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区2008学年第二学期01期.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2018429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海珠区2008学年第二学期01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州海珠区2008学年第二学期01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州海珠区2008学年第二学期01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州海珠区2008学年第二学期01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州海珠区2008学年第二学期01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州市海珠区 2008 学年第二学期 01 期高一语文教研信息 2009 年 2 月目 录一、粤教版必修三教学指导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 廖志文二、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备课资料海珠区高一语文中心组三、必修三作文训练指导第四单元:腹有诗书气自华海珠区高一语文中心组四、必修三第四单元单元测试海珠区高一语文中心组五、古诗词鉴赏专题课设计:千锤百“炼”的智慧海珠区第 42中学 徐瑛洁六、必修三第四单元课例研讨:声声慢海珠区第 97 中学 董蕴莹七、海珠区 200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联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海珠区高一语文中心组主办: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海珠区高一语文中心组主编:陈祥春 廖志文 徐瑛洁编委:陈果

2、如 李煜雯许瑞芳柴玉珍邓宝珠叶海萍本期责任编辑:徐瑛洁本期信息由广州市第四十二中学承印,特此鸣谢!本期电子版已挂在 Q 群共享中。粤教版必修三教学指导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 廖志文第一单元本单元包括参考阅读、活动指引和点击链接三部分。参考阅读的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黄山记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为载体,向读者详细介绍了黄山的自然景物,同时又对现代社会的优越给以热情的歌颂。 巩乃斯的马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本单元学习目标:1.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感受和欣赏自然的能力水平; 2.掌握各种描写技巧,学习游记体裁的写作方法; 3.品味优美散文的精彩语言和片段。分析优美语言之所以优美的原因,了解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并针对优美语段加强诵读。单元活动建议: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1)研究课题:走进自然(2)研究对象: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雷电、虫鱼鸟兽、风土人情(3)研究过程1.确定研究小组。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自然风物生存状态研究小组:了解本地最具特色的自然风物的现实状态。人与自然研究小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一鸟一兽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经济与自然未来

4、研究小组:走进大自然,用你的调查判断社会经济对自然产生的影响。关爱自然研究小组:有多少绿色可以重来,有多少关爱值得期待,身边何时不见了自然的呢喃。给身边的物种排排队,有多少失去和即将失去的,它们的变化会给你带来不适吗?2.各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式、研究时间、研究措施、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课题的研究,要从明确研究目的入手。研究中学生眼中的自然,就是要了解中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自然美、感受自然美、歌咏自然美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把自然美和人文结合起来。研究方式主要是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等。研究时间为课外。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小论文交流,歌颂身边自

5、然风物的散文展示,自然风光摄影图片展览,“关爱自然从身边做起”主题演讲等。3.研究准备。进行研究培训,聘请辅导老师,阅读有关的书籍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调查方面的书籍,制定各种表格4.研究开展。研究措施:到野外考察,感受自然风光;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收集相关图片和影视资料等。对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结论,结集向全校展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把成果向社会展示。二、还可以开展其它活动。1.组织朗诵会:选派同学朗诵本单元三篇课文的精彩段落,或选择较为优秀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名篇名段,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情感交流; 2.举办演讲竞赛:围绕“人与自然” “人与动物的情感”等话题展开演

6、讲;3.故事大观园:讲讲身边发生的或听到的有关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爱恨情仇的故事。教师应注意将各项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使各个环节有序而丰富,同时指导学生积累活动的素材与成果。第二单元本单元学习科学小品文。本单元围绕“科学改变世界和人类”这一主题,选编了五篇科学小品,其中包括说数、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寂静的春大等三篇“基本阅读”和这个世界的音乐、足不出户知天下等两篇“扩展阅读”。这几篇课文,让我们看到科学世界的丰富和科学智慧的光辉。首先,它从正面展示了科学的伟大力量,如说数通过数的发展史展示了科学智慧在开拓人类知识领域方面的巨大作用,展示了人类智慧对宇宙规律永不停歇的追求;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用通俗

7、易懂的语言、举例说明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奇的超低温现象,展示了科学在探究自然奥秘方面的无穷魅力;足不出户知天下则以乐观的态度,阐述了信息高速公路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方面的美好前景。其次,它从反面对科学的影响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如寂静的春天说明“污染”是人类对环境的“最可怕的破坏”,审视化学药品滥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这个世界的音乐通过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类、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阐释人与万物生命中创造本能的同一性;两篇课文都对人类自以为是自然万物的主宰的傲慢心态进行了批判。这两个方面一正一反,构成了目前人类对科学的辩证认识与思考,表明人类社会单纯地偏向任何一面的行为都是片面的。在学习

8、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让学生更多的阅读一些科普作品,从而培养科学兴趣,增强科学素养。2.理解并掌握科学小品文的一般特点,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的事理。3.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科学改变世界和人类”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4.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的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提高科普文章的阅读能力。5.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文体是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这些文章取材广泛,风格各异。鲁迅先生的药是冷峻地描写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意在“揭出病苦” ,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是幽默地叙述

9、小人物的梦想与追求,表现出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和不切实际的爱慕虚荣的批判。刘心武的等待散场和德国作家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的差别则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和小故事来表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孙犁的荷花淀是诗意地抒写战争中普通人家的家国情怀,在作品中,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达到了“完美统一” 。王蒙的春之声借用“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这些作品,往往都截取横断面来表现生活,迅速地把握时代脉搏, “以局部透视整体,于瞬间凝结永恒,以简单显示丰富” 。阅读这些小说,就要随同作者去走进不同的时代,去认识时代风云变化中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去感受平凡人物丰富

10、敏感的内心世界。本单元选编了五课共六篇文章,文体是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学习本单元,要掌握短篇小说的阅读方法。阅读短篇小说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分析情节 2分析环境 3分析人物 4分析主题 5分析语言学习本单元要把握好二个目标。一是阅读与鉴赏整体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2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4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11、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5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二是小说阅读探究目标1在了解作品写作的社会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情节结构,剖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把握作品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染力。2紧扣小说体裁特点,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分析,了解作品的倾向性。3了解课文线索设置及其在结构安排、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学习课文综合运用人物描写手段刻画人物形象、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表现主题的方法。重点是把握巧妙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领略作品语言的独特魅力。4在阅读活动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对作品所塑造的形

12、象进行再创造,进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阅读兴趣。第四单元这个单元学习唐诗、宋词、元曲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它们共同涵养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和情趣,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成为了古代诗歌艺术高度成熟的硕果,她继承和完善了五言、七言古体诗,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格律体,扩大了诗的表现力,佳作纷呈,名家辈出,把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了极致。清康熙年间由彭定求等人编写的全唐诗共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多人,但这还只是一部分。除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外,其他无数诗人像漫天星斗。唐代诗歌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大致

13、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人称“诗佛”的王维、与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清新、淡雅、恬静,长于写景,如王维的诗就有“诗中有画”之称。 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表现了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格调清新灵动,富有生活气息。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称“诗家夫子” 、 “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与高适、岑参等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他们的诗歌描写塞外奇异的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的精神和他们征戍生活中复杂的情感,充满了浪漫色彩。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将边塞特有的景观和将士的豪情结合在一起,色彩效果与英勇顽强的士兵形象交相辉映,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古战场图,气象雄浑。有

14、“诗圣”之称的杜甫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而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到衰这个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被称为“诗史” 。其诗句含蓄蕴藉、凝练准确、形象生动,加之忧国忧民的情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 登高写作者登高望远的感慨,抒发了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郁闷和悲哀,全诗感情沉郁苍凉,境界雄浑开阔,形式上也达到了律诗的颠峰,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世之作。刘禹锡的诗以雄浑爽朗、清新自然著称,后人誉为“诗豪” , 石头城全诗用自然景物烘托石头城,用自然界的永恒来反衬石头城的变化,暗示王朝的变迁,以凄凉的基调寄寓国运衰微的感慨。李商隐的无题诗音调和谐婉转,对

15、仗工整,遣词用字十分讲究,形成了他独特的典雅华丽的风格。 锦瑟是最为人们喜爱的一首诗,具有别具一格的特殊感染力,人们深为诗歌塑造的艺术境界及情调氛围所吸引,深为诗人那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所赞叹。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是继承屈原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诗中那生动、明净、华美、自然的语言,天衣无缝的夸张,奇特的想象以及动人的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他“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高峰。 蜀道难是一篇体现了李白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杰作。此篇以飘逸奔放的语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地山川的神奇壮观,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惊人的艺术技巧。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是继杜甫之后

16、的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中唐的最高成就。他的诗平实浅显,通俗易懂,音律和谐,抒情诗意随笔到,情真意切,叙事诗形象生动,描写细致。 琵琶行是一首体制宏伟、艺术精妙、在我国诗歌史上极为罕见的长篇叙事诗。宋词、元曲是古典诗歌的变体,分别是宋元文学的主流。北宋初期,晏殊、欧阳修等均有创作,但仍因袭五代余风,北宋中叶,词的创作得到发展,题材不但扩大,风格逐步提高,最后和诗文一样欣欣向荣起来。词起于唐而盛于宋。南唐后主李煜,以惨切的遭遇和深邃的家国之思,扩大乐词的内容,加深了词的意境。 虞美人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词至柳永一变。柳永是北宋的第一个专业词人,是“婉约”词派的早期代表。他用铺叙的手法

17、写复杂曲折的情志,变小令为慢词,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的词善于由外界景物的感受写到内心世界的抒发。 雨霖铃就把冷落清秋景色和“自古伤离别”的多情紧密地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境界,从而更为缠绵悱恻地表达了离别情绪。词至苏轼又一变。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才气纵横,作诗文之余,而作词曲,创立了“豪放派” ,扩展了词的领域,使词和诗一样可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词的诗化和散文化是他的大胆尝试,他的词语言清新朴素,流利畅达。他最善于把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结构动荡跳跃。 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是豪放派中的杰作。李清照是南宋词人的杰出

18、代表。她的词婉约清新。她只是把一些寻常的习用语,随手拈来,度入音律,炼句既精巧又平淡自然,表情达意都能曲尽其妙。 声声慢表达词人晚年寡居时的孤独、凄凉的生活感受,作者用巧妙自然的铺叙手法,把情和景概括得极其突出和深刻。豪放的风格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中,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辛弃疾是一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的爱国志士。他的词豪放遒劲,慷慨纵横,以其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和充沛的创作才力,多样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词的境界,唱出了处在民族危难当中的一个英雄豪杰人物的奋发激热的情怀,使词这一种文学形式获得了空前的艺术力量,这也是辛弃疾的词不朽之所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交织这深沉的

19、时代悲哀和个人身世的感慨。婉约派在南宋中期以后也有长足的发展。以姜夔等人为代表。姜夔宗周邦彦为师,其词讲究音律,锤字炼句,又以清刚、高雅、峻峭胜之。 扬州慢描绘了经过战火洗礼的萧条景象,抒发心中的万端感慨,寄托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元曲在文学史上是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是元代文学的主流。就地域而论,有北曲和南曲之分;就使用而论,有散曲和杂剧之别。散曲没有故事情节,只是抒发诗人的情感,适用于清唱。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只是一个曲牌,如蟾宫曲叹世 四块玉别情 。套数又名套曲,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连组成一套叫做套数,全套无论长短,都必须一韵到底,曲子排列有一定的顺序,如哨遍高祖还乡 。在学习

20、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注意不同作家作品的时代特点,初步领会到不同时代产生的不同情味。 从军行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充满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昂扬之气;登高是唐代由盛转衰时期的作品,其中充满了愁苦的味道;陆游的书愤是南宋时期民族处于苦难之中的作品,基调悲愤。第二,要分清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的体裁特点和流派风格。如唐诗有律诗、绝句、乐府等,还有山水田园、边塞等分别,词有豪放与婉约之别,曲有散曲和杂剧之别,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之别,掌握了这些特点,便于我们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第三,学会反复吟诵作品,熟读背诵,展开联想想象,探究诗歌的意境,掌握诗词曲中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第四,本单元“点

21、击链接”中的中国古典诗歌 诗词格律初步介绍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史和一些基本特征,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结合实例来加深理解。第五,本单元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 ,平时要抽时间阅读这些作品,最好能多背诵一些,提高自己的古典诗歌方面的素养。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备课资料海珠区高一语文中心组教材文题感悟品思题目山居秋暝写山中秋雨过后黄昏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闲怡自适的心境。从军行为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 ,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王昌龄的从军行共 7 首,课文选的是第四首。登高作于唐代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客居夔州(今四川奉节)期间,当年吐蕃入侵,唐王朝内忧外患,诗人身患重病,生活困顿。重阳节

22、登高望远,不禁悲从中来。诗歌通过写登高所见凄清的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逝寄寓异乡的悲苦,慷慨激昂,动人心弦。石头城是作者任和州刺史时作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一首。 金陵五题是以联章的方式歌咏五处古迹,总结历史教训。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原为楚国金陵邑,孙权重建改名。诗人写此诗时,并未到过石头城,因此诗中所写都是凭空虚构。空城与寂寞表达一个历史朝代的消亡,好似一篇金陵的历史浓缩小节。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一般认为它是诗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所写。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比较有影响的是咏瑟说(苏轼) 、悼亡说(朱鹤龄) 、自伤身世说(元好问)等。现在多倾向于认为它是诗人晚年追叙生平

23、、自伤身世之辞。全诗意境朦胧,但情真感人。高考在线文学常识一、关于格律诗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的诗。其字数、句数、节数、平仄音调、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有变化,也要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格律 诗常见的形式有律 诗和绝句。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 规则,也可以称为格律诗。格律 诗对格律要求十分 严格。它的基本条件是:一是每个句子都要讲平仄;二是如果是律诗要运用对仗;三是绝句和律诗的句数和字数都是固定的,律 诗一般为八句,超 过八句的叫 长律,也叫排律。如果是五律就是每句五个字,每首八句,如果是七律就是每句七个字,每首八句;绝句必须为四句,如果是五 绝就是每句五个字,每首四句,如果是七绝

24、 就是每句七个字,每首四句。一般情况下,格律 诗 的一、三、五字平仄不 论,二、四、六字平仄分明。此外,律诗的 颔联和颈联是要讲究对仗的,且一 联中出句和对句须平仄相对,上一 联的对句和下一联出句须平仄相粘。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古体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杜甫羌村三首)七言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兵收复河南河北)诗 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 引”“曲”“吟”等名称近体诗(形成于唐) 绝句 五言绝句(王之焕登鹳鹊楼七言绝句(王昌龄从军行)律诗 五言律诗(王维山居秋暝)七言律诗(杜甫登高)词(又称“诗余” 、“长短句”、“倚声”、“填词” )调有定格,句有定

25、数,字有定声。 散曲 小令(短小的曲子蟾宫曲叹世) 曲(又称“词余” ) 套数(散套 哨遍高祖还乡)戏剧 杂剧传奇三、怎样鉴赏古典诗歌(1)表达方式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 变化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 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 鱼跃 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 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议

26、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这 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 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如“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 桥 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 劳,对 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 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 ”字来。中国古典诗歌教材文题感悟品思题目雨霖铃是作者失意时的作品,所以

27、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地心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表达对英雄的景仰,抒发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被看作是宋代豪放派的代表作。声声慢是作者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这首词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华,她巧妙而自然地运用铺叙的手法,把日常生活概括得非常突出,还创造性地使用了大量的叠字,加强了感情的渲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作于作者镇江知府任上,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 ,执政的韩侂胄意欲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抗战前线

28、,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不同意韩侂胄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不进劝告,就把辛弃疾调离了镇江。在这种情况下,写了这首词。这首词等于是一封“谏书” 。高考在线文学常识1关于词词,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 ” 、 “ 诗余 ” 、 “ 曲 ”、 “ 曲子词 ” 、 “ 曲词 ” 、 “ 乐府 ” 、 “ 乐章 ” 、 “ 歌词 ” 等。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可分为小令(58 字以内) 、中调(59 字至 90 字)和长调(91 字以上)三大类。按词的段落的多少分类又分成几种:全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词 ” ,二段的叫“双调 ” ,三段的叫“

29、三叠” ,四段的叫“四叠” 。词的段落叫“阕 ” 或 “片 ” ,从上片到下片讲究衔接贯穿,意思前后相承,叫“过片 ” 。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换头 ”或 “过变 ” 。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 ” 或 “依声填词 ” ,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 ” , 扬州慢属后一类。词常见有“令 ” 、 “ 引 ” 、 “ 近 ” 、 “ 慢 ” 的分别, “令”即小令, “引”是正歌之前引歌, “近”又称“近拍” ,相当于“引” , “慢”是慢曲子的省称,指节拍较慢,声调延长。慢词的字数较令、引、近的词字数要多些。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

30、为“词为艳科 ” 、 “诗庄而词媚” ,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 、 “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 “故为豪放不羁之语 ” ,格调高昂、取材广泛。走进作品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明张綖:“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 ”清王士禎加以补充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见花草蒙拾 )这些从宏 观角度概括宋词中两种主要艺术风 格,而以秦 观、李清照和苏轼、辛弃疾分别为其代表作者。两种概念本身有着相当的模糊性,两者相互关系也是辩证的,并非壁垒分明。宋代 词人之分派乃后人参

31、照其代表作品的主要特色而作大概的归纳,不是说其作品都是清一色,不妨碍他们创作或欣赏多种艺术风格,尤其大作家往往是多面手,更不是说婉约 、豪放之外, 词坛别无其他艺术风格存在。“婉约”一词,按诸诂训, “婉”“ 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 为精炼、 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 立。 “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 爱,离情 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 蕴藉,

32、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因之,形成一种 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北宋中期时人曾说:苏轼的“以诗为词”为“要非本色”(见陈师道后山诗话);秦观“诗似小词”,苏轼“小词似诗” (见王直方诗话)。 “本色”“小词”之论当属婉约派的主张。李清照 “别是一家 ”说中认为只有晏几道、 贺铸、秦观、黄庭坚“始能知之”(词论),反映她所崇尚也是婉约一宗, 虽 然贺铸以至李清照都有并不婉 约之作。宋末沈 义父 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 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 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说是对婉 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33、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 摸鱼 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及宋末周密、张炎等一些词章。但其表现 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豪放”一词其义自明。宋初李煜的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浪淘沙 ),已见豪气。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五言”。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他有意识地在当时盛行柔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词中抒写自己“亲射虎,看 孙郎”的豪迈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与辛弃疾的“马作的 卢飞快,弓如霹 雳弦惊”( 破阵子)及“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等“壮词”先后映辉。豪放之

34、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 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出当 时时代的最 强音。然而可以看到,苏轼的审美观念认为:“短长肥瘦各有态”,“淡妆浓 抹总相宜”, “端庄杂流丽,风健含婀娜”。他是崇尚自由而不拘一格的。总之宋词中婉约、豪放两种 风格流派的 灿烂存在,两者中 词人又各有不同的个性特色,加上兼综两格而独自名家如姜夔的“清空骚雅”等等,使 词坛 呈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 还应看到,两种 风格既有区别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上乘词作的 风格即有偏胜 ,往往豪放而含 蕴深婉,并非一味叫嚣,力竭声嘶;婉约而清新流畅、 隐有豪气潜转,不是半吞半吐,萎弱不振。辛弃疾沁园春云:“青山意气峥嵘,似 为我归来

35、妩媚生。 ”董士锡说秦观词云:“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 ”(介存斋论词杂著引)冯煦六十一家 词选例言说:秦观、晏几道“谈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刘 过词为辛弃疾词“ 附庸”, “然得其豪放,未得其婉转”。可见峥嵘生妩媚、平易清浅而深致永味,乃辛弃疾、秦观等豪放、婉约词的极致。(摘自巴蜀书社出版的宋词精华 )(3)作家背影柳永(约987一1053),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宋代崇安(个福建崇安)人。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早年生活放浪,仕途长期不得志,多次应试进士不第。到了晚年才考上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电四”;又因其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柳永是北宋的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作创调

36、之多,超过其他同人,而且大都为长调。从他开始,慢词始盛,打破了令词垄断词坛的局面,使词体的发展进人一个新阶段。柳永长期置身于歌楼妓馆,与歌歧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写男女风情、反映歌妓等下层市民生活的词作被多。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

37、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李清照自小就有文学艺术方面的才能。18岁与宰相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是一位金石专家,夫妻两人志同道合,一方面进行文学创作,一方面从事学术研究。靖康之变,北方沦

38、陷,夫妇于宋高宗建炎元年( 11 27)南下,辗转江南。后赵明诚病故,李清照孤苦零丁,在杭州、金华一带漂泊,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李清照的词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离情别绪,反映她少女、少妇优越闲适的生活和闺房相思的情怀;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词作多写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风格也变得低回婉转,凄苦深沉。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李清照集漱玉词辑本传世。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宋代词坛上,与李清照合称“济南二安” 。在词人中,他算是个英雄。 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

39、抗金义军,担任 “ 掌书记 “ 职务。在起义军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闯驻有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喜泰三年( 1203 ) ,辛弃疾 64 岁退居江西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佗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 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佗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