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危机形势及其对财会工作的启示摘要本文较为全面地讨论了金融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当前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几种片面认识,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态度辨证地看待金融危机,并根据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形势,着重探讨了金融危机给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管理;启示 引言 如果从 2007 年底美国发生“次级贷款”危机算起,被称为世界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至今已近两年了,现在还再探讨这个题目,似乎有炒冷饭之嫌,但在笔者看来,理由有: 理由之一:有人说,金融危机使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不应失去思考;它摧毁了我们许多,但不应摧毁价值。还有人说金融危机百年一遇,但要充分认识到它给我们上
2、了生动而又深刻的一课,是年轻人锻炼成长的好机会。它给我们多了一种经历、一种见识、一种历练、一种本事。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必须通过思考,认真总结经验,不能轻易地放弃金融危机给人类思考的价值。 理由之二:人们经常说形势决定任务。当前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对世界经济寒潮何时消退的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以便确定当前任务。 就我国而言,在经济寒潮何时消退中存在多种意见,其中有两种代表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经济 2008 年底就触底,2009 年第三季度就能走出低谷看到曙光;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次经济寒潮 2009 年才能见底,2010 年才能有起色。应当说,这两种意见都有各自的道理。 主张 2009 年
3、下半年就能见到曙光的理由,媒体已有许多的披露,这里从略。下面主要讲主张 201 0 年才能有起色的理由。 信息时代,世界虽大也只不过是个地球村,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这里先关注世界多数经济专家的看法。他们认为,这场经济危机目前仍见不到底,也很难预测什么时候能见底。因为政府救市方案只能缓解,而不能根治;实体经济深层次矛盾依然在激化,经济调整还将进一步展开。有的专家还预言会出现第二波金融危机。拿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来说,经济危机还在继续,其经济仍然在恶化,失业在增加,消费率(占GDP 的比重)从 70降到 60等。这是因为,美国生产要素已缺乏增长动力,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能够填平金融海啸造成的巨大窟窿,更不
4、知如何维持美元稳固的世界地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因预测到这次金融危机而得奖)日前表示:到 2011 年世界经济将真正进入萧条期,人们将看到零利息、通货膨胀和无复苏景象,这种情况还将延续很长时间。前不久,新加坡宣布一年期存款利率是百万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万存款的利息是 1 元。这不是零利息又是什么? 我国的状况又是如何呢?由于这次金融危机是通过美元和五花八门衍生金融工具向世界各国扩散,并渗透到世界各国经济中。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基本面及发展优势和潜力,也要看到我国所面对的外部严峻环境和自身的困难。而对于后者。主要有四点判断: 第一。经济增速继续下滑。2009 年一季度 GDP 同
5、比只增长 61;全国财政收入 1.46 万亿元,同比下降 8.3。用电量和运输量一般是研究宏观经济走势的风向标,而一季度用电量还在下降,说明经济产出仍是下降趋势。有人具体指出,2009 年我国经济可能出现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同时减速的险情。先说投资。投资增长的原因,是经济增速的拉动。现在经济下滑,投资自然就没有积极性。再说消费,这几年主要是靠汽车、房地产拉动,而这两个产业又是靠消费信贷刺激起来的,然而百姓的消费力已经被透支了。 第二,以城市化提高消费率并不理想。三十年城市化人口要有 9 亿,而现在只有 4 亿多。而今又有 1000 多万的农民工返乡,农村的消费很难拉动,目前又很难找出新的经
6、济增长点。类似于家电下乡这样的策略并不理想。东部不想买,西部又买不起。有的还说,家电是因为不能出口,才转销到农村的,而价格优惠 13,只等于出口的退税而已。 第三,央行认为,房地产目前仍有回调的危险。商品房开工面积还在下降。其调整时间约需要 3 年,仍要引起系列行业的调整。 第四,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产业的分工,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对外贸易的高依存度,短期内难以逆转。如我国与美国的年贸易额高达3000 多亿美元。而我国出口却在下降,2009 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降24.9。我国经济面临美欧经济衰退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巨大考验。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已到尽头的说法并不可靠,现在仅是进入止稳状态。
7、因此,如何从认识危机产生原因和怎样科学认识危机的问题出发,进而总结经验、丰富知识、提振信心、沉着应对、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共克时艰这些问题,今天仍然严肃地摆在面前,需要我们做出响亮的回答。 因此,今天来探讨这个题目并没有过时,更不是炒冷饭,仍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针对性。 基于此,根据有关文献及笔者学习的体会,这里先讲金融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即根源;再讲当前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几种认识;接着讨论一下怎样科学与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最后,根据上述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形势,谈一谈金融危机给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至今,有些人仍然感到这场危机来得莫名其妙。在谈原因之
8、前,先通俗地说一下什么是经济危机。 一个国家的经济,由过热到停滞,再走向衰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发生经济危机。从其表面现象来说,就是你所生产的东西,有钱的人不需要,而需要的人又买不起;或者说,大家需要的东西无人生产,不需要的东西却还在大量制造。严重而又全面的经济危机,是以下述 7 种现象为其主要特征的:一是经济严重泡沫化(商品价格严重脱离价值);二是经济结构失衡,生产相对过剩;三是银行严重亏损,有的倒闭;四是很多企业破产,大量员工失业;五是发生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六是经济下滑;七是经济秩序混乱。当人类被动地接受惩罚后,又会回到价值规律上来,使经济得以恢复。但以后又会再出现经济危机,使经济呈现
9、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因此,经济危机既有始,也会有终,所以称其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那么,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应当说,各个时期产生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至今还在继续。此时,要对这场金融危机做出全面的寻根究源还不是时候。下面根据有关资料,讲五个主要原因。 (一)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美国人有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的习惯,今天敢花明天或是后天的钱。然而。天上掉不下馅饼。这就要碰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有钱保证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常规的做法是借债和捞钱。 先说借债。美国人在世纪之交,储蓄率已是 0,且敢于借钱花,负债的水平相当高,据说已达 10 多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拿我
10、们的人民币来说,10 多万亿美元,相当于 70 万亿人民币。而我国 2008 年的财政收入约 6 万多亿人民币。即使什么钱都不花,12 年左右才能还清债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也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有人说过。美国是太多的人花了还不起的钱,世界太多的人又把钱借给了不该借的人。如很多国家都买美国的国债,我国到 2008 年底总共持有美国的国债 7274 亿美元,占美国国债的 23.6,已经超过日本,是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现在,我们还在买美国的国债。 再说捞钱。多年来,他们挥舞着美元的大棒,认为经济的增长已不是依靠主要的生产要素,而是热心地去制造科技网络泡沫、房地产泡沫和衍生产品泡沫等等,以便捞钱
11、。有这样的社会存在,就很容易养成投机的心理。投机虽是市场的润滑剂,但漠视风险的过度投机所制造的泡沫总是要破的,也就是必然要受到价值规律的惩罚,使市场失去稳定的基础,引发金融危机。例如,近年来,在高利润的诱惑和激烈竞争的压力下,投资银行逐步地放弃需要资本金很少、以赚取佣金的主业务,而是不务正业和本末倒置地大量介入“次级贷款”市场和复杂衍生金融产品投资。而衍生金融产品又具有众所周知的杠杆效应,可以放大收益和风险,交易主体只要交少量的保证金就可以完成高回报的交易。高杠杆率使得投资银行对融资依赖增强,一旦投资银行不能通过融资维持流动性时,就容易引起投资银行的破产。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就是教训。 (二)金融
12、创新过度和不恰当使用 虽然金融创新对金融的发展具有推进器的作用,但又有放大风险的一面,是把双刃剑。因此,必须把金融创新风险置于可控的范围内。美国是推崇金融创新的国度,现在究竟有多少衍生金融工具,谁也无法搞清楚。它们又是如何创新和使用金融创新工具的呢?如美国的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投资银行又利用其金融工程技术,通过创新再将“次债”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在市场上分别出售。由此衍生层次变迭加,信用链条拉长。其结果是没有人去关心这些衍生金融产品的真正基础价值。从而助长和推动了极度的短期投机趋利化,最终酿成了严重的金融市场
13、危机。可以说,美国本轮金融危机就是“次贷”危机所蔓延的结果, “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过度和不恰当使用金融衍生品的产物。 总之,好大喜功和寅吃卯粮,终究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也使我们想到,我们党所提出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何等的正确和有眼光。(三)对经济疏于监管 正反的经验均证明,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经济,必须依法进行监管。建立在法制和监管基础上的一些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和制度,是一个健康和有序的金融体系赖以运行的基石。市场主体如果脱离监管和法制的约束,过度追求盈利,盲目竞争,市场就可能滑向无序,金融危机就极易发生。而美国自由金融主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顶峰,必然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崩溃
14、。温家宝总理 2009 年初在剑桥演讲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不公,最终受到惩罚。总理还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实体疏于监管,一些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利用数十倍金融杠杆进行超额融资,在获取高额利润同时,把巨大的风险留给整个世界。这充分说明,不受管理的市场经济是行不通的。 (四)不合理的高薪激励 有关机构的研究资料表明,2007 年美国大企业高管薪水水平是普通员工的 275 倍,而大约 30 年前,则是 35 比 1。在中国,据媒体的披露,中国银行董事长是 150 万,相当于美国 30 年前的水平。金融
15、机构对高管激励措施,往往与短期证券交易收益挂钩。在诱人的高薪躯动下,华尔街的精英们为了追求巨额短期回报,纷纷试水“有毒证券” ,借助于金融创新从事金融冒险。如前所说,美国的房贷机构、经纪公司将贷款发放给没有还贷能力的借款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则将房贷资产打包卖给投资者,重奖之下放弃授信标准。离开合理边界的高薪激励,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和罪魁祸首之一。 (五)数学模型的滥用 数学模型本身是科学与严密的,但却是静止的,而资本市场则是生动活泼和瞬息万变的。数学模型依赖一些脱离现实市场条件的抽象假设和历史数据,因而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作为投资决策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过分依赖模型进行投资决策是
16、不科学的,必须对模型计算结果给予科学判断。恰恰是不准确的投资模型,使得华尔街分析师、精算师忽略系统性错误,并在证券化分析、系统风险估算,甚至违约率计算上出现预测失误,最终成为这次美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诱因。存在决定意识。金融危机,既然发生了,人们会有怎样的认识呢? 二、对这场金融危机现有的几种认识 下面列举现有的三种认识。 (一)巴不得一夜之间就能告别经济危机 据有的媒体披露,1998 年东南亚发生了金融危机,泰国人一夜醒来,每个家庭的财富缩水了 20。本次金融危机已造成世界 4 万亿美元损失,大体上每人平均约 3 万元人民币。这对非洲绝大多数的国家和我国有些地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对我
17、国来说,尚未见到这样的指针和数字。尽管我国经济基本面还是好的,但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蒙受了损失,其程度估计不会亚于泰国人。根据媒体的披露,给我们留下较深印象的有: 第一,经济下滑。如 2008 年国家的 GDP 和财政收入增幅都比上一年下降。 第二,股市沪 A 从六千一百多点跌到一千六百多点,降了 72左右。2008 年 A 股的市值减少了 20 多万亿元,创证券市场开张侣年以来的记录。因市值减少,中国经济证券化比率也从 2007 年 157.5回归到 2008 年的53.87。 第三,就业面缩小,失业增加。毕业大学生就业难,有一千多万农民工返乡,使许多家庭的收入缩水,生活陷入了困境。 第四
18、,企业的业绩下滑,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减少。 不难想象,上述的这些情况给生活带来了压力,又给精神上带来烦恼。甚至使人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对经济和生活失去应有信心。例如,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美国人比 7 年前还穷,历史倒退了 7 年。世界上已有 4 位亿万富翁自杀。4 月 22 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主要来源之一房利美的 CFO 也在家中自杀。邻居都讲他是好人,同事讲他的能力出众,去年还获 85 万美元奖金。自杀原因可能是压力太大。俄罗斯的亿万富翁因金融危机也少了一半。香港的百万富豪在 2008 年减少了6.6 万人,平均流动资产(基金、股票、外汇、债券及其它流动资产)减少120 万港元。因此,许
19、多人巴不得在一夜之间就能挥手告别经济危机。 (二)盼望房价能越低越好 我国房地产的价格时有上涨过快的情况,很多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子。政府根据这一现象,采取了如运用税收和利率杠杆等调控的措施,鼓励买房。有的人希望政府能进一步运用行政手段,打压房价,价格越低越好,使大家都能买得起房子。 (三)希望天天有便宜货 为了促进消费,刺激经济,政府采取了包括发放消费券在内的许多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许多企业也为了使自己手头有真金白银,以便在危机中取得主动,采取了包括降价在内的许多促销策略,有许多商品的价格低于成本。这种策略使得部分人认为,经济危机没有什么不好,工资一分也没少,而衣食住行乐都在降价,天天有便宜货可买。有的人一买东西,就可以用好几年。 上述这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想法,是否全面与科学? 三、必须以科学、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场金融危机 针对上述三种想法,相应地讲三点: (一)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放弃了计划经济的模式,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价值规律必然要起作用。所谓的价值规律,讲的是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目前还无法加以直接计算,只能借助于价格(货币)加以表现。由于供求关系,价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