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棉花微量元素缺乏症状及施肥方法作者:吾买尔江热衣木江 阿孜古丽阿里木江 道里洪吐达洪摘要总结了棉花微量元素缺乏症状、诱发条件及补充方法,提出其施肥方法,以期为棉花施肥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微量元素;缺乏症状;补充方法;施肥方法 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连作时间的不断延长,土壤中的养分状况也逐渐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微量元素,不断被作物吸收带出田外,但同时又长期得不到有效补充,棉田不科学的施用化学肥料等,使微量元素缺乏,在部分棉田中已成为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1 棉花微量元素缺乏症状及补充方法 1.1 缺锌症 从第 1 片真叶开始,幼叶即呈显青铜色,叶脉间明显失绿,老叶变厚变脆易碎。叶缘
2、向上卷曲。叶间缩短,植株矮小呈丛状,生长受阻,结铃推迟,蕾铃易脱落1。症状易发生在花铃期的老叶上。磷肥施用量大,以及施用氮肥过多,会导致土壤有效锌的含量不足。补充方法:用硫酸锌 15 kg/hm2拌细干土 150225 kg,在耕地前底施或苗期追施(注意不要和尿素混合,且要注意避免使用硫酸镁冒充的锌肥);叶面喷施可用英国进口的 70%禾丰锌 3 000 倍液,或 25%威力锌 1 000 倍液,在苗期、现蕾期各喷 1 次。 1.2 缺硼症 在苗期、蕾期即有表现,主要是叶片变厚增大、变脆,色暗绿无光泽,主茎生长点受损,腋芽丛生,上部叶片萎缩。至蕾铃期脱落严重,“蕾而不花”,开花也难成桃,但病症却
3、最早出现在叶片上2。潜在缺硼时,叶柄上可能出现紫红色的环节。症状易发生于现蕾到开花的新生组织上。有机质少的土壤、砂性土、保肥保水性差的土壤,及长期持续干旱和雨水过多的地块,易诱发缺硼。补充方法:用美国进口的持力硼 3 kg/hm2 作底施。或用 20.5%的进口速乐硼,或 20.5%威力硼 1 000 倍液,在蕾期、初花期、花铃期各喷 1 次。 1.3 缺锰症 幼叶首先在叶脉间出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条纹,叶片的中部比叶尖端更为明显3。叶尖初呈淡绿色,在白色条纹中同时出现一些小块枯斑,以后连接成条的干枯组织,并使叶片纵裂。脉间失绿,叶面红绿色,叶子皱缩。症状易发生于现蕾初期至开花的植株上部及幼嫩叶
4、片上。pH 值7、砂性大、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有效锰含量低,雨水过多易淋失。补充方法:用 0.2%的硫酸锰或 800 倍的高锰酸钾,或 600 倍绿叶素等含锰(Mn)叶面肥,在苗期、初花期、花铃期各喷 1 次。 1.4 缺钼症 老叶脉间失绿,植株矮小,叶缘卷曲、叶子变形,以至干枯而脱落,叶缘枯焦。有时导致缺氮症状,蕾、花脱落,植株早衰。症状易发生于苗期至现蕾的植株新生组织上。大量施用磷肥、含硫肥料,以及施用锰肥过量,易导致缺钼症。补充方法:用 0.05%0.10%的钼酸铵溶液喷施 23 次,也可用 E 导素等含钼(Mo)的叶面肥。 1.5 缺铜症 植株矮小,新生叶失绿发黄,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点,植
5、株顶端有时呈簇状,严重时,顶端枯死。棉花缺铜容易感染各种病害。症状易发生于植株新生组织上。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碱性,铜的有效性降低;氮肥施用量的过多,也会引起缺铜。补充方法:用硫酸铜 315 kg/hm2 拌细干土150225 kg 于耕前均匀撒施;叶面喷施,可用 0.02%的硫酸铜,或 600 倍的绿色革命等含铜(Cu)叶面肥,在苗期、开花前各喷施 1 次4。 1.6 缺铁症 缺铁症表现为“缺绿症”或“失绿症”,开始时幼叶叶脉间失绿、叶脉仍保持绿色,以后完全失绿,显现网状叶脉。有时一开始整个叶片就呈黄白色。茎杆短而细弱,多新叶失绿、老叶仍可保持绿色。症状易发生于新生叶片上。土壤中磷、锌、锰、铜
6、含量过高,钾含量过低,土壤黏性大、水饱和度高,使用硝态氮肥,均会加重缺铁。补充方法:用硫酸亚铁75150 kg/hm2 底施,叶面喷施可用 600 倍液的绿叶素等含铁(Fe)叶面肥。总的来讲棉花是深根作物生长期长,需肥量大。 2 施肥方法 棉花出苗至现蕾以氮素为中心,吸收的各种养分虽少,但对养分十分敏感;现蕾至盛花期是棉株生长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积累的氮占一生吸收总量的 27.8%30.4%,磷占 25.3%28.7%,钾占 28.3%31.6%,对增蕾保铃至关重要;盛花至始絮期为大量结铃时期,生殖器官中磷和钾的含量迅速增加,这一时期吸收氮素占总量的 59.8%62.4%,磷占 64.4%67
7、.1%,钾占 61.6%63.2%;开始吐絮至收花结束,氮、磷、钾养分吸收很少,主要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运,以再利用的方式供棉铃生长。因此,棉花整个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以及氮肥用量的 40%用作基肥,实施全耕层深施,然后铺膜播种;追肥分别在第 1 次浇水和第 2 次浇水前开沟追施,追肥量分别为施氮总量的 30%40%和 20%30%。 3 参考文献 1 王永玲.棉花缺素诊断与测土施肥技术J.农技服务,2008(8):53-55. 2 邓家喜.棉花缺素的叶色诊断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3):79-80. 3 王新学.如何识别与预防棉花缺素症J.农村科技,2004(9):14. 4 王玉堂.棉花缺素症及其补救措施J.江西棉花,1997(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