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科“导思教学”探究与实践.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40515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科“导思教学”探究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治学科“导思教学”探究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治学科“导思教学”探究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治学科“导思教学”探究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治学科“导思教学”探究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政治学科“导思教学”探究与实践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政治学科教学中,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实施导思教学是有效的方式之一。所谓导思,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它是启发、引导学生寻找疑点、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人云:“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 “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设疑引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世界各国教学论的发展趋向看,思考性的学习,是教学的中心课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中心。可见,导思既是对古代教育思想精华的吸收,又符合当今世界教学论的发展趋向,体现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一、问题“导

2、思”:依据教材的内容,提出问题,激疑找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获取知识 思考总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创造性思考,总是由适宜的问题引导出来的。巴尔扎克认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 。如何巧设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呢?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巧设问题是很有学问的。这个“巧”应表现在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上,能否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上,能否促进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境界上。一句话,就是能否真正触发学生心灵的琴弦,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激发智慧的潜力,达到智力的升华。为此,问题“导思”应体现以下原则:一是表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二是与学生

3、的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三是能诱发学习欲望;四是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目标;五是富于启发性,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一般来说,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困惑点和矛盾点,最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好奇之心,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例如针对“切好蛋糕共同富裕”

4、这一教学内容,我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我国现在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有何好处?我国现在的分配制度能实现共同富裕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走上共同致富之路?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当然,衡量以问题“导思”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启发学生自己质疑。学生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是达到知、信、行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

5、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对学生的质疑,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引导学生自己质疑的方法有:在预习中质疑,即在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作为自己的思考目标,或在讨论时提出,作为集体研讨的问题。在讨论中质疑,即同学们在讨论某个问题时相互质疑,以追求问题的真谛。在教师讲课中质疑,即听了老师讲解,还有哪些不理解、哪些还不能

6、服人。在练习中质疑,即让学生在练习中碰钉子,对解题思路甚至答案质疑。 学生自己质疑,相对于老师设疑而言,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但二者又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于教学活动中。因为兴趣要靠培养,疑问要靠激发,思维要靠引导。总起来说,问题“导思”的基本路子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疑释疑置疑”的循环往复中,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矛盾运动中,去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二、举例“导思”:依据讲授的知识内容,用事例引导、帮助、启发学生思考,举一反三,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思想政治课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原理多,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它给学生学习带来认识和理解上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教

7、学过程中依照课程的内在规律,寓基本理论于具体事实之中,深入浅出,使概括、抽象的理论问题在具体形象的事例说明下为学生所接受、理解与消化。尤其是当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还处于混沌不清、迷惑不解时,一个恰如其分的举例,引导他们去分析思考,往往给学生以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 例如为了讲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我们除了可以从民族精神的内容、意义以及历史作用等去讲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更能令学生接受和引发他们思考的是,通过列举能体现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阶段起着巨大作用的典型事例,诱导学生思考:假设没有民族精神的支撑,那么,中国社会的状况将会怎么样?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可以证明,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

8、(战争) ,民族精神都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教师这样循循善诱,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疑惑。 在教学过程中,举例应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真实可靠,切忌道听途说:二是简明直观,切忌错综复杂;三是贴近生活,切忌脱离现实;四是紧扣题意,切忌例不切题;五是生动活泼,切忌枯燥无味;六是双向交流,切忌唱独角戏。总之,举例“导思” ,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事例师生共举,分析师生共动,认识师生共明,这样方会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多角度“导思”: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研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9、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政治课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概念、定义多,观点、原理抽象,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又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既有内涵的联系,又有外延的交错。而这

10、些概念、原理又多半是教材的重点或难点。对此,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准确把握其内涵,并能在实际中应用。 1.纵向“导思” 。就是向纵深发展,是对概念观点的内涵和外延的延伸。此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系统化、条理化、深入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然后延伸:我们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因为它与我们的基本国情相适应。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就其内容来说,包含两个基本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再延伸:

11、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能完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我们必须坚持不动摇。这样,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了深刻的了解。当然还谈不上已有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运用“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取得巨变的原因。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既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2.横向“导思” 。指教学要注意横向的联系。因为课与课之间、节与节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此举的目的在于使知识扩展和综合化,培养学生全面的、辩证的综合分析能力。横向“导思”主要在复习课中进行

12、。 例如:在复习“党的基本路线”内容时,结合时政热点我设计这样的训练: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请你谈谈我国应如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简要说明原因。 显然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训练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从横向角度进行思考,否则观点就不全面,论述也欠缺深度。在同学们讨论分析后,分析第一问的答题思路时,我引导学生

13、从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等角度加以思考。然后提出,综合上述分析,你会得到什么结论?这样分析启发后,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在分析第二问时,他们积极思考,争先回答,很快就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关作法和措施回答出来了,原因还说得蛮充分的。显然这样的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摆脱了以往一问一答,不会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传统习惯,懂得了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另一方面又逐步提高了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 “导思”的操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切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都可以大胆探索和利用。但是,由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都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盲目地搞“一刀切” ,而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导”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地把握教学内容,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特点、思想动态等有较彻底的了解,并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导思”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应有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