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自测题(4)一、名词解释 1、发展 2、实验法 3、问卷法 4、遗传 5、社会化 6、个性化 7、学习的准备 8、知识的准备 9、成熟 10、自我意识 11、自我观念 12、控制点 13、学习 14、顿悟 15、学习理论 16、知觉 17、记忆 18、思维 19、语言 20、言语 21、学习动机 22、态度 23、情绪 24、性格 25、责任感26、理智感 27、焦虑 28、品德与道德 29、道德认识 30、道德观念 31、道德评价 32、道德情感 33、移情 34、道德行为 35、自我评价 36、自我控制 37、练习 38、练习曲线 39、迁移 40、练习高原 41、性格刻
2、板印象 42、认知结构 43、社会背景 44、期望 45、挫折 46、挫折忍受力 47、教学风格 48、教师威信 49、模式 50、教学模式 51、社会互动 二、 填空题 1、小学时期在儿童的一生中是一个( ) ,标志着儿童踏上了人生道路的( ) ,他们的主导活动是( ) 。 2、小学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人生成长的( )时期、 ( )时期,是儿童开始( )生活的第一阶段,是儿童掌握( ) 、掌握( )时期,也是儿童( )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儿童( )的重要时期。 3、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的主要表现是:( ) ,( ) ,( ) ,( ) ,( ) ,( ) 。 4、观察法有( )和( ) 。
3、 5、实验法又分( )和( ) 。 6、调查法主要有:( ) ,( ) ,( ) 。 7、儿童生长的环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 ,一类是( ) 。 8、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 ,( ) , ( ) ,( ) 。 9、儿童通过遗传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生物特征主要有:( ) ,( ) ,( ) 。 10、儿童兴趣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是( ) ,( ) ,( ) 。 11、智力成熟不足的小学儿童,是不能够通过提高( )来弥补的。 12、动作技能是一种( ) 、 ( ) 、 ( )和( )的动作系统。 13、一般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 ) 。 14、儿童语言的学习和推理能
4、力的发展是( )状况的主要标志。 15、根据学习内容,学习可分为( ) 、 ( )和( ) 。 16、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学习可分为( ) 、 ( )和( ) 。 17、根据学习的理解程度,学习可分为( )和( )两大类。 18、行为学派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 ( )和斯金纳。 19、认知学派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托尔曼、布鲁纳等,还有德国的( ) ,瑞士的( ) 。 20、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 )和( ) 。 21、联结说关于学习的三个定律是:( ) ,( ) ,( ) 。 22、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 ) ,( ) 。 23
5、、短时记忆的特点是:( ) ,( ) ,( ) 。 24、长时记忆分为( )和( ) 。 25、思维的两大特点是( )和( ) 。 26、小学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是( ) 、 ( )和( )的心理过程。 27、按记忆的内容将记忆分为( ) 、 ( ) 、 ( )和( ) 。 28、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 ) 、 ( ) 、 ( )和( ) 。 29、学习的主要动机是由( ) 、 ( )和( )三部分组成。 30、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主要有( ) 、 ( )和( )三个方面。 31、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 ) 、 ( )和( ) 。 32、情绪的功能有:( ) ,( ) ,( ) ,
6、( ) 。 33、性格的结构包括:( ) ,( ) ,( ) ,( )四个方面。 34、学习动机从目的性上区分有( )和( ) ,从持续时间上区分有( )和( ) 。 35、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有三个基本成分,即( ) 、 ( )和( ) 。 36、小学儿童道德观念的形成,主要是从( )( )( )( )( )等方面来表现的。 37、道德情感的形式可分为( )( )( ) 。 38、雷斯特认为道德行为的形成由四个过程组成:( )( ) ( )( ) 。 39、根据练习的时间分配方式分类有( )和( ) ,根据练习的任务分配方式分类有( )和( ) ,根据练习的反应性质分类有( ) 。 40、练习
7、曲线的非典型态势一般存在( ) 、 ( )和( )等三种情况。 41、迁移的理论主要有( )( )( ) 。 42、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和( ) ;根据迁移的方向分类,迁移有( )和( ) ;根据迁移的内容分类,迁移有( )和( ) 。 43、有关课堂行为的观察发现,男生比女生更( ) , ( )更强,更为( ) ,女生比男生更有可能寻求老师的( ) ,男生注意力( ) ,情感( ) ,与女生相比,男生有较多的不当行为,富于( )和( ) 。 44、为了使教学适应学生的认知差异,倡导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们是:( )( )( ) 。 45、研究发现,所有学生,无论其社会背景如何,
8、都能掌握一些技术性和实践性活动,如( ) 、 ( )和( ) ,熟悉具体的组织性活动,甚至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常识等。 46、教师的期望涉及教师对学生的( ) 、 ( )和( ) 。 47、教师期望产生教师“输出” ,具体表现在按( ) 、 ( )和( )将学生分类,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因材施教。 48、教师的个性包括教育教学能力、 ( ) 、 ( ) 、 ( ) 、 ( )等方面。 49、挫折忍受力的高低主要与( ) 、 ( ) 、 ( )等因素有关。 50、教师社会背景影响学生的社会态度,主要包括( ) 、 ( )和( ) 。 51、按照师生活动的关系,将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类型:( )( )( )
9、 。 52、根据教与学的性质,将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类别:( )( )( ) 。 53、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分成九个阶段:( )( )( )( )( )( )( )( )( ) 。 5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可分为五个阶段:( )( )( )( )( ) 。三、 简答题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3、小学儿童心理机能的深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遗传的影响力? 5、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6、家庭是从哪些方面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 7、学校教育有哪些特点? 8、什么是校风?校风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 9、学习准备包括哪
10、些基本内容? 10、学习准备中的个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1、行为学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2、认知学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4、小学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5、遗忘的理论有哪几种? 16、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7、如何促进小学儿童言语的发展? 18、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19、谈谈小学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 20、小学儿童情绪发展有哪些特点? 21、小学儿童道德评价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22、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23、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24、小学儿童自我体验的
11、发展有哪些特点? 25、什么是练习曲线的典型态势?它有什么特点? 26、小学儿童迁移中的差异是什么? 27、如何教会小学儿童练习的基本策略? 28、如何教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基本策略? 29、在学习中小学儿童性别差异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教师如何因“性”施教? 30、社会背景的差异会给儿童个体特征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31、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期望的期望效应? 32、教师对待挫折应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33、教师的威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应怎样树立自己真正的威信? 34、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5、建立一种合理的教学模式,需要满足哪些要求? 四、 论述题 1、小学儿童认知活动
12、发展的特征是什么?请结合实际加以解答。 2、学校教育是怎样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 3、举例说明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 4、学习对儿童性格发展有什么影响? 5、什么是品德的心理结构?了解品德心理结构对教育工作有何意义? 6、 “学生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掌握了道德规范,就一定会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发展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2、实验法也是一种观察,不过是在控制了有关因素的情境里进行的观察。 3、问卷法是通过周密、全面、准确的量表来了解被调查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4、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
13、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亲代是指“身生的”父亲和母亲,子代指由亲代孕育的生命体即“亲生的”子女。 5、社会化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6、个性化是个体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统一的体现。 7、学习的准备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8、知识的准备指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储存状况,它取决于学生先前的学习和保持。 9、成熟是指个体的某些心理机能和生理过程在内部的先天原因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身体结构的发展引起的各种器官、心理机
14、能和能力的逐渐或连续展开。 10、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11、自我观念就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观念的认识和调节。 12、控制点是一个人找出控制他生活的主要力量,也就是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的某些力量的看法。 13、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从狭义上说,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14、顿悟指突然知觉到问题情境中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 15、学习理论是指对学习过程中事
15、件与事件之间的变量关系所作的一种概括和预测。 1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7、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是借助言语实现的,是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高级认识过程。 19、语言是表示物体、思想和经验的符号,是由基本语汇(包括形、音、义)和语法规则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20、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材料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自己情感和影响别人的过程。 21、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22、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事物、人物、情境或事件做出赞成或肯定反映
16、的一种倾向。 23、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2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5、责任感是儿童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识及完成任务情况而产生的情绪体验。26、理智感是与认识需要相联系的人类特有的高级社会性情感。 27、焦虑是人在面临当前的或可能出现的某种威胁、危险时产生的紧张、不安、焦急、忧虑、痛苦的情绪体验。 28、品德又叫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一定社会要求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 29、道德认识是指对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关系及
17、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规范、准则的认识。 30、道德观念是指对具体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以及执行它们的社会意义的认识。 31、道德评价是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对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进行评定和判断的过程。 32、道德情感是指个体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 33、移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当个体看到他人忍受痛苦或交好运时,自己也能体验到不安或愉快的情感,这种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就是移情。 34、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动。 35、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对自己思想
18、、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36、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 37、重复的阅读或操练就是练习。练习也可以说是刺激反应的重复。 38、练习进程及其效果可用曲线图表示,这种图形称为练习曲线。 39、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0、练习高原指起伏的进步曲线中,比较平坦的那段曲线,即在练习曲线中出现的那个暂时停止增长的时期。 41、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质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 42、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在学习某一学科或某一课题时,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观念及其组织。 43、社会背景是指个人行动和交往发生的社会情
19、境。社会情境主要指儿童和父母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家庭环境。 44、期望是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期望是一种可变化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期望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而产生的心理印象。 45、挫折是指当个人的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或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46、挫折忍受力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即个体承受挫折的能力。 47、教学风格是指教育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 48、教师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49、模式是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结构。 50、教学模式是为课堂设置、教材设计、课堂教学建立的
20、一种结构。 51、社会互动也称为社会交互作用,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作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条件。二、 填空题: 1、重大转折;一个新里程;学习 2、准备;大基础;学校生活;各种基本技能;人类科学文化最基本知识的;个性发展;良好道德品质 3、幼稚性;天真烂漫;好动;好奇;喜欢模仿;做事喜欢成功 4、自然行为的偶然观察;系统的现场观察 5、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6、谈话法;问卷法;故事法 7、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8、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9、身体结构的解剖生理特点;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神经系统的特征 10、由对
21、简单事件的兴趣发展到对复杂事件的兴趣;由喜欢实际活动发展到喜欢象征性活动;由自我中心的兴趣发展到社会性的兴趣 11、兴趣 12、正确的、迅速的、自动的、柔和的 13、心理的成熟 14、智力准备 15、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的学习;情感的学习 16、试误学习、顿悟学习、模仿学习 17、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18、巴甫洛夫 19、克勒;皮亚杰 20、马斯洛;罗杰斯;康布斯 21、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 22、学习形成自我;学习促进自我实现;学习是通向健康生活的钥匙 23、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小;信息是以听觉和视觉形式编码的 24、情节记忆;语义记忆 25、间接性;概括性 26、识字;写作;阅读27
22、、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8、问题情境;原型启发;动机与情感;定势作用 29、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0、学习的目的性;学习兴趣;成就愿望 31、认知是态度结构的基础;情感反应是态度的核心成分;行为倾向是态度的直接表现 32、信号交际功能;动机功能;适应功能;塑造个性的功能 33、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34、外在动机;内在动机;长远动机;短暂动机 35、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36、公有观念的发展;集体观念的发展;友谊观念的发展;惩罚观念的发展;公正观念的发展 37、直觉的道德感;形象性的道德感;伦理性的
23、道德感 38、解释情境;作出判断;道德抉择;实施行动 39、集中练习、分散练习;整体练习、部分练习;内隐练习、外显练习 40、练习曲线的正加速变化;练习曲线的 S型加速变化;练习曲线的零加速变化 41、相同要素说;概括说;认知结构迁移说 42、正迁移、负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一般迁移、特殊迁移 43、活跃;独立性;自信;认同;保持时间较短;欠成熟;攻击性;破坏性 44、掌握学习的教学方式;反馈调节的教学方式;自学辅导教学 45、体操;各种艺术活动;手工技巧 46、观察;期待;归类定型 47、成绩;能力;智力 48、教学态度;自我意识;挫折忍受力;焦虑 49、挫折经验;抱负水平;生理条件 5
24、0、学习态度;劳动态度;对集体的态度 51、以教师为主的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模式;综合型教学模式 52、信息加工的教学模式;社会互动的教学模式;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53、使小组活跃起来;挑选参与者;设计场景;培训观察者;表演;讨论和评价;再表演;再讨论和评价;共同体验与概括 54、阐明辅助情境;探索问题;发展洞察力;规划和决策;综合 三、 简答题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小学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兼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的心理学分之学科,它
25、是理论与应用的结合。 3、小学儿童心理机能的深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兴奋和抑制进一步增强;条件反射比以往更容易形成和巩固;第二信号系统在教学活动中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4、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是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儿童的遗传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通过遗传素质影响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情绪和性格的发展;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同年龄阶段,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也不完全相同。 5、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途径主要有: 民族、地域、习俗、时尚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家庭、学校及伙伴群体的影响。 6、家庭
26、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有: 家庭客观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规模、经济状况以及双亲和睦的情况。 家长的价值观,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方式的影响。 出生顺序或独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7、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学校教育相对的独立性; 学校教育的主动性; 学校教育的可控性。 8、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学校风气和精神面貌。 校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 校风是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不成条文的心理契约,具有深刻的“强制性”的约束作用; 优良的校风能陶冶师生的心灵,鼓励上进,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具有在行为上的激励作用; 优良的校
27、风对成员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保护和增进作用; 优良的校风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优良品行的形成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9、学习准备的基本内容是:身体发展水平、动作技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情趣水平、人际交往水平以及自我意识水平。 10、儿童学习准备的个别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生理上的个别差异。如成熟的早晚、生理成熟的结构和完善程度。 第二,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如兴趣、态度、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智能等。 第三,对早熟者和晚熟者的态度,也影响学习准备中的个别差异。如早熟者的心理顺应能力强;而晚熟者则可能较幼稚、不懂事、依赖性强。 13、人本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它主要
28、表现在学习形成自我;学习促进自我表现;学习是通向健康生活的钥匙三个方面。 14、知觉有意性的发展;知觉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知觉策略的发展:知觉搜索的目标性增强;利用语言刻画知觉对象;根据期望知觉对象。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15、遗忘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五种:干扰说:其它信息干扰了原有的信息的保持;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以至消退;线索-依存说:对信息不能有效地提取;动机说:某种动机主动压抑的结果;同化说: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 16、记忆有意性、主动性的发展。记忆策略的发展:善于发现记忆材料中的规则;把握了规则从而提高记忆效果;自觉地复述记忆材料;善于联想。 17、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引
29、导小学儿童掌握语言规律,促进儿童书面言语发展。发展儿童独立思考能力,是促进内部言语发展的重要环节。 18、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发展的特征有:学习目标由近景向远景发展;学习兴趣由直接向间接发展;成就动机由外部向内部发展。 19、儿童的社会态度可以从亲社会态度和行为与逆社会态度与行为来谈。 小学儿童亲社会态度是指小学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利他的社会态度。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有谦让、帮助、合作、团结、互助、共享。这些亲社会态度和行为取决于成人的榜样作用,对他人设身处地的设想能力以及掌握利他的知识与技能。 小学儿童逆社会态度是指小学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态度。小学儿童逆社会
30、行为的显著表现就是攻击。逆社会态度和行为的产生是由社会生活中的不良诱因以及儿童的无知、误解造成的。 20、小学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是:情绪体验由生物性向社会性发展;情绪体验由易变性向、肤浅性向深刻性、稳定性发展;情绪的表现形式从外露向内隐发展。 21、从“他律”到“自律” 。从效果到动机。从别人到自己。从片面到全面。 22、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是从狭隘和模糊逐渐发展到初步深刻和比较稳定。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是从具体的道德情感过渡到抽象的道德情感。 23、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从注重效果的具体评价过渡到注重行为动机的抽象评价。从外
31、部行为的评价逐渐转向内部世界。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24、由生理性需要体验向社会性需要体验的不断深化发展。儿童自我体验的受暗示性。25、练习曲线的典型态势是练习曲线呈负加速变化。练习曲线的负加速变化指练习初期进步较快,以后逐渐减慢,最后维持在一个渐进水平上。它有四个特点:初期进步快;练习高原;后期进步慢;总的趋势是进步,但有时会有暂时的退步。 26、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心向差异;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数量差异;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水平差异。 27、教会小学儿童练习的基本策略有下述八种: 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创设有效的练习情境;注意练习任务的同一与变化;安排相应的
32、练习类型;提供必要的重复次数;重视重复与回忆的结合;先求正确,后求迅速;完整、及时的反馈。 28、教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基本策略有: 建立迁移的认知结构。做到从一般到个别,使教材渐进分化;建立横向联系,使教材综合贯通;从已知到未知,使教材组织序列化。训练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要注意小学儿童的心理状态,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如强调学习迁移的特征、抓住学习内容的共同本质、丰富概念和原理的实例;多方面应用概括出来的原则,如巩固他们习得的原则,提供应用原则的机会,重视应用原则的自我指导,对他们应用原则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29、男女儿童在学习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男女两性智商接近,没有显著差异,但女性智商
33、分布较均匀,男性的标准误差明显。学习的平均成绩差异不大,但男生成绩分布较分散,优、劣者都超过女生,而女生分布较均匀。男女学生在学科或兴趣方面差异比较明显。男生对数学、物理的爱好超过女生,而对语文、外语的爱好女生超过男生。男女两性脑的优势发展存在着差异。男生右脑发展占优势,因此空间知觉能力、数理能力较强;女生左脑发展占优势,因此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所以外语、语文成绩优于男生。在学习方式上,女生阅读、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擅长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和模仿。男生擅长逻辑推理、意义记忆和抽象思维。 教师因“性”施教的措施有:克服性别刻板印象;正确期望与评价性别角色;指导男女学生自我社会化;优势互补、因“性”施教
34、。 30、儿童个体特征的诸方面,如知识、认知类型、言语能力、智力以及非言语能力、动机、态度、兴趣、价值观等都会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比如在及其贫困的环境下(缺少足够的食品和卫生条件) ,儿童的体力、认知活动、智力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1、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师期望“输入”的效力过程。教师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期望,使两者一致起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期望。 32、第一,要自我克制,增强自控能力;第二,合理宣泄情绪;第三,情绪转移或更换一下环境。 33、教师威信是教师成功扮演角色的一个重要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有威信的教师被学生看作仿效的典范
35、和行为的楷模,把教师的劝导和指示铭记在心。有威信的教师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必须从以下六点加强修养,才能真正树立自己的威信: 情感吸引; 品格吸引; 知识吸引; 才能吸引; 熟识理解; 珍惜教师“自然威信”的作用。 34、第一,强调学生的中心作用和教育环境的间接效果;第二,教师的教学是非支配性的,一切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第三,教与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一个学习者发挥自身潜能的环境,以便达到自我实现;第四,这种教学模式的这样着眼点不在于近期的直接效果,而在于长期的间接效果,即个性的发展。 35、教学模式应包含结构关系。教学模式应当体现社会系统。教学模式应当遵循反应原则。四、 论述题 1、答案
36、要点是: 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 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而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还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小学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要求举例加以说明。 2、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教学内容的影响。因为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 教师的影响。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期望、自身完善的人格、学识才能、诲人不倦的精神、思想品德、理想信念等陶冶学生的心灵。 校风的影响。 (见简答
37、题第 8题答案) 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儿童与同伴的交往是以合作为特征的平等关系,这种交往的影响大多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同伴既是行为的强化物,又是儿童评定自己行为的参照物。特别是同辈群体可以使儿童的归属感得到满足,又可以群体规范约束儿童。儿童更愿意以同辈群体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3、答案要点: 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问题的表征;知识技能的调用;解题成果的评价。(需举例说明) 。 4、答案要点: 学习环境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如好学上进、互助友爱、将文明的愉快而有秩序的集体学习环境,对儿童习得乐观、开朗、进取、宽容的性格特征大有裨益。 学习活动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例如,系统的学习活动
38、能训练儿童的目的性、坚韧性;具体的学习活动能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勤奋、谦虚的性格;课外活动能锻炼儿童的勇敢性、精确性和宽容性的性格;学习作业,能激发儿童的独立性、细致性、创造性和对时间节俭的好性格。 学习成败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学习的成功能增强儿童的自信心,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更加勤奋;学习的经常失败,会导致消极、颓废、恐惧、退缩、羞愧等情绪体验,从而使儿童形成消沉、悲观、自卑、厌世等不良性格。 5、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各种品德心理成分按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所构成的结构。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有四个基本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四个基本成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39、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据,情感又影响着认识的倾向;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指导和激发下通过一定的练习、锻炼形成起来的,同时道德行为又可以巩固和发展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所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这些基本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一个综合过程。 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对教育工作的意义是:了解品德是知、情、行(含意志)心理成分的有机统一,在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它们的协调发展,消除它们的“比例”失调,即不要只重视道德认知的教育,而忽略了情感和行为的教育。品德结构的发展存在年龄差异和个性差异,要针对差异,促使学生的品德和谐地发展。品德的形成有多种开端,在教育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而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这种说法不对。虽然它强调了道德认识的重要性,但不能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一定能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因为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还需要进行复杂的内化过程,如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动机的产生,掌握相应的行为方式以及需要外在的训练和强化,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考试吧(E)-第一个极力推崇人性化服务的综合考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