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01623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社会行为利他行为研究,主讲人:祝大勇E-mail:QQ:1191283649,果树9301班先进事迹助人的快乐,第五章 社会行为,第五章 社会行为,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拉贝日记,雷锋 香港义工黄福荣,第五章 社会行为,主要内容,一、我们为什么会有帮助行为?二、哪些人/何时会提供帮助?三、如何增加帮助行为?,第五章 社会行为,一、利他行为(Altruism)概述,利他行为, 即使在无利可图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也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第五章 社会行为,圣经中善良的萨玛利亚人,第五章 社会行为,主要特征:1、以帮助他人为目的;2、不期待回报;3、自觉自愿4、自己有损失,第五章 社会行为,二、

2、社会心理学对利他行为的解释,1、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理论2、社会进化理论(社会规范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4、社会交换理论5、决策理论,第五章 社会行为,第五章 社会行为,1、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理论,助人是一种直觉反应,是基因进化的结果,是为了保护和促进哪些在遗传上和我们相似的物种的利益。,魑蝠,螳螂或蜘蛛,第五章 社会行为,1、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理论,助人是一种直觉反应,是基因进化的结果,是为了保护和促进哪些在遗传上和我们相似的物种的利益。亲缘保护。,大山雀,工蚁,第五章 社会行为,心理学家首次发现人类利他行为基因2005年1月科技日报华纳肯:18个月大婴儿实验华纳肯:黑猩猩实验,第五章 社会行

3、为,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涉及人性之善恶说但单纯从人的天性本身去寻找原因,没有多少社心意义,孟子,荀子,第五章 社会行为,2、社会进化理论(社会规范理论),亲社会行为对社会有益,它成为社会习俗或者规范的一部分,一旦这种规范内化,即使没有外来奖赏,人们也会自觉遵从这种规范,并从中得到满足。相反,如果违反这种规范,就会产生出罪恶感和内疚感。,第五章 社会行为,社会责任规范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那些依赖自己并需要帮助的人,如孩子、学生互惠(相互性规范)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社会公平规范对方不值得帮助,第五章 社会行为,当泰坦尼克号下沉的时候,生还者中有7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头等舱中的乘客生还机会比三

4、等舱多2.5倍。但是因为利他主义的性别规范,三等舱中女性获救的可能性(47%)比头等舱中男性获救的可能性(31%)还要大。,第五章 社会行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更何况大恩大德,第五章 社会行为,3、社会学习理论,利他行为是通过模仿、强化等方式学习获得的,社会环境树立良好榜样,让青少年学习慷慨助人行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助人行为有比较大的影响。,第五章 社会行为,4、社会交换理论从长远来看,帮助行为会使施与者和接受者同样受益,霍曼斯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人类的全部社会行为。人们不但交换物质性的商品和金钱,而且还交换非物质性的知识、友情、信息、满足感和爱。这种理论认为:施与者与接受者同样受益

5、,接受者得到了帮助,而施与者得到的有外部的或内部的回报。,第五章 社会行为,外部回报 :获得赞誉、赢得友情爱情内部回报:自我价值感提升,避免内疚感避免不必要的内疚感或自责感等消极心境,善行的成本-收益分析:善有善报,第五章 社会行为,如果产生了同情心,我们就会不计得失去帮助他/她,如果我们并不同情他,交换心态就会主导一切,我们就可能计算提供帮助的利弊,当帮助他人能够获得好处时,例如并不费力就可以得到赞美,那么就会伸出援手,如果得不偿失,就可能袖手旁观。,助人是理性计算的结果,人们为了利己而利人。,第五章 社会行为,助人是理性计算的结果,人们为了利己而利人。,俞敏洪,林肯,第五章 社会行为,5、

6、决策理论旁观者效应,三、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一)情境因素(时间、环境、他人存在、社会风气、信仰价值观),第五章 社会行为,第五章 社会行为,时间压力,1973年 Darley和Batson的实验,第五章 社会行为,社会环境(小城镇 大城市),一般情况下人们有一个刻板印象:大城市里的人不友善,也不乐于助人;而小城镇里的人则是既合作又乐于助人的。,城市生活匿名性、感觉神经负荷过重、毫无生气的都市官僚管理制度,第五章 社会行为,社会风气,2006年的彭宇案,第五章 社会行为,社会文化、信仰与价值观,2、助人者特点谁更可能提供帮助(性别、年龄、人格、心情),第五章 社会行为,第五章 社会行为,性别,

7、男性:事件紧迫、危险、需要较大体力和勇气女性:安全情境、长期性、更多情绪情感的付出,如果有人不慎跌下地铁轨道,男性更容易伸出援手;如果花费些事件陪伴残疾儿童,女性更乐意帮忙,在性别差异方面,有一些研究表明,男性在短期的需要冒险救助他人的场合下表现突出,而女性在一些危险性较小,但承诺性比较大的长期扶助行为中出力更多。比如在美国,因为冒着生命危险抢救陌生人而获得“卡内基英雄基金会”办法的勋章的人员中,91%为男性,而志愿长期帮助残疾人、照顾孤寡老人的,以女性居多。,第五章 社会行为,涞源三姐妹,第五章 社会行为,林秀贞,人格特质,社会责任感:利他行为的出发点;较高的积极情绪;共情能力(同理心);较

8、高的自我效能感;,第五章 社会行为,心情,当人们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做好事的积极性比较高。对此,一些学者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愉快的心情使人们更加注意生活的光明面,更加注意别人的有点,往好处想人,帮助人的动机更强;第二,做好事可以延长好心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第三,好心情可以增加人的自我注意,使人们更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形象来表现自己。,第五章 社会行为,好心情,好行为,第五章 社会行为,“在办公室里,我几乎忍不住要大声喊出我感到了多么巨大的快乐。所有的工作都变得简单了;以前让我烦恼的事情现在都变得顺理成章了。而且我有了强烈的冲动想要帮助别人;我想与他人分享我的喜悦。当玛丽的打字机坏了的时候,我

9、冲过去帮忙。玛丽?!那可是我之前的对头啊!”一位刚刚坠入爱河的女士的回忆,4、旁观者效应为什么有人会袖手旁观,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景的人数越多,任何一个人出面相助的可能性就越小。(Latane & Darley),他们的解释是:旁观者是否伸手救援,有一个由五个步骤组成的认知决策过程,在每一个步骤上,旁观者都有可能停下来,从而影响实施救助行为。,第五章 社会行为,步骤一:是否注意到该紧急事件情境不明确性(充满烟雾的房间)步骤二:如何解释该事件大多数的忽略步骤三:对个人责任的评估责任扩散(策划的抢劫实验)步骤四:是否知道如何相救;步骤五:权衡是否采取行动社会抑制作用(评价

10、恐惧:课堂发言、让座、一大家认可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决策理论,第五章 社会行为,第五章 社会行为,责任扩散实验,第五章 社会行为,如何解释相当重要:他是盗贼还是自己被锁在家门外?我们的答案影响我们的行为。,第五章 社会行为,达利等人的研究并不是想为那些袖手旁观的人推卸责任,不能否认的是社会冷漠确实蔓延速度如此之快。然而,他们想说明的是:形势本身错综复杂是导致人们袖手旁观的原因之一。人们没有相救,不一定都怀有罪恶感或者冷漠无情,也可能是他们没有感到自己应负的责任或不明真相的缘故。,3、被求助者特点,如果遇到危险困难的人与我们自己相似,我们更容易产生共情,帮助他的可能性更大。,第一、相似性,第五章

11、 社会行为,第二、性别:女性获得帮助的机会多于男性,招手即停 仅限美女 一夜风流剧照,第五章 社会行为,在很多情况下,男性和女性身体素质的差异决定了帮助与受助的角色,有学者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帮助有时带有不自觉的性的意象,因为有研究发现,有魅力的女性比相貌平平的女性更容易从男性那里获得帮助,第五章 社会行为,第五章 社会行为,公交车上带孩子,波梅扎尔1973年的实验,魅力和人品,人们倾向于帮助那些看上去正派、质朴的人,而不愿意帮助那些让人厌恶、感到不正经的人。比如我们往往不愿意帮助那些由于自己过错或不正当行为(酗酒者、吸毒者、赌博者)而遇到麻烦的人。,漂亮的脸庞也是魅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五章

12、 社会行为,第五章 社会行为,遗失在公共场所的学生证(1976),第五章 社会行为,依照社会责任规范,应该或者值得帮助的人,老人和孩子更容易得到帮助,第五章 社会行为,如果一个人本来有能力完成某事,人们边倾向于不去帮助他。比如一个同学因为家里出现重大变故缺课,很多同学会愿意为他补习功课;但是如果是因为出去游玩耽误了上课,很少人愿意帮助他补习功课。,思考:有没有真正的利他主义者?,第五章 社会行为,四、如何增加利他行为,第五章 社会行为,谢谢同学们!,第五章 社会行为,谢谢同学们!,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第四章 社会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