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森林鼠害防制专题,生物学院 动物科学系, 鲍伟东 62338130,主要内容,鼠类生物学基础分类及生物学特性、鼠类的危害及成灾的原因、我国的森林害鼠及现状(种类、地区性主要害鼠)鼠害防制科学研究种群生态学研究(食性、繁殖、行为、天敌)、群落结构分析(构成动态、优势种、分布)、生态系统生态学(食物链、能量消耗、物质循环)、实例 鼠害防制实践种群数量动态监测(消灭与控制)、灭鼠技术(药剂的选择、使用特点、特殊场所灭鼠)、实例(C型肉毒梭菌的使用),一、鼠类生物学基础,1、分类及生物学特性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具备哺乳动物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如胎生、高度发达的神经感官系统、快速运动能力、复杂的社
2、会行为等,,特殊点:繁殖力高、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生长)。,世界上有2800种,我国有185种。分属11科(松鼠科、鼯鼠科、河狸科、刺山鼠科、竹鼠科、,鼠科、仓鼠科、睡鼠科、林跳鼠科、跳鼠科、豪猪科)。,通常意义上的鼠类或啮齿类包括有兔形目和食虫目的部分类群,区别:啮齿目:无犬齿、齿隙长、上颌一对门齿;兔形目:无犬齿、齿隙长、上颌二对门齿,食虫目:有犬齿、无齿隙、吻部细长;头骨常作为鉴定依据。,2、鼠类的危害经济危害:损耗粮食:老鼠是一种贪吃的动物,每只老鼠每天要吃掉相当于它体重的1/5-1/10的食物,老鼠北方叫耗子,真是名符其实。每年农业、谷物减产5%,储粮损失1%,全世界每年被损耗的粮
3、食有5000万吨,损失上亿美元。盗食森林的种子,啃食幼苗,树皮,给森林带来严重的危害。老鼠能破坏草原,与牲畜争夺牧草,影响畜牧业。老鼠对工业及建设事业的危害也是有很多例子的。因老鼠咬破电线造成短路引发的火灾、鼠洞溃堤等;,据全国农技中心对农区鼠情监测点春季监测情况的综合分析,2004年我国农区鼠害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东北、西北、华南等地区鼠害呈重发态势,农牧交错区、城乡结合部发生也较严重。预计全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将达5亿亩以上,涉及农户近1亿户。由于今年农区鼠害将重于常年,若不加大防治力度,将造成粮食损失50亿公斤以上。,传播疾病:30余种鼠传疾病,感染途径有寄生虫、排泄物、咬伤,精神骚扰;被
4、老鼠夺去的人类生命比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的人数总和还要多。鼠疫:就是由老鼠传播的一种甲类一号烈性传染病。人间鼠疫有1500年的历史, 历史上鼠疫有过三次大流行:6世纪东罗马帝国第一次大流行,流行时间长达50年,死亡1亿人;14世纪在欧洲第2次大流行,死亡2500万人口,占当时欧洲人口的1/4。18世纪末19世纪初,第三次大流行,死亡4000万人。全世界有200多种老鼠是鼠疫菌的保菌动物;,其它常见鼠传疾病:钩端螺旋体病也是由鼠类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往往鼠类感染后不发病,病源体从尿中排出,人接触鼠尿污染的水而感染。水稻田往往是这种疾病的疫源地。流行性出血热:是老鼠传播的另一种疾病,又可分为家
5、鼠型出血热和野鼠型出血热,分别由家鼠(如褐家鼠)各野鼠(如黑线姬鼠)作为中间宿主。老鼠还能传播型斑疹伤寒、森林脑炎、狂犬病、恙虫病、鼠咬热、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等。所以灭鼠的同时也要进行对寄生在鼠体的有害昆虫的杀灭。,防治费用高昂:如秦皇岛市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力量,筹集灭鼠资金120余万元,购置毒饵240余吨、毒饵盒6.5万个;,3、成灾原因适宜的生存环境:气候、食物、隐蔽,森林环境;人类造成的环境退化引起正循环;天敌少:农药、捕杀、环境;高繁殖力:进化平衡高死亡;扩散破坏;,4、综合利用科学研究(生命周期短、特殊性)、经济价值(药物、皮毛、饲料、观赏)、生态作用;,5、我国的森林害鼠
6、种类:40-46种,森林型(岩松鼠、灰鼠、花鼠、红/棕背鼠平、鼢鼠),灌丛草原型(沙鼠、跳鼠、社鼠、田鼠);伴人型(姬鼠、家鼠);,森林鼠害现状每年全国受害面积60-80万ha;1984年57万ha ,1985年63万ha2000年发生面积为84.5万ha。2004年60万ha;主要害鼠:松鼠科、鼠科、田鼠亚科、鼢鼠亚科;主要危害树种有油松、落叶松、樟子松、杨树、华山松、云杉等;,主要地区性鼠害现状:东北林区(红/棕背鼠平、东方田鼠、东北/草原鼢鼠、灰松鼠、东北鼠兔,主食松子);西北华北林区(中华/甘肃鼢鼠、沙鼠、跳鼠、岩松鼠危害直播油松);西南林区(绒鼠、鼠兔、赤腹松鼠,食种子);,在我国,
7、森林鼠害研究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总体来说,鼠害没有得到根本控制。鼠害发生面积有增大的趋势,且造成的损失巨大,引起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森林害鼠”已被列入工程治理的范畴,鼠害防治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综合控制技术将是研究的重点,它不但要求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防治措施,而且要求把“防治”问题纳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范畴。要进一步开发新型农药,使用高效、专性、对生态环境无污染的药物毒饵。并且要深入研究鼠害发生及危害规律,对其发生作出准确的预测预报。从而有效地控制森林鼠害严重发生的趋势,保护好森林资源环境。,种群:一定空间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群落:一定自然区域多种不同生物的有规律集合体,内容变化;1、
8、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食性:杂食,植物种子、叶、菜、作物、果实、虫、小动物、同类相食,,食量:饲养记录小家鼠日食量为3-8克谷物,子午沙鼠10-20克,布氏田鼠38克,高原鼠兔77克,褐家鼠25克。研究方法:试验观察、胃容物分析、颊囊分析、饲喂试验;实例、小毛足鼠食性和食量的研究,,小毛足鼠(Phodopusroborovskii)食性和食量的研究,王利民,周延林,鲍伟东;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是我国北方荒漠、半荒漠、荒漠草原及草原区沙地等生境类型的常见鼠种.作为此类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对其食性及日食量进行研究,是进一步了解该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基
9、础资料之一.1研究区概况:本文选点在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高原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该站位于黄河南岸库布其沙地东段,在草原带沙地中具有代表性,地处北纬40174020,东经1095611003之间,海拔约1100m左右,站内沙丘起伏,风蚀沙化现象十分严重,固定、半固定及流动沙地约占86%.年均气温6,无霜期156d,年均降水量310mm左右,土壤类型以风沙土为主.植被类型以沙地植被.,2研究方法.1饲喂试验1996年在试验站内用捕鼠笼捕获小毛足鼠,经灭蚤后在实验室内用小麦粒、牧草种子及常见植物的新鲜茎叶混合饲喂3d以上,选体重变化不大的健康鼠进行实验,供选择的植物共计26种,均是这一地区内
10、比较常见的植物营养体或种子,7月15日开始试验,8月5日结束,每组供试动物1020只,共进行了19次实验.实验时,每次每组饲喂4种食物,每组食物至少有一种种子食物,尽量保证每种食物测试3次以上,连续一昼夜.进行测试同时,在无鼠笼内,设同样食物组的23个重复,取其平均值,作为食物自然失水对照.数据整理依如下步骤进行:设A为试验组投给的食饵量,B为试验,2.2颊囊食物的收集与鉴定小毛足鼠具有暂时的储存食物的器官-颊囊,收集该鼠的颊囊食物逐个进行鉴定,计算每种食物出现频率,可作为分析该鼠食性的另一途径之一.为此,在沙地站固定沙地、丘间滩地、半固定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草甸低湿地、农田及人工草地等植被
11、类型上,依次设置12个样地,作为永久样,1991、1995及1996年,每年410月,每月中旬1020日,采用4号木板夹,逐个样地进行一次鼠类取样,夹距5m,行距50m,每50夹一行,每样地每月不少于200夹日,捕获的鼠全部解剖记录,逐个鉴定小毛足鼠的颊囊食物.,2.3小毛足鼠种群绝对密度调查及计算在沙地站选择一块面积为5.06ha的样地,样地内有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三种植被类型.1995年79月,1996年4、5、7、8、9月,每月1020日,在样地上布放大号捕鼠笼225个,笼间距15m 15m.每天查笼一次,用剪趾法标志捕获鼠,每只编号、体重、性别、繁殖发育状况均予以记录,
12、然后就地释放,两年共标志小毛足鼠208只.依据Schmacher和Eschmeyer5提供的计算方法;,对获得的标志重捕材料按月整理,种群密度估算值p= i(niMi2)/ i(RiMi),其中,ni是第i次抽样时捕到的动物种数(包括标志与未标志的),Mi是第i次抽样前标志释放的动物数,Ri是第i次抽样中捕到的标志动物数.,3结果与分析3.1饲喂试验共饲喂了26种食物,其中植物营养体18种,植物种子8种,小毛足鼠对26种食物的摄食量见于表1.由表1,根据小毛足鼠喜食程度不同,可将植物营养体分为三个等级:摄食量在每千克鼠重40g以上的为较喜食(如猪毛菜、柠条、雾冰藜、披针叶黄华及田旋花五种),摄
13、食量在每千克鼠重1540g之间的为喜食(如沙打旺、沙米、苦豆子及驴耳风毛菊四种),摄食量在每千克鼠重15g以下的为不喜食或不食(如砂引草、沙生冰草、虎尾草、拂子茅、油蒿、牛心朴子及籽蒿等);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小毛足鼠较喜食的植物营养体含水量都相对比较大,对两种农作物种子喜食程度较高,对其他栽培牧草种子与较常见的野生植物种子的喜食程度差别不大;,3.2颊囊食物检出结果1991年,1995年及1996年三年共收集鉴定小毛足鼠颊囊321对,其中春季(45月)99对,夏秋季(610月)222对,共检出32种食物,食物种类及出现频率列于表2.由表2可见,披针叶黄华种子、禾本科种子、沙打旺种子、沙米种子及
14、昆虫等五种食物检出频率虽然春秋季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都在10%以上,说明小毛足鼠在野外条件下主要对这些食物较为喜食,其中前三种更甚;其他一些食物,如草木樨种子、虫实种子、苜蓿种子及油蒿种子等众多食物检出频次均较低,基本都在10%以下,表明在野外条件下这些食物不构成该鼠食物的主要部分.,3.3小毛足鼠的食量及采食效率根据饲喂试验得出的小毛足鼠的平均日食量为2.29g(表3), 对该地沙地植被地上第一性净生产力计算结果为279.58513.18g/m2. 计算出沙地啮齿动物年消耗量约为23.217kg/hm2,约占地上第一性净初级生产力0.076%0.14%.从这个结果来看,该地基本不存在小毛足鼠
15、的危害问题.但不能否认在局部地区造成的危害,如本区盗食播种的草种、树种问题.以我们所选研究基点沙地站为例,该站小区试验播种的牧草种子几乎全部被盗食,小毛足鼠对造成这种危害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栖息地:穴居;野栖和家栖;洞道复杂程度各异;群居型和独居型;干燥保暖隐蔽取食方便,季节迁移;研究方法:标志捕获、活动痕迹、挖掘;,活动:夜行与昼行,范围随季节、食源而异,路线常固定,跑道明显;扩散;冬眠;密度问题;研究方法:观察、捕获、标志重捕;,繁殖:条件适宜全年繁殖,野生一般为春秋高峰,4-8月;性比差异;繁殖强度(=孕鼠*胎仔数/捕获数);出生率与死亡率;年龄鉴定:种群的年龄构成决定未来发展趋势
16、,,对害鼠的年龄鉴定、年龄结构及与种群数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对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北鼢鼠、小家鼠、达乌尔黄鼠、高原鼢鼠等鼠类的研究。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依据牙齿的生长,臼齿齿冠的磨损程度及臼齿形态变化;依据头骨形态的变化及量度;依据体重、体长、皮板大小、毛色变化等;依据繁殖特征、睾丸等的重量;依据水晶体的重量等。,行为:活动时间的分配,以摄食、繁殖和育幼行为为重点,了解活动方式、纯科研;社群行为:个体之间联系的方式;领域性:个体或家庭维持生活的空间;化学通讯:个体辨认依靠外激素,直接接触、间接挥发传导;对性成熟产生正、负效应,影响发情状态,产生警告激素,标识领域、优势地位,研
17、究手段:直接观察、自动记录设备;目的:驱避、引诱、抑制繁殖;,天敌:小型食肉兽、鸟类、蛇;直接捕食与间接抑制;数量波动关系,防治与理论研究;,数量调查:抽样调查、设有对照区,直接数量调查:鼠夹捕获率、直接观察、标志流放;间接数量调查:食饵消耗法、洞口统计、分析痕迹;绝对数量调查:尽捕、毒杀;,数量动态:种群生态的核心,控制鼠害的关键,季节性和年度;呈周期性变化,预测的基础,以上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验研究、生态理论;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寿振黄、夏武平、罗泽珣等首先研究了东北地区红背鼠平、棕背鼠平、大林姬鼠种群季节波动规律,到60年代,对东北地区的一些啮齿动物的数量变动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18、摸清了部分鼠类种群的季节变动、年变动,为鼠害防治提供了依据。同时,进行了影响鼠类种群数量变动因素的研究。马壮行等根据影响黄鼠数量变动的外因的研究,提出了保护环境和破坏鼠的生存条件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法。,2、群落生态研究,构成:优势种,多样性;类型划分;空间格局:水平与垂直分布、成因(微生境、天敌)时间动态:昼夜、季节、年度;实例、鼠类群落多样性;,群落构成的机制:竞争、捕食、互利、进化、人类活动;,3、生态系统生态研究,鼠类与植物:食物与隐蔽地的提供者;土壤性质、植被演替、生长;食物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作用:天敌的食物、森林更新、水土保持的破坏者;,三、鼠害防治实践,1、林
19、地鼠害调查试验方案生态学调查:环境因子(温度、土壤、降水、植被种类、类型、高度、盖度、天敌);生物因子:天敌、其他动物、人类活动方式;种群基本参数:性比、年龄、出生率、雌雄性繁殖特征,分布状态;结果分析:种类、优势种、食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数量动态规律;防治方法:物理、化学、生物、生态;,数量波动一般模式:冬春低、夏秋高;大爆发:增长期、一年,2-3年,1-2季内迅速发生,高峰期、维持1-2年,下降期、仅有少量繁殖,低谷期、低水平维持;预测方法:对群落、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为鼠类预测预报及生态控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收集资料建立模型,但预测结果只能是一个近似值。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够准确和完善,或建立
20、的模型有某种程度的失真,或受到人为因素、气候因素的影响等,导致预测的结果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一些对气候因素较为敏感的小型鼠类,在气候异常的年份其准确力就相对下降。实例、小毛足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鄂尔多斯沙地草场小毛足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 侯希贤董维惠周延林 鲍伟东本文以19911996年在鄂尔多斯沙地草场上小毛足鼠的数量资料,对该鼠的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9911996年每年410月每月中旬,在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沙地草场的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及丘间滩地、农田等不同环境中,用直线夹日法调查,行距50,夹距5,用花生米作诱饵,捕获鼠作常规测量并解
21、剖、记录,最后称取胴体重,保留头骨。用捕获率表示鼠密度。,2结果与分析19911996年共布放124245个夹日,捕鼠7498只,其中小毛足鼠2411只,占捕获总数的32.16%,居首位。2.1种群数量动态2.1.1季节变化将各年各月平均捕获率制成图1。从图1看出,小毛足鼠季节消长呈单峰型,4月数量最低,7月最高,最高峰是最低峰的10.5倍。各年度的曲线基本相似,均为单峰型,2.1.2年度变化小毛足鼠19911996年度间数量有明显差异,其中1993年最高,1996年最低,前者是后者的5.9倍。这6年间该鼠数量变动经历了低谷高峰下降低谷4个阶段。19911992年为低谷期,1993年是高峰期,
22、1994年是下降期,19951996年又为低谷期。2.2种群数量预测本文用捕获率作指标,对小毛足鼠种群数量进行了预测,建立了4个短期预测公式和中、长期预测公式;,2.2.1短期预测模型利用当月捕获率()预测下个月的捕获率():=1.3385 +0.5616(=22,=0.5690.01=0.537),结果见表1。利用7、8、9月捕获率()分别预测8、9、 10月的捕获率():8=-1.6505+1.1254(=3,=0.9070.05=0.878), 9=-0.1891+0.4131(=3,=0.9840.01=0.959),10=0.4823+0.2146(=3,=0.8990.05=0.8
23、78),式中为7 、8、9月捕获率,8、9、10为8、9、10月捕获率; 1994年底建立模型,1995年开始预测,对1995和1996两年该鼠410月的数量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2.2.2中、长期预测模型利用当年5月繁殖指数预测当年10月(中期,预测5个月)和翌年5月(长期,预测1年)的捕获率(表2),上述两种预测模型中鼠的数量(密度)均用捕获率表示,是在草原或农田中用直线夹日法这一简单易行的方法调查鼠密度的比较好的选择,为大面积监测草原、农田鼠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长期的积累。自1991年建立模型开始运转以来,迄今已预告31期,准确率在85%以上,3 讨论影响鼠类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
24、,诸如食物、气温、降水、种内和种间关系、人类经济活动等。在正常的非灾害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其内因起主导作用,外因仅通过内因起作用。本文正是利用了这一机理,仅选用繁殖指数和捕获率为预测指标,大大简化监测和预测程序,而且结果比较准确。使模型简便明了,一目了然,便于基层推广。,2、灭鼠实践消灭种群与抑制数量:经济、生态的考虑,经济防治阈值:支出与防治效益比较;从生态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机结合与协调,提出以营林生态防鼠为基础,保护天敌,科学使用鼠药,人工和机械防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因鼠、因地、因时地开展防治工作,逐步扭转鼠害在某些地区越防越多的恶性循环状况,促其向森林自我控制鼠
25、害的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有鼠不成灾,鼠类成为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 防治时从经济方面考虑,减少不必要的防治支出,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例:人工林鼠害防治指标研究,人工林鼠害防治指标补充研究刘少英冉江洪赵定全等(四川林业科技Vol.19,No.3)防治指标研究实际上属于预测预报的范畴,它是从经济角度对当年鼠害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关于鼠害防治指标的研究在农业上开展较多16,林业鼠害防治指标研究在国内外少见报导。对四川省杉木、柳杉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生产防治对象主要是1年6年中幼林。故7年生以上不作防治。结果如下:,1研究方法
26、研究树种为杉木、柳杉和油松。研究地点分别在安县天台山林场和茂县团结乡仁村组,海拔高均在1400m左右。鼠密度用上夹率表示。每个样地下夹100只,前一天晚上下夹,第二天上午收夹,夹距5米,行距20米,诱饵用玉米。所观察1995年度危害期集中在4月中旬至下旬,危害持续约10天。开始调查时,鼠危害已达最高峰,我们调查了目标鼠种鼠密度和对应的新危害率。,2结果与分析2.1鼠密度、危害及相关关系分析杉木、柳杉和油松人工林目标鼠种鼠密度和相对应的危害率见表1和表2。鼠密度和危害率相关显著。2.2损失量测算不同林龄单株产值(危害致死时损失量),1年3年时,杉木1.12元,柳杉和油松0.88元;4年6年时,杉
27、木5.21元,柳杉和油松4.11元。2.3危害率和死亡率不同林龄抗危害能力和受危害后的恢复能力不一样。经多年来的调查发现1年3年幼树受害后死亡率约40%,4年6年,幼树受害后死亡率约20%。,2.4防治指标2.4.1经济允许死亡率、危害率和鼠密度。防治指标的制定涉及到防治投入和挽回经济损失的比值。后者又与每公顷株数、死亡率、单株价格及防治效果有关。在挽回经济损失和防治投入相等时,防治利少弊多。我们认为挽回经济损失为防治投入5倍作为临界点;2.2.2防治指标及防治措施。表3给出了经济允许死亡率、危害率及目标鼠种密度。即同一树种在不同年龄阶段允许损失的最大域值,这个域值就是防治指标。在工作中应以目
28、标鼠种密度为依据采取不同的措施。,3问题讨论本文给出的防治指标是在“危害高峰期”以目标鼠种鼠密度为指标。具体应用时应是在危害高峰期即将到来前进行调查,对杉木、柳杉和油松来说,目标鼠种都是黑腹绒鼠、社鼠和姬鼠类。目标鼠种鼠密度用上夹率表示,上夹率与样地内实际存在的鼠的数量有关,但不等同于地内实际存在的数量。另一方面,上夹率与夹子型号、诱饵种类及放夹密度有关。由于鼠类寿命短,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非主害期可能鼠密度较高,但不能作为防治依据。对我省来说,杉木、柳杉和油松的主害期在3月5月,故3月初(有的在4月初)进行调查并防治最适宜。对1年3年生的杉木、柳杉、油松林,鼠密度分别在6.07%、12.5
29、%和2.3%以上,4年6年生分别在1.9%、3.4%和2.9%以上时,应全面防治。,害鼠的人工防除防治鼠害最好的办法是“变害为利”。老鼠身上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鼠肉被认为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佳品,富含钙、铁等元素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自古我国就有吃鼠的记载, 现今广东吃鼠肉仍为美味。传统医学认为,鼠肉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主治虚劳赢瘦、膨胀、小儿疳积和疮肿;鼠肾可以治疗狐疝症和小儿惊风;以初生未睁眼的仔鼠泡酒喝,可去头风,有壮阳补肾的特殊功效;但是,当猎鼠成为一种获利的经济活动时又该保护了。,防制途径灭与驱:物理的:又称器械灭鼠法,历史较久,应用较久,应用和方式也较多。包括各种专用捕鼠器
30、,如鼠夹、鼠笼、也包括压、卡、关、夹、翻、灌、挖、粘和枪击等。物理学灭鼠的技术,如安放鼠笼(夹)要放在鼠洞口,应与鼠洞有一定距离,有时用些伪装,可以提高捕杀率;鼠笼上的诱饵要新鲜,应是鼠类爱吃的食物。一般第一个晚上老鼠不易上笼因有“新物反应”,二、三天后上笼率会提高。 、,化学的:又称药物灭鼠法,是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灭鼠方法。药物灭鼠又可分为肠毒物灭鼠和熏蒸灭鼠。作为灭鼠所用的肠道灭鼠药,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其次是无机化合物和野生植物及其提取物。胃肠道灭鼠药要求对鼠有较好的适口性,不会拒食,毒力适当。由它为主制成各种毒饵,效果好,用法简便,用量大。其次是毒水、毒粉、毒胶、毒沫等。熏蒸灭鼠,
31、如磷化铝、氯化苦可用于仓库、轮船熏蒸灭鼠。,生物的:生物学灭鼠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天敌灭鼠,鼠类的天敌很多,主要是食肉目的小兽:如黄鼬、野猫、家猫、狐等和鸟类中的猛禽,如鹰、猫头鹰等和蛇类。因此保护这些鼠类天敌,对减少鼠害是有利的。另一是利用对人、畜无毒而对鼠有致病力的病源微生物灭鼠,这方面由于要求条件很严,进展很慢。,综合的:生态学灭鼠,也就是通过改良环境,包括防鼠建筑、断绝鼠粮、农田改造、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鼠类隐蔽处所。也就是控制、改造、破坏有利于鼠类生存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使鼠类不能在那些地方顺利生存和繁衍。生态学灭鼠是综合鼠害防治中很重要的一环 。,化学灭鼠剂:指用于防治有害啮
32、齿动物的、配制毒饵的毒剂,还包括驱避剂、熏蒸剂、绝育剂;快速有效的特点;选择标准:无拒食、选择毒力、操作安全、一定的作用时间、二次中毒小(无累计)、可降解、有解毒方法、无耐药性、价格合理;根据灭鼠药进入鼠体后作用快慢,分为急、慢性两类;,化学灭鼠剂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防治方法。早在公元前350年就有使用砷化物毒杀鼠类的记载。16世纪开始使用植物灭鼠剂红海葱,20世纪初开始用磷化锌。二次大战前后发展了安妥和氟乙酸钠等有机灭鼠剂。20世纪50年代初抗凝血灭鼠剂的出现,标志着灭鼠剂的重大进展。60年代以来为了克服鼠类对抗凝血灭鼠剂抗药的问题又发展了对鼠类具有选择性毒力的灭鼠宁、灭鼠优,以及效力更为强
33、大的急性灭鼠剂胆骨化醇和溴甲灵等。在抗凝血灭鼠剂方面的进展发展了一系列的毒力强大能杀灭抗药鼠种的第2代产品,如大隆、溴敌隆、杀鼠酮、敌鼠钠盐等,它们既具有抗凝血剂的主要特点,一次性毒力又很强,使用时可一次投毒或间歇投毒,使其在大规模防治鼠害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已引进并试制成功大多数新型灭鼠药物,替代了过去广泛使用的磷化锌、氟乙酰胺等。且磷化锌、氟乙酰胺、毒鼠强、甘氟等被列为禁用药品。现在的问题是科学使用灭鼠药物宣传不够,在灭鼠药物的生产和销售上管理不善,致使一些禁用药物如氟乙酰胺等仍大量使用,造成很坏的后果。尽管化学药剂防治的地位不高,但它在自然控制、林业技术和生物防治不能完全控制时, 正确
34、使用化学灭鼠剂仍是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具有经济、迅速、有效的特点,很少受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的限制,特别适用于已造的针叶树幼林、母树林、种子园、苗圃及危害严重的幼林大面积灭鼠之用。,驱避剂:在国外研究很多,加拿大、美国、日本及欧洲许多国家都以使用福美双为主剂的驱避剂,主要防止鹿类对森林的危害,部分地方也用作驱鼠。国内近年来为适应大面积飞播造林的需要,研究用多种驱避剂进行种子处理,对鼠、鸟虽无毒杀作用,但具有驱避效果。成分也以福美双为主,可同时对鸟、鼠起驱避作用;广东省林科所研制的-8复合忌食剂,北京地区用该忌食剂拌油松种子对花鼠、松鼠、交嘴雀的忌食作用显著,日食量分别下降26
35、 5%、60 6%和52 2%,拌药区出苗数为未拌药区的1 59倍,还有云林鸟鼠驱避忌及多效复合剂都对鼠类有很好的驱避效果。它们在鼠害预防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和防治效果不稳定的缺陷,给环境及飞播造林成功率造成了潜在的威胁。,熏蒸剂的试制进展不大。目前,除使用氯化苦外,还使用磷化铝、磷化钙和氰化物熏蒸旱獭、黄鼠、沙鼠等,效果较好。化学不育剂已广泛应用于野鼠的控制,仍可能对环境和非靶生物有危险。目前国外已经研制出的不育疫苗能克服这一缺点,通过免疫不育,致使害鼠(小家鼠)终身不育。技术要求很高,产品价格极其昂贵,在林业上推广还有困难。国内研究植物型抗生育剂也有类似困难。
36、抑制生育保留竞争个体,降低危害,处于研究状态;,药物简介:1、急性(单剂量):又称急性单剂量灭鼠药,鼠类一次吃够致死量的毒饵就可致死。特点:这类药的优点是作用速度快、毒性大,粮食消耗少,一次给药;但它们对人畜不够安全,容易引起二次中毒,同时在灭鼠过程中老鼠死之前反映较激烈易引起其它鼠的警觉,易拒食,记忆半年,故灭效不及慢性鼠药。这类药有磷化锌、氟乙酰胺、毒鼠磷、毒鼠强溴代毒鼠磷、溴甲灵、敌溴灵等。氟乙酸胺和毒鼠强、甘氟由于毒性强,很容易引起人、畜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国家已经禁用。,使用方法:先诱食、后给毒饵,不同剂型、诱饵、毒剂交替使用,家鼠按洞成堆1-2克,野鼠条带5-6克/米, 目前常使用
37、毒饵盒保护天敌和小孩;,2、慢性(多剂量):又称缓效灭鼠药,抗凝血类,机理是抑制凝血、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内出血;又可分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如敌鼠钠盐、杀鼠灵、杀鼠迷(立克命)杀鼠酮、氯敌鼠等。这一类灭鼠剂如果要想达到理想灭鼠效果就要连续几天投药。另一类称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它们的急性毒力相对较强,老鼠吃二次,三次就可致死,对第一代灭鼠药有抗性鼠也能杀灭。这类药有:溴敌隆、大隆、杀它仗、硫敌隆等。特点:累计中毒,多次小剂量,不拒食、在鼠大量死亡时,几乎所有的老鼠都已吃足了鼠药的致死量,即使由于信息交流有的鼠不再吃或搬家,也难免一死。有解毒剂Vk1,肌肉注射 ;,使用:投药期保证供应,家鼠耐药
38、;常用有:杀鼠迷、杀鼠灵、氯敌鼠、溴敌隆、大隆;投放3-4天/周,50-200克,勤查勤补,大仓鼠耐药性高,不适用;实例:大兴安岭鼠害防治,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鼠害防治研究 武晓东,曹润波,邹元平等(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Vol.21No.1)随着林区营林工作的不断发展,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鼠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自90年代以来,每年发生面积2.67万hm2,对林区的营林工作及部分成林地造成了极严重的危害,因此对该地区鼠害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991年1993年作者在该地区进行了防治鼠害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自然概况,2研究内容及结果2.16种经口毒饵与基饵的适口性比较目前林区采用经口化学毒饵
39、灭鼠多选用敌鼠钠盐、毒鼠磷等(杨可兴1987、刘用昌1985等)我们选择6种经口灭鼠毒饵与基饵进行野外投放适口性比较实验。2.1.1实验样地选择和方法试验样地位于吉文林业局吉文镇以北4km处,立地条件为干旱阳坡,坡度1520,林龄20a25a,为樟子松造林地。该地试验前一年曾用夹日法调查鼠种及密度,主要鼠种为棕背鼠(Clithrionomys rufocanus)、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和花鼠(Eutamias sibiricus),棕背鼠捕获量为95%以上。,本次适口性实验选用急性药物3种,即1%的毒鼠磷、1%的甘氟、2.5%的磷化锌;慢性药物3种,即0.2%的敌鼠
40、钠,0.005%的溴敌隆和0.005%的大隆。用6种毒药拌制的毒饵和基饵燕麦自野外实验样地布放,用培养皿每组4个分别称15g毒饵和基饵,每组培养皿呈方形排放,相邻培养皿间距5cm,从山下向山上每15m放1组放成5行,每行10组,行距50m,共50组。晚18:00时施饵, 早6:00时取回分别称剩余饵重量。,2.1.2结果分析3种急性药物毒饵及基饵取食量见表1。可看出3种急性药物的适口性相差不大,但甘氟最好,平均每组取食为13.05,取食系数(即取食总量占施饵总量的比例为8.7%)。进一步分析各种药物与基饵的取食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急性药物与对照的F值均小于F0.05,差异不显著,说明拌饵
41、后其适口性无变化。3种慢性药与基饵的取食量见表2。结果表明,在3种慢性药物中,溴敌隆的适口性最好,远远高出基饵,差异极显著(F=11.29F0.05),说明溴敌隆拌饵后其适口性有很大提高。敌鼠钠盐和大隆与基饵无多大差别,拌饵后适口性无变化。,2.2不同药物灭鼠试验基于上述不同药物适口性实验结果,在1991年、1992年和1993年3年在吉文林业局不同林场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了急、慢性药物灭鼠试验比较研究。每一样地面积2hm2,样地周围保护带30m,灭效检查用胡萝卜块做调查,灭鼠前后各投放1次,结果如表3和表4。3种慢性药物的灭效均在95%以上。同时用3种急性药物进行了灭效比较,结果见表5。由
42、表5可知3种急性药物以1%毒鼠磷的灭效最好,其灭效达到91.8%,1a后远期灭效仍有51.4%,甘氟1a后即无灭效,由表6、表7、表8可知, 0.2%的敌鼠钠毒饵在变动投饵距离(无论是30m条距还是20m条距)和投饵量(每堆、袋、盒投放20g、25g、30g或50g),毒饵盒的灭鼠效果最好,两次试验灭鼠效果分别为91%和82.1%,其远期效果也好, 181d后仍达93%,1a后鼠密度低于对照。袋投的效果也较好,3次效果分别为71.4%、75.2%和96.4%。蜡块和散投的效果不好,不宜采用。结论:选用0.2%的敌鼠钠毒饵进行大面积防治林区鼠害可采用条行距20m,袋距5m(即投药点塑袋之间的距离
43、)每袋投饵(装饵)20g即可,投药量加大,已无实际意义造成饵料的浪费。选用1%的毒鼠磷毒饵,采用20m 5m,每袋5g的投毒饵量,效果最好的达到86%。加大投饵量效果也未见提高。,生物杀鼠剂:病源微生物,沙门氏菌属,选择特异性强,环境温度影响活力,免疫力,传播途径,实例:C型肉毒梭菌,,应用C肉毒杀鼠素防治针叶树人工林鼠害试验初报韩晓东,张来,徐振昌等(吉林林业科技Vol.29No.1)化学防治见效快,效果好,但常危及其它生物,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形成“越防越重”的恶性循环局面。生物防治虽不污染环境,但保护和发展天敌动物等涉及的技术较复杂,且当鼠害大发生时很难迅速控制灾情。近年
44、来兴起的应用生物制剂防治鼠害的新技术,对森林鼠害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C肉毒杀鼠素即是其中一种灭鼠效果好、对人畜及天敌动物安全的高效生态型灭鼠剂。达到速效控制鼠害、不污染环境的目的。,试验用药剂为青海省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生产的C肉毒杀鼠素(BotulinTypeC)冻干剂,商品毒介为400万MLD,饵料选用玉米楂。防治试验设两种处理,即a种处理杀鼠剂浓度1%,投饵量为1125g/hm2;b处理杀鼠剂浓度0.2%,投饵量为665g/hm2。投饵采用带状法,带宽5m,投放间距5m,a处理每堆饵量8.5g,b处理投饵量5g。,试验结果及分析用C肉毒杀鼠素防治针叶树人工林鼠害效果明显,3个树种内灭鼠
45、效果分别达到94.64%、89.74%和93.75%,平均效果为92.71%。且成本低,两种处理防治成本分别为2.39元/hm2和1.75元/hm2,无天敌动物至死现象,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灭鼠药剂。,从试验结果看,a、b两种试验处理对针叶树人工林鼠害防治效果均较好,其中b处理灭鼠效果略高于a处理,但防治成本较a处理降低27.78%;从毒饵成本看主要是饵料,a处理药剂与饵料成本费用比例为75.2%和24.8%,而b处理药剂与饵料成本比为55.2%和44.8%,因此降低饵料用量是降低防治成本的关键。同时由于毒饵用量减少了劳动量,使用起来更方便。因此,建议采用高浓度低饵量进行防治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6、,危害调查:受害面积、株数、减产量;灭鼠效果:堵洞盗洞法:灭鼠前堵洞1000个,盗开400个,灭鼠后堵洞,又盗开20个,灭洞率=(400-20)/400 =95%;鼠夹法:原理相同;农、林业增产率:灭鼠后的出苗率、成活率、种子收获等;,货场仓库灭鼠 空港货场、仓库一般地处城乡结合部,环境比较复杂,加之面积较大,封闭性差,外来鼠易于迁入,给灭鼠增加了难度,故灭鼠工作须持之以恒,方能奏效。(一)毒饵除鼠1毒饵灭鼠前的准备:(1)确定灭鼠范围:灭鼠前应进行货场、仓库的鼠密度调查,查清其鼠患情况,划定除鼠范围,确定毒饵投放点。(2)毒饵的准备:毒饵的主要成份为灭鼠剂和诱饵,在灭鼠剂确定之后,诱饵的选择
47、对灭鼠效果至关重要。操作人员应按鼠密度、现场情况和鼠种,确定不同灭鼠药和适口性好的饵料、毒水。(3)操作人员整理好灭鼠工具,如饵料盒、清洁袋、镊子、电筒等,并带好自身防护用品。(4)灭鼠前尽量消除货场、仓库内的剩余食物和积水以断绝鼠粮和水源。(5)选用慢性毒饵。,药物选择:一般常用配制成商品的毒饵有:灭鼠灵腊块毒饵 浓度35万大隆颗粒毒饵 浓度05万大隆腊块毒饵 浓度05万溴敌隆颗粒毒饵 浓度05万(6)将毒饵放入毒饵盒内,每盒投放2030克左右。(7)沿货场、仓库墙脚等处放置投毒盒,做到不漏房间、货场、车间、食堂。(8)向货场和仓库管理部门交待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问题。(9)定期观察,及时补
48、充毒饵,(一般持续720天),为及时杀灭外来迁入鼠,可长期投放,但须经常检查,以保持投毒点内有质好的毒饵。(10)定期做好记录、备案。,(二)器械捕鼠以笼、夹为主的器械捕鼠安全、价廉,在经常性的灭鼠工作中能随时使用,其捕获的鼠类能作检验研究,还可用作鼠密度调查。所以器械捕鼠仍是一种常用的捕鼠手段。1根据货场、仓库的规模大小确定器械捕鼠的范围。2准备捕鼠器材,检查捕鼠器弹簧、引发器是否灵活,笼的孔眼大小等,并准备好电筒、镊子、收鼠袋和个人防护用品。3选择诱饵:根据各种鼠的习性和捕鼠现场的环境选择不同的诱饵。4尽可能清除货场、仓库内的剩余食物和积水以断绝鼠粮水源。,5布放时间:由于家鼠活动时间多在夜晚,故设置时间最好在黄昏时突击实施布放。在可能情况下,先不上弹簧钩,经l2天鼠新物反应消除后,集中大量笼灾、采取突击施放,以期提高捕获率。6放置笼夹数量:室内每15cm2放l至数只笼、夹3在室外,可沿墙脚布夹,也可在鼠经常出没处和近鼠洞口布夹。作鼠密度调查时室内每15m2布夹一只,室外可沿直线每5m布夹一只,二列鼠夹间隔50m以上。饲养场灭鼠须注意控制非靶子动物中毒。人居环境、食品厂推荐粘鼠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