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经济和社会发展.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2020305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洋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沙洋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沙洋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沙洋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沙洋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沙洋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二一五年六月1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3一、发展基础 .3二、发展环境 .6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战略定位 .10四、发展目标 .11第三章 空间开发布局 .14一、一主两副 .14二、两圈两带 .15三、城乡一体 .16四、对外联动 .17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19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9二、水利及减灾体系建设 .22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3四、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242第五章 产业体系建设 .26一、培育壮大支柱工业 .26二、稳步发展现代农业 .32三、积极发展现代服务

2、业 .35第六章 生态文明建设 .41一、加快生 态建设和修复 .41二、推进能源资 源节约 .42三、严格实施“三废”治理 .44四、开展海绵县城建设 .46五、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47第七章 民生福祉保障 .49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49二、努力推动文化繁荣 .52三、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54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8五、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61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 .65一、规划协调机制 .65二、实施保障机制 .65三、评估修订机制 .663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沙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推进“两圈两带”战略的历史机遇,全

3、面实施“两江明珠,魅力水城”战略,坚持“创新驱动、缩差赶超”不动摇,攻坚克难,竞进提质,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 2015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230 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 9 亿元,分别比 2010 年增长 100.4%、216.7%。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预计 2015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 400亿元、规上增加值突破 100 亿元,分别比 2010 年增长 283.8%和231.7%;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107.25 亿元,比 2010

4、年增长260.9%。农业实现稳步发展。2015 年预计粮食总产 73.4 万吨,比 2010年增产 6.84 万吨,增长 10.3%,较“十二五”规划目标 70.9 万吨增加 2.5 万吨。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了较快发展。2015 年,预计全县油料总产 13.5 万吨,比 2010 年增加 1 万吨,增长 8%。棉花种植面积因近几年结构调整,面积下调,42015 年预计总产 0.65 万吨,比 2010 年减少 0.39 万吨;但平均单产 109 公斤,比 2010 年提高单产 17 公斤。蔬菜(含菜用瓜)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双提升” ,2015 年全县蔬菜预计总产 38

5、.5 万吨,比2010 年增产 4.9 万吨,增长 14.6%。第三产业展现新活力。预计 2015 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 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90.1%;实现外贸出口额 12640 万美元,比2010 年增长 335.4%;接待国内外游客 28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44 亿元,分别比 2010 年增长 196.3%、241.1%。(二)结构调整有新变化预计 2015 年全县三次产业比重为 27:41:32,结构比 2010 年的31.7:37.5:30.8 有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内部升级加快。种植业、养殖业科技含量显著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明显提高,沙洋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评

6、为全国示范园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6 家,2015 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 8.5 亿元。第三产业出现新业态,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三)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完成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滨江新区、新港区区域规划编制和县城控制性详规编制。汉津大道改造、荷花南路和北路、长林西路、荆河南路等道路建成通车,津源大道、开源大道延伸段、五洋路三期等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骨架全面拉开。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规划覆盖率达5100%,村庄规划覆盖率达 90%。后港镇争创全国重点镇,官垱镇被确定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后港镇荆南村、高阳镇垢冢村、纪山镇

7、郭店村、官垱镇王坪村和曾集镇雷都村获评省级“宜居村庄” 。城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特别是引江济汉工程的通水通航,为建设“千吨级航运圈”节点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明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超额完成上级规定目标。完成万元 GDP 能耗下降 20.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提前达标。循环经济产业园初具规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模式逐步推开。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稳步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序展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8.6%,比 2010 年提高 5 个百分点。(五)民生福祉有新的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平稳。教育体育事业

8、稳步发展,教育资源结构和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10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员、 “五保”供养水平有较大提高。2015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0624 元,农村人均收入 13244 元,分别比 2010 年增长 9345 元和 6466 元。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6二、发展环境(一)形势与机遇从国际层面看,世界经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爆发带来的阴影,但当前复苏形势基本得以巩固,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物价稳中有降,公共债务水平总体稳定。与此同时,各经济体经济增速分化加剧,国际贸易与对外直

9、接投资仍处于低速增长通道,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显著。美欧再工业化战略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互联网条件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将会对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亚洲新的地缘政治正在形成,以亚投行筹建成功启动和中巴着手打造经济走廊为标志, “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从蓝图走向现实。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为沙洋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国家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将长江流域和中部地区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着力培育后续经济增长点,特别是鼓励依

10、托江河和交通干线打造新的经济带,给后发地区带来发展新机遇。从省级层面来看,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实施“两圈两带”区域发展新布局,致力于“建成支点,走在前列” 。沙洋在全省既属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又属于汉江生态经济带,7特别是作为江汉运河生态旅游城镇带的主体部分,直接沟通汉江生态经济带和湖北长江经济带。这种情况,在全省独一无二。汉江生态经济带和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纳入省级战略,非常有利于沙洋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从市级层面看,市委、市政府坚持“加速转型、缩差领跑”基本思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中国农谷建设全面推进,鄂中城市群建设

11、正式启动;坚持构建“多点支撑”发展格局,特别是以沙洋为主体的“荆三角”建设全面展开,都赋予沙洋重要使命,对于促进沙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二)困难与挑战在拥有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沙洋“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也面临下行的巨大压力。交通瓶颈制约突出。沙洋是全省极少数不通高速公路的县城,现有铁路也只经过西部少数乡镇,对生产生活和招商引资造成很大困难。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发展不够仍是沙洋最大的实际,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 GDP 都还比较低;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还不强,对少数行业、少数企业依赖性仍

12、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民营经济规模不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8区域竞争压力增大。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的大环境下,在周边县市已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氛围中,沙洋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特别是潜江市、天门市利用省直管市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功“落子” ,发展势头迅猛,沙洋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9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和湖北省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的机遇,

13、牢牢把握“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因应新常态,培育新优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生态文明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民生改善为根本,以跻身“全省县域经济二类前列”为目标,努力建设魅力沙洋、富强沙洋、文明沙洋、幸福沙洋,为“中国农谷”建设和鄂中城市群崛起做出更大贡献。二、基本原则人水和谐,生态文明。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围绕建设“两江明珠魅力水城”核心战略,以人水和谐为主线,突出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加快生态环保、生态产业、生态城镇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沙洋” 。四化同步,产业支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就近城镇化”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