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 1 例报道作者:胡朝磊 1,林映奇 1,王小鹏【关键词】 醛固酮;肾上腺皮质癌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 岁,以 “阵发头晕、头痛 10 年,加重 1 天”于2006 年 3 月 26 入院。患者缘于 1998 年 6 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在当地医院就诊,测血压为 200/110 mmHg,血 K+2.42mmol/L,诊断为“右肾上腺皮质癌” ,后行 “右肾+右肾上腺肿物切除术” ,术后血压、血 K+均恢复正常,2002 年血压再次开始逐渐升高至今,未服用降压药物,血压 190/110mmHg 左右,无明显乏力,无发作性瘫软,病程中体重无明显变化,尿量增多。
2、既往史: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史 7 年,无高血压家族史。入院查体:卧位血压 195/105mmHg,脉搏 70 次/min;立位血压190/105mmHg,脉搏 71 次/min。体重指数(BMI)25.4kg/m2。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右侧肋弓有 20cm 手术癜痕,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血 K+2.963.20mmol/L,24h 尿K+21.47mmol/L,尿 pH 7,动脉血气分析。PH7.44,PCO246.5mmHg,HCO331.1mmol/L,SBE 6.2mmol/L。卧立位醛固酮
3、试验:醛固酮卧位 210ng/L,立位 230ng/L;肾素卧位 0.41ng/ml,立位0.73ng/ml。24h 尿游离皮质醇、儿茶酚胺正常,HCG 、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正常,肝肾功能、甲胎蛋白均正常。腹部 CT:左肾上腺未见异常,右侧肾上腺术后改变缺如,余未见异常。胸部 CT:两肺多发结节和肿块,以右下肺为多,边界光滑,密度均匀,肺门、纵隔未见淋巴结肿大。2006-04-04 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转移性肾上腺皮质腺癌,免疫组化:MelanA(+),CgA() ,Syn(+),AE1/AE3() ,HMB45() 。本例患者临床上有高血压、低血钾,激素测定显示高醛固酮血症
4、、低肾素活性,用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治疗可使血压、血钾恢复正常,多次病理证实肾上腺皮质癌,因此临床诊断为肾上腺皮质癌引起的原醛症。既往右肾上腺巨大占位,目前肺内有多发转移结节。需与嗜铬细胞瘤相鉴别,但该患者 24h 尿儿茶酚胺正常,因此临床可除外嗜铬细胞瘤。另外免疫组化染色 MelanA(+)支持为皮质肿瘤,CgA() 也进一步除外了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断:(1)原发性醛固酮综合症;(2)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右肾+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肺转移。给予口服补钾(6g/d)7d,同时服用安体舒通(180mg/d)治疗,血压、血钾均正常(血压 120/70mmHg,血 K+3.90 mmol/L)
5、。于 2006 年 3 月 12 日开始化疗目前完成 4 个疗程,肺内灶明显减小,病情部分缓解。2 讨 论原发性醛固酮综合症是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过多引起的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者占 70%80%,也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之一,约占高血压人群 2%左右1。原醛症病因中,65%75%为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腺瘤,25%30%为双侧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而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不到 1%2。 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是起源于肾上腺皮质的一种罕见高度恶性肿瘤,有报道该病在全美人口中的年发病率为 0.52.0/100 万,ACC 中仅有 2.5
6、%的肿瘤分泌醛固酮,临床上表现为原醛症。分泌醛固酮的 ACC 国外报道 50 余例,国内仅有 5 例报道,均为个案报道。早期原发灶手术切除是 ACC 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无法手术者可用密妥或放、化疗作姑息性治疗。ACC 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决定 ACC 预后最关键的因素。手术 ACC 患者中位生存期 39 个月,而完整切除肿瘤患者为 1328 个月。该患者已手术切除原发肿瘤术后 8 年,目前发现双肺内多发转移结节,只有放化疗的可能,目前化疗已完成 4 个周期,肺内转移灶明显缩小,病情达到部分缓解,生存期已超过 2 年,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参考文献】1 王志华,初少莉.高血压住院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高血压杂志,2005,13(8):504309.2 刘 超,王伯余.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疗进展J.人民军医,2009,5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