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规划.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2018479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 年 8 月我们I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基础条件与应对现状 .2第一节 基础条件 .2第二节 应对成效 .7第三节 面临形势 .11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2第一节 指导思想 .12第二节 基本原则 .13第三节 发展目标 .14第三章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18第一节 调整产业结构 .18第二节 优化能源结构 .19第三节 控制工业领域排放 .21第四节 控制建筑领域排放 .24第五节 控制交通运输领域排放 .25第六节 控制农业、商业和废弃物领域排放 .26第七节 构建低碳生活方式 .27第八节 增

2、加碳汇 .28第四章 适应气候变化 .29第一节 农业生产 .29第二节 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 .30第三节 生态功能区建设 .31第四节 水资源 .32第五节 海岸带 .33第六节 防灾减灾 .34我们II第五章 实施重点工程 .37第一节 节能减碳工程 .37第二节 低碳试点示范工程 .39第三节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41第四节 森林经营工程 .41第五节 “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 .42第六节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43第七节 桂中治旱工程 .43第六章 强化能力建设 .44第一节 加强科技支撑 .44第二节 基础能力建设 .45第三节 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46第七章 统筹区域

3、应对气候变化 .47第一节 城市化地区应对气候变化 .47第二节 农产品主产区应对气候变化 .49第三节 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对气候变化 .50第八章 保障措施 .51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51第二节 强化规划实施 .51第三节 加强法规建设与政策扶持 .52第四节 加大资金投入 .52第五节 加强舆论引导 .53第六节 开展交流合作 .53我们1前 言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沿海、沿江、沿边,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省区之一。广西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尤为突出,近半个世纪以来,广西年平均气温约升高 0.7。“十二五”及至 2020 年是广西实现科学发展、和

4、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按照国务院“十二五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指导意见,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并结合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以 2010 年为基期,以“ 十二五” 为重点实施期, 对 2020 年进行展望规划,具体提出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本规划是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实施应

5、对气候变化重大工程的主要依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和补充。本规划中的碳排放数据以2010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为准。我们2第一章 基础条件与应对现状第一节 基础条件一、自然条件(一)自然地理广西位于祖国西南部,地处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具有沿海、沿江和沿边的区位优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多山,呈盆地状,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平均海拔在 10001500 米,具有山地多,平原少,岩溶广布的显著特点,中山、低山和丘陵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 77.2%,碳酸盐岩分布占 37.8%,是全国岩溶分布面积最大、石漠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广西

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日照丰富,冬短夏长,自然灾害频繁、旱涝突出,海洋气候特征显著。年平均气温 16.823.3,年降水量 10602658 毫米,年日照时数 11092213 小时。(二)自然资源全区土地总面积 2376.06 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2.48%,其中耕地 442.47 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8.62%,园地109.91 万公顷(4.63%),林地 1334.13 万公顷(56.15%),草地112.33 万公顷(4.73%)。森林面积 1378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58%,居全国第 4 位,森林蓄积量 6.02 亿立方米,居全国第 7 位;森

7、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 75以上,全区森林碳汇总量为 5676.3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全区河流总长度约 4.45万千米,河网密度 0.187 千米/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 4700 平方我们3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 1.98%。全区地表水资源总量 1892 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 7.2%,居全国第 4 位;10 兆瓦及以上河流的总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 1764 万千瓦,居全国第 8 位。全区已查明的煤炭资源总量 21.36 亿吨,占全国的 0.2%,石油储量 5000 万吨,不足全国的 1%,全区 75%以上的一次能源需外购。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各地总辐射量为 3601530

8、4 兆焦/平方米。陆地风能资源总储量约 4132.24 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约 210 万千瓦。广西素有“有色金属之乡 ”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储备地。锰、锡、铝土矿居全国前列,砷、膨润土等 9 种矿种储量居全国第一。拥有海岸线 1595 公里,滩涂面积 1005 平方公里,浅海面积 7500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12.93 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 900 多种,红树林面积 8375 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 38%。海洋 渔业资 源、 滨海旅游资源和港口资源丰富。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广西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9569.85 亿元,居全国第 18 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0

9、219 元,居全国第 27 位。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 17.1:47.8:35.1,其中工 业增加值比重为40.3%,工业化率为 2.37,工 业产业以资源加工型和载能型产业为主,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冶金、建材、制糖、机械、造纸与木材加工、医药和电子加工等。全区城镇化率为 40.6%,与全国 50%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17064 元和 4543 元。全区农村贫困人口高达 1012万人,其中约 70%分布在石漠化地区。专栏 1 广西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指标 2005 2010 增长倍数 全国排序我们4(2010)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984 956

10、9.85 2.40 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 8590 20219 2.35 27财政收入(亿元) 475 1228.6 2.59 22城镇化率(%) 33.62 40.6 1.21 25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 1265 3860.5 3.05 21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1561 3383 2.17 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769 7859.07 4.44 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406 3312 2.36 19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51.83 117.06 2.26 21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6.39 9.12 1.43 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891

11、7 17064 1.91 1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 2954 4543 1.54 25三、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一)温室气体排放2010 年,全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 25463.49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扣除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吸收汇的净排放量为 23363.56万吨)。从排放种类看,二氧化碳排放量 19846.86 万吨,占 77.94%,甲烷排放量 3261.93 万吨(12.81%),氧化亚氮排放量 2306.71 万吨(9.06%),全氟化碳排放量 46.46 万吨(0.18%),六氟化硫排放量 1.53 万吨(0.01% )。从排放领域看,能源活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排放量

12、16534.17 万吨(64.93%),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 3995.65 万吨(15.69%),农业活动排放量 4399 万吨(17.28%),废弃物处理排放量 533.25 万吨(2.09%)。(二)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及未来趋势平均气温明显上升。19612010 年的 50 年观测资料显示,我们5我区年平均气温约升高 0.7。年平均气温自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振荡上升,90 年代后期以来,升温趋向显著。桂西南、桂西北石漠化地区和桂东大瑶山及沿海地区增温显著。图 1 1961-2010 年广西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降水呈年代际变化。我区年平均降水量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68 1983

13、年、19932002 年为多雨期,19611967 年、19841992 年、20032010 年为少雨期。统计资料显示,广西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日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桂西北局部、桂西南、桂东局部及沿海等地区减少趋势较为明显。100120140160180200201961196197119761981986191196201206年( m)图 2 1961-2010 年广西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曲线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于频繁。我区地处低纬度地区,地理环18.51919.52020.52121.522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14、年( )我们6境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危害大。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高,强度明显增大,强降雨事件增多,洪涝频繁,季节性干旱加剧,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50 年来,全区受灾面积超过 100 万公顷的严重干旱有 90%发生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后,最严重的 10 次洪涝灾害中有 8 次也发生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后。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趋势。根据目前的气候变化观测事实、全球及区域气候模式的预估,在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1 世纪广西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与 19712000 年的 30 年平均值相比,2031 2040 年广西年平均气

15、温可能增加 0.81.1,年降水量可能增加 0%1.0%。(三)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损失呈现增大趋势。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农业损失呈增大趋势。2010 年,全区因气象灾害共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 166.5 万公顷,受灾人口 2560.7 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 108.7 亿元,与 2005 年相比,农作物受灾面积增加 14.0 万公顷,受灾人口增加 672 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增加17.6 亿元。旱涝灾害呈现加剧趋势。全区受旱面积 1000 万亩以上的旱灾,1951 1980 年平均 4.3 年发生一次,19812000 年平均 1.7年发生一次,20012010 年平均

16、1.4 年发生一次。19912010 年平均 5 年发生一次流域性特大洪水。 “十一五 ”期间,西江流域发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桂西北大石山区发生特大干旱,造成1309 万人受灾,324.5 万人发生饮水困难。我们7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局部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桂北、桂中和桂西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尤其敏感。气候变化对野生动植物的分布结构及种类组成造成影响,极端天气灾害导致大量动植物死亡。海平面呈现起伏上升。近 10 年来,我区海平面变化呈波动起伏状态,平均上升速率为 3.3 毫米/ 年,土地流失呈加重趋势。沿海异常大潮等灾害次数有所增加。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损

17、害程度加大,其中沿海 80%以上的海草床已经消失。旅游业和海洋渔业受影响显著。大部分以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为特色的旅游景区,极易受天气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引起海水温度升高,海洋渔业资源不稳定,经济鱼类资源量和渔获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直接影响海洋捕捞、养殖的单产和效益。第二节 应对成效一、减缓气候变化取得的成效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十一五” 期间,全区万元地区生 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15.2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1.8686 吨标准煤,累计下降 34.1%,万元建筑业增加值能耗 0.1129 吨标准煤,累计下降 22.1%,营运车辆单 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累计下降 8%,全区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总量为 207.57 万吨标准煤。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 期间,先后建成西部大开 发重要标志性工程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等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2010 年,全区总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2533 万千瓦,水火电装机容量结构为 58.841.2,水电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