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陇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标准植 物 学说明:1、课程性质 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师范本科院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2、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徒手切片、装片、染色、生物绘图等方法和技术;了解植物界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和亲缘关系等知识,从而建立植物演化发展的概念;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知识和重要科、属、种的特征,认识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了解植物生态、群落的一般知识
2、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国内外植物学发展的新成就。3、教学内容 绪论部分、植物细胞和组织、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分类、植物与环境。4、总学时 共 138 学时。其中理论 96 学时,实验 42 学时。周学时为理论 4 学时,实验 3 学时。分第一、二学期完成全部教学任务。5、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内容:第一篇 种子植物形态解剖绪论(2 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结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有关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植物学的信心。一、植物界(一) 生物的分界(二) 植物多
3、样性二、植物在自然界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一)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 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三) 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三、植物学(一) 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动向(二) 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三) 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12 学时)要求和说明: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的形成,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6 学时)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4、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1 学时)一、有丝分裂二、无丝分裂三、减数分裂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1 学时)一、植物细胞的生长二、植物细胞的分化第四节 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4 学时)一、植物组织的类型二、组织系统第二章 种子和幼苗(3 学时)要求和说明: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构造,并懂得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使学生能区别幼苗类型;理解种子萌发就是胚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生长和进一步分化的过程;明确营养体各部分的来源。第一节 种子的结构和类型(1 学时)一、种子的结构二、种子的类型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2 学时)一、种子的休眠和种子寿命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三
5、、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四、幼苗的类型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5 学时)要求和说明: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了解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各类器官的变态类型。第一节 根(4 学时)一、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二、根和根系的类型三、根的发育四、根的初生结构五、侧根的形成六、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七、根瘤和菌根第二节 茎(4 学时)一、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二、茎的形态三、茎的发育四、茎的初生结构五、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第三节 叶(4 学时)一、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二、叶的形态三、叶的
6、发育四、叶的结构五、叶的生态类型六、落叶和离层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1 学时)一、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二、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第五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2 学时)一、根的变态二、茎的变态三、叶的变态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18 学时)要求和说明: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发育及其生殖过程;了解被子植物胚胎发育及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掌握各种类型果实的特征。第一节 植物的繁殖(0.5 学时)一、繁殖的概念二、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和有性生殖第二节 花(4 学时)一、花的概念和花的组成二、禾本科植物的花三、花程式和花图式四、花序 第三节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
7、的形成(4 学时)一、花药的发育二、小孢子的形成三、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四、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第四节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4 学时)一、胚珠的发育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第五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2 学时)一、开花二、传粉三、受精 第六节 种子和果实(3 学时)一、种子的形成二、果实的形成和类型三、果实和种子对传粉的适应第七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0.5 学时)第二篇 植物系统分类第五章 植物系统分类引言(2 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引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任务;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了解双名法及其意义。一、植物界的分门别类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8、第六章 藻类植物(5 学时)要求和说明: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藻类分门的依据,用以区分、识别各门藻类;掌握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及生活史;通过归纳比较,从而了解藻类植物的演化趋势;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由于藻类的多样性,关于它们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理论,课堂讲授应以一种系统为主,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要适当介绍我国在藻类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就。第一节 藻类植物的概述(0.5 学时)第二节 蓝藻门(1 学时)一、蓝藻门的一般特征二、蓝藻门的代表植物三、蓝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第三节 绿藻门(1 学时)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二、绿藻门的代表植物三、绿藻门在植
9、物界中的地位 第四节 红藻门(1 学时)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二、红藻门的代表植物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第五节 褐藻门(1 学时)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二、褐藻门的代表植物四、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第六节 藻类植物小结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0.5 学时)第七章 菌类(5 学时)要求和说明:“菌类”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它们之间主要是由于营养方式相同而人为地集合在一起。细菌门的内容与“微生物学”重复,只讲授门的分类特征及其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粘菌门只讲授一般特征和代表植物。真菌门是本章的重点,要求掌握门、纲的分类特征及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生活史、分布及其经济意义。第一节 真菌门(3 学时)
10、一、真菌的通性二、真菌门的主要类群第二节 真菌界的起源及经济意义(2 学时)三、真菌界的起源及真菌门各亚门间的亲缘关系四、真菌的经济意义第八章 地衣(1 学时)要求和说明: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地衣,掌握地衣的构造特点、繁殖,并能识别地衣的几种基本形态类型,了解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一、地衣的通性二、地衣的形态和构造三、地衣的繁殖四、地衣的分类五、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意义第九章 苔藓植物(4 学时)要求和说明:苔藓植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是陆生植物发展的旁枝。本章要求重点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地钱和葫芦藓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了解苔纲和藓纲的区别及苔藓植
11、物的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1 学时)第二节 苔纲(1 学时)一、苔纲的一般特征二、苔纲的代表植物第三节 藓纲(1 学时)一、藓纲的一般特征二、藓纲的代表植物第四节 苔藓植物小节(1 学时)第十章 蕨类植物(6 学时)要求和说明:蕨类植物是孢子植物演化的最高类群,又是低级的维管植物。本章要求掌握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了解蕨类各主要类群的特征及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认识常见的代表植物。第一节 维管植物(0.5 学时)一、维管植物的特征二、中柱的类型三、维管植物的分类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0.5 学时)第三节 石松亚门(1 学时)第四节 楔叶亚门(1 学时)第五节 真
12、蕨亚门(2 学时)一、厚囊蕨纲二、原始薄囊蕨纲三、薄囊蕨纲第六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0.5 学时)一、蕨类植物的起源二、蕨类植物的演化第七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0.5 学时)第十一章 孢子植物小结(1 学时)要求和说明: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起源、地质年代和不同时期占优势的植物和进化情况,并且了解植物营养体、有性生殖方式、生活史类型的演化。一、植物的起源二、植物营养体的演化三、有性生殖方式的进化四、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五、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六、高等植物营养体和孢子叶的发展与分化七、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第十二章 裸子植物(6 学时)要求和说明: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进一步适应了陆地生活
13、,但较之被子植物还缺乏广泛的适应性。本章要求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了解裸子植物各纲的主要区别;重点掌握松、杉、柏三科的特征;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及我国丰富的裸子植物资源;结合对化石资料的研究,了解关于裸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1 学时)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二、裸子植物的分类第二节 铁树纲(苏铁纲)(0.5 学时)铁树科第三节 银杏纲 (0.5 学时)银杏科第四节 松柏纲(球果纲)(2 学时)一、松柏纲的主要特征二、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三、分类及代表植物(一) 松科(二) 杉科(三) 柏科第五节 红豆杉纲(紫杉纲) (0.5 学时)
14、一、罗汉松科二、三尖杉科(粗榧科)三、红豆杉科(紫杉科)第六节 买麻藤纲(倪藤纲)(0.5 学时)一、麻黄科二、买麻藤科第七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1 学时)第十三章 被子植物(21 学时)要求和说明: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使学生懂得它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了解检索表的使用方法;掌握两纲的特征及重点科属的特征,识别常见植物;结合实验和实习,加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1 学时)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1 学时)第
15、三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17 学时)(一)双子叶植物纲(15 学时)一、木兰科 二、毛茛科(一)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三、桑科 四、罂粟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五、胡桃科 六、山毛榉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七、石竹科 八、蓼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九、藜科 十、锦葵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十一、葫芦科 十二、杨柳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
16、种十三、十字花科 十四、蔷薇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十五、豆科 十六、卫矛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十七、大戟科 十八、鼠李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十九、葡萄科 二十、无患子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二十一、漆树科 二十二、槭树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二十三、芸香科 二十四、牦牛儿苗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二十五、伞形科 二十
17、六、萝摩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二十七、茄科 二十八、旋花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二十九、木犀科 三十、茜草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三十一、忍冬科 三十二、菊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4 学时)三十三、泽泻科 三十四、天南星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三十五、莎草科 三十六、禾本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
18、见属种三十七、百合科 三十八、兰科(一) 识别要点 (一) 识别要点(二) 习见属种 (二) 习见属种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0.5 时)一、被子植物的起源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第十四章 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1 学时)要求和说明: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分类的历史、方法和发展趋向。一、细胞分类学二、化学分类学三、数值分类学四、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特征在被子植物分类中的应用 第十五章 植物生态(6 学时)要求和说明:本章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植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及其演替规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植被类型,掌握中国植被的分区;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
19、作用,我国植物资源现状,保护植物资源的意义,从而提高保护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第一节 植物生态条件(1 学时)一、生态因子二、生态因子对植物生态的作用第二节 植物群落(2 学时)一、植物群类的概念二、植物群落的特征三、植物群落的生态四、植物群落的动态五、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第三节 植被类型(1 学时)一、世界植被类型二、中国植被分区概况第四节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学时)一、生态系统概念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分和营养结构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四、植物与生态平衡第五节 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 学时)一、保护植物资源的意义二、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三、大力保护植物资源 所用教
20、材:植物学 (第二版)陆时万、吴国芳等,高教出版社。教学参考书:1 植物学 上、下册 华东师大等,高教出版社。2 植物学 李杨汉主编3 植物解剖学 李正理主编主要参考期刊:1 植物学报 2 西北植物学报 3 植物杂志 4 植物学研究5 生物学通报 6 生物学杂志作业与考核:每章布置并讲解一次作业。理论考试分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实验考核分平时和期末笔试考查。理论期末成绩占 70%,理论中期成绩、平时作业和提问成绩、实验总评成绩共占 30%。期末成绩不及格不总评,进行重修。野外实习成绩单独评定成绩。实验教学内容一、说明:1 实验课的目的与意义(1)验证理论知识,把课堂教学中讲授的理论应用到对实际材
21、料的观察,并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掌握有关植物学实验和研究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培养独立思考及唯物辨证的思想方法。(4)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2 总学时共 20 个实验,每个实验 2 学时,共计 40 学时。二、内容:实验 1 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的观察目的要求: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内容:1、显微镜的类型2、显微镜的构造3、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步骤和方法4、洋葱上表皮细胞的制片方法5、洋葱上表皮细胞结构的观察作业:绘制洋葱上表皮细胞的结构实验 2 植物的成熟组织目的要求:1、了解成熟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位置。2、掌握初生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的基本构造和细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