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咽喉表面麻醉防治全麻术后咽喉痛作者:侯立朝,李树志,熊利泽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关键词: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并发症 0 引言 气管插管术因喉镜和插管操作、导管存留及拔管操作可导致一些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咽喉痛1 .自 1998 年以来,我院就全麻拔管后咽喉痛的防治进行了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估标准 III 级、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189(男 139,女 50)例,年龄 1465 岁,随机分成对照组(n=68)和处理组(n=121).由熟练麻醉人员在麻醉前对所有患者的插管难易程度进行评估,按舌根不成比例地增大时影响窥视声门的程度进行 Mallam
2、pati 分级评定.其评定方法是患者取直立坐位,头自然位,尽可能张大口,最大限度伸舌进行检查.麻醉前 im 盐酸哌替定 50mg,盐酸异丙嗪 25mg 和东莨菪碱 0.3mg.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连接无创血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建立静脉输液通道.iv 硫喷妥钠35mgkg-1 、芬太尼 24gkg-1 和维库溴铵0.1mgkg-1 ;面罩紧闭通气 3min,行气管内插管.处理组患者均在插管前用 20mLL-1 丁卡因行咽喉部及气管内表面麻醉.两组患者均选用 Macintosh 喉镜片,按传统方法2 暴露声门,由气管插管者根据所窥视的声门及气管大小选用同一批号的气管导管,内径6.08
3、.5mm 的透明气管导管,用 10mL 注射器向气管导管套囊注入空气,并记录密闭气道所需的适宜容积,同时按注入空气量4mL 或6mL判定为导管过粗或过细.插管成功后接 Penlon AV100 麻醉机(英国)行机械通气.吸入异氟醚或安氟醚维持麻醉,肌松药按需追加.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麻醉药,2030min 内患者意识恢复(能正确应答) 、呼吸恢复正常(呼吸空气时 SpO2 维持在术前水平以上持续至少 5min) 、握手有力或能抬头持续 30s 时拔出气管内导管,观察 5min 无异常情况发生即安全送返病房.记录插管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所有患者均在术后 2430h接受随访并记录是否有咽喉痛及性质
4、,是否接受治疗(雾化吸入治疗).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中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用双尾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 68例,年龄(3813)岁,手术时间(12424)min,其中上腹部手术 33例,胸腰段脊柱手术 23 例,整形、烧伤手术 12 例;处理组患者 121 例,年龄(4011)岁,手术时间(12030)min,其中上腹部手术 60 例,胸腰段脊柱手术 41 例,整形、烧伤手术 20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口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插管术.在喉镜直视下的声门暴露:对照组 I 级 41
5、例,II级 26 例,III 级 1 例,IV 级 0 例;处理组 I 级 75 例,II 级 43 例,III级 3 例,IV 级 0 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气管导管选择的合适度:对照组合适 52 例,过细 11 例,过粗 5 例;处理组合适 93 例,过细 19 例,过粗 9 例,两组之间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插管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P0.05) ,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术后咽喉痛、喉部异物感的发生率分别为 35.3%和 17.7%,显著高于处理组(发生率分别为 9.1%和 7.4%) (P0.01).对照组有 16.2%的患者术后接受雾化吸入治疗,
6、处理组则无 1 例需特殊治疗. 3 讨论 本结果表明:咽喉及气管内表麻可显著减少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说明插管前预先用 2mLL-1 丁卡因进行表麻可大大减少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率2,3 ,其机制可能是咽喉部及气管内充分的表麻阻断了气管插管、留管及拔管所致的伤害性刺激的传入冲动所致,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蔡铁良,魏思友.全麻气管插管后并发声音嘶哑 7 例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1):14. 2侯立朝,毕好生,熊利泽,司小萌,李树志.尼莫地平对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6):574-576. 3张晓峰,柴 伟,毛晓东,王锐安,杨永慧,赵 晖.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6):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