及 CT特征:13 例 MRI检查 T1WI均见囊状与脑脊液信号相同的低信号(图 3、图 6) ,T2WI 显示为高信号(图 2、7) ,可有薄的囊壁,增强扫描囊壁及病灶内均无强化(图 4、

8、8),MR 显示相应骶骨改变欠清 (图 4); CT示 4例病灶囊样密度明显,4 例未发现骶管囊肿,3例骨窗有明显骶骨骨质侵蚀,主要表现为骶椎管扩大,椎体边缘不规整,呈花边样改变(图 1、5) 。2.4 手术病理 13例患者均行手术囊肿切除治疗,术中可见椎管内骶神经处囊性肿物,呈灰白色,囊壁菲薄,上下两极与神经干相衔接,囊内液体均呈清亮状态,稀薄,病理所见为神经纤维囊腔,符合骶管蛛网膜囊肿诊断。3 讨论3.1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骶管内蛛网膜囊肿形成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肯定2、3,多数学者以为其发病与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和(或)硬膜膜发育不良有关。硬脊膜先天发育有缺陷,当腹压增加或动脉搏动时,脑脊液的

9、流体静压增高,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的薄弱处流入先天性的憩室而形成囊肿,这一薄弱处即形成了交通孔。囊肿的交通处有瓣膜和无瓣膜之分,有瓣膜,流入的脑脊液不能回流,随着时间的延长,流入的脑脊液愈多,形成蛛网膜囊肿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神经产生临床症状4;骶管蛛网膜囊肿临床症状可能与囊肿的大小、张力程度有关,囊肿越大,张力越高其临床症状越重,骶管囊肿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骶部钝痛、下肢麻木感,部分患者有放射痛,膀胱功能障碍等,本组病例以反复腰痛伴下肢感觉障碍为主;无瓣膜,则脑脊液随体位改变自由进出,对神经的压迫不明显则无临床症状。也有学者5、6认为骶管内脊膜囊肿也可后天获得,如外伤造成的硬膜囊局部损伤等也可以是其

10、形成的原因,本组 13例骶管囊肿均无明确外伤诱因,故作者认为先天因素是骶管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3.2 CT及 MRI特点:骶管囊肿因其位置的特殊性,临床表现又与其他椎管内疾病相似而未引起人们的重视,CT 扫描腰椎间盘不容易注意骶管情况而漏扫,除非骶管囊肿引起明显骶管骨质吸收, CT的密度分辨率最高,对囊肿周围骨质结构的改变显示最佳,评价囊肿对椎管骨壁的压迫性骨质吸收优于 MR,若结合增强扫描,亦能大致确定囊肿的性质;但是由于受骨伪影及分辨率的影响,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 CT上显示欠清晰,由于 MRI对水的敏感度很高,囊性病灶的诊断中,CT 不及 MRI;MRI 因其无创,软组织分辨力高,多方

11、位成像又无骨伪影,能较好显示囊肿大小、数目、分布、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 MRI表现:(1)囊肿位于骶管内,呈卵圆形,串珠状及不规则形,可以单发或多发,本组骶管蛛网膜囊肿大部分呈卵圆形的单发囊肿;(2)囊肿境界清楚,囊壁菲薄,信号与脑脊液相似,T1WI 呈均匀一致的低信号,T2WI 呈均匀的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及囊液无强化,本组 MR信号特点均典型明显。(3)囊肿主要位于骶 1-3椎平面骶管内,本组位于此位置有 11例。有学者报道5骶管囊肿较大或靠近椎间孔时,可以穿过椎间孔突出外,形成“分叉征”或“脑脊液喷射征” ,本组未见“脑脊液喷射征”典型表现。3.3 鉴别诊断 (1)影像方面鉴

12、别:一般不需与该位置实质性肿瘤鉴别,主要与囊性神经鞘瘤、表皮样囊肿鉴别,囊性神经鞘瘤 T2WI囊液信号较脑脊液信号高,囊壁较厚,囊壁强化明显,而蛛网膜囊肿囊肿菲薄、无强化,表皮样囊肿来源于皮肤和表皮残余组织,T1WI 其信号高于脑脊液信号,而且囊内信号多不均匀,同时可伴有皮肤窦道、椎体畸形,其次与肠源性囊肿、寄生虫性囊肿相鉴别。 (2)临床鉴别:骶管内蛛网膜囊肿常与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症状相混淆,但前者除腰腿痛外,常伴有骶丛神经受压,如出现骶尾部的疼痛,会阴部烧灼感、麻木、大小便障碍等,所以当临床上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不能解释的骶神经受压表现的患者,应进行 MR检查确定骶管是否有骶管囊肿存在

13、。3.4 治疗 如果 MRI显示囊肿存在而无症状,则只需随访复查。有以下情况可以考虑手术:(1)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非手术治疗无效,影响生活或工作。 (2)腰腿痛伴下肢无力,感觉减退者。 (3)会阴部疼痛或感觉减退,大小便、性功能障碍者。 (4)囊肿巨大,骶管明显扩大,椎体破坏严重者。综上所述,MRI 可作为一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骶管囊肿患者进行诊断和追踪,CT 的优势在于能清楚地表现相邻骨质改变,两者相结合是诊断骶管囊肿是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能同时使用,对骶骨囊肿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术前、预后有较全面的、清晰的了解。【参考文献】1 鱼博浪.中枢神经系统 CT和 MR鉴别诊断M.第 2版

14、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762 张云枢,陈学强,罗庆华,等.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 MR表现及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3:173 Tao HR ,Wang QP, Li XK, et al. Imaging and clinical featuers of arachnoid cysts in sacral eanal: analysis of 24casesJ. Orthop J Chin ,2002,9:3254 Landsers J, Seex K. Sacral perineural cysts :imaging and treatment optionsJ.Br J Neurosurg,2002,16:1825 张明,鱼博浪,王璐,等.椎管内脊膜囊肿的 MR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746 Li Fs, Chen RG, Chen HH.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epidural araehnoid eysts in saeral (Affiliated 7 cases)J. Orthop J Chin ,2003,11:627 谭利华,彭述平,伍玉枝,等.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影像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3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