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2060408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说文说礼博士生 :指导教师: 一、文献综述: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在收集经传的基础上对小篆所做的全面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学术价值极高,研究者代不乏人,著作如林。据阳海清等编撰的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说,说文解字及其研究性著作共计 1849 种,其著录部数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有清一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非常盛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中特别突出的是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说文四大家,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重于形,桂馥说文义证偏于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侧重于声,独段氏注形音义三者并重。近 10 年来,说文解字的研究,有综合性研究、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

2、文化研究、体例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和许慎说文解字研究等 8 个方面的新成就,本时期说文解字研究显示出重视普及性研究和学科转向渐趋自觉等新特点。礼学研究可分为四类:以礼经以及其它儒家经典中记载的礼为对象的礼经学,主干是三礼学,涉及对其它儒家经典(“十三经”)中记载的礼的研究;以仪制的撰作和仪制的研究为对象的礼仪学;对礼的本质、价值、功能和历史作用等问题进行理论性的论证和阐发的礼论;由礼在中国的泛化现象滋生的泛礼学。礼学研究在 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一直是显学。孙诒让周礼正义是中国传统礼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宣告了传统礼学时代的终结。经过三四十年的沉寂后,礼学研究在我国学界逐渐得到复苏和重

3、振,推出了一些相当分量的成果。特别是曹元弼、沈文倬、陈戍国师生三代,前后相续,成为 20 世纪以后礼学传承中引人注目的一脉。复旦大学杨志刚教授认为,现代礼学研究有以下特点:一是从比较早的时候起,就注意到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古礼。“文化”概念的导入,给礼学研究这门传统学问注入了新的研究意识,二是形成了一种多学科、多方位的研究态势,拓展了现代礼学的研究领域,三是注重古代文献资料与新发现的考古资料、古文字资料以及民族学资料的互相印证,四是以沈文倬、杨宽等为代表,初步建立起新的研究范式。 二、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说文解字不单单是一部学术著作,该书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十分深远。2005 年 11

4、 月在河南漯河召开了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学者对说文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近代以来,戴震提倡以训诂明义理,学者多受其影响,致力于小学,但研究者多偏重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将其当作经学附庸。实际上,说文“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 虫杂物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几乎是许慎时代社会生活的实录,有关当时社会生活的典章制度、名物、思想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反映。对于这样一个宝贵的文献资源,历代研究者虽用力颇勤,但鲜有学者从社会学方面来研究,更没有从礼学的眼光来研究说文解字的。利用文献典籍及考古出土资料并参之于民族学资料来研究古礼已成共识,但利用说文解字以及相关古文字资料来从事礼学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社会生

5、活一方面由语言文字所反映,另一方面也在语言文字的发展中发挥着能动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礼几乎是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的总规范,影响、浸淫至制度、器物、行为、观念形态各个层面。以儒家经典“六经”言,皮锡瑞经学通论三礼就说,“六经之文,皆有礼在其中。六经之义,亦以礼为尤重”,曹元弼先生说:“六经同归,其指在礼。易之象,书之政,皆礼也”。许慎生活的时代,今古文争论激烈,“五经无双”的他不可能不在其著作说文时烙下礼的痕迹,反映自己的礼治思想。包括三礼在内的先秦典籍以及当时的礼既是许慎撰作说文的资料来源,也为其提供了编写撰作的指导思想,还提供了一种据礼释字的研究方法。研究说文解字,领悟作者的微言大义,可以更本

6、真地认识中国古礼。因此,把说文研究同中国古礼研究结合起来,运用礼学来研究语言学和运用语言学来研究礼学,准确地揭示其内在关联,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又为我们准确地认识古礼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丰富扩充礼学研究的视野。 三、研究内容 说文引称的礼书。许慎在说文叙目里说,“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与所不知,盖阙如也”,引用的礼书是周礼,此外许慎还引用礼记等先秦礼类典籍。对说文引用的礼书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对相应内容与今本进行比较,研究许慎引称礼书的依据和规律。 说文记载的古礼。说文保存了有关上古礼方面大量的重要信息,反映出先民们用礼行礼的痕

7、迹,成为今之学者探索古礼的渊薮。许多精蕴的解说,资料性甚强,有助于考史和印证古礼。如:说文卷一上玉部:“瑁,诸侯执桓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冒之似犁冠。周礼曰:天子执瑁四寸”;十三下土部:“圭,瑞玉也,上圆下方。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于执蒲璧,男执谷璧,皆五寸,以封诸侯。从重土。楚爵有执圭。”这是由瑞信礼仪说明等级制度。这一部分的研究将依据古礼的五分法进行分类梳理。 说文表述的汉礼。说文一书,大量记载当时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礼教、礼制、礼论等,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礼制礼俗的文献,可以看作是研究汉礼的一个可靠的资料来源。如第三部示部释祜和十二部释庄皆曰“上讳”,反映当时的避讳之

8、礼。 说文涉礼小篆的追源。许慎博综篆籀古文之体,发明六书之指,因形见义,分别部居,可以上溯造字之原,下辨分隶行草递变之迹。清代学者孙星衍说:“说文不作,几于不识六义,六义不通,唐虞三代文字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本解。”将结合古文字演变和当代语言学研究成果对涉礼小篆进行词源学上的研究。 说文古礼名物制度铨释。经礼为三代制作精意所存,有非可仅执义理以求之者,固必释训诂,铨名物,征制度,而后义理乃现。说文分类别目、以类相牵,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广博性,古礼许多名物赖说文而存之。本部分将按礼仪、礼器以及礼物等进行研究。 经礼与说文释字体例。许慎在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

9、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细考经礼,其中训诂之语多为许慎所用,其行文体例、风格亦多受礼经影响。本部分将考证经礼对说文成书的影响。 文字演变与古礼变迁。 三代之时,礼乐大行,“郁郁乎文哉”,学出于官,文字受官方绝对控制,看起来比较统一。战国之际,礼崩乐坏,私学昌盛,文字形体急剧变化。始皇隆法黜儒,有仪而无礼,虽欲“书同文”,但秦书实有八体。汉初,礼久不行,古今文字交接过渡,文字写法纷呈不一,点画出入随便。至汉武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字虽稍稍统一,但数百年之流毒,非竟日可除,说文成书前后的碑刻文字,也是别体繁出。这一部分研究礼之变迁与文字演变的内在关联。 经礼今古文之争。两汉

10、之际,礼经学特别是周礼之学,在东汉经学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枢纽的地位。极力推崇古文经学的许慎是古文经学大家,在撰写说文解字时吸收了大量古文经学的成果,但也有极少部分吸收了今文经学的优秀成果。这一部分结合许氏所著的五经异义,参之以同时之贾马何郑,研究两汉经礼今古文之争。 说文礼治思想。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对同一社会文化现象的解释是不同的。许慎虽没有专门的礼学专著,但他的礼学思想在说文的注释及编排、所用资料的引称等方面得到体现。如在释玉有“五德”,提出“仁、义、智、勇、洁”之说:“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

11、絜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研究说文包含的礼治思想,可进而推衍出许慎的礼学思想。 四、研究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研究重点:许慎的礼学思想。许慎“五经无双”,说文出后,同时代郑玄注经,晋灼写史已多加引用,许氏对我国古代文字的发展自然功不待言,其礼学思想也意义非浅,上升、提炼其礼学思想,可以发现当时的思想发展轨迹。研究许慎的礼学思想必须放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之中,通过与许慎同时代的经学家的活动考察中,发现与之相关的信息,确保其思想研究的真实、完整性。 难点之一:礼古文字知识。说文里集中整理保存了上古汉语的语音、词汇资料。在研究礼类文字的词源时,必须把握古代文字的演

12、变规律和轨迹。古文字的研究涉及文字、音韵、训诂三个方面,而三者往往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例如,从文字上考察, “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但同时,“声在文之先,意在声之先”,即声音是用来表达意思的,而文字是用来记录声音的,“故凡发音部位相同的字,其义多相同或相近”,由此可见文字与读音关系也非常密切,要求研究者必须有扎实的古文字研究功底,这种素质就是相当艰巨的挑战。 难点之二:礼今古文之争。根据许慎的五经异义,两汉的群经各家学说,存在今文、古文两派的基本界限;两派的区分标准,又在礼制。晚清的廖平发挥许慎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今学博士之礼制出于王制,古文专

13、用周礼,故定为今学主王制、孔子,古学主周礼,然后二家所以异同之故灿若列眉,千谷百壑得所归宿”。经学今、古文分派问题十分复杂,虽然研究者虽众,但聚讼千载的学术问题还须探讨。 对于上述难点和重点,拟在熟悉掌握典籍和综合分析文献训诂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中稽核出符合历史面貌的结论来。 五、论文工作量及进度 论文涉及说文学及古礼两大艰深学术领域,工作量浩大,体现在: 艰深的文献阅读:研究者必须对说文及三礼有充分的阅读和准确的理解,这些文献内容艰深、专业性强。另外须对前辈礼学与说文学的研究成果很好利用,对许慎时代的历史面貌有准确把握,需要古文字学方面的坚实基础,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前期

14、准备工作,也就是说要有大量坚实的文献阅读作为基础。 繁重的文献梳理。 作为交叉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只有在大量的资料占有、整理后并进行仔细认真和富有发散性的分析、归纳后,才能发现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材料梳理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哪些有用,哪些会产生误导等,研究者应当正确处理。 严密的论证推理。许慎本身流传下来的资料并不多,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大都集中于文字学研究方面,这项研究提出的许多新观点新结论必须有缜密的论证,运用严密的推理方法对观点进行支撑。 论文进度: 2006 年 6 月前 完成本项研究的资料收集与文献阅读 8 月前 说文引称礼书的整理 10 月前 说文记载的古礼疏证 12 月前

15、 说文记载的汉礼考订 2007 年 2 月前 说文涉礼小篆的词源学研究 4 月前 说文记载的古礼名物制度考证 6 月前 三礼与说文行文风格特点研究 8 月前 经礼今古文之争的历史考察 10 月前 说文礼学思想研究 12 月前 文字演变与古礼变迁关系 2008 年 4 月前 学位论文的润饰 6 月前 论文答辩 六、论文预期成果及创新点 论文预期成果:专著及系列论文。 创新点: 1、开辟说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研究说文解字,特别是从礼学的角度系统地进行研究,本研究尚属首创,并为今后与其他儒家经典的结合研究奠定基础,形成说文说经系列。 2、研究许慎的礼学思想。研究说文者虽众,但尚无对许氏学术思想尤其是礼学思想进行探讨。研究许慎的学术思想可对经学的今古文之争提供材料学上的支持。 3、开创古礼研究新思路,也就是说,对礼学的研究可以从古代文献、地下出土、民族学资料“三重推理”法扩充包含古文字资料的“四重推理”法。 七、完成本课题拟阅读的主要文献 1、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 姚孝遂主编 中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