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成都市大学生肝健康促进项目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3,概述(一),肝炎是肝病中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其致病因素可以是: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两大类。,概述(二),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严重程度居各类传染病之首。病毒性肝炎目前发现有甲、乙、丙、丁、戊五种型别。,各型病毒性肝炎特点比较,4,病毒性肝炎按照传播途径分类,乙 肝,乙肝概述,乙肝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为靶器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全世界约有20亿人
2、感染了该病毒,3.5亿以上的人患有慢性肝病。目前中国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在儿童时期获得慢性感染的成人中,约25%会因持续感染死于肝癌或肝硬化(肝脏上的疤痕)。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比艾滋病毒强50至100倍。在已知的人类致癌因子中,乙肝病毒仅次于烟草占第二位。,,我国传染病发病排序,乙肝的危害性,有以下几点:乙肝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具有传染性,且难于控制。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数很多,更多的是隐性感染,更难于控制其传染性。母婴传播是常见的传染途径之一。 对从事某些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乙肝很容易慢性化,治疗时间长,需要休息,影响学业及事业,会对患
3、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乙肝为我国重点传染病,国务院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5年-将乙肝列为重大传染病卫生部20062010年全国乙肝防治规划-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指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规范了预防、诊断和治疗人事部、卫生部联合发布文件-关于公务员乙肝病毒携带者录用问题劳动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取消就业、入学乙肝项目检查,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经电镜检查有3种病毒颗粒:Dane颗粒(HBV颗粒),外壳蛋白HBsAg,核心含有HBV-DNA及HBVDNAp(DNA-多聚酶)、HBcAg、HBeAg;小球形颗粒
4、;管形颗粒。乙型肝炎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高压灭菌法或100加热10min可使HBV灭活失去感染性。凡不能蒸煮的物品,可用日光暴晒法,一般宜暴晒6小时以上。厕所、马桶、垃圾:可用浓度为3%的漂白粉或2%次氯酸钠消毒液喷洒消毒,便具应浸泡1小时;病人呕吐物及排泄物应用10%20%双倍量的漂白粉充分搅拌均匀后放置2小时。,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及其意义,相关概念(一),患者 HBV侵入人体,经过4-24周的潜伏期,开始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如急性、慢性或亚临床感染、HBV的隐性感染(抗-HBc/或抗- HBs阳性)和无症状 HBsAg携带者。 患者内有乙肝病毒,同时出现相应症状,包括括急性、慢性,甚
5、至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其肝脏内有游离的HBV DNA,可以不断复制病毒并将完整的HBV释放至血循环中,有传染性。 HBV携带者 指HBsAg阳性,但无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佂,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全世界估计有3.1亿携带者。,,大三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大三阳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其病毒复制都是非常活跃的,出现大三阳症状表示病毒在人体内不断复制,有较强的传染性 。小三阳: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凡出现“小三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
6、复制状态。,传染源,所有携带乙肝病毒的人都是传染源急性乙肝患者;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者各种肝功能正常的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病人;乙肝肝硬化病人;乙肝肝癌病人。,乙型肝炎只影响人类。病毒通过与受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比如,精液和阴道分必物)接触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传播途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相同。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比艾滋病毒强50-100倍,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至少7天以上。在此期间,如果病毒进入未感染者的身体,它依然可造成感染。,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医源性传播,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宫内传播:1%3%产程时传播: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
7、儿 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90%出生后传播(45天):通过密切生活接触的传 播。,血液传播,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物品(医源性)创伤性美容:(如纹身,穿耳洞等) 使乙肝病毒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而感染。,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表明家庭成员中可造成彼此间的传播。其主要通过:性接触、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钳.,高,中,低或,不能检出,血,精液,尿液,血清,阴道液,粪便,伤口渗出液,唾液,汗液,泪液,乳汁,不同体液中乙肝病毒的浓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
8、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25,慢性乙肝是严重的进展性疾病,每年有9%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每年有5%以上的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癌,治疗,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对慢性乙型肝炎可使用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干扰素和抗病毒药物,这对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所帮助。肝癌几乎是致命的。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癌症患者在诊断出癌症后数月内即死亡。在较高收入国家,通过外科手术和化疗,部分患者的寿命可延长到几年以上。肝硬化患者有时要接受肝移植,成功几率各不相同。,乙肝,传染源,
9、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建立发病报告,监测系统病人隔离治疗和消毒对献血员进行HBSAg筛查,防止血液途径感染HBSAg携带者的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阻断母婴传播加强血液制品及医院的管理,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预防围产期感染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 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疫苗是控制乙肝的主要措施,28,常规免疫查漏补种,新生儿学校和托幼儿童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所有儿童和18岁以内的青少年以及以前未接种疫苗的人均应接种疫苗。属于高危人群者也应接种疫苗,其中包括:有高危性行为的人;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的伴侣和家人; 注射药物使用者; 频繁需要输血或血液
10、制品的人; 实体器官移植接受者; 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职业风险的人,包括卫生保健人员; 前往乙型肝炎病毒高发生率国家的国际旅行者。大中专院校学生也是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人群。,小 结,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 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
11、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丙 肝,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我国的丙型肝炎抗体标化阳性率为:3.2%,上海最低:0.9%,辽宁最高为5.1%。我省抗-HCV阳性率为2.38%。,丙型肝炎传播,传染源: HCV感染者,即急、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传
12、染源。 平均潜伏期为6-9周。,丙型肝炎传播,传播途径:经体液传播:主要途径。丙型肝炎可以通过献血(特别是单献血浆)造成一定范围的暴发。在河北的固安县就曾发生过由于献血或献血浆引起的较为严重的丙型肝炎暴发。,丙型肝炎传播,传播途径:经血传播:通过输入污染HCV的血液或血制品,献血或反复透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均可造成HCV传播。输入含HCV的血液最易感染,也可通过反复接触微量血液传播。 研究显示:在静脉吸毒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28.68%.,丙型肝炎传播,性接触传播:从丙型肝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液中极易检测到HCV-RNA,其配偶HCV感染率高于家庭其他成员和一般人群,说明HCV存在性接触传播的危险。 研究显示:在卖淫女中抗-HCV阳性率为9.83%(正常人群为2.28%)。,丙型肝炎传播,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方式确实存在,但一般认为传播机率远比乙肝为低,转归相对较好。,丙型肝炎传播,易感性:人群对HCV普遍易感,但感染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感染后常呈无症状感染状态,但40岁以上中、老年易呈急性肝炎。感染或病后免疫持久性尚不清楚,但已证实易反复感染。注射免疫球蛋白不能使机体免于HCV感染。,HBV、HCV病毒感染的转归,HBV、HCV 急性肝炎 病毒携带者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产生抵抗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