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恐怖症,一、定义,学校恐怖症是指由于存在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害怕学校和教师的相关情境,并且伴有相关的恐惧心理和身心症状。 约翰逊( A.M. Johnson, 1941) 和他的同事们首先提出了学校恐怖症的概念, 并将其归类为心理疾病, 使其与逃学行为得以区分,二、流行病学状况 发病年龄划分为三个高峰:5-7岁为第一高峰,可能与分离性焦虑有关;11 -12岁为第二高峰,可能与学习压力增大,适应 新的学习环境,结交新的朋友有关;14岁为第三高峰,可能与青春期特征性发育导致的 情绪焦虑、抑郁、恐惧有关。,国内儿童群体中发生率约为1%。可发生于各种智力水平的儿童,低年龄
2、组中女性多见,高年龄组则似乎男性多见,发病率与患儿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无关。 我国学者曾经对260例儿童情绪障碍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3.8%为学校恐惧症,位于儿童情绪障碍的第三位 国外报道学龄儿童中约有5%的发生率。,( 1) 遗传因素。 在早期研究中曾对299名患有广场恐惧症的母亲进行家族史研究,发现其子女比正常母亲所养育的子女更容易发生学校恐怖症。Mcshane等发现,在患有学校恐惧症的儿童中,有一半以上有精神障碍家族史。 Kender等 (1999)和Page等(1998)发现,各种类型的特定对象恐怖症有较高的遗传性引发某些特殊的精神问题。,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2) 气质因素:,(1)
3、胆小、仔细、敏感、多疑特别爱面子,经不起批评。(2)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没有安全感,对他人评价非常敏感,害怕被人瞧不起。(3)心理脆弱,缺乏对挫折经验的调适能力、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 。(4)意志薄弱,感情脆弱,自我中心,好胜心强,有追求完美的倾向。(5)不善于与人交往、缺少知心朋友、喜欢独处、性格孤僻,( 3) 神经生物学因素: 大脑额叶是学习和复杂情感的神经中枢。日本学者发现, 患有学校恐怖症的儿童存在有额叶、颞叶及枕叶局部脑血流灌注的降低, 这表明学校恐怖症的患儿有脑功能水平的降低。,(4)家庭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不当(2)父母的压力(3)父母关系不佳(4)父母个性不健全,(5)学
4、校因素,(6)分离焦虑 欧美学者较倾向认为,儿童拒绝上学与儿童害怕和母亲(父亲罕见)分离有关。 婴儿期依恋障碍 (attachmentdisorder)儿童也容易出现分离焦虑和学校恐怖症。,(7)其他疾病 与学校恐怖症相关的精神疾患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分离性焦虑障碍(SAD)、社交恐怖症(SP)、节律性睡眠障碍(CRSD)、适应障碍(AD)、抑郁(DD)等。 此外,在学校恐怖症患者中,有些儿童伴有奇怪的疲劳现象,学习效率积极性降低;记忆功能低下;睡眠障碍;出现头痛、腹痛、恶心、呕吐、低热以及淋巴结压痛等躯体症状。这些是和成人慢性疲劳症候群类似的症状。,四、临床表现,1.害怕上学,常借
5、故头 痛、腹痛、食欲不佳、浑身无力等不上学,但留在家里则表 现正常。每当上学就吵闹和焦虑不安,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2、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去上学,孩子会表现出畏缩、低头、不与他人打招呼、不敢直视别人;上课 时紧张、不敢正视老师、怕提问;若被提问,则面红耳赤、手心出汗、心慌意乱、不回答问题,或回答问题结巴重复等症状。到了学校的孩子常常因为恐惧而不断给父母打电话,哀求哭诉,要求回家。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3、躯体症状为头痛、头晕、腹痛、哮喘发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出汗、手抖、尿急等,但这些躯体症状却缺乏相应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 病程中后期会出现家庭暴力,如通过毁
6、物、攻击父母、自伤等达到不去学校的目的。接着出现情绪消极倦怠,从起初获得允许留在家里情绪马上平静好转,到后来变得情绪低落消沉、倦睡。 后期可伴随出现某些精神症状,如幻听幻觉、心境不良和抑郁。,五、诊断与鉴别:(1)症状标准: 对到学校上学存在持久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 对学校环境感到痛苦不适、哭闹不语或退出。 患儿对其行为有自我意识,表现过分关注。 不在学校环境或不上学并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表现正常。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个月(不包括最初入学的第1个月)。 (4)排除标准:不是由于分裂症广泛性发育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
7、障碍广泛性焦虑症等所致。,国外的相关学校恐怖症的评价量表, 主要有(1)拒绝上学评估量表 (sRAs),可用来评估拒绝上学儿童的不上学的真正原因,由儿童、老师和父母3个版本组成。(2)学校环境自我功能问卷(SEQ一55),用于评价患者的自我效感(3)半晤谈评估量表, (DSM一IV, ADxSforDsM一IV),该量表包括儿童晤谈和父母晤谈两个部分。(4)焦虑视觉推理量表 (VAA一R),用于评估SR儿童焦虑的自评量表。,六、干预策略1、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疗法:耐心、鼓励、指导 (2)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儿树立正确的认知模式,并对其积极的行为进行鼓励强化。主要有系统脱敏法、阳性强化法、暴露疗法、心理剧等。 (3)家庭治疗:改变过严、过急、训斥,打骂或过于溺爱的教育方式,培养其开朗、严格的教育模式。对于家长本身心理存在问题的也要一同治疗。2、药物疗法:5-羟色胺阻滞剂(SSRIs)因其不 良反应少,服用方便,已经代替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成为的一线药物。,1.注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 2.对孩子期望不应太高3.及早发现,及早治疗4.对于中小学生收假前的应做好准备工作 (1)帮助孩子从正面去了解新学期 (2)规律的生活秩序,七、如何防止学校恐怖症,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