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导师制下研究生的幸福感及提升策略.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31497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导师制下研究生的幸福感及提升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导师制下研究生的幸福感及提升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导师制下研究生的幸福感及提升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论导师制下研究生的幸福感及提升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论导师制下研究生的幸福感及提升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论导师制下研究生的幸福感及提升策略论文摘要:研究生是我国学术人才的后备力量,他们担负着发展科学和传承文化的重任。幸福、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研究生的健康发展。从研究生幸福感的内涵、现状、幸福感降低的原因以及幸福感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提高研究生的幸福感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借鉴。 论文关键词:导师制;研究生;幸福感;发展策略 一、研究生幸福感的内涵及现状 研究生是我国学术人才的后备力量,担负着发展科学和传承文化的重任,研究生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生只有保持幸福、愉悦的心理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为以后的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我国对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导师

2、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指导外,也会对研究生的日常生活、情感、人生理想、素质发展等产生影响。但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和谐度却并不尽如人意。2006 年以来教育部推动实施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其核心是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更引起了不少人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进一步异化的担忧。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异化会造成研究生心理上的负担,进而导致研究生幸福感的降低。 研究生幸福感状况如何?从有关的实例和调查可以窥见一斑。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大学研究生的自杀事件层出不穷:2005 年 9月,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一男研究生从宿舍跳楼身亡;2006 年 8 月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一个硕士

3、生在宿舍内割喉自杀;2009 年 6 月,北京大学新闻学院一个研究生跳楼自杀;2010 年 3 月,北京邮电大学一名博士研究生跳楼自杀。 上海大学研究生工作党委曾发布过一个调查报告,报告对该校 2004级硕士研究生的经济来源、学习状况、压力来源、自我满意度、自我认同感等焦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只有 69的硕士研究生感到非常幸福,458的硕士研究生认为有点幸福,187的硕士研究生认为有点痛苦,基本没有幸福感可言。 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很多研究生幸福感很低,甚至有的学校近一半的研究生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不满意。因此,加强对研究生的心理分析、提高在校研究生的幸福感迫在眉睫。 二、研究生幸福感的研究回顾

4、我国对于研究生幸福感的研究在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专家学者对研究生群体的生活状态的关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万方数据库”的文献为例,论述“研究生幸福感”的文章仅 95篇,除去其中仅与一项指标有关的部分,仅有 39 篇有效论文。这些文章多以“点论述”为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以影响因素或指标论述为主,比如幸福指数、自尊、主观感觉、社会支持等。这类文章有研究生幸福感指数调查 、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 硕士生学习生活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及影响因素 、 硕士研究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等。 第二类,以地域或学校为依托,探讨一个核心地区的研究生幸福感,如:湖南省硕士研

5、究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 西安地区硕士研究生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 、 清华大学研究生压力和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等。 第三类,以学科专业或者性别分类探讨,如:医学硕士研究生总体幸福感与自我和谐、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 师范研究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 军校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 关于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实证研究等。 从以上文章可以看出,对研究生幸福感的研究大部分针对于某一方面,具体论述的多,综合论述的少;大部分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全面探讨研究生幸福感降低的原因和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6、三、研究生幸福感下降的原因分析 1.学习压力增大 随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研究生教学单位对研究生的教学要求提出了很高的标准,研究生在论文发表、毕业设计、导师助研等各个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生的助研时间增多,自由选择的权利被导师剥夺,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导师负责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异化,研究生学习者角色被弱化,成为了导师的廉价劳动力,这一点在理工科院校尤为严重。 2.就业压力加剧 社会是检验研究生价值的最终环境,所以每一个在校的研究生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以后如何就业?随着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大学本科生失业率逐年增高,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

7、观。很多研究生在就业时不得不降格以求,甚至无业可就。而且研究生比本科生年龄偏大,就业选择机会减少,就业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增加。 3.经济压力凸显 研究生普遍年龄偏大,自立意识增强,但奖、助学金不能满足全部支出。而平时由于时间限制和学业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赚取一定数量的生活经费;研究生要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也必须到社会中去体验并且认知,这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研究生在校期间恋爱、人际交往也要耗费一定的金钱。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校园内研究生的经济压力也凸显出来。 4.情感、心理问题突出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研究生的情感也逐渐丰富。但当前研究生在情感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8、:情感需要的层次性、多元性;情感体验的矛盾性;情感发育与智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很多研究生因为情感或者心理问题而轻生,如 2009 年上海海事大学一个贫困女研究生因校方拒绝她带着母亲在校求学的请求,而导致精神彻底崩溃,于 11 月 26 日自杀。诸如此类的问题越来越多。 5.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 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以及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逐步显现,研究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里泛滥成灾。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与社会上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现象相比产生的心理落差不断减弱研究生奋斗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这是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必然会

9、对研究生的心理产生不健康的影响。当残酷的现实与对优越生活的追求产生激烈的心理碰撞时,很多研究生就会感觉悲观厌世,找不到生活的出路。 四、导师提升研究生幸福感的作用和措施 导师是研究生最重要的学术和生活指导者,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研究生的选择余地已经扩大,但导师依然是他们在大学校园里重要的身份标志。导师的地位、学识、素养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导师不仅仅要在学术上对学生负责,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1.关注研究生的情感体验 研究生年龄偏大,恋爱心理和自立意识很强。但由于心理素质不完全成熟,对于人生的感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感情问题

10、。失恋、单身、自卑、闭塞等不和谐、不健康的事件和心理体验很容易会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导师要切实关注研究生的情感和心理,设身处地地理解研究生面对失败事件时的情感体验,不要不屑一顾或者动辄训斥。因为一般的研究生导师都是副教授或者教授,大多在一定的领域内有所成就,所以很容易忽视研究生的一些情感或心理问题,认为他们幼稚、愚蠢。这样的态度会加重研究生的心理负担。 2.对研究生要因材施教 随着对研究生期望水平的增大,一部分导师在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过高的要求,过分看重学术论文的发表,并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导致研究生负担加重。论文发表确实可以判断一个研究生研究水平的高低,但并不能决定研究

11、生的优秀程度。因为判断一个人要从多方面考虑,心理素质、道德也很重要。 有些理工科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带的学生过多,无暇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水平,因此一般对他们统一要求。这样虽然可以节省时间,但对于研究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并不是好事。因此一个负责任的导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性格特点,对他们的学业规划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创造和谐多彩的研究生学习文化。 3.开拓研究生素质 作为研究生导师,增进所指导研究生各方面的素质以及他们面对社会时的自信与能力很有必要。导师要注意对研究生学术以外的各种能力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领。因为我们培养的不仅仅只是学术优秀的人才,其他各个方面的素

12、质也很重要,甚至可能会超过学术成为判断一个研究生是否合格的条件。2009 年 11 月,北京理工大学校将“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明确了学术只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因此研究生导师也应该把研究生的发展目标制定得更加科学化。 4.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讲究“师道尊严” 、 “师为上、生为下” ,教师是主体,学生被视为客体。虽然经过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教育改革,但教师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学生依然是被管理者,没有充分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导师要想促使学生充分的发展,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学术上

13、对学生进行指导,相互促进;生活上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关心。 五、研究生如何促进自身幸福感提升 1.“出世”与“入世”相结合 由于学业负担重,很多研究生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外出,当代研究生越来越倾向于过一种深居简出的“宅生活” 。研究任务很重的理工科研究生往往也被迫一天到头地呆在实验室里,过着一种近乎“出世”的生活。虽然即使不外出,凭借着迅速便捷的网络条件,研究生也能迅速了解社会的变化和最新的学术信息,但长期维持这样的生活状态会造成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弱化。一旦不得不接触真实的世界,就会感觉无所适从,无力感和挫败感随即产生。 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不断变化的世界,感性地认识社会环境,丰富自己的精神,加

14、强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研究生应该适当地增加外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从“出世”到“入世” ,走入真实的社会生活。了解真实世界里痛苦和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日益空虚和干涸。 2.正确地定位自身 很多研究生感到苦闷和无力感,是因为对自身的定位过高,在学业、感情、经济上有脱离实际的目标。虽然有理想能提高自我的奋斗意识,但如果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就会使自己在面对不如意的现实时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如果没有正常的心理疏导途径和对自身能力的重新解读,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因此作为研究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在学业、经济、情感等方面抱有过高的要求,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3.

15、关注自我心理发展变化 很多研究生在心理上有问题时不愿意倾诉或接受心理疏导,而是急于掩盖。这其中有社会因素的影响,因为社会上很多人对于心理问题和精神病问题还区分不清,以为有心理问题很可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生对于心理问题的恐惧。但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研究生对心理问题的性质没有明确把握。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挫折和无奈并非所有人都能平和的面对,一旦出现了很激烈的、难以接受的心理变化,人就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进而引发极端事件。因此,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刻关心自己的心态,及时寻找不满情绪的宣泄渠道,保持心理状态的平和、愉快。 4.重视与导师的关系发展 导师是研究生生涯最主要的指导者,处理

16、好与导师的关系是研究生在学习生涯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务。很多研究生之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在与导师的联系和沟通上出现了矛盾。在导师负责制下,导师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研究生在学业或者是其他活动上的选择。因此,了解导师的学术水平、道德素养以及性格特点是每个研究生必要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导师的沟通,争取导师对自己的理解,能有助于自己更好的发展。 六、结语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当前研究生身上出现的各类问题反映出研究生的幸福感存在严重的缺失。加强对这类问题的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能更好地促进研究生的健康发展,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当然,增进研究生的幸福感仅仅靠学校的导师和学生的自身调整是远远不够的,造成研究生压力加剧的很多因素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之中。因此,引导社会对研究生生活状态的真实了解及加强社会对于研究生群体的关心同样十分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